《重生之蜡香满园 作者:宝宝淳(起点2013-2-1完结,美食、米虫、种田、空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蜡香满园 作者:宝宝淳(起点2013-2-1完结,美食、米虫、种田、空间)-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爹爹没钱啊。”王世安尴尬地笑着,笑容颇为苦涩。女儿发明了这样好的东西,可是却因为他这个当爹的拿不出钱来,实现不了……真是太可悲了!

    啊?阿喜愕然。她以前看小说时,不管主角想做什么事情,那都是相当容易的,仿佛人手、物资、钱财全都早已准备好,只等着主角的脑子往外蹦点子了。可是没想到轮到她,却是这样的一个情形:她的东西早已设计完毕,只等着做成实物,却被告知没有钱!

    没有钱?没有钱能做什么?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阿喜又想到小说中常用的一个桥段,那就是,我没有钱,可是我有知识啊!用这个这么好的设计来换取村中铁匠免费做这个特殊的“蒸锅”,难道不行吗?

    王世安摇摇头:“这行不通的,没有人会花钱买这个玩意。”

    怎么不会?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让收购价提升,有钱赚的事情,为什么不会有人买?

    阿喜不服,于是自己跑去找铁匠。

    村里的铁匠不是专职的,而是兼职的,四十岁左右的一个中年汉子。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家的蜡园里砍蜡。

    铁匠听她说完她的设计,很冷静地说:“一两五钱银子。”

    一两五钱银子?这么贵,怎么不去抢!阿喜大怒。她卖了那么久的鱼,攒住的全部钱,也不过八百铜钱,还不到一两呢!他怎么开口就要这么多!

    铁匠斜着头看他,似乎觉得一个七岁的小女娃生起气来还怪有些意思的。

    阿喜努力压住心中的怒气,跟铁匠有商有量:“你看,我这个设计是很有用处的,用它熬蜡,里面的渣滓几乎没有,商人来收购蜡的时候,也可以多卖些钱是不?”

    “你还不知道村里的蜡谁收啊,他会多出多少钱?”铁匠嘲笑地看着她。

    她为什么要知道?阿喜直觉得莫名其妙。她也不管了,只苦口婆心地劝着铁匠,让他看事情能够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这样斤斤计较。

    “我听说你一直是用蒸笼蒸蜡的?”铁匠突然问阿喜。

    “是啊。”阿喜点点头。就是因为用蒸笼蒸出来的会带些水汽,所以她才费了大力气设计出这个东西来嘛。

    “所以你也不要多说了,我敢打包票,以后村里人都会用蒸笼蒸的,而不是你设计的这个东西。”铁匠笑着,将地上的老枝捆了大大的一捆,背在肩头,大步走了。

    这个账是很好算的,蒸笼差不多家家都有,每年腊月酿米酒时都要用的,直接拿来用就是了,出来的蜡质量也好,只是稍微要注意一下水就是了,这也不是多费力的事情,何必为了这样小小的一件事,去花一两多银子来做个东西?

    所以这个东西嘛,铁匠现在就敢下断言,绝对是卖不出去的,就算是大户人家,那也是不缺不手的,不会为了让干活的人舒服一点,就去花这样多的钱。

    他当然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如果王老二家真的要做这个,就拿钱来吧!

 第21章 对老大的惩罚

    今天下午两点就要上分类小封推了,这都是大家一个点击一个点击、一张票一张票的支持得来的啊!宝宝在这里谢谢大家!

    情节已经慢慢展开,出场的人物也越来越多,冲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宝宝,一定不会失望的!

    这里是分割线,下面请看=

    这里的乡亲一点都不淳朴。阿喜心底嘀咕着,郁闷地回到家中。

    看来这个最新的装置暂时是没有办法做了,一两五钱银子啊,就是1500文铜钱,按一枚铜钱大约合5毛钱来算,也就是750块钱。说老实话,根本不算多——这才多少钱啊!

    可是就是这点钱,这个家里也穷得拿不出来……

    唉,别人重生都是做大户人家的小姐,命好的是嫡女,命歹的也能当个庶女。可是不管是嫡是庶,她敢打保票,一两五钱银子绝对难不倒她们!都是重生,这命也差太远了吧!

    如果她重生在大户人家,多好!她就可以轻松实现她当米虫的愿望了!

    可是现在她想要当米虫,还要先辛苦一段时间,先让这个家庭富裕起来再说。

    于是白天阿喜就带着弟弟妹妹去蜡园干活,晚上则帮奶奶一起熬蜡。时间过得很快,在八月初八这天,王世安与王张氏经过一段时间的拼命劳作,终于将那五十亩蜡园的蜡全部采了下来。王连方一声令下,他们终于可以回来忙自己蜡园里的活了。王世安与王张氏顾不上休息,赶紧开始忙自家蜡园的活计。离上次下雨到现在有一段时间了,蜡也开始不好采了,有不少新枝上的蜡都采不下来,只能忍痛放弃。

    有了大人帮忙,这采蜡的速度就快多了。为了不让阿喜与母亲晚上熬蜡熬太晚,王世安中午回家时要将上午采的蜡全部带回去,以便让母亲下午熬。好在现在因为有了阿喜的改进,熬蜡时并不需要一个人专门看顾,所以王周氏并不耽误干家务活。

    而王家老大一家却由王连方金口一开,将大郎王泓光、三郎王泓祖与大妹阿莲留在了家中,熬剩下的蜡。

    老大王世他于是很不满,干嘛啊,老二与老三家都可以忙自己家的活了,为什么就他家还要出三个孩子来熬蜡?

    王连方冷笑一声,将这些时间里三兄弟在蜡园的干活情形说了一遍。老二王世安,来的是夫妻二人,干活非常的卖力,一刻也没歇着过;老三家来的是夫妻外加才10岁的四郎王泓志。虽然老三王世文这人干活吊儿郎当的,总是想偷懒,可是架不住他有一个好儿子啊!王泓志虽然才10岁,可是说句不好听的,干的活计却比大伯、大伯母两人加起来干的还要多。

    王世全与王何氏在蜡园基本是来打酱油的,这边摸摸,那边摸摸,就是不干活,王连方都佩服这两口子,这么多些天,他们看着女人小孩都比他们勤快,也好意思,就这样玩了这些天!王连方也不吭声,留到后面一起算总帐。

    而虽说熬蜡是归王连方做的,可他毕竟年纪大了,这样辛苦的活计有些做不来了,到是四妹阿梅帮了他不少忙。所以虽然还剩下不少蜡没熬,但他也就不再叫老三家的人了,要知道阿梅不过才6岁!

    所以王连方大口一张,就将老大家的五个孩子中挑三个大的留了下来,帮他忙熬蜡。

    “爹啊,”王世全不敢再说这个当爹的偏心了,可是却也愁苦着脸,诉苦道,“儿子自家还有二十亩地呢,虽然前段时间大郎、三郎他们收了不少,可是还有一大半没收啊!放在地里都要坏了……”

    “你要是帮你爹收蜡时积极点,那这五十亩蜡园早就收完了。现在我看你自己的蜡园,能不能拉起点干活!”王连方举起拐杖,对着大儿子就是用力敲去,“还不快给我滚!”

    王世全连滚带爬地回去了,王何氏听说三个孩子被留下来继续干活,再有不满,却也不敢去找老爷子发作,只是一路咒骂着回去了。

    一会儿功夫,王世全又过来找王连方。

    “爹啊,你听说了没有,老二家的捣鼓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来熬蜡呢,听说比以前方法要轻省多了!”王世全急急地跟王连方说,“产出的蜡一点渣滓都没有!爹啊,老二的嘴怪紧的啊,这么些天了,也没听他说过!”

    王连方冷冷地瞥了大儿子一眼,道:“你怎么知道他没对我说起?”

    王世全傻眼了,什么,老二已经跟爹说过了?可是为什么不见他用?是了,反正他拿定主意要让自己家的三个孩子来熬蜡,轻省不轻省关他什么事?

    这老头子简直就是损人不利已!王世全恨得暗暗咬牙,可是又心疼三个孩子,刚才媳妇可是跟他又哭又闹半天了,如果不想办法将他们带回去,回家了可没他的好果子吃!

    “我还听人说,爹,老二家的三妹阿喜现在可能干了,一个人熬蜡,比两个大人熬得还快呢!”王世全继续给王连方上眼药。

    王连方不可思议地看了大儿子一眼,难道他真的以为自己老得糊涂了?来玩这样的把戏?自己让王泓光那三个孩子熬蜡,而且还专门用老法子熬,就是为了惩罚老大一家。今年是第一年分家,如果不好好惩治他们一番,让他们记得疼,以后还会将他这个当爹的放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年给他采蜡,专门磨洋工,那他损失多大啊!

    就是要耽误一下他们的收成,他就是故意的!谁让老大一家都只认钱呢!

    阿喜那个孩子是个有福气的,随便想个办法,就比一般大人出息。王连方摸摸胡子,这样好的孩子,他喜欢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老大也不知道像谁,蠢得要死!肯定是像那个老婆子,一辈子就是个蠢脾气!

    王世全丧气地离开,却又被王连方叫住了:“你去把老三叫过来,我找他有事!”

    老三?王世全眼睛一亮,对啊,老三干的活比他夫妻两个也多不了多少,爹叫他来是想叫他来熬蜡吗?那赶情好!

    结果王连方找三儿子当然不是为了让他给自己熬蜡的。熬蜡才要几个人啊,现在有三个孩子,都已经有些多了。人要那么多干嘛,打架啊?再说三个小辈熬蜡,找个大人来干什么?

    他找王世文,当然是有其他的事情。

    不知道王连方跟王世文说了些什么,反正王世文出门时,头垂得很低,一副受了痛骂的样子。

    不说老大夫妻两个对老头子的抱怨,阿喜家的蜡园,在大人小孩的拼命努力下,终于在八月初十,完全收完了。王张氏在家日夜熬蜡,家里院子中,摆满了白白的蜡块,仿佛是看到了它们变成满地的铜钱,一家人都是特别高兴。

    农家的活可真累啊!阿喜躺在床上,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总算将这些活都做完了!农村生活……真是太辛苦了!

    不对,还有活呢!蜡园里还有好些树枝,等着她去背下山呢!想到那些树枝,阿喜差点从床上掉下来……真的是好多的树枝啊!

    不过,如果仔细看这些蜡块,还是可以分辨出来,这些蜡块,颜色并不太一致。有些是很纯属的白色,而有些,却略略带着黄色。好在这样有杂色的蜡块不多,只是几块罢了。

    怎么会这样呢?阿喜想到了那天弟弟发现的彩色蜡……难道说,那样的彩色蜡还有?这几天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顾不上去查看这些,所以可能没有分出来,混在一起一熬,可不就变了颜色——白色,只要搀一点点别的颜色,就变色了。

    还有那块中间含有水珠的蜡块,阿喜向王世安提出,要将它重新溶了,王世安却拒绝了。

    原来,虽然大部分的蜡都要卖掉,但每户人家每年都会留一些蜡,做成蜡烛,在过节的时候点,蜡烛的光要比油灯亮多了,点蜡烛,才有过节的氛围嘛!油灯太昏暗了,虽然长年都用这个,但过节了,却怎么也要奢侈一回的。

    而阿喜家的蜡,现在还有了一个新的用途,那就是当阿宇夜间读书要用蜡烛来照明。油灯太暗,总点油灯的话,会将眼睛熬坏的。眼睛若不好了,干什么都不方便(那个时候可还没有眼镜),所以,这个钱不能省。

    如果蜡烛还有多的话,就让阿宇多带到书院去,在书院里也可以用的。在外面买的蜡多贵啊,阿宇一向节省,从来舍不得用。以前没有分家,他这个当爹的虽然心疼儿子,却也不好开这个口,现在好了,自己家的蜡,留一块下来做蜡烛,给儿子用,谁又能多说什么!

    阿喜听了王世安的话,吃惊地张大了嘴。想不到啊,原来点蜡还是件奢侈事呢,只有过节的时候才点一枝。不过,这个过节,包含了哪些节日啊,中秋马上就到了,是不是也要点蜡烛啊?

    王世安将所有的二道蜡与这块含有较多水汽的蜡一起留下。因为阿喜改进了熬蜡的方法,所以今年的二道蜡是出奇的少,即使加上这块含有水汽的蜡,那总的蜡也不算多。他掰着指头开始算起来:“一块整蜡能够制成100支烛,现在这里有两块整蜡,那就是200支烛,还有一块半边蜡,最多可以制成30支烛,就是230支蜡……”一晚点一支,还不够用一年的……

    阿喜听王世安算得非常的认真,很严肃的样子,很惊奇,这有什么不好算的,难道……这个爹其实没有文化?

    其实在明朝,农民没有文化,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是不识字的。所以王世安才一定要送儿子读书,因为他深切地了解不读书的坏处。就像大哥,因为念过几年书,就比他强多了。

    “爹,你教我做蜡烛啊。”阿喜说。

    “好!今年的蜡烛让我家阿喜来做!”王世安笑得很惬意。今年的蜡虽然不算多,可是蜡的品质高,大部分都是一点渣滓都没有,应该能卖出一个高价钱。而且与往年没分家时不同,今年卖得的钱,全部都可以拿到自家的手里,那种感觉,可是要比以前强多了。至于这些钱够不钱,倒不用怕,离过年还几个月呢,怎么也要赚些钱的。

    王世安将灶火升起,架起那个熬蜡的大铁锅,待铁锅开始热了,就将那半块有渣滓的二道蜡放了进去。

    蜡一遇到热,飞快地就融化了。

 第22章 蜡烛的作法

    大家帮帮忙,让本书冲上去吧!

    =

    蜡块已经开始融化了,王世安却在那里剪线。他取出拳头大小的一捆粗棉线,用手指略量了量,然后剪成下来一截,然后让阿喜照着这个长度剪。

    阿喜看着那截线,估计了一下,大概就是她前世所见的蜡烛的长度。原来蜡烛中间的线是这样剪出来的哦!可是棉线这个软,怎么让它保持成直线呢?不然,制成的蜡烛变成弯的可怎么用啊?

    阿喜正在那里思索,王世安却进屋,又拿出来一包东西,打开外面包着的纸,原来是一包薄纸,已经裁成了小张条。

    这些纸用来干吗?阿喜挠挠头,表示不解。

    王世安一手拿纸,一手捏起一根线,小心地用那张薄纸将这根棉线卷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