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的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聆听的技巧-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密还是会泄露出来的。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是我们说的谣言。    
    或者还有一些人无论听到什么都可以不动声色,无论怎么样都坚持为别人保守秘密,你想不想培养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呢?一个人能具备这种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品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正如“车子不能一下子停,人不能一下子改变?”这句话所说出的道理一样。    
    那么究竟该怎么样保守别人的隐私呢?也许听过就忘是一种好方法。这样的话,也许说的一方会无法容忍。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总是把别人说过的话记住,甚至连说这话的本人也已经忘了,可你却还记着。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别扭呢?心理咨询家一般每周一次和一个病人谈一小时左右,一直要进行好几次,直到病人能够解除自己的烦恼。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家把上周的谈话内容全忘了,那么下周就无法继续谈下去了。因此,心理咨询家当然不会忘记有关的谈话内容。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记得比病人还清楚。因为令人心烦的事人们总是努力想要忘掉。    
    有时候,心理咨询家一天要治疗十几位病人,因此有人又会问了。“一下子听那么多人说话,会不会把他们的话混在一起啊?”说到这一点,我要解释一下。当然不会混同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的话,就不能成为心理咨询家了。为什么能做到不混同呢?还是因为前面说过的“把听过的话忘记。”像我们这样的心理咨询家一直在训练自己做到这一点。    
    一些一直记住的话,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和自己有关。大家一定也有这种经验,和自己有关的一些事总是能记住,而和自己无关的一些事很快就会忘记。那些能被许多人无法忘记的,也是因为能引起许多人的同感。一说到潜意识之类的词语,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卑感”。但这只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大人情绪”、“孩童情绪”、“悲剧里的英雄情绪”、“学历情绪”、“新娘情绪”等,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感情缠绕在一起,就叫做潜意识的综合表现。但是,如果一个专业的听者也时常被这种感情所牵绊的话,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    
    在不断的和不同的人谈话过程中,要做到一看到这个人,就可以想起上次和他谈到哪里。然后和他谈完后,要尽量忘记刚才的谈话内容。如果还是非常清楚地记着和前一个人的谈话,就会对和后一个人的谈话产生影响。如果这样,和后面的人无法顺利的谈话,那对方就会不高兴。    
    看到这个人,就可以想起上次和他谈到哪里,这的确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像一些国际象棋的棋手是不会忘记自己下过的棋谱的。而且就算走了200多步也能记住。当然,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这还是一种很难做到的技艺。可是如果棋子放的毫无章法,那就无法再复盘了。因为记棋谱其实是记下棋的招式。因此,同样的道理,我们记谈话的内容其实也是记谈话的条理和顺序。    
    就这样一直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结束了无数次的谈话后,也许现在已经忘了说的是什么。但是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会想起,只要一见到那个人马上就能想起。这种记忆的状态和自身的某种潜意识有关,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审视自我的方法来认真对待。因为如果是一些能引起人们潜意识的同感的话,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专业的听者应该像避雷针一样。避雷针其实不是为了避雷,而是为了吸收雷而设计发明的。避雷针被设计成连接地面,这样不会对建筑物产生损害。同样,无论是牢骚也好,气话也好。总之,当对方把积蓄的情感向你发泄的时候,你要能够忍耐和接受。但是如果全都积存在你自己心里,你不久也会承受不了。所以不要让这些情绪积存在你心里,而是要通过你,再向外发散出去。    
    一个人积存的苦闷心情是他自己的事情,和心理咨询家并无关系。因此,如果心理咨询家把对方的感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放在心里,反而会让对方不知所措。当然如果对方是对心理咨询家有意见的话,就要认真对待了。在我们所说的“积蓄的情感”中,恐怕最多的就是牢骚了。发牢骚的人到底是为什么发牢骚,发谁的牢骚,这和听的人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因为如果和听的人有关系,就不叫牢骚而要叫抗议了。    
    如果牢骚、不满一直积在自己的心里不发泄出来,就会变成一种压力。这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利,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如果牢骚和不满可以向别人发泄,就可以缓解压力。而且,如果你的身边一直有一个可以听你发牢骚的人,那么就可防止你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现在,北海道的有珠山正在火山喷发,无论是火山喷发还是地震,如果经常有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发生,就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如果地壳里积聚的能量一直不向外释放,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件非常恐怖的事。同样的道理,人的情绪也是这样的。    
    当有人向你发牢骚时,最重要的是要以生动的,积极的姿态去倾听。千万不能说“光发牢骚又解决不了问题。”之类的话来阻止对方。发发牢骚并不会影响到什么,因此,当别人想向你发牢骚时,希望你能耐心地倾听。    
    有一点希望大家注意,就是向别人发牢骚时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听过就算了。当然也不要把这些情绪放进自己的心里。要做到不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听,而且不要袒护对方发牢骚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听他说的话。    
    当听别人发牢骚时,要像避雷针那样。具体的说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去接收别人说出来的不满和牢骚。然后,不是放在自己心里,而是像接地的避雷针那样再释放出去。这样一来,发牢骚的人也可以轻松了。可是如果一个不会“听”的人总是带着主观感情去听别人发牢骚,就势必会对对方产生反感。那样一来,对方就无法向你发泄自己的不满了。这和积聚在地壳里,无法向外释放的能量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如果要说的话,要发泄的情绪无法顺畅地发泄出来,这就好像雷击会烧毁房屋一样,说话人的情绪全被破坏了。这样一来,双方都心里不愉快。    
    有一些夫妇从来不吵架,这其中肯定有真的是非常恩爱的夫妻,可是也有相当多的夫妻会出人意料地很轻易的就离婚了。离了婚的夫妻和没离婚的夫妻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没离婚的夫妻之间经常可以耐心地听对方吐露自己的心事,而离了婚的夫妻之间从来不向对方说自己的不满,牢骚,因为一说就会吵架。甚至有一些夫妻之间从来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于是就仅仅因为一次吵架而最终导致离婚。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生活中的“避雷针”,当周围的人需要发泄自己的不满时,希望你能成为他们耐心的听众。如果真的能像避雷针那样,不仅是你,还有发牢骚的人都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起来。而且,你会变得讨人喜欢。瞧,尽是一些令人开心的事吧!


第四章沉默寡言和“现在,这里”的感觉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孔子的《论语》)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应该是诚实的,不是那种花言巧语的人,因为如果是事实的话,根本不用刻意去强调,事实也会自然的显现出来的。无论是传教的人,还是占卜家,还是推销员,他们说的话比那些善于雄辩的人说的话更不能令人相信。你只要告诉别人是现实还是事实。因为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把商品硬推销出去,事实也会说明商品并不像你说的那样。    
    做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家,也许是因为经常听对方说话吧,就自然而然地学会怎么区分语言和现实。丰田商事因为“纸钱商法”而被揭发,因为这是一件社会大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当时,丰田公司也曾给我打过电话。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几乎感觉不到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声音。通过数分钟的谈话,他就是在不断的重复着这样一句话“现在买的话一定能赚钱,如不快点买的话就要吃亏了。”我抓住他说话停顿的一瞬间,提醒他“一定能赚钱吗?”那个推销员用有点兴奋的语气回答:“是的,一定能赚钱。”于是我就说:“如果是那样的话,你自己买不是很好吗!”可能是他一时之间还没领会我话里的意思。我又说:“你说一定可以赚钱的。那么你也不要推销了,自己买下来那多好啊!”听了这话,他挂断了电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打来过电话。    
    一定可以赚钱之类的话应该是对别人保密的。一般来说,如果真的可以赚钱,就不会告诉别人而是自己买了。而如果自己不买,却劝别人买,这大都是诈骗。就算不是诈骗,也是利益诱导或是内幕交易。就像丰田商事的推销员,他那么能说会道首先就让人怀疑。不要抱有任何欲望,冷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明白对方要说什么。但如果你自己就喋喋不休,就无法体察到对方要说什么。如果你能够娓娓道来,对方就不会那么能说会道。听力高手一定是可以做到娓娓道来的人。    
    电视上每天都会播放“今天是运势”这个节目,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运势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的事”。但是,有句话叫“算卦也灵也不灵”,预测未来这种事,纯粹是种游戏。    
    也许有些人会说真的有能够预测未来的人。这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不知道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如果我有机会遇见他,我会请他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我会请他说出我今天早餐,昨天的晚餐都吃了什么。因为我十分清楚答案是什么,他能不能答对我当场就能知道。如果连不能预测未来的我都知道的事,而且离现在不太远的事他都不知道的人,又怎么可能预测未来呢?    
    在圣人之中,许多人都会让常人产生一种无法置信的感觉。例如在镰仓时代的僧人,他是华严宗的再度复兴时的主要人物,叫明惠上人。听说他可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发生的事。并且听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僧侣们在佛堂里念经时,明惠上人对弟子说,在寺庙的厨房里有一只虫掉进了洗手盆里,叫他们快去看看。结果弟子跑过去一看,真的有一只虫掉进了洗手盆里。弟子们非常惊奇来告诉他们的师傅,但是明惠上人却对弟子们说:“不要告诉别人。只要稍微修行一下,谁都可以做到。如果告诉别人也许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并且叫他们不要再提起这件事。    
    明惠上人的做法就和最近的某些宗教人士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了。真正的伟人,不会让人产生误解的话,更谈不上标榜自己了。但是就算这么伟大的明惠上人,也无法预测未来。因为“未来的事谁也不知道”。    
    为了成为一个听力高手,培养“现在,这里”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一个病人一脸憔悴的来到我这里。看上去像已经到处流浪了两、三天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周围的人都能看穿我在想什么。”因为他觉得很恐怖,所以就想逃避,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完全能看透,这样的事光想象一下就挺恐怖的。就像如果你想“这小子真讨厌”,可不多久就被对方和周围的人知道了,这下你什么都不能想了。但是像这样的想法还是不多见的。如果到神经科去看的话,或许会诊断为一种叫“思想传播”的分裂症。    
    因为这个病人的精神还属于在亢奋状态,首先要让他平静下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听他讲,他把这两、三天在外面流浪的情形和他内心的恐惧告诉了我。还不时地看看窗外,好像是在怀疑他所说的话会不会被窗外的行人听到。但是因为我非常安静地在听他讲,所以和我在一起他好像渐渐地开始平静下来。    
    他告诉我最近两、三天都没吃过饭了,于是我问他知不知道我今天午饭吃了点什么,他说当然不知道。    
    我说:“因为刚才你已经告诉我没吃过饭,所以我知道。但如果你吃过了,至于吃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也说:“这个你当然不会知道。”    
    我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的关系要比你和外面的行人的关系近得多吧!但即便如此,你连我午饭吃了什么这种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他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说:“是我想的太多了吧!但我总觉得我所想的别人都知道。”他的语气已经缓和下来了,亢奋的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平息。    
    “我觉得太累了,该怎么办才好呢?”他这样问我,所以我告诉他:“当一个人觉得累的时候,首先最重要的是睡一个好觉。要睡一个好觉,如果需要还应该服用一些必要的药物,再找个可以安心休息的地方。”他很想能够这样,所以我介绍了一家医院让他住院治疗。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经过住院治疗,他很快就康复了,现在过着和常人一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听者的我,马上就意识到他说的话已经是一种妄想了。但是,他没有选择去医院。而是在外面流浪了几天。后来找心理咨询家。这件事很有意思。虽然对他的情况很担心,马上要介绍他到医院去治疗,但心理疾病并不像外科疾病,需要争分夺秒。首先要做的是对他心灵的慰藉。如果心理咨询家能够平静的和病人以“现在,这里”的角度进行谈话,病人就自然的也能平静下来。就像刚才那个例子中说到的,和产生幻想的人谈话,也是以“现在,这里”的角度为基准。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这里”却更重要。这样的方法如果用到一般的谈话中会带来更大的效果,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试。    
    听力高手要做到沉默寡言,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心理咨询家在为病人做心理咨询时是沉默寡言的,但是生活中却未必是沉默寡言的。就拿我来说吧,在生活中我非常爱讲话,甚至被认为是多嘴多舌。但不可思义的是,当我为病人做心理咨询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