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镜·大国忠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镜·大国忠魂-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噘着小嘴儿说:“阿玛,学宫廷礼节,明天去行吗?人家已经和三哥说好了,今天他要给我和姐姐讲李清照的词作呢。”    
    长叙没有回答,只是咳嗽了一声,瑾儿和珍儿都知道,每当阿玛表示不同意时便会咳嗽一声。    
    福晋抬了抬眼皮瞪了珍儿一眼说:“你以为这是闹着玩呀,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这小蹄子,就得去好好学点规柜。不然,以后闯了祸还不知道呢!”    
    珍儿把舌头伸得老长,扮了个鬼脸。    
    瑾儿和珍儿一阵风似地跑了出来。    
    这时,她们看见了文师傅,便都一齐叫了声:“三哥”!    
    廷式笑着说:“我都知道了,你们要去参加选秀,这是件好事。三哥祝你们好运!”    
    珍儿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气,说:“想不到三哥也这么俗不可耐,明知道本小姐不喜欢那种鸟笼子似的生活,还拿俺们姐妹开心。”    
    廷式故意打趣地说:“当皇后、做妃子,这可是天底下女子都争着想做的美差。不是什么女人都能想到的,得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咧!你有没有这种实力,还要看挑选的结果如何,你可别不知好歹呀!也要为我这个当老师的争点光哟!”    
    这时,志锐走了出来,对妹妹说:“妹妹,别闹了,快去准备吧。等会儿,宫里就要来人了。”    
    两个女孩儿进了自己的房间。    
    志锐招呼廷式坐下说话。    
    不一会,宫里来了一个太监、两个麽麽和一队宫中卫士。    
    瑾儿和珍儿便不情愿地随他们走了。    
    临走前,珍儿回头用那双明亮的杏眼看着廷式说:“三哥可别忘了,你得继续当我们姐妹俩的师傅呀!”    
    廷式记得,有一次,珍儿吵着要学骑马,他伯伯长善只好把自己的马让给她,并叫廷式、志锐、志钧一起陪她去。    
    志锐把她抱上马,让她抱住自己的身子先体验一下。    
    珍儿首先有些害怕,跑了几次就一点也不怕了。    
    后来,她吵着要自己骑,哥哥们拗不过她,只好把她抱上马,一边牵着马让她伏在马背上溜几趟,一边教她怎样握住缰绳,怎样用手抱紧马脖子,用双腿夹住马肚子,手、脚、身子怎样协调动作,指挥马走、跑、慢、停。    
    可一撒手,珍儿便被马摔下来了。    
    廷式和他哥志锐、志钧吓得脸都白了,忙跑过去把她扶起来。    
    珍儿休息了一会儿,硬是又爬上了马背。    
    就这样,珍儿学会了骑马。


第三部分情窦初开的少女(2)

    有一次,廷式过生日,珍儿让家里的佣人买来一只老鹰,放在一只大鸟笼里,照着画了一只鹰,还拿出双手写梅花篆字的绝活,配上老师文廷式的诗作《鹰》:    
    郁郁翀霄汉,吾知顾盼豪。    
    风云长在足,搏击未辞绦。    
    此去翔寥廓,何时见尔曹?    
    向来飞意,平九天高。    
    廷式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后,欣喜不已。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个情窦初开少女在心里悄悄地爱上了自己。    
    三年一次选拔八旗秀女,由户部、礼部主持;内务府则主持选拔府属旗秀女,汉女是不准许入选的。这次选秀,都是从府属八旗中挑选来的十三至十六岁的女孩子,足有上百名。她们一到宫里便换上了宫廷礼服。    
    珍儿穿着宽大的宫服,像个道士,身上感到好不自在。特别是那鞋子鞋底中间有个高高的跟,穿着像踩高跷。她有好几次都差点崴了脚。教她们礼仪的麽麽们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走路的姿势,跪的姿势都是那么讲究,真让她愁死了。宫里的礼节很多,如要穿着花盆底鞋,走丁字步,一步一安,还要磕达儿头;在请安或磕头时,头饰和耳坠不能不摆,也不能乱摆。头叩的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说话不能大声,走路不能太快,等等。    
    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妖精似的宝贝女儿德宝、德贝,户部尚书额勒的女儿额勤,还有慈禧太后胞弟禁卫军副统领桂祥的女儿静蓉、静芬,也都来参加这次选秀角逐。    
    对于珍儿来说,这学习宫廷礼节的七天,就好比是度日如年。    
    珍儿逃也似地回到家里后,她哭诉着把这里的一切感受都告诉了文廷式。    
    廷式安慰了珍儿一番,说:“珍妹呀,你也不要太小孩子气了,这些感受都是因为你初到宫里还不太习惯的缘故,习惯了就好了。”    
    接着对她们可能要应付的才艺和文化考试作了辅导。    
    今天,廷式仔细地瑞祥了他的这两个女学生。    
    瑾儿年芳十五,相貌端庄文静,比珍儿高半个头,发育得象个大姑娘。    
    珍儿虽个儿不高,才一米五多,却眉清目秀,招人怜爱,还未脱尽稚气,像只含苞待放的花蕾。不过她年龄尚小,还在生长期。画画、刺绣,瑾儿是一把好手。珍儿的强项是古筝、诗词,她还写得一手好字。    
    廷式对他这两个学生选秀充满信心。    
    他想,瑾儿、珍儿若能当上皇后或是妃子,也不枉自己这几年的心血,且对实现自己今后的政治抱负也不无好处。    
    在廷式的指导下,瑾儿和珍儿进行了一番考前练兵。    
    姐妹俩决心一显身手,为先生争光。


第三部分光绪选秀(1)

    规模宏大的紫禁城蕉园门体和殿。光绪十三年(1887年),西太后在此为十七岁的光绪皇帝主持选皇后和妃子的仪式。    
    体和殿是将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拆除后的旧址上建成的。改建后的体和殿,将储秀宫、体和殿和翊坤宫打通,三座宫殿连成一体,专为西太后所用,规模比前更为宏大。大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当中一间为可以进出的过道。东二间相连,作为用膳之处;西二间亦相通,为饭后饮茶的休息室。西太后住储秀宫时,就在这里吃饭饮茶。    
    随着九十六名秀女们自东向西鱼贯而入,来到大殿,太后、皇上,户部、礼部、内务府等大大小小的官员,还有众多的太监、麽麽,都把眼光齐刷刷地投向她们身上。    
    瑾儿、珍儿第一次看到了当今皇上——一个看上去文文弱弱的青年男子,也看到了威严的皇太后。    
    秀女们一个个身着华丽的宫廷服饰,按照刚学来不久的宫廷礼节,做着各种动作,展示着自己的美貌和风采。秀女们有的丰腴健硕,有的清瘦袅娜,有的高挑秀气,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娇柔造作,有的局促不安,有的犹如木隅,有的娇艳照人……真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美不胜收,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每一个秀女似乎都觉得年轻的皇上在注视着自己,似乎自己就是未来的国母。    
    德宝、德贝,有着模特般的高挑身材,双乳高耸,面如满月,白里透红,柳眉杏眼,顾盼生情,两瓣粉红的双唇象樱桃般别致,浑身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这对尤物一出场,像能把男人们的魂儿都勾走了,全场不由发出阵阵惊叹之声。    
    皇帝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俩。    
    额勤则完全是一副大家闺秀的形象,娥眉凤眼,鹅蛋脸,身材丰腴而不失窈窕,动作落落大,方举止端庄得体。    
    瑾儿略胖,显得恬静而贤叔。    
    珍儿象一件天人合一的艺术品,精致而充满女性的灵气,让人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光绪和珍儿双眼对视,不觉心跳脸热。    
    静芬身材适中,她和姑母慈禧长得有些相似,有着一张不赖的长瓜子脸,长而细的鼻子,一双细眯的眼睛,美中不足的是那口黄牙,使她笑的时候总是不敢露出牙齿。    
    秀女们都分别把自己的牌子放到皇帝和皇太后面前,一个个展示完毕后,接受挑选。    
    经初选,在九十六名秀女中被选中的三十六个,复选仅留下五个,除桂祥的女儿外,还有长叙、德馨家的一双姊妹花。    
    接着,要在被选中的五个秀女中挑选皇后和皇妃。    
    年轻的光绪皇帝主张按照大清礼制将选后地定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紫禁城蕉园门集贤殿。    
    为显示自己的权威;慈西却偏要定在自己的居所——西苑仪鸾殿。    
    光绪当然只能听命于这个说一不二的皇阿爸。    
    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仪銮殿是正殿,规模最大,共有五间。正中一间是召见大臣的地方,和此间相邻的东次间,是慈禧的寝宫。    
    仪銮殿。慈禧太后端坐在上方,光绪皇帝一旁侍立,荣寿固伦公主、福锟夫人、荣禄夫人等立在慈禧太后身后。慈禧的座前放有镶玉如意一柄,大红绣花荷包一对,选中为皇后的就授给如意,选为妃子就授给荷包。那五个备选少女在大殿上一字排开,桂祥的女儿静芬,面貌倒还端正,比光绪大着两岁,被慈禧排在最左边,依次是德馨的两个女儿和长叙的女儿瑾、珍两姐妹,德馨的两个女儿长得明艳照人,还有些妖饶的韵味。瑾、珍两姐妹同父异母,禀赋与模样完全不同,谨姐儿体腴而厚道,有“木头”的雅号,珍妹子聪明活泼,俏丽大方,是一个知书达礼,见过世面的旗下小姐。    
    在这里,瑾儿、珍儿、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妖精似的宝贝女儿德宝、德贝,户部尚书额勒的女儿额勤,还有慈禧太后胞弟禁卫军副统领桂祥的女儿静芬,将一比高低。    
    长相都已经比过,现在就要看这几个美女的文化和才艺如何了。    
    静芬是慈禧的侄女儿,而光绪是她的外甥。其是在慈禧心里早就有了谱,她有意助成这桩亲上加亲的喜事。比赛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但静芬从小无才,如何才能让她过了这关,选为皇后?    
    慈禧口谕担任过同治、光绪两代满族帝师的徐桐和光绪的汉语帝师翁师傅在试前对静芬“开小灶”。    
    静芬本来就有些笨拙,学宫廷礼仪时,就尽出洋相。要她表现才艺可难坏了二位帝师,于是,慈禧令二位帝师采取口试形式,并提前将考试内容以书面形式奏太后审定。这样便有了为静芬暗箱操作的机会。    
    考试时,静芬对答如流,好不风采。    
    考官问:“三纲者为何?”    
    静芬红着脸想了一下,答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考官问:“五常者为何?”    
    静芬答:“仁、义、礼、智、信。”    
    考官问:“三从四德为何者?”    
    这下静芬张口结舌,急红了脸,好久都没有回答出来。    
    珍儿悄悄拉了拉静芬的衣角轻声道:“‘三从’就是‘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静芬这才回答出来。    
    问:“你可能背《女儿经》?”    
    答:“能。”    
    考官:“丈夫说……”    
    静芬:“莫使性。”    
    考官:“夫君话,    
    静芬:“就顺应。”    
    考官:“不是处,”    
    静芬:“也要禁……”    
    那考官对静芬格外施仁,问的都是一些很容易的问题,且总是给予提示,只有“三从四德”是考官临时加的,所以静芬回答不出来。但大家知道静芬的背景,都不敢吱声,    
    接着考才艺。    
    考官问静芬会什么才艺,静芬红着脸回答说:“会踢毽子。”    
    考官拿了毽子让她踢。可她心里发慌,老是掉在地上。


第三部分光绪选秀(2)

    瑾儿和珍儿因有文廷式辅导亦是一路过关。    
    考官问:“‘三纲’出自何处?”    
    珍儿答:“‘三纲’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引《礼纬•;含文嘉》。”    
    考官问:“‘五常’出自何处?”    
    珍儿答:“‘五常’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考官问:“‘三从’出自何处?”    
    珍儿答:“‘三从’出自《仪礼.丧服.自夏传》。”    
    考官问:“‘四德’出自何方?”    
    珍儿答:“‘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    
    考官见无法难倒珍儿,便有意要考倒她。    
    考官突然问:“何谓《女史箴图》?”    
    珍儿说:“‘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箴文题于画侧。”    
    考官拿出几张画来,命珍儿举例说明《女史箴图》的主要内容。    
    珍儿不慌不忙地讲述道:“‘樊姬感庄,不食鲜禽’,画的是楚庄王夫人樊姬为劝阻庄王沉溺于狩猎而不食鲜禽的故事。‘卫女矫恒,耳忘和音;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画有齐醒公夫人卫姬不听郑卫之音、以感化好淫乐的齐醒公的故事。‘夫岂无畏,知死不杀。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班婕妤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成帝对之宠爱异常。一次成帝游兴大发,要班婕妤同辇一游,班婕妤推辞说:‘古代贤君出游都有名臣在侧,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由宏妾陪同,今天你要学亡国之君吗?’”    
    接着考官要珍儿选一样才艺进行考核。珍儿选了古筝。    
    一曲攸悠扬悦耳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从珍儿灵巧的手指下飞出。    
    听了珍儿的答辩和弹奏的曲子,慈禧不由有些喜欢起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但她担心的自己的侄女儿能不能顺利选为皇后。光绪对珍儿投去了满意的眼光。    
    这时,西太后指着五位女子对光绪说:“皇儿!选中中意的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