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二胡闯天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把二胡闯天涯-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窟中越显光亮,似乎曰已中天了。
狄舒夜终于睁开了眼,眼中的喜意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
这次他没有看到天拍水的笑脸。
他首先便看到了一身白色长衫却有一头紫发的紫川。
狄舒夜道:“多谢。”
紫川哈哈一笑,却是没能说出话来。
他虽是云兽,但却知道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
所以他很快又拿出来一枚内丹。
青蓝相间的内丹,足有拳头大小。

第三百七十五章故事

流转其上的气势令得狄舒夜心头一阵阵心悸。
成年期水云兽的内丹,同样是一头可以化形的云兽的内丹,也是一枚风水双属姓的内丹。
好个紫川,好个言出必践的云兽。
“狄兄弟,谢谢你,水云兽内丹。”紫川话不成句,心绪激荡。
叶云舟与谢雨龙适时的抬手晃了晃,狄舒夜在他们掌心分别看到了一枚水瓮蛟的内丹以及一枚泰坦熊的内丹。
那是紫川答应了的。
他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但他认为一定是的。
所以他根本不用确认。
狄舒夜没有推辞,接过水云兽内丹,又赶忙扔进了虚壶空间第三层空间,芥子空间中的藏宝阁内。
不是他不想继续把玩,而是那成年水云兽的内丹,单单蕴含的气势便令他一阵心惊。
一时间洞窟内一片死寂。
紫川搓手顿足,局促而惶急。
他毕竟不是人类,感谢的话语有点匮乏。
狄舒夜看的好笑,忍不住便要说话。
紫川忽然一拍手道:“我见过人类表达情意的时候很多都是奏一曲音乐,我也来一曲。”
曲子是来让人陶冶情**的,但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宣泄感情的。
不得不说,紫川学到的这一招很有效。
但似乎有效的过头了。
紫川是以一杆洞箫吹奏的,当音乐一出的时候,石窟中所有人都呆了。
紧接着,便开始混乱了。
唯独狄舒夜,似乎很平静,平静的有点怪异。
紫川却是轻笑一声,看向狄舒夜道:“先等我。”
狄舒夜似乎早就料到了,点点头。
点头时,眼角却有一抹晶莹滚动了一下。
曲子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高亢时撕心裂肺,低沉时却如闷鼓敲心。
一曲尽,屋中几人均痴了,或许有其他情绪,但终究是痴了。
紫川收回洞箫,寂静的,但却越发明亮的石窟中响起了他的声音:“很惊讶?”
狄舒夜点头,其余几人豁然清醒过来。
紫川道:“我可以讲故事了么?”
(续上:《琴**》全书共分类著录了47曲,分四类,分别记述了琴曲作品之作者、命意、创作背景或与作品有关之故事等,有的还附有歌词。
第一类:歌诗五曲,为《鹿鸣》、《伐檀》、《驺虞》、《鹊巢》、《白驹》。
第二类:十二**,为《将归**》、《猗兰**》、《龟山**》、《越裳**》、《拘幽**》、《岐山**》、《履霜**》、《雉朝飞**》、《别鹤**》、《残行**》、《水仙**》、《怀陵**》。
第三类:九引,为《列女引》、《伯姬引》、《贞女引》、《思妇引》、《辟历引》、《走马引》、《箜篌引》、《琴引》、《楚引》。
第四类:河间杂歌二十一章,有《箕山**》、《思亲**》、《龙虵歌》、《杞梁妻歌》、《聂政刺韩王曲》等。
此外,还有少数琴曲有题无解,如《鹊巢》,以及最后的《流澌咽》、《双燕离》。
以下节选著名的曲子:
《鹿鸣》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将归**》:《将归**》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之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
译文
《将归**》是孔子所作的琴曲。赵简子以玉器和束帛为礼物,聘请孔子去做官。孔子前往就任,还未到达(赵国),在渡狄水时,听到了赵简子杀害他的贤德的大夫窦鸣犊的消息。孔子叹息道:“赵国之所以治理得好,这是鸣犊的功绩。(赵国)杀害鸣犊而聘请我,我孔子为什么要去?焚烧了树林打猎,麒麟就不会来;倾覆鸟巢毁坏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鸟兽都厌恶那些伤害其同类的事,何况君子呢?”(孔子)于是拿过琴来,一边弹奏,一边唱道:“还是在卫国**自在地遨游,回到我的故乡去吧。按我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才令人有许多快乐。”
《龟山**》: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
龟山在太山博县。古琴**云:予**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龟之氛兮,不能**。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以下为其作者以及可考典籍注释:
1,子部。释家类《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卷十二师上堂云:“古琴普视目前音,谁人和得无丝曲?”学人对云:“千机千凑空王曲,无丝古格妙难穷。”
2:子部。音乐类《律吕精义》(明。朱载育)内篇卷七八十四声新说:古琴有三等四调:一曰大琴正调;二曰中琴平调;三曰小琴清调;四曰瑟调。瑟调最高,古人重之。
3:子部。清代笔记《广东新语》(清。屈大均)卷十三。艺语南海陈拾遗善琴,有一古琴,不知其斫自唐代也。有客为言,向于某家见此琴,刻有“大历四年”四字,今底池旁惟新漆一方,盖旧漆剥去,字无存矣。于是拾遗欣然知琴之岁。为诗云:“端居珍所尚,三叹少知音。不遇丁年友,那称大历琴”。
4:子部。类书《太平御览》(宋。李等编)卷五百七十八《琴**》曰: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
语裥十二**:
一曰《将归**》,孔子所作。孔子之赵,闻杀鸣犊而归作此曲也。
二曰《倚兰**》,孔子所作,伤不逢时。
三曰《龟山**》,孔子作。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曲喻季氏若龟之蔽鲁也。
四曰《越裳**》,周公所作。
五曰《拘幽**》,文王作。文王拘於里,作此曲。
六曰《岐山**》,周人为太王所作。
七曰《履霜**》,尹吉甫子伯奇无罪见逐,自伤,作此曲。
八曰《雉朝飞**》,沐犊子所作。沐犊子七十无妻,见雉双飞,感之作此曲也。
九曰《别鹤**》,商陵牧子所作。取妻五年无子,父母欲改娶,其妻闻之,中夜悲,牧子因之作此曲。
十曰《残形**》,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足,而作曲。
十一曰《水仙**》,伯牙所作。
十二曰《坏陵**》,伯牙所作。
语裥九引:
一曰《列女引》,楚樊姬所作。
二曰《伯姬引》,鲁伯姬所作。
三曰《贞女引》,鲁漆室女所作。
四曰《思归引》,卫女所作。
五曰《霹雳引》,楚商梁出游九皋之泽,遇风雷霹雳,畏惧而归,作此引。
六曰《走马引》,樗里牧恭所作。牧恭为父报冤,杀人而亡藏於山林之下。有天马引之,感作此引。
七曰《箜篌引》,霍里子高所作,即《公无渡河曲》八曰《琴引》,秦时屠门高所作。
九曰《楚引》,楚龙丘子高所作。语裥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箫:
相传为舜所造。竖吹。现今所称“箫”,指单管箫。
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
单管箫的管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6~8个侧指孔,吹奏时,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箫为每管一音,无侧孔。排箫的称呼最初见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元史》中正式称多管“箫”为“排箫”。
现今单管箫,称“洞箫”。
《通典。乐器》引《世本》:“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今之单管洞箫,唐代以前称“笛”,宋代称“箫管”。
古箫(排箫)有大小之分,大箫称“言”;小箫称“筊”。箫的大小也以管数多少来区分,管数多则为大箫,管数少为小箫。
《广雅。释乐器》:“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竹”。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也称“彄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形制看编管参差排列如凤翼,有呈单翼状的;有呈双翼状的。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遗址的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箫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3000年。
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籥”。龠,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箫》:“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
唐宋时期的排箫因应用场合或乐种的不同,衍生出“燕乐箫”、“鼓吹箫”、“教坊箫”、“龟兹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国外,清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高昌、高丽、燕乐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箫,足见它在当时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单管箫出自羌中,四孔,竖吹。汉代也称“羌笛”,简称“笛”。后经京房加一孔,为五孔。汉至唐代一直把横吹和竖吹的两种有侧孔边棱音气鸣乐器统称为“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长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所赋者。”
魏晋时期,竖吹的单管箫已有六孔,仍称“笛”。故在此以前的竖笛和横笛常被后人相混淆,为了区别比两者,乐家常称排箫为“古箫”。
宋。朱熹《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
直至宋元以后才逐渐把排箫、洞箫、横笛三者较明确地区分开来。依制作材料来分,有竹质(紫竹箫)、陶瓷(德化瓷箫)、玉(白玉箫)、金属(铁箫)、纸质(纸箫)等。
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即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本书中出现的箫有玉屏、九节、紫竹还有碧玉)

第三百七十六章苦情

狄舒夜颔首,他其实已经迫不及待了。
紫川盘膝坐下,给几人倒上酒,人类的这一套,他倒学的有模有样。
他自己也喝了一杯,白皙的手掌摩挲着酒杯,似在酝酿话语。
青鸟有点不耐烦了。
紫川却开口了:“十八年前我曾在这岛上见过一对…夫妇。”
他顿了顿,似乎在咀嚼这夫妇两个字是否用错了。
他果然用错了,笑道:“似乎又不像是夫妇。”
叶云舟笑道:“反正就是一对男女。”
紫川笑道:“对,一对男女,至于关系,我并不清楚,但我却听得明白,其中男的名字叫做惊弦。”
紫川竟然懂得调节气氛,他适时的住口了。
其实他并不是调节气氛,他是给一个人一点缓冲的时间。
那人自然是狄舒夜了。
身子一颤之后,狄舒夜道:“你继续吧,别停顿。”
紫川点头,续道:“男的名叫狄惊弦,女的名叫刁玉凤。”
狄舒夜忽然打断他道:“不叫刁玉婵?”
紫川道:“你不是叫我别停顿吗?”
狄舒夜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紫川又道:“刁玉凤似乎是某个城的城主。”
狄舒夜脱口叫道:“漠北孤城?”
按理说几次三番被狄舒夜打断,听的人都该恼怒了,但所有人却闭嘴不语,石窟中顿时一片死寂,只有偶尔的水流声,却更显凄凉。
《葬魂曲》对他们来说都不止一次听到,就在刚才,他们也听紫川吹奏了一遍。
紫川虽然没有唱,但《葬魂曲》的词他们却不陌生,狄舒夜曾唱过。
《葬魂曲》中就有漠北孤城四个字眼。
他们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但却都不开口,似乎不愿揭开这个令人痛心的往事。
紫川又道:“起初他们俩很好,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名叫刁玉婵,是刁玉凤的孪生妹妹。”
狄舒夜从牙缝中挤出一口气。
“人类的情情爱爱我不是很懂,但所幸我还不是很笨,从他们之间的谈话中,我弄清楚了一件事。”
青鸟怪叫道:“啥事?”
紫川看了眼狄舒夜,道:“原本狄惊弦跟刁玉凤很好的,可那个刁玉婵出现以后,刁玉凤忽然态度就变了。后来我才知道,狄惊弦喜欢刁玉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