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价售比组合为-70%。五年滚动收益率指数88%超过高价销比组合。十年为83。
        4、大盘股票的高价售比组合稍好:复合收益率9。67%。夏普指数30。67%的时间低于大盘指数的收益率。
        5、从平均分组收益看。全市场组合这一指标显出出明显的分异,而且变动的斜率较大。高一组与低一组差别在2倍以上。相对而言,大盘股的趋势性没有这么明显。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们再想,为什么500强会把把销售收入作为标准?当初网络公司也是把收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的。那么,全市场组合跟大盘股组合的反差为什么又会那么大呢?俺再猜猜。
      工具箱  

      【 · 发布:乙木  2002…09…08 17:02 】   
        5、价值策略的极端或者特例:股息率(分红除以股价)
        美国股市的股票投资总收益,股息经常超过一半。宝盈鸿利是中国第一家收益型基金。股息,是玩真的啦。结果如下:(由于公共事业类股在高派息股票中占了多数,作者剔除了公共事业股)
        1、全市场组合中高价息率组合未来超过指数。累计收益率低于指数70%。而且风险较高,夏普指数为41(指数49)。稳定性方面,十年滚动收益率中,超过全市场指数的只有17%。因此,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2、大盘股票:结果完全不同。高股息率组合是大盘指数累计收益的2倍。而风险没有明显差异。复合收益率为13。43%(大盘指数11。92%)。因此夏普系数高达54。而且最大损失率,也远低于大盘指数。稳定性:十年滚动期中有89%的机会超过大盘指数。
        3、分组分析:全市场组合分组后没有明显的差异。大盘股的分组也不存在明显的高度相关关系。
        
        结论:如果真要通过股票分红获得收益的话,那么要选择那些市场中的大家伙。规模小的公司,如果股息率高。可能预示着存在潜在的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场组合的这一策略是不好指数的。即是一个差的策略。大盘股还可以。
      工具箱  


      【 · 发布:乙木  2002…09…08 20:21 】   
        几位好,大好周末,不去玩啊。
        1、离开了过去,俺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预测未来。
        2、几十年,看起来有点长。不过从统计学上,只不过是几十个样本而已,比如,我们用一分钟八笔的数据,6分钟的样本数,就已经超过45个样本了。
      工具箱  

      【 · 发布:乙木  2002…09…08 20:47 】   
        6、价值型投资策略的小结:
        1、考察过的价值型指标是5个,即市盈率、市净率、价现比、价销比和股息率。对这5个指标进行单一选股
        2、从价值策略看,大盘股的表现跟全市场所有股票间是明显不同的。相对于前面说过的虚幻的小盘股效应来说,大盘股的价值效应要明显得多。即,按照某些策略针对大盘股进行固定策略的投资,几个指标的表现都不算差。一般都能明显地超越大盘指数甚至全市场指数,累积收益率都达到大盘指数的2倍以上。而且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夏普指数也要高)。即:价值策略对于大盘股来说是相当有效的。
        3、对于全市场来说,5个价值型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其中的4个),或者是复合收益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或者是收益率优势经过风险补偿后,没有剩余。4个指标中,没有一个夏普指数超过全市场指数的(49)。此外,收益稳定性也成问题。(包括单一年度、滚动5年和10年收益率)跟全市场组合相比。基本上是无效策略。
        4、只有价销率是有效的指标,无论对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指数。无论是从绝对收益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还是稳定性等,都有显著的超越。而且分组差异的明显相关性,也非其它指标所可比。
        5、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俺粗粗想了一下:销售额,代表的是一种“市场能力”,也代表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当市场对它出现了低估时,随后公司的业绩,或者每股收益,或者现金流,或者分红等,会在次年显现出现。即,它跟其它价值指标相比,具有某种“隐蔽性”和二次解释属性(它能够解释其它业绩指标)。
        6、仅仅靠一般性的单一价值指标来选股,对全市场组合来说,是意义不大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吗?还是对于小公司来说,其它因素更重要?那么对大盘股的价值型选股,策略的有效性又是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市场“暂时性”地失效吗?
         也许吧。
        此外,中国股市对这些策略适应性,更值得怀疑。不过几十年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 · 发布:乙木  2002…09…08 23:06 】   
        四、成长型策略
        成长型策略的研究表明,单一的成长型策略是无效策略,无论对于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股。结论都是一样的。奇怪吧?
          作者还引用了一个关于业绩预测的研究报告,说是对67375名分析师在1973-1990年的业绩预测记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平均误差高达40%。也就是说业绩预测的作用是不大的。其实,对股市的预测,本来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无论是预测指数的走势,还是基本面的信息。怎么看,他也是极少数人才具有的能力。
        1、每股盈利增长率指标
         对全市场组合来说,高增长率的一组,这个指标是差的。即累积收益仅为指数的一半,而标准差却高了7个点(27:20),因此夏普指数仅为34。有意思的是:它在一半的时间里收益率高于指数,另外一半低于。
         大盘股的这一指标选股,结果更差。复合收益率仅为9。61%,比大盘指数低了2个多点收益低一半多。夏普指数仅为28。好于大盘的年度低于一半。十年滚动中,只有11%
         看看反过来行不行,即选那些“成长性”差的?
         最差的一组(不选由正变负的),对于全市场组合来说,累积收益要“高于”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标准差略低。
         大盘股中,低增长的股票,收益率略为超过大盘,标准差及夏普指数跟大盘指数相当。
         无论从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股,分组分析都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大盘股高增长的部分收益率显著偏低一些。
          
        启发:市场也许对盈余增长是比较敏感的,或者是预期较高的,从而会将高增长的股票价格炒高。因此,这种策略更象一个“马后炮”的策略。
         
       【 · 发布:乙木  2002…09…08 23:31 】   
        2、五年期每股盈余增长率
          一年期不行,长一点行不行,五年试试。结果还是不行。
        从1954年开始。
          全市场组合高指标组:比市场组合的复合收益率低3个点。累积收益仅为指数的1/3。业绩够差的了。而且风险更高,标准差为27%。最后夏普系数只是27(此时指数为44)。此外,十年滚动中,只有3%超过指数。
         大盘股用这一策略,结果相似。累积收益只为大盘指数的一半。风险高于指数。从分级情况看,无论大盘股还是市场组合,都是组内差异不明显,而最高的一组,收益率最低的情况。
        启发:五年跟一年也一样。
        
        3、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可以衡量一家公司跟其他公司相比较的竞争能力。其计算是利润除以销售额。结果如下:
         全市场组合,高净利润率的一组,复合收益率比指数低2个多点。标准差略高。十年期超过标准只11%。
         大般股高净利润率组略好。累积收益率低于大盘指数,但标准差小1个点。最后是夏普指数一致。(43)。
         分组显示为不规则。
        4、资本收益率
          即用每股净利润除以每股净资产。
         全市场组合:收益率相当,但标准差大7个点,夏普指数为41对49。在1年、5年、10年滚动收益中,超过和低于指数的大致都在一半左右。跟扔硬币相当。
         大般股组合中,要差一些。夏普指数39对48。两项指标都差。
         分组显示,也是无明显相关性。
        
        至此,单一的成长型策略,全部失败。但是成长型策略会在某些时期,甚至较长的时期,比如51-59年,显著超过大盘。
        
      工具箱  

      【 · 发布:乙木  2002…09…09 10:45 】   
        五、技术分析指标--相对强度指数
          这个结果更让人吃惊。
         作者将相对强度作为“成长性”的指标。俺是不同意的,它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分析指标。它在国外股市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中国股市好象用得较少,也没有好的媒体发布。闽发网站数据频道做了这个指标,但有点粗糙。选看看选股的效率如何吧:
        1、最高的50名组合。全市场来说,其复合年收益率达到14。31%,这是成长类指标第一次出现较大的优势。但风险相当高,标准差达到近30%,最大夏普系数变成了43,低于49。从稳定性上看,十年滚动期中有75%超过指数。
        2、大盘股票前50名相对强度组合表现更好。累计投资收益比大般指数高一倍以上。标准差也高,但没有全市场组合。因此夏普指数为51。十年滚动期收益率中,89%的时间里超过了大盘。
        3、买弱的股票
         全市场组合中,复合年收益率仅为3。3%,够可怜的吧?标准差却高达26。4%,夏普指数创纪录地达到了5的低值。更有意思的是:五年滚动期收益率,42个中只有一次超过指数。十年滚动,竟无一次。
         大盘股票也一样。但没有全市场组合那么惨。不过复合年收益率仍然低于大盘股指数2个多点。而波动性大最后夏普指数只有30。算是很差的了。
        4、平均分组分析结果。无论从全市场还是从大盘股来说,具有显著的分组相关性(本质上是一种spellman相关)。这是俺见到的唯一能跟市销率媲美的“好”指标了。
        
        启示:这事的意义非同小可。1、因为相对强度指标的本质上是技术分析指标,即市场的行为数据。如果说,市场是弱式有效的话,这个指标应该是没有用的。现在结果摆在这里。俺们怎么说呢?技术分析者,应该从这里找到某种信心。
         2、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看来这句话是有某种根据的。
         3、其实我们再想深一点:整个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基于投资组合的,即个股与大盘的关系是其中的基石,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相对强度指数这样的描述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的东西来描述个股在组合中的特征呢。
         4、老K,你看到了吗?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相对强度。不过相对老K的来说,算是最简单的了,嘿嘿。
      【 · 发布:乙木  2002…09…09 15:40 】   
        六、多指标选股
        1、适度市盈率+相对强度
         这里适度用的是20倍以下非负
         结果是很好的。这一策略从1万美元开始,45年后将变成2200万。而标准差是25左右,从而导致夏普指数高达65。稳定性也大幅提高了,67%单一年度超过大盘。十年滚动成功率达92。
        2、市帐比低于1+相对强度最高
         复合收益率18。21%,标准差下降。十年滚动成功率97%,年度是33/45
        
        3、价售比+相对强度(这是最好的指标之间的组合)
        复合收益率高达18。81%,超越指数  ,累积收益是指数的10倍。夏普指数64。稳定性极好,单一年度中76%超越指数。所有的五年和十年滚动收益,都超越了指数。这是一个满贯策略啊。
        4、对大盘股用相同策略。
         20倍以下的大盘股+相对强度,增长不很明显,但仍然是好的。夏普指数60。复合收益率15。17%。
        5、大盘股低价售比+相对强度
         59夏普指数。复合收益率14。9%。稳定性持久性,不好全市场组合。
        6、成长性策略+相对强度
         (1)利润增长率超过25%且相对强度最高的组合
          16。77,29。18(标准差太高),51(没有显著优势)
        (2)资本主收益率15%以上且相对强度最高
         17。53%,26。99%,56。大盘股略好一些。
        其它组合:比如三个价值型指标,没有更好的表现。提升业绩的极限出现了。
        
        很多情况下,相似的价值型指标,其作用是会重复的,这在统计上叫做多重共线性。即因素之间是相关的。这种情况下改善不了模型的性能。
      工具箱  

      【 · 发布:乙木  2002…09…09 16:15 】   
        七、蓝筹股策略
        融通有个“新蓝筹”,好象前段时间股市里有人鼓噪过啥中国的蓝筹,俺们看一下美国股市的蓝筹股吧。书中说龙头股。但俺看更象是蓝筹股。
        1、来自大盘股票
        2、流通股票数量超过平均水平
        3、现金流超过均值
        4、销售额是均值的1。5倍
        这些股票中剔除了公用事业股,在大约一万只股票中1997年有570只符合要求。策略验证如下:
        (一)高市盈率
        这一组合复合收益率仅为10。62%,低于大盘股指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