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远征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滚龙坡各日军堡垒进攻,但在雨雾影响下,日军的许多侧射击堡没能发现, 
使第三○七团伤亡较重而停止了攻击。 
     13 日,经过多方面的侦察,第三○七团对滚龙坡又发动了攻击。当远征 
军的轻重炮火对滚龙坡阵地集中了 2 个小时的火力射击后,日军阵地的交通 
壕、散兵坑被轰塌,第三○七团第一、第二营发起了攻击,他们越过日军阵 
地外的障碍物,冲向日军的主阵地。没有被炸毁的堡垒开始向第三○七团第 
一、第二营官兵阻击。日军猛烈的炮火又压下了第一、第二营的攻击,他们 
派出的炸药手冒着日军强大的火力去炸堡垒,大部分都牺牲在日军堡垒射击 
孔前。当第一、第二营用六○迫击炮还击后,才占领了滚龙坡一些阵地。 
     25 日,第八军对松山日军发动了全面总攻,飞机、重炮不断地向日军阵 
地射击,日军顽强抵抗。第八军官兵冲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而伤亡 
惨重,但进展不大。此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命令第八军限期攻克松山, 

如违期不克,军、师、团长,以贻误战机治罪。第八军开始在距松山顶日军 
堡垒之下 30 公尺处挖了两条地道,开设了两个药室并装进两卡车的 TNT 炸 
药。 
    8 月 20 日,在炸药的起爆下,松山顶被炸翻,第八军乘机攻上了山顶, 
消灭了残存的日军,不久又攻克滚龙坡、大垭口阵地。9 月 7 日,松山日军 
除有几十名逃窜外,均被围歼,计有 3000 余人。第八军也在两个多月的围攻 
松山战斗中牺牲官兵 3000 多人。 
    第七十一军攻打龙陵的部队渡河后,第八十七师一部于 6 月 9 日攻克镇 
安街,第八十八师插到日军的后背,逐步推进到龙陵附近的蚌缈。第八十八 
师通过侦察发现龙陵城北滇缅公路东约 20 里的一座高山上,有日军阵地,该 
师随即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夺取了日军的这个阵地。第八 
十八师又继续向龙陵城东的山上搜索前进。 
    6 月 10 日,第八十七师主力与第八十八师会攻龙陵,连续攻克了日军的 
几个外围据点黄草坝、蚌缈、放马桥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由腾冲、芒 
市前来支援。日军猛烈的反扑使第七十一军退到黄草坝、长岗岭地区调整部 
署。6 月 28 日,又集中全军和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三十九师向日军反攻。到 
8 月中旬攻克龙陵外围据点。第二军渡江后以第七十六师攻击平戛街,主力 
向象达、芒市进攻,6 月 24 日,第九师攻克象达,第七十六师主力于 8 月上 
旬攻占了放马桥。 
    9 月 5 日,日军调第二师团增援芒市,与第五十六师团主力、第四十九 
师团一部一起进行反扑,第七十一军与日军激战了 1 周,在第九师的增援下, 
方才稳定了战局。9 月中旬,第二○○师由昆明出发来增援,第三十六师由 
腾冲南下,配合第七十一军夹击日军,到 10 月 29 日,龙陵的日军被远征军 
三面包围,经过 5 天的激战,11 月 3 日,远征军攻克龙陵。 
    第二军自 8 月上旬起围攻芒市,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踞守,第二军进展 
缓慢。11 月,在第七十一军、第六军的支援下,三军协同攻击,11 月 20 日 
攻克芒市。 

                      九、两路远征军胜利会师 
                                      
    密支那被中国驻印军攻克后,他们利用雨季在孟拱、密支那地区进行了 
整补,并扩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一军和新编第六军,由郑洞国任副总指挥。 
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辖新编第三十师、新编第三十八师;新编第六军 
(军长廖耀湘)辖第十四师、第五十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不久,史迪威因 
和蒋介石矛盾激化,被调回美国。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司 
令。三星将军索尔登任驻印军总指挥。 
    8 月初,日军派第二师团搜索联队附步兵 1 个营、10 辆战车、12 门山炮 
守备八莫,以第二师团主力于 8 月 28 日推进到芒市,第十八师团由英多移守 
南坎,企图阻止驻印军与远征军会师。 
    10 月中旬,驻印军开始进攻,由新编第一军在左,沿密支那、八莫公路 
南下;新编第六军在右,经和平向瑞姑前进。以新编第六军的第十四师、第 
五十师为机动兵团,担任侧翼警戒。 
    10 月 29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攻占了庙堤,肃清了太平江北岸的日军。 
11 月 1 日,该师以一部分兵力经山区爬过五一五○高地,由太平江上游的铁 
索桥过江,到达不兰丹。3 日,攻占柏抗。师主力至不兰丹、新龙卡巴一线, 
向曼西、八莫迂回。此时,新编第三十师也由宛貌向南推进到大利。 
    11 月 6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主力攻占了新龙卡巴,向莫马克前进。14 
日,占领莫马克后进攻八莫。鉴于八莫的日军已是瓮中之鳖,新编第一军决 
定不等占领八莫,即派新编第三十师绕道攻取南坎。 
    12 月 9 日,新编第三十师与从南坎北上求援八莫的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五 
十五联队队长山崎四郎大佐率领步兵 4 个营、炮兵 1 个营遭遇。双方展开激 
战,新编第三十师在公路上的一个团被日军由南插入而切成两段,一个炮兵 
连的阵地被日军占领,新编第三十师以一个团兵力由公路北侧山地包围日 
军。新编第一军同时抽调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由八莫用汽车送到这里 
增援。由北侧山地向东迂回日军右侧背,经过 3 天的激战,日军大败,被消 
灭过半,残部溃退到南坎。 
    12 月 15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攻占了八莫,日军感到解围已没有希望, 
便把重伤兵生沉到伊洛瓦底江中,残部于夜间沿江滩向南突围。在远征军的 
追击下,突围的日军大部分被击毙在江滩上,仅有百余日军逃窜到八莫以南 
的山地。新编第三十八师以第一一二团为左侧独立大队,向南坎东南侧迂回, 
切断日军的后方交通。27 日,第一一二团占领了劳文机场。28 日,占领了般 
康,控制了南坎谷地。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八团由左翼攻占了马支、卡提克 
后,会同师主力于 25 日攻占了南开。 
    1945 年 1 月,新编第三十师主力越过右当山脉,向西朗以南迂回,偷渡 
过了瑞丽江(自云南龙陵西南流经畹町北侧,与云南陇川发源向西的水流至 
南坎东北侧汇合,再西流入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境内称龙川江,在缅甸称瑞 
丽江)。插入南坎西南。第九十团在四五五六高地旁渡河,由东北包围南坎。 
15 日,新编第三十师占领南坎。 
    日军第五十五联队残部,退据南坎以南的老龙山及公路两侧山地建立阵 
地。由芒市、遮放退来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四十九师团残部,分别在畹 
町、芒友、丹巴山、南巴卡、新维等地带建立阵地,作最后的抵抗。 
    新编第一军令新编第三十八师进攻芒友,新编第三十师进攻老龙山。新 

编第三十师主力在肃清了南坎、腊戍公路两侧山地的日军后,以一部分兵力 
迂回夺袭老龙山东南侧的姐兰,切断日军的后路。经过 5 天的激战,老龙山 
的日军被歼灭,不久又攻占了南巴卡。 
    新编第三十八师于 21 日攻占了芒友的外围据点苗因、闹阳、曼伟因。23 
日,该师一部分部队攻占了丹巴山,另一部分部队于 22 日突击到瑞丽江的木 
遮。至此,新编第三十八师已全部占领芒友外围的屏障,开始进攻芒友。27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攻克芒友。 
    中国远征军在攻下龙腾、芒市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残部及第二师团、 
第四十九师团各一部,仍企图据畹町、回龙山作持久的抵抗。第十一集团军 
附第五十三军决定迅速歼灭这股日军,与驻印军尽快会师。遂下令以第六军 
攻畹町西北,第二军攻畹町东南,夺取回龙山,第五十三军由龙川江西岸向 
畹町以南迂回,切断日军后路,以第七十一军为预备队,各部队于 1944 年 
12 月 27 日发动攻击。 
    畹町是中缅边境的一个门户,城北有黑山门之险,又有瑞丽江作护卫, 
地势很险要。第二军、第六军分别与日军开战,美国空军也来轰炸日军的阵 
地。双方经过 20 多天的激战,中国远征军不断地向日军猛攻。1945 年 1 月 
20 日,在陆空军协同猛攻之下,黑山门的日军被彻底摧毁。与此同时,担任 
包围日军侧背、切断联络线任务的第五十三军,于 1944 年 12 月 25 日左右, 
各部相继进抵瑞丽江北岸,1945 年 1 月 3 日,当部队强渡瑞丽江时,遭到日 
军桥头堡阵地猛烈炮火的阻击。第五十三军官兵奋力还击,强渡成功,攻占 
了日军桥头堡阵地后,立即向龙卡、南托攻击前进,切断了日军后路。日军 
向腊戍方向溃败,1 月 20 日,中国远征军占领畹町。21 日,第五十三军第一 
一六师攻占了木遮,第一三○师攻占了道坎。22 日,第五十三军与驻印军新 
编第一军的先头部队取得了联络。至此中印公路上所有的日军被扫荡干净, 
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1945 年 1 月 27 日,两路远征军胜利会师于芒友,当时参加的部队有第 
二军、第五十三军、第二○○师、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等部队,各集团 
军总司令官、军长、师长以及美、英、法联络官欢聚一起,欢庆胜利。紧接 
着,几十辆卡车满载着作战物资,沿着滇缅公路,经畹町、遮放、芒市、龙 
陵开进,沿线群众,人山人海,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好一派凯旋而归的景象。 
    中国驻印军于 1943 年 10 月开始反攻缅甸,中国远征军于 1944 年 5 月中 
旬横渡怒江,反攻滇西。1945 年 1 月 27 日,两军会师芒友,打通了中印公 
路,完成了收复缅北,恢复国际交通线的任务。 
    这次战役,日军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全部被歼灭,日军第二师团、 
第四十九师团、第五十三师团各一部也损失惨重。日军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在缅北地区及滇缅边境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加上日本军国主 
义者在日军士兵中所施行的“武士道精神”的教育,日军对远征军的反攻, 
拼命地抵抗,往往战斗到最后几个人。这次战役,日军死伤官兵 4.8 万多人, 
生俘日军 600 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步枪、机枪、炮、战车、汽车、飞机、马 
匹及其它军用物资。 
    这次反攻,名为中、美、英联合作战,实际上中国军队是联军的主力, 
在战场上担负着主要的战斗任务,他们对于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主要贡献, 
发挥了主导作用。从远征缅甸到战争结束,中国远征军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士 
气,他们在日军坚固的堡垒面前,奋勇冲杀,伤亡累累,但官兵们前赴后继, 

决不退缩。驻远征军的美国联络官曾经说过:“中国军队忍受困苦的精神和 
作战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远征军官兵们忍着恶劣的气候和给养匮 
乏的痛苦,为了这场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中 
国驻印军伤亡官兵 1.7 万多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 4 万多人,再加上第一 
次远征时牺牲的 5 万多官兵,中国远征军在两次远征中,共计伤亡近 10 万官 
兵。 
    人民群众和印、缅爱国华侨对这场战争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援。参加远征 
军作战的官兵达 16 万之多,部队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当时部队所用的粮 
食,绝大部分是滇西人民支援的。粮食和弹药的补给,在不能通车的地方, 
除用飞机进行一部分空投外,其它完全靠人力挑运,参加运输的滇西老百姓 
达 30 万人左右。他们为部队送粮食、运弹药、抬伤员,使中国远征军解除了 
后顾之忧。 
    远征军胜利后,举国欢庆。1945 年春,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在腊戍附近准 
备回国。英国人怕中国军队在缅境南进,总指挥部便以便利补给为名,把新 
编第一军军部和新编第三十八师,由腊戍空运回密支那。1945 年夏,新编第 
一军人员和辎重,用飞机 1000 架次,由缅甸空运到云南沾益,新编第三十师 
人员和辎重由汽车沿中印公路回国。新编第一军到云南沾益后,随即被空运 
到广西南宁,准备向广州湾的日军进攻。新编第六军已于 1944 年秋在日军攻 
陷衡阳、桂林,进逼贵阳时,该军军部及新编第二十二师、第十四师被空运 
到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当日军先头部队到贵州省都匀又退回广西时,新 
编第六军又从沾益运到湖南芷江,准备反攻湖南的日军。 
    随着远征的胜利,远征军也开始撤销,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调任中国陆 
军副总司令。同时成立了 4 个方面军,远征军中所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大 
部分调拨给几个方面军指挥。 
    中国远征军克服了征途的险阻和日军的顽抗,歼灭了日军两个师团和另 
两个师团的一部,终于取得了反攻的胜利。这一胜利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 
牵制了日军缅甸方面军的预备队。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 
了日军对美国及其它同情中国人民抗战国家援华物资的封锁,减轻了盟国在 
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了这次胜利,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贡献出了宝 
贵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并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中 
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