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2-花间一壶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12-花间一壶酒!-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任意杀戮;第二,自己的手段也非常动物,虽“饥餐”、“渴饮”也有合理性。古代杀俘献祭,就是模仿这种血祭。我们都知道,动物有捕食类(predator)和被捕食类(prey)。鹰狮虎狼是前者,驼马鹿羊是后者。前者吃荤,后者吃素。中国古代把贵族叫“肉食者”,人也分吃荤吃素。“文革”后,有人说,西方先进,是因为吃肉多;中国不行,是因为光吃粮食不吃肉。如果真是这样,那匈奴、蒙古、爱斯基摩才是最先进的文明。这当然不对。但战争确实不吃素,征服者皆以虎狼自居,没人说我比兔子跑得快。    
    手边有本书,叫《血祭》(Barbara Ehrenreich; Blood Rites; Origins and History of the Passions of War;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pany; 1997),就是从这类话题说起,讲战争的激情,战争的非理性,即“兽性大发”,人的邪火和怒气都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在荷马史诗中,英雄血脉里都有一种叫lyssa的东西,经学者考证,就是“豺狼一般的狂暴”(布鲁斯·林肯《死亡、战争与献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鲁威仪的《早期中国的合法暴力》(Mark Edward Lewis,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是近年来讨论中国军事传统的名著,其中也有不少笔墨是花在讨论这类问题上面。    
    下面,我想谈谈中国人的战争观念,和他们做一点对比。    
    二、人道先兵    
    中国重人道,人与人斗的学问特别发达。    
    战国末年,杀人盈野,是中国兵学的黄金时代。    
    《鹖冠子·近迭》有段话: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之道何先?”鹖冠子曰:“先人。”庞子曰:“人道何先?”鹖冠子曰:“先兵。”庞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鹖冠子曰:“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法天则戾。地广大深厚,多利而鲜威,法地则辱。时举错代更无一,法时则贰。三者不可以立化树俗,故圣人弗法。”庞子曰:“阴阳何若?”鹖冠子曰:“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阴阳寒暑与时至。三者圣人存则治,亡则乱,是故先人富则骄,贵则嬴。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鹖冠子·近迭》)    
    战国秦汉时期,齐鲁之地,最有传统的祭祀是围绕八主祠。八主祠的遗迹至今犹在。八主者,即天主、地主、兵主、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其中天主、地主、兵主是相当于天、地、人三才。兵主祠,祭战神蚩尤,就是相当人主祠。    
    三、血气    
    欧洲兵法的黄金时代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这场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理性在当时很时髦。后来,人类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提出疑问:战争是一种理性行为吗?我们真的摆脱了动物性吗?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问题。    
    “血气”是人类的动物本色。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俗话说,少不读《西厢》(或《水浒》),老不读《三国》。年轻人好色好勇,不像老年人深谋远虑,一肚子诡计,主要是“血气”作怪,荷尔蒙分泌太多,肾上腺素来得太快。    
    中国人讲战争,也是从“血气”说起(参看鲁威仪书,第六章):    
    怒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肌)肤也。怒若不发,浸廪(淫)是为痈疽。(马王堆帛书《经法·经·五政》)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包于六合之内,托于宇宙之间,阴阳之所生,血气之精,含牙戴角,前爪后距,奋翼攫肆,跂行蛲动之虫,喜而合,怒而斗,见利而就,避害而去,其情一也。(《淮南子·修务训》)    
    兵者,圣人所以讨彊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史记·律书》)    
    上面说的“气”,既是“酒色财气”的“气”(见《金瓶梅》第一回),也是“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的“气”。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这种力量,谁也不可低估。    
    四、中国的战神    
    人类的武器,当以木石水火为最原始。石器时代,弓矢、投石器和舟楫被发明,但没有战马、战车和金属制造的兵器。青铜时代,有了快马轻车和利刃,杀人才变成一门艺术。驯化马和青铜兵器,这两项发明最重要(图一一)。


《花间一壶酒》 生怕客谈榆塞事战争启示录(2)

    中国的战争和马有关,古代的军事长官,商代叫“马”,两周时期叫“司马”,出兵前的祭祀叫“禡祭”(也叫“师祭”)。“禡祭”,照例要祭兵器和兵器的发明者蚩尤,或说还包括黄帝(《周礼·春官·肆师》郑玄注)。秦末,刘邦在沛县造反起事,自立为沛公(模仿楚县公),曾在县廷举行血祭,祠黄帝,祭蚩尤,用牲血涂染钟鼓和旗帜,钟鼓是红的,旗帜也是红的(《史记·高祖本纪》)。这种祭祀就是属于禡祭。    
    战争的特点是壁垒分明。中国古代神话也分好坏人,所有好人(五帝之类),黄帝是第一人;所有坏人(四凶之类),蚩尤是第一人。黄帝和蚩尤战于阪泉或涿鹿,是传说中最有名的战争:蚩尤是“邪恶”和“混乱”的象征,黄帝是“正义”和“秩序”的象征。这个神话最重要。    
    蚩尤是什么人?是黄帝六相(蚩尤、太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之首。黄帝六相是《周礼》六官式的一套职官。蚩尤掌天时,相当于天官(《管子·五行》)。但他背叛了黄帝,和黄帝作对,最后兵败身死,下场很惨,是个“失败的英雄”。《世本·作篇》说“蚩尤作兵”。蚩尤号称“兵主”,是以兵器的发明者而著称。秦八主祠,其中有兵主祠,就是祭祀蚩尤,据说在汉东平陆监乡(今山东汶上县西北)。汉高祖在长安,汉宣帝在寿良(今山东东平县西南),也都立过蚩尤祠。他是五兵的发明者。五兵都有哪几种?各书说法不同,主要是戈、矛、剑、戟、弓矢,或说还有殳、钺、铠、盾等等。    
    希腊的战神是雅典娜(Athena,图一二)和阿瑞斯(Ares,图一三),罗马的战神是马尔斯(Mars,图一四),他们手执剑、盾,有雕像在,不管是男是女,都是人的模样。    
    中国的战神是蚩尤。在沂南汉画像石上,我们见过蚩尤(图一五),他面目狰狞,有如怪兽,头戴弓矢,身穿铠甲,手执戈矛,脚执刀剑,胯下还立着一面盾,很像含牙戴角、前爪后距,凭血气作殊死搏斗的动物。鲁威仪的书,就是用这张图作封面。    
    五、风后、玄女的发明    
    黄帝伐蚩尤,据说九战九不胜,最初打不过蚩尤。蚩尤的优势,一是兵器好,二是能调动风伯雨师,呼风唤雨,兴云作雾。上面说过,他是黄帝的天官。黄帝转败为胜,是靠了两个人的帮助,一是风后,二是玄女。    
    风后,是黄帝七辅(和六相不同的另一套官职)之一。他的发明是指南车和八阵图(《太平御览》卷一五引《志林》和《风后握奇经》)。指南车是相当GPS这样的定位系统,比一般武器更厉害,特别是破蚩尤的风雨云雾。八阵图是属于阵法。这种图是按九宫类的式图来营兵布阵,与式法有关。    
    玄女,“主北方万物之始”(《太白阴经》卷十),单从名字即可看出,她是代表北方的女神。南方多雨,北方干旱。蚩尤作大风雨,黄帝从天上请来一位天女,叫“魃”(《山海经·大荒北经》),她来了,才止住风雨。这位干旱女神就是九天玄女。玄女授黄帝“战法”,其实也是式法。    
    中国古代讲式法的书很多都是依托风后和玄女。式法是军将的必修课。    
    黄帝和蚩尤斗法,还包括风角、五音,和《史记·律书》的内容有关,和“师出以律”的“律”有关(《易·师》)。这类技术,多与兵阴阳有关。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分两门,其中一门叫兵阴阳。兵阴阳,是属于“知天知地”的大学问,即诸葛亮借东风能掐会算那一套,其中很多是属于占卜之术,今人视为迷信。    
    但在古人看来,兵阴阳才是当时的高科技。    
    黄帝伐蚩尤,主要就是在兵阴阳上斗法,这是我们的解读。    
    六、蚩尤之死:蹴鞠的发明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还有一门叫兵技巧。它包括兵器的使用,武术和军事体育,其中最复杂,是攻城术和守城术。攻城和守城,也是和文明有关的发明。    
    中国古代的军中之戏,包括角牴、蹴鞠和围棋(弈)。    
    角牴是摔跤类的游戏,它是头戴双角,模仿含牙戴角的动物,互相角力,古人也叫蚩尤戏(上面说过,蚩尤正是这种形象)。蹴鞠是中国式的足球,外面是皮,里面是毛。这种游戏也和蚩尤有关。    
    据说,蹴鞠的发明者是黄帝(刘向《别录》)。但黄帝怎样发明蹴鞠,过去不知道。日本江户时期(17世纪)有本书,石近政光的《蹴鞠指南大成》(收入《杂艺丛书》第二),它说蹴鞠是踢蚩尤的脑袋。这是比较晚的传说。只是到70年代,由于马王堆帛书的发现,我们才知道更古老的答案。    
    原来,黄帝伐蚩尤,活捉了蚩尤,他对蚩尤的处置很残酷。为了警告作乱者,黄帝把他的皮剥下来,做成箭靶;把他的头发剪下来,做成旌旗;把他的胃掏出来,做成蹴鞠;把他的骨肉剁烂,做成肉酱(马王堆帛书《经·正乱》)。    
    蚩尤之死,似乎是身首异地。古人认为,斩比绞惩罚更重,绞能保留全尸,斩是身首异地。它死后,有两个冢,《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寿张即寿良,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即汉宣帝蚩尤祠所在。钜野在今山东钜野县东北。二者都在今山东西部。    
    鲁威仪讨论的sanctioned violence,直译是被批准的暴力,即对合法性具有垄断解释权的暴力。古代有“兵刑合一”说,用刑罚解释战争,就是属于sanctioned violence。蚩尤之死,体现了这种精神。    
    七、三时讲武而一时用兵    
    古代各国,军事演习多假打猎行之,野兽就是假想敌,这是普遍规律。中国称为蓃狩或校猎。    
    然而,打猎选在什么时候,却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清代有木兰秋狝之制,就是选在阴历的五月到八月。这是打猎的最佳时间,鸟兽毛最好,膘最肥。


《花间一壶酒》 生怕客谈榆塞事战争启示录(3)

    汉族什么时候打猎,好像四季都可以。古人说“春猎为蓃,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尔雅·释天·讲武》)。但汉族是以农业为主,古人有“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国语·周语上》)的说法,即春、夏、秋三个季节是用来务农,只有冬天才借打猎来讲武。同样的说法也见于《礼记·月令》,如“孟冬之月,……是月也,……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礼记·月令》)。    
    八、女战神、女儿国和娘子军    
    战争是男人的游戏。现在的儿童游戏,还是男孩玩刀玩枪,女孩玩洋娃娃、过家家,性别差异很明显。    
    希腊神话,最初的战神是女神(雅典娜),后来才有各种男神。西人盛称的女儿国和娘子军,则有希腊神话中的亚马孙(Amazon,图一六)。    
    男神颠覆女神是大问题,《血祭》有专门讨论。    
    我国的神话,九天玄女也是一位战神。她不仅以战法教黄帝,还授之以房中术。中国的房中书一直是以战争喻男女之事,称女子为“敌”。男人于五行为木,配四神的青龙,外刚内柔;女人于五行为金,配四神的白虎,外柔内刚。男人不是女人的对手,“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古人称为“金克木”。明清色情小说常有这类描述。    
    中国是大男子主义的国家,本身没有女儿国,女儿国的故事都是属于海外奇谈。古人的说法是叫“女国”。如西王母的故事,就是较早的传闻,屡见于汉代的图像(图一七)。晚一点,《三国志》、《后汉书》、《梁书》的《东夷传》也说今朝鲜、日本一带的大海之中有个女国,是东方的女儿国。《魏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和《大唐西域记》也提到三个女儿国,一是于阗南的东女国,即苏伐剌拏瞿呾罗(Suvarnagotra),在今西藏的西部;二是所谓“西山八国”中的东女国,在今四川金川县一带;三是大食西北的西女国,据说在今土耳其境内,则是西方的女儿国。古人对女儿国往往神秘其事,以为一国尽女,借邻国男子传种,其实只是以女为王的国家。这种国家,欧洲多有之。中国的狩猎游牧民族,女人的地位也比汉族高。这些都属于古风犹存。《西游记》第五十三至五十五回说通天河对岸有“西梁女国”,就是以于阗南的女国为蓝本。    
    女子从戎,见北朝民歌《木兰诗》。唐高祖起义太原,也有平阳公主组织的娘子军。鲜卑拓跋部,祁后临朝,号称女国。李唐与鲜卑通婚,也出了武则天。这些都与胡风有关。    
    九、中国古代的生物武器    
    2003年,既是伊拉克战争之年,也是非典肆虐世界之年。    
    非典时期,讨论细菌、病毒的书和文章铺天盖地。我有三个印象最深,第一,疾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