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落的文化第六节医药卫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尔扈特部落的文化第六节医药卫生-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尔扈特人民从有记载的元代起,就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卫生经验。土尔扈特蒙医采用求诊、治疗、浴疗、泉疗给人民疗治疾病。他们通过学习把蒙医、藏医、中医、维吾尔医、俄医融汇到自己的医术中,增强了医疗技术。他们用植物、动物、矿物、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来增强土尔扈特药的疗效,对土尔扈特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土尔扈特人民深深懂得身体健康的意义,他们总结了许多有关健康、注意卫生的格言和谚语。例如:身体康健,金子不换。要想身体康健,就得洗手吃饭。大小便洗了手,灵魂永不丢。身上有了伤,要把酒浇上。眼睛疼,酒水冲,用手揉,瞎眼睛。土尔扈特人十分注意洗手吃饭的防病道理,甚至把大小便洗手提高到生死相关的灵魂失不失去的问题。对于一般伤口采取用酒消毒的方法等。
    曼巴:土尔扈特医生,都是喇嘛庙培养的,到喇嘛庙的男孩7岁当满金,10岁时,喇嘛们挑几个最聪明的小满金培养成格林〈医士〉,并借助蒙藏文医典让曼巴(医生)带着给人看些小病,经考试会使用50个方剂,会看30多种病,会采制300多种蒙药后,要送到和静永安寺,或伊犁承化寺,或青海的塔尔寺,或西藏的哲布寺,或扎什伦布寺去学习3年后,才能正式成为曼巴。曼巴给人看病把脉,看眼舌闻味,听呼吸,一般不多问,然后给予治疗。土尔扈特人最尊重不多问就能检查出病的曼巴,被认为是高明的曼巴,人们一般多找这种曼巴看病。
    曼巴用药以植物药为主,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药量也占较大的成分,包括代谢产物和动物器官,天然矿物为多种金属、非金属(宝石、矿石)亦可入药。土尔扈特蒙药药剂以散剂为主、有汤、丸、膏、散等药剂,曼巴称好各种药材后,加工为末,装入皮囊,让病人游牧时服用很方便,而且药味、药性、药质均不变。曼巴出诊看病将药装在马搭合(袋子)里,看病时按病情给药。
    曼巴都熟悉药材,大多自己认药、采药、制药。曼巴用药,采药季节要求严谨,花类药材,到每年开花时,要把旧花药全部销毁(而且要在药佛面前销毁,以示虔诚,很得民心),重新采新花、新草入药。植物药与中医、维医、俄医、西医有同点也有异点,如草乌,中医草乌入药用根,曼巴用花、用幼芽,〃党参中医用根,曼巴用花〃(金向宏主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第1952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曼巴治疗疾病除了用药疗外,还用术疗、泉疗、浴疗。
    术疗又分为炙疗、罨疗和血疗,炙疗是用小茴香涂于毡上裹敷患处的方法,并有130多个穴位对症治疗。对于有伤口和痈疮的患者也采取手术治疗,古代虽没有很好的消毒设备,他们采取俄医之法,火上烤红要手术的刀剪,用酒和盐消毒伤口很少有感染的,很受牧民的欢迎。对于包虫病,牧区较为多见,他们都一般采取俄医之法,大胆开刀手术治疗,这是与古老藏医、中医、维医不同之处。
    曼巴的接骨术一般都很高明。因土尔扈特放牧马、骡、牛、驼,经常驯马、套马,不免脱骨、摔伤、骨折,曼巴对一般小的伤筋骨折手到病除。曼巴都非常熟悉人体结构和各个骨头的部位,他们医术相当高明,像骨折特别严重的,对接起来比较难的接骨术,患者十来天就好了。有的汉族、维吾尔族人几年前骨折,骨架变形患者,请求土尔扈特曼巴治疗,曼巴通过用马驹油包扎骨折点处理,使骨头软化,重新愈合,使骨折患者无痛疼地恢复健康。曼巴罨疗,是一种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共有热罨18法,冷罨12法,对头痛病,关节、神经疼、肩周炎治疗效果明显,其年代可追溯到元代、明代。其法简便,费用不多,颇受牧民欢迎。
    曼巴血疗,就是用针刺放血,共110个部位。针刺放血用针在火上消毒后将静脉刺破,放出部分血液,使病毒排出体外,这种疗法在土尔扈特各盟旗普遍使用。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据中外医学权威论证,此法最适宜吃肉较多的游牧民族,因游牧民族身体强健,肥胖者较多,血色素高,体内铁质过剩,通过放血治疗,对肥胖病、高血压、感冒、关节炎、肩周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明显。
    曼巴泉疗,一种直接饮用泉水,使之腹泻,将积食、病毒排出体外,以达到疗效的目的,吃马肉后止泻。另一种直接洗温泉浴,曼巴给药进行泉浴,然后由他人给予推、捏、擦、泡、捶、洗、拍,予以辅助治疗,对于关节炎造成的瘫痪、瘸拐、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有特殊的疗效。
    从13世纪初,土尔扈特部落和汉藏人民的联系加强后,藏族的医术,和汉族的医学医药流入土尔扈特部落,这对发展土尔扈特部落的医疗保健事业起了积极的作用。明代后期,藏传佛教在土尔扈特部落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藏传医学、医术、医药成了部落医生学习的基础,又仿照汉医,结合土尔扈特的实际,已基本形成了土尔扈特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西迁伏尔加河两岸之后,学习俄医和西医的不少特点,土尔扈特部落医学的理论基础已经基本形成,医术通过父子相传、师徒相传从而代代相传,形成了土尔扈特部落医药卫生基本的特点。
    东归祖国后,在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汉藏医学和土尔扈特医学结合更加紧密。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医学著作,如《蒙藏合璧医学》、汉译托忒文《医学大全》、《脉诀》、《医学的四部理论》、《药剂学》(内蒙古蒙语文史研究所编《蒙古族简史》第80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药王经》等医书不仅在土尔扈特各喇嘛庙以供学习,有很多版本曼巴都有托忒文或蒙文手抄本。曼巴参考各民族医典,结合本部落的医学传统,形成土尔扈特部落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
    兽医:土尔扈特部落的兽医有精湛的医术,大部分牧民会一些兽医学知识,比较高明的兽医不在少数。
    土尔扈特兽医对牲畜的季节病、多发病,一般采取给大多数的牲畜提前喂药的方法进行预防;对于疫病、传染病则及时用淘汰、隔离放牧、超量加服药剂的方法治疗畜群;对牲畜的伤口、创伤、肚内肿块都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一般的轻伤、创口,则用药水洗净的方法治疗,获较好疗效。
    对马的常见病,如脐叠病、肠粘连病、疝疽、鼻疽、淋巴炎、骨眼病,也都是用手术的方法治疗。对牲畜骨折、脱臼实行接骨后包扎治疗。治疗技术大胆而富于创新,是土尔扈特结合自身传统医术,学习了不少兄弟民族和俄国人民的兽医特点,形成自己部落一些独特的兽医技术,值得系统总结,加以整理成理论体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