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素问玄机原病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肿满,皆属脾土。”又云∶“太阴所主 肿。”又云∶“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 肿,皆所谓太 
阴脾土湿气之实甚也。”又《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又云∶诸 肿疼酸惊骇,皆属 
于火。”又曰∶“热胜则 肿。”皆所谓心火实热,而安得言脾虚不能制肾水之实甚乎?故诸水 
肿者,湿热之相兼也。如六月湿热太甚,而庶物隆盛,水肿之象,明可见矣。故古人制以辛 
苦寒药治之,盖以辛散结,而苦燥湿,以寒除热,而随其利,湿去结散,热退气和而已。 
所以妄谓脾虚不能制其肾水者,但谓数下致之,又多水液故也。 
岂知巴豆热毒,耗损肾水阳气,则心火及脾土自甚,湿热相搏,则怫热痞隔,小便不利 
而水肿也。更宜下之者,以其辛苦寒药,能除湿热怫郁痞隔故也。亦由伤寒下之太早。而热 
入以成结胸者,更宜陷胸汤、丸寒药下之。又如伤寒误用巴豆热毒下之,而热势转甚,更宜 
调胃承气汤寒药下之者也。若夫世传银粉之药,以治水肿而愈者,以其善开怫郁痞隔故也, 
慎不可过度而加害尔!况银粉亦能伤牙齿者,谓毒瓦斯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不能胜其毒 
,故毒瓦斯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则为害也。上下齿缝者,手足阳明胃之经也。凡用此 
药,先当固济尔!或云阴水遍身,而又恶寒,止是寒者,非也。《经》言∶“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 
战栗,悲笑谵妄,谓少阴君火热气之至也。”详见下文恶寒战栗论中。 
x(瞀)x 
瞀∶昏也,热气甚则浊乱昏昧也。 
x(郁)x 
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如火炼物,热极相 
合,而不能相离,故热郁则闭塞而不通畅也。然寒水主于闭藏,而今反属热者,谓火热亢极 
,则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x(肿胀)x 
肿胀∶热胜于内,则气郁而为肿也。阳热气甚,则腹胀也。火主长而茂,形貌彰显,升 
明、舒荣,皆肿胀之象也。 
x(鼻窒)x 
鼻窒∶窒,塞也;火主 肿胀,故热客阳明,而鼻中 胀则窒塞也。或 
谓寒主闭藏,妄以鼻窒为寒者,误也。盖阳气甚于上,而侧卧则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者,谓 
阳明之脉左右相交,而左脉注于右窍,右脉注于左窍,故风热郁结,病偏于左。则右窍反塞 
之类也。俗不知阳明之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但见侧卧则上窍通利,下窍窒塞,反疑为寒 
尔。所以否泰之道者,象其肺金之盈缩也。 
x(鼽)x 
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有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 
乃制”也。《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则 
反汗出也;水体柔顺,而寒极则反冰如地也。土主湿阴云雨而安静,土湿过极,则反为骤注 
,烈风,雨淫溃也。木主温和而生荣,风大则反凉而毁折也。金主清凉,秋凉极而万物反燥 
也。皆所谓过极则反兼鬼贼之化,制其甚也。由是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 
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也。《经》曰∶鼻热者,出浊涕。凡痰、涎、涕、唾稠浊者 
,火热极甚,销烁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 
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 
x(衄)x 
衄者,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 
x(血溢)x 
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或谓呕吐紫凝血为寒者,误也。 
此非冷凝,由热甚销烁以为稠浊,而热甚则水化制之,故赤兼黑而为紫也。 
x(血泄)x 
血泄∶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也。 
x(淋)x 
淋∶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或曰,小便涩而不通者为然,遗尿不禁 
者为冷。岂知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 
而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 
听,手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夫血随 
气运,气血宣行,则其中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 
又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 
;故诸所运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闭壅之则气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 
弱也。若病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有 
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 
味,至如筋痿骨痹,诸所出不能为用,皆热甚郁结之所致也;故仲景论少阴病热极曰∶“溲便 
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肾先绝也。”《灵枢经》曰∶“肾主二阴。”然水衰虚而怫热客其部分 
,二阴郁结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溲便遗失,而不能禁止,然则热证明矣。 
是故世传方论,虽曰冷淋,复用榆皮、黄芩、蘧麦、茯苓、通草、鸡苏、郁李仁、栀子之类寒药治之而已 
。其说虽妄,其方乃是,由不明气运变化之机。宜乎认是而为非也。或谓患淋而服茴香、益 
智、滑石、醇酒温药而愈者,然则非冷欤?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药也。盖醇酒、益智之性虽 
热,而茴香之性温,滑石之性寒,所以能开发郁结,使气液宣通,热散而愈也。 
x( )x 
∶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或大便溏 
而者,燥热在于肠胃之外,而湿热在内故也。义同泄痢后重之义,见“下迫”论中。 
x(身热恶寒)x 
身热恶寒,此热在表也。邪热在表而浅,邪畏其正,故病热而反恶寒也。或言恶寒为寒 
在表,或言身热恶寒为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者,皆误也。仲景法曰∶“无阳病寒,不可发汗。” 
又言:“身热恶寒,麻黄汤汗之。汗泄热去,身凉即愈。”然则岂有寒者欤?又如热生壅肿疮疡而 
恶寒者,亦由邪热在于表也。虽尔,不可汗之。故仲景曰∶患疮者汗之则作 ,大法烦 
躁多渴,欲寒恶热,为病热也。 
亦有亢则害,承乃制之,则病热甚而反觉其冷者也。虽觉其 
冷,而病为热。实非寒也。其病热郁甚,而反恶寒,得寒转甚,而得暖少愈者,谓暖则腠理 
疏通,而阳气得散,怫热少退,故少愈也。其寒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热转甚,故病加 
尔。上下中外,周身皆然。俗因之妄谓寒病,误以热药投之,为害多矣。假令或因热药以使 
怫热稍散而少愈者,药力尽则病反甚也。其减则微,其加则甚。俗无所悟,但云服之而获效 
,力尽而病加,因而加志服之,由是诸热病皆生矣。 
阳热发则郁甚于上,故多目昏眩,耳聋 
鸣,上壅癫疾。上热甚而下热微,俗辈复云肾水衰弱,不能制心火,妄云虚热也。抑不知养 
水泻火,则宜以寒,反以热药欲养肾水,而令胜退心火,因而成祸不为少矣。可不慎欤? 
x(战栗)x 
战栗∶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 
栗者,寒冷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 
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 
,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栗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 
内作故也。如冬寒而地中反暖也。 
或云∶冬,阳在内而阴在外,地上寒而地中暖,夏则反此 
者,乃真理也。假令冬至为地阴极,而生阳上升,至夏则阳在上而阴在地中者,当地上热而 
地中寒可也。奈何夏至为天阳极,而生阴下降,至冬则入地反暖,地上反寒欤!或曰∶冬后 
阳升而出,则阴降而入,夏后阳降而入,则阴升而出者,乃妄意也,如冬至子正一阳升,而 
得其复 r图p01…e29a1。bmpr (《易》地雷复卦),至于巳则阴绝,而六阳备, 
是故得其纯干 r图p01…e29a2。bmpr (八纯干);夏至午正则一阴生,而 
得 r图p01…e29a3。bmpr (天风 ),至 
于亥则阳绝,而六阴备,是故得 
其纯坤 r图p01…e29a4。bmpr (八纯坤),至于 
冬至则阳复也。然子后面南,午后面北,视卦之爻,则子后阳 
升,午后阴降明矣。安得反言冬后阴降,而夏后阳降耶? 
所谓四时天气者,皆随运气之兴衰 
也。然岁中五运之气者,风、暑、燥、湿、寒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合为期岁也。岁中六部之 
主位者,自大寒至春分属木,故温和而多风也;春分至小满属君火,故暄暖也。小满至大暑 
属相火,故炎热也;大暑至秋分属土,故多湿阴云雨也;秋分至小雪属金,故凉而物燥也; 
小雪至大寒属水,故寒冷也。然则岂由阴阳升降于地之内外乎? 
其地中寒燠者,《经》言∶火热主于出行,寒水主于闭藏。故天气热,则地气通泄而出行,故地中寒也,犹人汗出之 
后体凉;天气寒则地凝冻而闭塞,气难通泄,故怫郁而地中暖也。《经》言∶“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又如水本寒,寒极则水冰如地,而冰下之水反不寒也,冰浓则水温,即闭藏之道也。或大雪 
加冰,闭藏之甚,则水大温,而鱼乃死矣,故子正一阳生,而至于正月寅,则三阳生,而得 
其泰 r图p01…e29a5。bmpr (地天泰)。泰者,通利而非否塞也。午正一阴生,而至于七月申,则三阴生,而 
得否 r图p01…e29a6。bmpr (天地否)。否者,否塞而非通泰也,然而否极则泰,泰极则否。故六月泰极,则 
地中至寒;十二月否极,则地中至暖。然则地中寒燠,明可见焉。故知人之冒于寒,而内为 
热者,亦有之矣。 
或问曰∶人冬阳在内而热,夏阴在内而寒者,何也?答曰∶俗已误之久矣! 
夫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适其脉候,明可知也。如夏月心火生而 
热,则其脉滑数洪大而长,烦热多渴,岂为寒也?余候皆然。 
或平人极恐而战栗者,由恐为 
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栗也。又如酒苦性 
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 
《经》曰∶“阳并于阴,阴 
则实而阳明虚,阳虚故寒栗而鼓颔也。”注曰∶“阳并于阴,言阳气入于阴分也。阳明胃脉也, 
故不足则恶寒战栗而鼓颔振动也。”然阳明经络在表,而主于肌肉,而气并于里,故言阳明虚 
也。 
又《经》曰∶“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时阳虚阴实,而外无阳气,故先寒栗也。阴 
气逆极,则阳复出之,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然阴气逆极,则复出 
之阳者,是言阳为表,而里为阴也。其气复出,而并之于表,非谓阴寒之气出之于表,而反 
为阳热也。 
又《经》曰∶“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然气并于阳而在于表,故言阳胜;气并于阴而在于里,故言阴胜,此乃表里阴阳之虚实,非 
寒热阴阳之胜负,但阳气之出入耳。 
如伤寒病日深,表证已罢,而热入于里,若欲作大汗, 
则阳气必须出之于外,郁极乃发,而阳热大作于里,亢则害,承乃制,故为战栗;而后阳气 
出之于表,则蒸热作而腠理开,大汗泄而病气已矣!或战栗无汗而愈者,必因发汗吐下亡津 
液过多,则不能作汗,但热退气和而愈。或不战栗而汗解者,虽因日深表热不罢,内外俱热 
,阳不并阴,而外气不衰,里无亢极,故无害承乃制,则无战栗也。或不战栗而亦无汗愈者, 
阳不并阴而气液虚损故也,故诸战栗者,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 
栗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而似水化也! 
x(惊)x 
惊∶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似水则 
喜惊也。反兼肾水之恐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所谓恐则喜惊者,恐则伤肾而水衰,心火自 
甚,故喜惊也。 
x(惑)x 
惑∶疑惑,犹豫,浊乱,而志不一也。象火参差而惑乱。故火实则水衰,失志而惑乱也 
。志者,肾水之神也。 
x(悲)x 
悲∶金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于热,喜痛,故悲痛苦恼者,心神烦 
热躁乱,而非清净也。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夫五脏者 
,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悲,一作忧。若志过度则 
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如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也。七情者,喜 
、怒、哀、惧、爱、恶、欲;一作好、爱、恶。情之所伤,则皆属火热。所谓阳动阴静 
。故形神劳则躁不宁,静则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先圣曰∶六欲七情,为道之 
患。属火故也。 
如中风偏枯者,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则火能克金,金不能克木, 
则肝木自甚,而兼于火热,则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又如酒醉而热,则 
五志七情竞起。故《经》曰∶战栗,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皆为热也。故热甚癫狂 
者,皆此证也。 
x(笑)x 
笑∶蕃茂、鲜淑、舒荣、彰显,火之化也。故喜为心火之志也。喜极而笑者,犹燔烁火 
喜而鸣,笑之象也,故病笑者,火之甚也。或心本不喜,因侮戏而笑者,俗谓之冷笑。涉人 
非道而伐之,使惭然失志,由是违己心则喜笑。 
或以轻手扰人颈、腋、腹、胁、股、 、足 
、趺,令人痒而笑者,由动乱扰挠,火之用也;静顺清谧,水之化也。皮肤彰显之分,属于 
火也,嫩薄隐藏之分,属于水也。以火用扰其水分,使人惭然失志而痒,则水衰火旺,而为 
笑也。 
以手自扰而不笑者,不羞不痒故也。然羞惭而痒者,心火之化也。人失信志则羞渐者 
,水衰火实故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