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锦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锦衣-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等国。

据陆炳了解。安南国因为谨慎多疑胆小怕事,并因对白羽话语的怀疑,故而最初并不在围攻大明的序列之内,但是此时大明边境战火纷飞,放着这么一块四面受敌或许谁都能吃一口的大肥肉而不动心,这是很难做到的。国与国之间,仁义礼智信都是表面现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要创造利益必须有百姓,想要百姓就得有大片疆土。

其实大明的疆土很广可谓是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地广人稀,要更多的地方也没有太大用处,所以这也是明太祖立下祖训,不准主动打击周围番邦外国的原因。当然什么以好战暴君为例,国家社稷兴亡。劳民伤财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礼仪之邦以理服人等等都是明太祖所谓的理由。

在某些方面说,明太祖朱元璋的这列举不征之地的祖训有些好处,国家朝着繁荣昌盛发展。和平发展是好的,于己于人都是如此。只不过这条政策适用于国力昌盛的时期,到了弘治年间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因为随着先前三朝与鞑子的战斗,以及大量内斗风起云涌,国力开始空虚,国家走了一段下坡路。到了弘治年间虽然一切局势都稳定了下来,被人称作弘治中兴,但是也实难和明初相比。同样国家在番邦的威严,也不能同日而语,万国来朝的盛世更是想都别想。边疆的胡人甚至又开始烧杀抢掠名,曰打草谷。

弘治年间,朱佑樘在位,各地战乱不断愈演愈烈,边境也开始出现倭寇流匪马匪和番邦小股摘掉标示亦军亦匪的军队,虽然都是半遮半掩的行动,没有撕破脸皮和国与国之间的对垒,但是百姓却深受其害。

大明常年不征,四夷已然忘却大明的威严和实力,而几次战事的不给力也注定让旁人看轻大明。故此,就连安南这等百姓贫瘠人如柴猴的番邦小国也敢咬大明一口,更别说北方那些向来战斗力高于汉人的游牧民族了。

弘治一朝注定是个表面光鲜内部已经糟成一团的时代,宦官上位贪官横行,九爷五爷等封疆大吏龙威虎将不敢重用,藩王四处疑似作乱,东厂西厂锦衣卫轮番迫害群臣。加之杨廷和杨一清等治世之能臣家中接连有丧事,或身体抱恙,总之朝中难有长期担当之人,文臣之中无领袖人物,从而内斗不断乱无章法如同一盘散沙。

前脚你一走,后脚我就改天换地,把你的政令全部推翻,但这往往是错误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心胸狭隘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即便陆炳这等没心没肺之人也不例外,但文官尤甚。

第九十章安南国

弘治一朝内忧外患,看似是弘治中兴,但实则可能是亡国一朝。朱厚照即位的时候年纪并不大,隐忍重用大臣包容文人的狭隘保护势弱的一方,在诸多平衡之下,国家政权慢慢地恢复了平稳。百姓不认这个帐,对朱厚照那是一个敌对。殊不知固然朱厚照做的有不到位的地方,却也不是他的主要责任,而是前朝留下来的积弊,种下了恶因才结下了恶果。朱厚照非但没有加剧恶果,反而尽力弥补,如此还被诸多百姓不解,实乃皇帝之中较为冤枉的人。

这些陆炳原本看不太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几经沉浮终于在身心上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陆炳方才看明白了这一切。但普通百姓就不知了,朱厚照性格又是矛盾的,一方面好大喜功喜欢张扬,一方面他又十分务实,认为这等事情实属正常理所应当不值一提,所以很多时候并无官方信息,对百姓的误解不禁止更不解释,甚至懒得解释,造成误解加深等等等等。

而嘉靖朝能有初期的繁荣和平和态势,也全得力于朱厚照的治理,朱厚熜属于得了朱厚照的好处,这叫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当然陆炳之所以之前处处维护死去的先帝朱厚照,不光是因为朱厚照是陆炳的莫逆之交,两人惺惺相惜虽感情不深但是交心的朋友,甚至是可以托付生死的朋友。其次,虽然陆炳当时没有看透国家政权和内部事务的一番事情,但却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看出朱厚照的贡献。朱厚照冒天下之大不韪。违抗朝臣所冠下的违抗祖宗规矩的不孝罪名,东征西讨打下一片安宁的边疆。

可惜英年早逝。朱厚照被害死去后,嘉靖皇帝朱厚熜开始了平和的治国之策,因为受了朱厚照大刀阔斧改革的利益,所以朱厚熜成了百姓口中的明君,他错误地认为是自己治国之策的正确。当然准确的说,治国之策也是杨廷和和杨一清的治国之策,因为当时朱厚熜的控制权并不大,嘉靖初期也只有不到一半的权利抓在他的手中。这就是为什么陆炳要帮朱厚熜夺权的原因。

在陆炳出征倭寇,回来后反被处罚之后,堆积在大明边境的不安开始爆发了。没有人知道朱厚熜为什么要冷落陆炳,甚至牵连到了随军的这一大群有功之臣。旁人并非想不到朱厚熜的小心眼,因为所看的景象很简单,出征打仗胜利反被贬,无非是为了打压陆炳。防止一家做大。

这样的朝廷,谁还会为国效力,还有哪个大将敢大胆指挥呢,一切只能墨守陈规听朝廷的指令,但战场之上千变万化,这样不败才怪。可想而知周围的暴动和叛乱以及侵略迅速增长起来。到了嘉靖八年末九年初的时候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境界。所以在白羽的挑动下,几方势力分别由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朝着大明进攻而来,万幸,陆炳再次出山了。

安南国想动又不敢动,看到周围国家进攻大明也想来捡个漏。生怕错过了最佳良机,但毕竟国力太弱。实在不敢动大明这尊庞然大物。当陆炳被任为龙影大将军后,他们就更加慌乱了,但每个国家都有激进之人和年轻气盛之徒,所以在安南国内战与和两派闹得不可开交。

陆炳并不是法西斯主义的暴徒,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是被挑断手筋脚筋病卧在床还是现在权倾天下如日中天,陆炳都不是。但陆炳是个喜欢大片国土的人,虽然国土面积过大对治理有问题,不如小国方便管理,可地大物博,只要占据了土地,国家税收就会增加,产物也会增多,国则强。这一切都对丰富国内市场经济和商品种类有着重大的影响,边境的扩张也对外地的防御起到了作用,形成大片的缓冲带等等等等。

至于募兵增多还有文化融合等就不说了,若是陆炳有机会有实力开疆扩土的话,他一定不会放过这等良机。

只是现在并不是所谓的良机,四野战乱横起,本来陆炳安排的是天衣无缝,但沈紫杉的背叛却让陆炳的计划变得仓促起来,捉襟见肘难以顾全。苏常熟天下足,苏杭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不管怎么说南方现如今已经成了大明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不光如此,农业的繁荣带动了整体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即便是财大气粗倒卖金银的沈家,也是要以南方为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年沈家费尽心机要跟陆炳联合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借助朝廷的力量控制南方经济命脉。

除了北京顺天府附近和陆炳的山东仅限于胶东沿海地区被发展起来外,其余的北方地区在大部分方面都比不上南方。科举分南北榜就是为了照顾北方考生,北方人直爽脾气也拗,死读书读死书,不如南方才子变通,自然中举率就低,不过当叛徒的几率也低。农业上差距巨大,北方以精品粮为主,在少量土地上种出多于南方的粮食,而且质量上乘颗粒饱满。不过大部分百姓吃饱就是标准,只有富人才在乎粮食的品种和细微差别的口感。南方的粮食是大批量的,所以才有先前所谓的某某熟天下足的俗语。

基于南北差异和南方的繁荣,所以陆炳压力倍增,因为一旦倭寇攻破本为第二道的海防线,会发生以下的事情:百姓陷于水深火热,因为繁荣而大批群居而住的百姓死伤众多。大批量的学子人才会被杀,国破家亡之下,学子们会拿起笔墨,抨击朝廷从而影响全国百姓的情绪,在舆论上于大明和谐气氛不利。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光靠堵是不行的,莫谈国事更会成为贻笑大方之举。

其次,粮食被大量糟蹋,而且因为战火无法收割,导致粮食多数浪费从而引起当年的粮荒。没了粮食,这仗还怎么打,别说现在四面楚歌背腹受敌,就是不与外国打仗,国内百姓也是吃不上饭,到时候暴乱四气后院起火,岂有不乱之理。派兵剿匪,官逼民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最终只能走向亡国之路。

对国家经济和税收的打击更是不轻,经过沈家的努力,南方经济复苏后蒸蒸日上,是国家财政的支柱,若是倭寇过了防线,那还怎么做生意。不光如此,官场之上也得大乱,很多官员的家眷都在老家,而大明官场上南方官员多于北方。可想而知,若是大明官员的家眷在与倭寇的战乱中离失,或者被倭寇残害,那官员必定失去理智,做出冲动错误的行为。

所以,第二道防线变为第一道,不容有失,必须彻底的把倭寇阻挡在海岸线上,尽量击杀让漏网之鱼也无力兴风作浪。

可是正如先前说的那般,大明地域辽阔导致了他的边防的困难,把所有兵力平铺,就各个方位都很薄弱,容易被敌人一鼓作气的突破。若是聚集起来,以点防面,那又容易让敌人快速行军避过明军,钻个漏子进入大明腹地,总之是左右为难。

正因为上述原因,和敌人很无赖的打法,所以陆炳才决定用逼迫和联合歼灭的方法却对付倭寇,却万万没想到沈紫杉撂了挑子,把陆炳晃了一下。还好,沿海那边有陆炳较为放心的人再指挥,要知道俞大猷和李杜虽然年轻,但是才学渊博见识高深,颇有名将风范,交给他们陆炳放心。

现在陆炳就希望两人能够顶住,自己尽早解决完了古田叛乱和安南国的蠢蠢欲动之后,便可带大军进行围剿,在陆地上杀倭寇个片甲不留。这是最后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陆炳心急如焚。

—————————————————————————————————————

陆炳来到了安南国,这次他是正大光明的来到安南国的,带领雇佣铁骑部队,取道四川巴蜀古道和云贵高原,连连奔袭直插入安南国内。安南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没有什么正规的边防军,纯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说,直至敌军打到主要都城城下的时候,估计他们才知道有敌军来袭了。

安南国的贫富差距比大明还大,在贫困地区男人和女人长得都差不多,都是短手短脚短脖子也短,总之是五短身材,外加匹夫晒得黑黑的,一副猴子的样子。不过到了大都市,就不一样了,美丽动人的姑娘穿着敖土赞,白色的敖土赞衬托着姑娘们小麦色的皮肤,和洋溢的笑容,总让男人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敖土赞是一种裙子,简单的束腰,长长的衣摆,裙子整体由四瓣组成,方便行路,也方便在田间干活。这种裙子是昂贵的,在乡间极其少有,很多姑娘出嫁的时候,才会穿上一次,哪里舍得穿这种衣服去干活的。更有穷的地方也有,那就是好几个村庄只有一套成器的敖土赞,谁结婚的时候谁穿,穿完了就叠好放好了,待下次谁结婚的时候再穿。

谁若是娶媳妇的时候,给女方单独做了一套敖土赞,那在乡间是了不得的。当然在大都市官宦商人家的夫人小姐这种衣服也不算什么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点在哪个国度都很适用。

第九十一章傀儡政权

敖土赞是为了纪念一对儿跟汉人侵略者斗争到底,积极抵抗汉人入侵因此战死的姐妹花而造的。汉人本总想攻占安南,但不同宗不同文,安南与汉人的思想文化皆不同,想要彻底让他们臣服只能用严苛的法纪和铁血的政策。但一旦如此,必定会让民众压力甚大,久压之下势必爆发,一旦爆发不可阻挡。

汉人擅长的阵法和大规模作战以及先进武器,在这里攻城拔寨那是无坚不摧无攻不克。但是攻城拔寨之后,就会被击溃的敌军部队不断骚扰,你总不能日日夜夜年年的防守吧。运送货物出门百姓行走往来军队进出操练,都会被那些残军所困扰着。城不复城,根本发挥不到城池的作用,有违当初攻占它的目的,城池无法正常运作,军队驻扎也要消耗钱财粮食等,这就更是让汉人的朝廷增添了负担。

去追杀参与抵抗势力也不是不行,可安南多是潮湿炎热植被茂盛的丛林,一旦藏身其中难以寻找,必须分散以小股寻找击杀。攻城拔寨的路上大批部队都要绕道而行,唯恐中了埋伏更别说现在这样分散寻找了,那不情等着被擅长丛林战的安南士兵杀死吗。

到了丛林里,什么骑兵车兵火炮等神兵利器一切都不管用了,安南士兵如同猴子一般会窜到树上绝壁上甚至隐藏在泥沼之中,用各种各样残忍的方式杀害汉人士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很多事情是要站在不同角度来看的。在汉人看来安南自古就是汉人的藩属国,理应服从管教。但再安南人看来,汉人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土匪。

丛林战是汉人所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平原丘陵甚至高原山地汉人都有相关作战方法,可到了丛林里,那便是安南人的天下了,汉人只有引颈就戮的下场。

所以,到了明朝开始。太祖皇帝和永乐大帝两位明初圣皇就开始放弃安南,选择对安南国实行番邦制,初永乐大帝朱棣末期曾因故直隶安南以外,日后大多皇帝都是让安南藩属。仅保留名义上的控制权,并对安南国提供一定的政治庇护,同样安南国要年年进贡岁岁称臣,满足皇帝的虚荣心以及丰富政绩上开疆辟土的面积。

不得不说。有时候汉人的皇帝好大喜功爱留有盛名的毛病,在世界君王历史上都是极度严重的,有的已经病态到赔本赚吆喝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总之,安南国是个易征不易政的地方。

—————————————————————————————————————

陆炳进入安南国之后,没有向安南的政权递交国书,做友好访问和会谈。反倒是一改常态直接起了兵戈,连下十余城寨。陆炳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他在云贵补充的火炮此时发挥了作用,堪称为攻城破寨的神兵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