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王故事100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义军的这次袭击,给罗斯以沉重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失败,又调集 

不少军队,重新布置,集中所有兵力猛攻起义军的据点卡尔比城。5月23日, 

经过多次激战,杀伤大量英军后,起义军被迫撤离卡尔比,向坎普尔转移。 

     章西女王和但提亚·多比决定率领起义军西征军事重地瓜廖尔。6月1 

日,他们赶走了英国殖民者的忠实走狗瓜廖尔士邦王信地亚,进入瓜廖尔城, 

成立了新的政府,任命但提亚为起义军总司令。在章西女王的建议下,但提 

亚着手扩充军队,数千名战士投入了新的战斗,起义军的大炮又开始向英军 

轰击了。 

     罗斯听到起义军的炮声,十分惊恐,急忙指挥他的军队向瓜廖尔扑来。 

坦提亚负责城防,章西女王则负责指挥城郊的战斗。他们决心宁肯牺牲生命, 

也绝不退让一寸土地。 

     英军发起进攻后,东南郊一带战斗十分激烈。章西女王身着男装,跨上 

战马,挥舞着宝剑,率领她的军队向敌人发起一次次冲锋。她的两位女兵玛 

达尔和卡西,形影不离地跟随在她的左右。英国将军史密斯率部多次向章西 

女王阵地冲击,均告失败。为配合史密斯的进攻,罗斯也亲自指挥一支英军 

偷偷袭击女王阵地的另一侧,形成夹击的阵势。 

     6月18日,太阳刚刚升起,英军便悄悄的逼近女王的阵地。这时,章西 

女王的两名女兵刚刚拿来草料,战马还未来得及吃草,战斗就开始了。女王 

立即跃身上马,率队杀敌。在陷入重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女王毫不畏惧, 

身先士卒,同英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她集中兵力,冲出了英军的包围。 

     经过一番激战,女王的身边只剩下20来名骑士和两名女兵了。她一马当 

先,用利剑扫清前进的道路。在这场众寡悬殊的战斗中,女兵玛达尔和十几 

名骑兵先后阵亡。紧追女王的英国骑兵也只剩下十四五个。 

     临近黄昏时,章西女王带着卡西以及卫士第思慕、辛赫等3人,一面冲 

杀,一面前进,来到一条名叫松列卡的小河边。过了这条河,就可以找到撤 

退下来的其他起义军,也就可以摆脱英军的追赶了。 

     但是,女王的马突然在河边站住了,随便她怎么驱赶,马儿总是站在原 

地不动。原来她的马经过一昼夜的连续征战,又没吃上草料,早已筋疲力竭, 

它再也没有劲跳过这条小河了。这样就给英国骑兵赢得了时间。他们很快赶 

上了女王和她的卫士。 


… Page 111…

     一个英兵拔出手枪,向女王开了一枪,子弹打中了女王的左腿。女王忍 

住剧痛,全身伏在马背上,很快摸出左腰插着的手枪,一枪打死那个英兵。 

这时,另一个敌兵从侧面向女王冲过来,抡刀砍中她的头部,使她遭到致命 

的一击。女王却在这最后的一刹那,用右手的宝剑刺进了这个敌人的胸膛。 

辛赫飞快冲过来,狠狠地把那个敌人一截两段。剩下几个英兵扭转马头撤走 

了。 

     卫士第思慕和女兵卡西赶来,扶起从马上摔下来的女王。但女王已经昏 

迷过去了。隔了一会儿,女王似乎醒了过来,嘴里发出喃喃的细语声:“光 

荣……属于……章西……” 

     女王的脸突然显出喜悦的神情,然后头一沉,停止了呼吸。这位年仅23 

岁的女王,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国家的独立,英勇地牺牲了。 

     卡西和第思慕把章西女王的遗体运到附近的巴洼村。卡西洗净了她身上 

的血污,根据印度传统的习俗,架起了柴堆,把她火化了。 

     章西女王为国捐躯了,但她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印度人民心 

中。正如当代印度史学家申博士所说:“章西女王的功绩,即使在100多年 

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着。英国侵略者管她叫 ‘魔鬼的化身’,然而 

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 

                                                                    (陈继) 


… Page 112…

                            巴列维王朝覆灭记 



     1979年2月1日上午9点39分,一架银色大型喷气客机,载着伊朗宗 

教领袖霍梅尼,飞抵德黑兰上空,从而结束了他15年的流亡生涯,在数百万 

群众的欢呼声中重返故国。半个月前,同样在这个机场,伊朗末代国王巴列 

维在一片萧瑟中被迫飞离他统治了37年的土地,逃亡国外。这一去一来,无 

异于向世人宣告:巴列维王朝覆灭了,伊朗持续2500年的君主制也寿终正寝 

了。79岁的老人霍梅尼不费一枪一弹,通过遥控,发动国内群众,终于把拥 

有40多万现代化军队的伊朗国王赶下了台。 

     要探讨巴列维王朝灭亡的原因,还得从巴列维的父亲礼萨·汗说起。 

     礼萨·汗,1878年出生于里海之滨马赞德兰省的一个山村以,父亲是个 

团长。他出生才40天,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性格倔强,不愿在婆家过寄人 

篱下的生活,就抱着襁褓中的礼萨·汗,跟着商队翻山越岭,徒步回到娘家 

德黑兰。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艰难,礼萨·汗无钱上学,目不识丁,整天在 

外面游荡。 

     16岁时,他已长成身材魁伟、气力过人的小伙子,报名参加了波斯哥萨 

克旅。在战斗中,他英勇善战,冲锋在前,很快就连连升迁,最后当上了旅 

长。 

     1919年10月26日,德黑兰秋寒料峭。闻知妻子即将临产而匆匆赶回来 

的礼萨·汗,在家中院子里转来转去,焦急地等待着。3年前,他已有个女 

儿。今天,他盼着得个儿子。“是个男孩!”接生婆从屋里走出来报喜。礼 

萨欣喜若狂,大步流星想进屋去看一眼他的儿子,接生婆拦住他:“慢着, 

还有一个呢。”5小时后,妻子又生了个女儿。从此,这一男一女双胞胎, 

给礼萨·汗一家带来无穷的乐趣和茉耀。男孩叫穆罕默德,后来成了统治伊 

朗30多年的一代君主,女孩叫阿什拉英,长大后成为宫廷中骄横傲慢、目空 

一切的伊朗第一女强人。 

     得子后的礼萨·汗更加野心勃勃,加速了问鼎王位的行动。1921年2月 

21日,他率领2500名骑兵进驻德黑兰,上演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他控制 

了恺加王朝的国王艾哈迈德,迫使国王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和国防大臣。两 

年后,他当上了首相。随后,他带兵荡平了称霸一方的各部落势力,迫使他 

们俯首称臣,为自己君临波斯创造了条件。1925年12月12日,礼萨·汗废 

除了恺加王朝国王,自立为波斯王。 

     1926年4月25日,礼萨王正式举行加冕典礼,新的国王封号为“礼萨·巴 

列维王”。“巴列维”是礼萨家乡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名称,这个部族曾建 

立过著名的安息王朝,现在巴列维不仅成为新王的称号,也成为王族的姓氏 

称谓。这一天,年仅6岁半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宣布为王储,成了 

王位的继承人。 

     礼萨王前后4个妻室生下的9个子女,在宫中整天生活在一起,嬉戏玩 

耍,形影不离。继承人选定后,礼萨王便决定,让这个自小娇生惯养、体弱 

多病的王储与母亲、兄弟姊妹分开居住,以便使王储接受所谓“大人物的教 

育”,长大了能胜任君主的职责。他别具匠心地为王储设立了一所军事小学, 

校址设在德黑兰以北海拔5600英尺的荒山顶上的萨达巴德宫。军校共有21 

名学生,除了王储及其4个弟弟外,其余的都是陪读生,他们是礼萨王的宠 

臣和爱将的儿子。军校的训练很严格,学生整天都身穿军装,课业十分繁重, 


… Page 113…

不仅练习骑马和体操,还要学拳击、打靶和参加野外军事演习。 

     穆罕默德王储8岁后,礼萨王便要求他单独同自己共进早餐,而且还经 

常带他去参加内阁会议、出席阅兵式和外出视察等。王储10岁时,礼萨王委 

任他为巴列维御骑队上校,让他尝试当“大人物”的滋味。有一张照片便记 

录当时的情况:小上校双手插在口袋里,趾高气扬地站在中间,在他的左右 

身后簇拥着30多个毕恭毕敬的军官。从他那自命不凡、傲视群雄的眼神中可 

以看出,礼萨王执意要把王储培养成“大人物”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1931年5月,12岁的穆罕默德·礼萨在军事小学结业。颇有心计的礼萨 

王决定把他送到欧洲去深造。他深知,要使儿子将来能承担“伟大的职责”, 

必须要同西方多多接触,学会西方人生活和思维的方式。他先派一名顾问去 

瑞土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在日内瓦与洛桑之间的勒·鲁塞学校。同年9月, 

穆罕默德王储在其弟弟阿里和两个儿时伙伴的陪同下来到瑞士学习。勒·鲁 

塞是瑞士最负盛名的私人学校。王储在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尽管他学习成 

绩平平,但在待人接物、应酬交际方面却有不少收获,言行态度不再像以前 

那样盛气凌人,显得文明多了。他对政治腻烦透顶,却对体育运动颇感兴趣, 

被选为学校足球队和网球队队长。 

     5年后,即1936年,穆罕默德在瑞士读完中学回国。这时,国家的名称 

开始正式改为伊朗。他被送到德黑兰军官学校学习。礼萨王以武取天下,当 

然也希望儿子能以武保江山了。待儿子从军官学校毕业后,老国王对他进行 

细心观察,还是觉得他太嫩了。这位王储从欧洲学来一些皮毛,整天嘴里说 

的都是什么“平等”、“自由”等时髦词汇,但在行动上却是典型的花花公 

子:逛夜总会,去赛马和赛车,动不动就闯祸出乱子。于是,礼萨王一方面 

给这个年已19岁的继承人说亲,娶了埃及国王的妹妹芙吉娅公主,以让他收 

收心。另一方面找他正式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自己年事已高,要他作好准备, 

很可能不出一年自己就不能临朝执政了。从此,礼萨王一步也不许穆罕默德 

离开他,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并同他一起处理政务,增长他治理国家的才 

干,这也是为了在群臣中树立王储的权威,为将来君临天下做准备。 

     就在礼萨王加紧培养穆罕默德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礼萨王想 

借德国的力量把美国和苏联势力赶出伊朗,便请了许多德国军事专家帮助他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战争开始后,大批的德国间谍在德黑兰十分活跃,力图 

把伊朗拖入反苏战争的漩涡。德军进攻苏联后,礼萨王又拒绝了盟国借道伊 

朗向苏联运送军用物资的要求。礼萨王虽然宣布中立,但仍然纵容希特勒分 

子在伊朗活动。于是,1941年8月25日,英军队南面和西面,苏军从北面 

攻进伊朗。第二天又轰炸德黑兰。伊朗15个师的军队不战而降。盟军占领伊 

朗后,于9月14日给他下了最后通牒,逼他3天内退位,否则盟军就要开进 

德黑兰。礼萨王迫于压力,只好照办。9月16日上午,他在议会上宣读了退 

位的诏书。当天下午,穆罕默德从议会大楼的一个旁门走进去,正式宣布登 

基。就这样,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成了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君主。 

     当巴列维国王回到萨达巴德宫时,老谋深算的礼萨王生怕盟军变卦,已 

只身逃往伊军控制的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盟军唯恐老国王暗中捣鬼,又进一 

步要求他离开伊朗。老国王提出去阿根廷,可一艘英国船像押送囚犯一样把 

他送到英属殖民地毛里求斯。后又转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947年,这位创 

建巴列维王朝的“礼萨大帝”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南非,终年69岁。后来,他 

的尸骨被运往埃及,葬于拉法伊清真寺墓地。谁也想不到,33年后,巴列维 


… Page 114…

国王也与他的父亲一样,落得个同样的归宿,流亡异同,埋骨埃及。 

     巴列维继位之初,处境十分艰难,朝纲不振,危机四伏,在盟军当局手 

里不过是个玩偶,处处要看美、苏、英的脸色行事。两年后,巴列维才抓住 

机会,找到一个靠山。 

     1943年11月底,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 

这世界三巨头秘密聚集德黑兰,召开了著名的德黑兰会议。事前伊朗王室一 

无所知,会议期间,巴列维两次会晤罗斯福,罗斯福答应支持伊朗,以便在 

战后遏制苏联。有了美国人撑腰,巴列维终于平息了国内各种割据势力,坐 

稳了王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一年,外国军队也先后撤出了伊朗, 

巴列维的统治得到了空前的巩固。 

     1953年掀起的一场政治风暴,差一点将巴列维头上的王冠打落在地。 

1951年担任首相的摩萨台,是个民族主义者。那时候,伊朗的石油产量已居 

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国、委内瑞拉和苏联。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朗取得 

了大片的“协议区”,生产、销售、油价,伊朗均不得过问。因而石油出售 

后,伊朗只能得到收入的18%。于是,摩萨台就职后的第一天,就宣布石油 

国有化,全国所有的油并都归伊朗国家所有。摩萨台的威望在国内直线上升, 

他继而提出要兼任国防大臣,以控制军队。深知军权重要的巴列维当然不答 

应,两人发生了尖锐对立。在议会的支持下,摩萨台不仅兼任了国防大臣, 

而且逼巴列维到国外长期休假。巴列维只有躲在里海之滨的一座老王宫内, 

一筹莫展。 

    对此,美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西方石油公司也联合抵制伊朗石油,摩 

萨台政府因此财政枯竭,连军恼也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