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法、俄也跟着表示同意。就这样,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终于在1915年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正式表示站在协约国方面。    
    1915年5月23日,萨兰德拉继饶里蒂为意大利首相。依照墨索里尼等人的意旨,对德、奥正式宣战。第二天,墨氏发表社论说:“从今天起,意大利人民要从军了;从今日起,我们愿意与意大利共存亡!”


第一部分 铁匠之子第4节 投笔从戎(1)

    欧战开始后,墨索里尼想投笔从戎,国家不许。直到9月3日,他方才应召入伍。在名震全国的伯萨利尼联队当战士,经过短期的训练就到前线作战了。他曾先后在嘉索、伊松佐和阿尔卑斯山作战,后来进入法国边界。墨索里尼所在团的团长,知道他能文,便叫他住在后面安稳的地方,替他们这个团写战史。墨索里尼不肯。他说:“我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写文章的。”他留在战壕中作战。由于在战斗中勇猛顽强,他当上了排长。但由于他有社会党的背景,就不能再提升了。在这期间,墨索里尼还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和战地通讯,力主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他说:“我现在处于两面夹攻的地位,一方面对付前线国外的敌人;一方面对付后方国内意志薄弱的人。”    
    墨索里尼虽然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但是硝烟弥漫的生活,特别是战士们大量的伤亡,使得他崇拜起宗教来了。过去他一向自诩为反宗教的勇士,视教皇为不祥之物。如今他认为罗马的好风俗、好习惯,都是由天主保存至今的。他说:“罗马所以能够不朽,是完全靠天主的观念,或普遍性质。假如没有教皇,也没有这普遍性了。”因此他主张,意大利要强大,在世界上称雄,不能没有维系人心的东西。天主教必须予以重视。    
    每当士兵死亡的时候,大家相顾失色。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不仅能安慰别人,自己还能身先士卒。    
    1917年2月22日,在一次地雷爆炸中,墨索里尼身负重伤,先后动了27次手术,从他身上取出大小44个炸弹片,伤愈之后,他体力不支,已经不能继续在部队作战了。当局命他退伍。他回到米兰又竭尽全力再办他的《意大利人民报》了。    
    就在墨索里尼负伤之后,意大利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1917年,意军统帅部根据协约国的统一部署,应当与英、法、俄军同时展开进攻。可是,由于军事物资的匮乏,而英、法两国提供的援助又很少,因此意军的进攻一直拖到5月12日。但是,几次进攻都未取得重大战果。8月18日,意军在伊崇佐河开始了第十一次进攻,共投入51个师,从普列佐到威尼斯湾全线展开,主攻方向是伊崇佐河中游东岸的高原地带。19日,意军强行渡河,推进10公里左右。由于军队消耗太大,进攻于29日停止。    
    10月23日深夜,德、奥联军以15个师的兵力开始用毒气炮弹和大炮猛轰,迅速地摧毁了意军的防御工事和交通联络。拂晓,步兵开始冲锋,很快突破意军阵地。意军丧失伊崇佐河东岸阵地和所有重炮;撤退后企图坚守西岸,但立足未稳,又被德、奥军队的进攻突破,只好仓皇退却。德、奥军队当日拿下卡波雷托,继续向前推进,战役规模愈来愈大。10月28日,意军放弃重要铁路枢纽乌迪内,退向塔里亚蒙托河。意军败兵无主,难民叫苦连天,混乱异常。    
    卡波雷托的败北和人民对战争的不满情绪,加速了意大利政府的倒台。10月26日,博泽利政府辞职,奥兰多上台组阁。11月8日,意军总司令卡多纳被解职,由阿芒多·迪亚兹继任。    
    卡波雷托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大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250万人。德、奥在战役开始时,原只打算粉碎意军的进攻,首战告捷后,又能不失时机地乘胜追击,因而取得意外的大胜。意军被俘335万人,伤亡13万人,损失了大量火炮、机枪和其他军事物资,使战线西移100公里。    
    卡波雷托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大哗。墨索里尼如丧考妣,连续七夜不能安眠。后来朋友们替他打吗啡针,方才好转。这个时期为了鼓舞士气,扭转败局,墨索里尼连续发表文章,批评悲观情绪,并预料欧战最后一定会得到胜利。他在1918年11月2日写道:“欧战的胜负可能取决于意大利边境的战争。从前我们所怕的,是怕燃料将尽,食物将尽。现在所怕的,乃是钢铁将尽,枪弹将尽。因为,我们不怕饥寒,只怕侵略,受人侵略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假如我们能克服饥寒、战胜侵略,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此后,意军和协约国军队协同一致,士气大振,拼命死战,果然大败奥军于威尼托,转败为胜而雪卡波雷托之耻。以前的失地也逐步收复。1918年11月4日,意军占领特兰托与的里雅斯特。奥地利要求休战。意军四年之间,牺牲了70万人的生命,居然凯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集团咄咄逼人的攻势开始,又以德、奥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协约国集团最终之所以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它比德、奥集团拥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随着战争的进行,直接参加英、法、俄方面同德、奥集团作战的国家有20多个,其中有美国这样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总的兵力而言,协约国拥有48355万官兵,能够建立起525个师;而德、奥、土、保四国同盟用尽一切办法,也只能动员2516万官兵,建立372个师。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资源和军事上拥有优势的一方往往易于取胜。    
    停战之后,意大利的退伍军人,一致拥护墨索里尼为领袖。墨氏也经常著文呼吁国家对参战士兵给予种种优待。他说:“我们不要忘记身经百战的人。应当给他们以相当的报酬,因为全国将来的幸福,仍旧寄托在他们身上。”但是他的议论,并没有人理会。他痛骂各国政府对于士兵待遇之冷淡,并拟出一个具体计划,登在报上。他声嘶力竭地叫嚷:“杀!杀!杀!”    
    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后,意大利统治集团同英、法、美、日等几个主要战胜国就各怀鬼胎,为巴黎和会的筹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1919年1月18日,这一举世瞩目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在法国巴黎开幕了,会议一直到1920年1月21日才告结束。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参加国之多,时间延续之长,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空前的。    
    巴黎和会是在凡尔赛的镜厅中开幕的。东道国法国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大会的开幕地点,是有其用意的。大会开幕这一天,正是48年前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在这凡尔赛宫的镜厅中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日子。法国总统彭加勒致开幕词,他以胜利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法国资产阶级通过这位总统之口,首先提出了严厉制裁和分裂德国的要求,以防止德国军国主义东山再起,不让德国对法国的战争重演。但英、美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过分削弱德国。    
    在美、英、法、意四国政府首脑组成的“四巨头会议”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只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配角,没有起多大作用。因为意大利在战争初期脚踏两只船,参战后的作用又不大,加之经济上又依赖于英、美、法,所以奥兰多的主张很少被采纳,意大利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对此,奥兰多满腹牢骚,有时只得愤然离开会场。但其他与会者根本不予理睬,他又只好悄悄回到会场。所以,美、英、法三个帝国主义首脑成了大会的太上皇,是整个大会的中心人物和一切重要问题的“仲裁者”。


第一部分 铁匠之子第5节 投笔从戎(2)

    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竭力干预欧洲事务,计划建立一个受美国保护的巴尔干联邦;力图阻止英、法两国力量的过分强大。    
    法国和意大利反对美国过多地干预欧洲事务。墨索里尼和邓南遮大肆鼓噪,煽动人民起来反对。但是,意大利按其实力和地位来说,同美、英、法相比只是一个第二流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和会上,奥兰多提出了独霸亚得里亚海的侵略纲领,要求得到阜姆港,使之成为意大利向巴尔干扩张的重要基地。奥兰多甚至以没有阜姆他不能回国和意大利人民将起来暴动相要挟。在整个和会的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彼此唇枪舌剑,吵嚷不休。    
    根据《凡尔赛和约》,战前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喀麦隆、多哥、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萨摩亚、瑙鲁和新几内亚等地,均被英、法、日、比和南非联邦所掠夺,面积共达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共计1300万。《凡尔赛和约》不仅使德国海外殖民地丧失殆尽,而且对德国的疆界也做了很大的变动。德国丧失了原有国土的1/8,全部人口的1/10。此外,条约还对战后德国的军备作了种种限制,并确定德国向战胜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    
    《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在意大利政府的敦促和墨索里尼的叫嚷下,协约国又同德国的同盟国——奥、保、匈、土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些条约,奥、匈、土、保等国的领土被分割,军备上受到限制,同时也必须付出巨大的战争赔款。按照1919年9月10日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原来的奥国疆土减少一半以上。伊斯特利亚、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部分地区,提罗尔南部、达尔马提亚沿岸一些岛屿(阜姆除外)划给意大利。此外,意大利还和英、美、法三国取得了对爱琴海沿岸的色雷斯地区的控制权。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的真正胜利,而只不过是它们暂时的“表面胜利”。这个条约对德、奥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厉的制裁,但对于战争魁首威廉二世、兴登堡等帝国主义头子并未加以追究。威廉二世逃往荷兰,逍遥法外;兴登堡后来还爬上了德国总统的宝座,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也没有受到多大损害;真正深受《凡尔赛和约》之苦的是德国人民,特别是巨大的赔款负担完全落在德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肩上。列宁曾多次谴责这个和约,指出:“凡尔赛条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是一个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这真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它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    
    果然,巴黎和会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就提出“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大肆煽动对战胜国的仇恨,使复仇主义的情绪在德国迅速滋长。    
    可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了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所以,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从《洛迦诺公约》到以后的《非战公约》和《慕尼黑协定》,既不能使战败国与战胜国归于和好,也不能使战胜国营垒中的各帝国主义国家握手言欢。    
    意大利统治阶级虽然在战争中分得了一份赃物,但是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给意大利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不仅工人阶级反对统治阶级,而且很大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也十分不满。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意大利以巨大的革命影响。1919年初,罢工竟扩大到几十万工人,并且带有总罢工的性质。北意大利的都灵、米兰、热那亚及其他工业城市曾是罢工运动的主要中心。工人除了提出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的要求以外,还提出了停止意大利参加干涉苏维埃俄国的要求;工人们拒绝把武器和物资运往俄国供应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1920年初,在意大利还出现了建立工厂委员会的运动;到8至9月份,夺取工厂的运动扩及60多万工人。这是意大利无产阶级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大型工厂掌握在工人的手中达二三个星期。在工厂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人们曾独立地组织过企业的生产活动。工人们建立了自己的赤卫队。与此同时,以夺地和减租减息为内容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意大利已处在深刻的革命危机状态中。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真正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能以领导工人阶级斗争并把它引向胜利。意大利社会党曾经是一个中派类型的政党,当时它在“左”的词句的掩盖下奉行着机会主义的政策。这个党的领导权曾掌握在最高纲领主义分子的手里,但是他们在实际上却让右派社会党人获得行动上的自由,而右派社会党所奉行的乃是反革命、反工人的路线。    
    社会党中以葛兰西和陶里亚蒂为首的“新制度”派,是当时坚持共产国际立场的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他们于1921年1月创建了意大利共产党,从而标志着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光辉里程。    
    1919至1920年的局势表明,意大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面对着蓬勃发展的人民群众运动,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吓破了胆,墨索里尼这个五金工人的儿子,这个曾经一度信仰社会主义的叛徒,现在顽固地站在工人阶级的对立面,他要充当垄断资产阶级的打手,他声嘶力竭地叫喊:“杀!杀!杀!”决心在所有邪恶势力的簇拥下,在意大利建立最反动最黑暗的法西斯统治。


第一部分 铁匠之子第6节 创建法西斯党(1)

    墨索里尼为了实现自己的反动抱负,于1919年3月,在米兰招集旧时政治上和行伍中的同志150人,组织了一个“战斗的法西斯党”。入党的人,多是一些亡命之徒,抱定决心要摧毁布尔什维克在意大利的势力,决心与人民为敌。他们的宗旨是,“用军队的组织,组成一个革命团体,恢复意大利固有的国性,铲除赤化势力”。    
    1919至1920年的局势表明,意大利的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垄断资产阶级眼看依靠资产阶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