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恐怖事件写成一个报告,送到罗马,另外还附了一个牒文,哀叹恐怖行为破坏了奥国的商业和旅游业。    
    墨索里尼拿着这个文件,在6月14日赴威尼斯同希特勒第一次会晤。纳粹元首穿着一件褐色的胶布雨衣,头戴汉堡帽,从飞机上走下来,走向一队穿着法西斯制服的行列,率领这个队伍的就是容光焕发、身体肥胖的墨索里尼。意大利领袖看到这位“贵宾”后,向他的副官轻轻地说:“我不喜欢他那个样子。”在这一次奇特的会晤中,除了对于德国式和意大利式的独裁制度的“美德”互相恭维一番之外,双方只是一般性地交换了意见。墨索里尼对“元首”的性格和语言,显然感到莫名其妙。“领袖”把他的最后印象归结为这样几个字:“喋喋不休的和尚。”不过,他确实取得了德国减轻对奥地利压力的若干保证。会后齐亚诺告诉记者说:“你们瞧,再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后来,两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由于需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又使它们走到一起了。但是,在争夺巴尔干问题上仍存在不少矛盾,尤其表现在南斯拉夫问题上。    
    南斯拉夫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西临亚得里亚海,周围与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毗邻。全国面积的2/3是山地和高原。位于西北边境阿尔卑斯主干山脉上的特里格拉夫峰,海拔2864米,为全国最高点。多瑙河流经南斯拉夫588公里,在南斯拉夫东北部形成肥沃的黑土平原。萨瓦河由西向东,横贯北部各共和国,最后与多瑙河汇合,全长940公里。全国有250多个湖泊。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总面积为25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在巴尔干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4年10月,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在马赛遇刺身死后,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分崩离析的时期。从此,它在欧洲的独立地位便下降了。法西斯意大利在政治上对它所抱的敌对态度,以及希特勒德国的经济势力的侵入,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在国内,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互相敌视,内部已失去稳定,遂使这个巴尔干的大国力量消耗殆尽。在保罗亲王的摄政下,南斯拉夫王国的声威日益下降。克罗地亚农民党领袖麦契克博士,坚持推行不与贝尔格莱德政府合作的政策。克罗地亚人中的分裂分子在墨索里尼的保护下,从海外基地策划使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在多方的压力下,贝尔格莱德政府不再同巴尔干小协约国合作,以便奉行它同轴心国取得谅解的“现实”政策。    
    在此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想方设法鼓励南斯拉夫抵抗德、意。3月22日,他致电南斯拉夫首相茨维特科维奇,阐明利害,指出:“如果南斯拉夫自愿落得罗马尼亚的下场,或者甘犯保加利亚的罪行,成为蓄意危害希腊的同谋者,那么它肯定会遭到万劫不复的毁灭。”但是,南斯拉夫政府未接受忠告,在3月20日夜间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决定依附三国同盟条约。然而,三个大臣因此辞职。茨维特科维奇和马科维奇于3月24日秘密离开贝尔格莱德,从郊区的一个火车站登上开往维也纳的火车。第二天,他们就在维也纳同希特勒签订了协定。这一消息在贝尔格莱德广播后,大祸即将临头的风言传遍了贝尔格莱德的大街小巷。    
    数月以来,西莫维奇身边的少数军官一直在讨论,如果政府向德国投降,便采取直接行动。他们缜密地制定了一个政变行动计划。计划中的起义首领是南斯拉夫空军司令博拉·米尔科维奇将军,协助他的几百名爱国人士中有一位是陆军军官克尼兹维奇少校和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是一个教授,并且借助于自己在塞尔维亚民主党里的地位同各方面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系。知道这一计划的人只限于少数可靠的军官。联络网从贝尔格莱德伸展到全国的主要驻防地点,如萨格勒布、斯科普里和萨拉热窝等地。谋反者在贝尔格莱德掌握的部队计有:王室近卫军两个团,贝尔格莱德卫戍部队的一个营,在王宫值勤的一连宪兵,首都高射炮师的部分人员,以西莫维奇为司令的驻在泽蒙的空军司令部,一些士官学校,还有某些炮兵和工兵部队。    
    3月26日,在贝尔格莱德传开了关于南斯拉夫首相等人自维也纳归来和签订协定的消息。这时,政变指挥部发出信号,要在3月27日黎明以前夺取贝尔格莱德的关键地点和王室府第,连同年轻的国王彼得二世在内。当军队在果敢的军官们指挥之下、封闭位于首都郊区的王宫时,保罗亲王已在开往萨格勒布的火车中。这次政变没有流血,某些高级军官被逮捕。茨维特科维奇被警察带到西莫维奇的司令部,被迫提出辞职书。保罗亲王也被勒令回到首都。然后,他同其他两名摄政同时在退位书上签了字。他获得许可,于当夜就同他的家属一起出国到希腊去了。    
    这一计划是由一部分秘密结合起来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军官们制定和执行的,他们的心情和公众的舆论情绪是一致的。他们的行动使公众热情奔放。贝尔格莱德的街头,立刻挤满了塞尔维亚人,反复地呼唤着:“宁要战争,不要协定;宁愿死亡,不做奴隶!”广场上,英勇无畏而手无寸铁的群众,洋溢着同仇敌忾的情绪,高唱塞尔维亚国歌。年轻的国王曾沿着一根水管从楼上爬下,从而逃脱了摄政的监护;3月28日,在贝尔格莱德大教堂,他在热烈的欢呼中宣誓。德国公使受到怒斥,群众向他的汽车吐唾沫。这个长期处于倒行逆施的统治之下、惟恐遭人毒手的民族,现在却在暴君和征服者势力最盛的时刻,起来进行英勇无畏的反抗了。    
    南斯拉夫的武装政变和群众的反对,犹如晴天霹雳,使希特勒大为震怒。27日早晨,希特勒召见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们,向他们讲述了这次剧变后南斯拉夫的局势。他说,在即将对希腊的军事行动中,南斯拉夫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因素,而且在以后对俄国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中,它甚至更靠不住。他认为,在发动“巴巴罗萨”以前,“南斯拉夫人就暴露了他们的本性,这是一大幸事”。    
    希特勒决心在军事上摧毁南斯拉夫,并使它不复成为一个国家实体。“不必进行外交上的探询,也不必送交最后通牒。对于南斯拉夫政府提出的保证当予注意,但这些保证在将来是无论如何不足信赖的。只要军队准备好,便立刻开始进攻。”    
    希特勒布置就绪后,就于当天发布了入侵南斯拉夫的“第25号指令”。他的意图是,采取从阜姆和索非亚地区向贝尔格莱德和更南的地区进行强力突破的方法,进入南斯拉夫,其目的在于使南斯拉夫军队遭到决定性的挫败,使南斯拉夫南部同其他地区隔绝,并使这个地方成为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进一步对希腊作战的基地。希特勒担心德国的最大危险是盟国从背后进攻意大利军队。因此要求墨索里尼提供大量的军队支持这一行动,以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    
    德、意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严重影响了巴尔干半岛国家之间的关系。立刻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匈牙利。自从慕尼黑会议起,匈牙利就追随德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而取得外交胜利,希特勒要求匈牙利总理泰来基伯爵,必须撕毁他亲手签订的《匈、南友好协定》,保证德、意大部分武装假道匈牙利进攻南斯拉夫。    
    1941年4月2日晚,他收到英国外交部正式声明,“如果匈牙利参加德国对南斯拉夫的任何行动,它就必须预期大不列颠即将对它宣战”。因此,匈牙利必须作出抉择:或者徒然反抗德国军队过境,或者公然站在轴心国一边出卖南斯拉夫。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下,泰来基总理于当晚9点自杀了。他死后匈政府倒向轴心国一边。    
    南斯拉夫悲剧的元凶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但是,软弱无能、袖手观望的南斯拉夫政府也负有严重的责任。甚至在大难临头之时,仍然无动于衷。他们既不发动群众,又不动员军队,而是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他们坐失了大好机会。    
    4月6日清晨,德、意轰炸机出现于贝尔格莱德的上空。它们从罗马尼亚被占领的飞机场起飞,对南斯拉夫首都进行毁灭性的轮番轰炸达三天之久。它们擦着屋顶飞行,残酷无情地摧毁了这个城市。贝尔格莱德有17万多市民横尸街头或瓦砾堆中。一场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噩梦过去后,从动物园被炸毁的笼子中跑出了惊恐万状的动物。一只受伤的鹳鸟一跛一跛地走过烟火正浓的那家最大的旅馆。一只茫然凝视、莫明所以的大熊,迈着缓慢而笨重的步伐,蹒跚地经过这个地狱般的场所走向多瑙河。    
    “惩罚”作战计划已经完成。4月13日,德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在这之前,国王、大臣和将军们,带着国库中的黄金,纷纷乘飞机逃往国外。4月17日,南斯拉夫军队大部分投降了,另一部分转入山林,也打起了反法西斯侵略者的旗号。实际上,这部分地主资产阶级的武装,根本不反对法西斯侵略者,而是保全和扩大实力,妄图在战后恢复剥削阶级的统治。在战争期间,他们经常袭击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成为危害极大的内部敌人。    
    在德、意法西斯军队击败南斯拉夫之后,纳粹军队奉“元首”之命大肆抢劫,重要的物资和战利品都运回德国了。希特勒取得了对南斯拉夫的控制和统辖之权。剩下的某些边缘地带则分给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小喽罗了。因此,在轴心集团内部就引起了讨价还价的狗咬狗的争吵。随着法西斯在南斯拉夫、希腊取得的胜利,希特勒更加头脑发热,飘飘然了。他5月4日在德国国会发表的演说中很快利用了这一点。他的演说主要是对丘吉尔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他是历史上最嗜血成性、也是最外行的战略家,”纳粹元首说,“五年多来,这个人一直像疯子一样在欧洲到处追逐,寻求他能够放火焚烧的东西。作为一个军人,他是一个糟糕的政客;作为一个政客,他同样是一个糟糕的军人。丘吉尔先生的天才就是善于装成一副虔诚的样子说谎,歪曲事实,直到最后把惨败说成是光荣的胜利。丘吉尔对战略一窍不通,因此他马上就在南斯拉夫和希腊两个战场上吃了败仗。在其他任何国家,他都会受到军事法庭审判……他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只能表明他患了瘫痪病,或者表明他是一个说胡话的醉汉。”    
    墨索里尼听了“元首”这番讲话,十分腻烦。特别是希特勒夸夸其谈,贪天功为己有,把打败南斯拉夫算在他一个人的帐上。“元首”对于丘吉尔的挖苦、讽刺,“领袖”也不以为然。他说:“如果说丘吉尔是个糟糕的政客的话,希特勒就是一个十足的流氓加恶棍了。”近来这个意大利领袖心事重重。5月6日,他和齐亚诺坐在前往蒙法尔科内的火车上,陷入了沉思。他翻来覆去地考虑了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希望战争速战速决,不要旷日持久地打下去。他希望侵略扩张,但实在是力不从心啊!如今希腊大陆在德军的参与占领下算是被征服了,然而在克里特岛、在非洲、在地中海仍在进行着激战,前景如何,他实在不敢多想。尤其是最近与驻希腊的德军的紧张关系,更使他忧心忡忡。    
    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6月15日在威尼斯同齐亚诺进一步讨论肢解南斯拉夫问题后,向布达佩斯发出一封密电,要匈牙利政府“采取步骤,确保它的边界”。电报说:“鉴于俄国在德国的东部边界集结重兵,元首大概会至迟在7月初被迫澄清德俄关系,并在这方面提出某些要求。”    
    这是德国人向匈牙利人吹风,但是却没有向他们的主要盟国这么做。当第二天在威尼斯的运河上泛舟游览时,齐亚诺向里宾特洛甫询问了关于德国进攻俄国的谣传。这个纳粹外长傲慢地回答说:“亲爱的齐亚诺,由于每一个决定都藏在元首的不可捉摸的心中,我现在还不能向你提供任何情况。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进攻他们,斯大林的俄国将在八星期内从地图上抹掉。”    
    这是从齐亚诺最后一天的日记中摘引下来的,这篇日记是在1943年12月23日他被处决前,在维罗纳监狱的第27号牢房中写的。他又说,意大利政府在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半个小时以后才得知这次进攻。    
    这个妄自尊大的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对希特勒的“保密”、捉弄,自然非常气愤。现在他已开始感觉到,和纳粹元首绑在一个战车上日子是不好过的。


第三部分 激战克里特岛第27节 激战克里特岛(1)

    虽说雅典城里挂起了白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用武力占领了希腊大陆,但是在爱琴海和克里特岛,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双方不仅动用了大批陆军,而且出动了现代化的空军和海军。在克里特岛上,进行着海、陆、空的立体战,演出了希腊战役史上最壮烈、最紧张的一幕。    
    早在1941年3月底的时候,盟国方面就已明显地看出,墨索里尼的舰队即将向爱琴海大规模出动。英国坎宁安海军上将决定暂时让他的运输船队避开,而他自己则于3月27日薄暮乘“沃斯派特”号,并率同“英勇”号与“巴勒姆”号、航空母舰“可畏”号和驱逐舰九艘驶离亚历山大港。28日黎明,从“可畏”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一架飞机报告说,意大利巡洋舰四艘和驱逐舰六艘正向东南方驶去。在墨索里尼这支舰队中,有三艘装有八英寸口径大炮的巡洋舰,而所有英国的巡洋舰装的是六英寸口径的大炮。但是,经半个小时的不分胜负的战斗后,意舰退去,英国巡洋舰尾追不舍。两小时后,又发现意大利的一艘战列舰“维多利奥·威尼托”号;从“可畏”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队战斗机袭击了这艘意大利战列舰;该舰受创后不敢恋战,立即向西北退去。晚间,英舰又发动第三次袭击,击中意大利重巡洋舰“波拉”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