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家桢居士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沉家桢居士文集-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想一想,这五分钟的雨水带给我们什么好处?清晨起来,山中空气清新无比,地面潮而不湿,庄严寺那未铺设柏油的路面,平日车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而今天这么多的车辆奔驰其间,竟然点尘不扬,可谓龙天洒净,真是妙极了。

    参加的中外来宾,由最初估计的一千人,而一千五百,而至两千人,结果来了两千五百余人,加上由各地寺院、社团来义务帮忙的一百多位,特别是交通指挥和午餐供应,秩序井然,事后大家称道:‘这次是美国东部佛教界中一次空前顺利成功的大法会。’如此奇迹的成功,都是参与的人的共同福报和达赖喇嘛的修持感应,但对我个人来讲,我心中常想,这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

    怎样念金刚经

    现在我想贡献各位一些怎样念金刚经的方法。我觉得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经中不是常说‘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几句经文,仔细寻释经义,实在是意趣无穷哩!

    今天想介绍给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对我们而言,这三小段已是金刚经的精华了。第一段是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这段中,佛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众生之类’就是指凡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是众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间那一事物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有情的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情的植物、矿物等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形质的物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无形质的思想事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宇宙间一切的事物思想,因为众生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论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变化,并非永恒。如梦如幻,但也不是没有,它们都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这不生不灭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虚妄的各种相,名为众生。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句话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要使这一切众生都会归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佛陀教我们应发广大的心愿,这正和各位常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样是发大愿。

    第二小段,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从现代科学理论,宇宙万物最后的本质都是‘能’,然则我皆令入涅槃而灭度之,不但众生灭度,我也灭度。换句话说,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还有什么人我众生之分?这就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正因为众生都是‘能’,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如此那有众生得灭度?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这几句话含义极丰富,布施有有相布施、无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天小果。无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虚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刚经所著重的是无相布施。通常说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其实不只是以外在为施舍对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还可以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布施意义。如六波罗蜜中布施舍贪,持戒舍嗔、贪、放逸,忍辱舍嗔,精进舍懈怠,禅定舍散乱,般若舍两边空、有见。舍就是布施,布施波罗蜜多就是于法行无所住,亦即对万法的表相不起执著,各位,要知道烦恼及贪嗔痴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于法无所住,实是大行的中心。

    为什么劝念金刚经

    请位同修,从上面三小段文来看,大愿大智大行,佛法的精华都包含在此。大愿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这里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识份子的习性,重视研读书本,因此信佛教的读书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学者更是把佛法作为一门学问,皓首穷经,常有时不我予之叹。佛在金刚法会上一再强调,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样重要。须知人身难得,久远以来,我们一定做过许多好事,不然不会生而为人,但亦难免做过恶事。恶因会有恶报,修慧不修福者,往往会障碍丛生,多病多痛,而且临终业障出现,可以使一生几十年的修行,毁于一旦。所以修福消业,十分要紧。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为有这样的功德福报感应,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劝各位亲爱的同修,将念金刚经列入您们日常的课程,也算是我报答曾经是各位的一位好同修,居和加度化我的深恩,谢谢各位!

    金刚经的功德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著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里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里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里统统讲出来哩!

    那么,佛在金刚经里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里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恒河的沙做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再把这许多恒河的沙加起来,这么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里,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里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里,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里,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么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著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下面我为各位讲一个‘罗汉托空钵’的故事,来结束这段‘金刚经的功德’。

    从前印度有一个罗汉,这个罗汉依印度的规矩,每天都要出去托钵,就是拿个大碗,沿街去讨东西吃。这天,他走了很多的路还未讨到东西,钵里还是空空的,他走到王宫的门口,看见一只大象,满身挂满了珍珠璎珞,显然已吃得饱饱地,站在王宫的门口,罗汉看了这只象,不禁心生感叹,他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他说我往世只注重修智慧,研究经典,但没有去修福德,所以虽成了阿罗汉,却因没福报,所以今天没人供养我,我的钵里还是空空的,这只大象,他往世只晓得修福,没修智慧,所以今世是只象。可是他福报大,养在王宫里,吃得饱饱的,满身都挂满了璎珞珍宝,可是终究是只呆象。由此看来‘福慧双修’实在十分重要,而受持金刚经,不但可以开智慧,还有不可思议的福德。

    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运了,就如同开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样,有这么好的机缘在一起研究金刚经,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错失良好机缘。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到了相当的成就之后,往往会体验出业障的重要。无始以来,多生多世,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会投生为人的,但也难免积了很多的罪业,这种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结怨的怨业,往往会在紧要的关头来障碍我们。

    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不错,在他临终时,大家在旁为他助念,他也很欢喜,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此时,忽然‘呯!’的一声!门应声而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跑进来,这就是他的姨太太。这个女子哭啼著:‘老爷子!您怎么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么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经这么一叫,这位老居士双眼一白,脸上现出很难看,很痛苦的样子,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教里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忏、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么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