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_净空法师(共159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_净空法师(共159会)-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整个题目:「佛说十善业道经」,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地方的「佛说」,不同其他经典,它就像净土经里面所讲的「佛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不是一尊佛说,所有的佛都说,说这十种善法的业道,帮助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甚至於无论你修学的是哪一个宗派,在这个基础上用功夫,你决定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经题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集)  2000/6/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0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经题介绍过了,接著介绍人题。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把它集结写成文字,成为经典。当时写的文字是印度古老的文字叫梵文,现代印度人也不用了。流传到中国必须要通过翻译,所以佛经一定有翻译人的名字。翻译人是主持翻译经的人,实际上参与翻译的人很多。在中国最著名的译场,像早年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我们知道就有四百多人,而玄奘大师的译场增加到六百多人,所以是个很大规模的译经院。翻译人是当时译经院的院长,负责的人。我们要知道译经的人员很多,所以非常慎重,不是一个人自己译,是有很多人参加的。
  人题: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唐』,在此地是代表年代,这部经是什么时候译的,唐朝时候。『于阗』是法师的籍贯,法师是什么地方人,这个地方给我们标示出来,他是于阗国人。于阗在现在的新疆南部,现在这个地方叫和阗,在当时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一个主要的商埠,就是商业文化的中心,法师是这个地方的人。『三藏法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学历通达三藏,才能称为三藏法师,主持翻译经典的这个人必须要通达三藏,所以译经的大德皆是三藏法师。『实叉难陀』是他的名字,这也是用梵文命名的,他的意思是「喜学」,名义都非常好,欢喜学习。这在我们学佛过程当中,无论在家出家都非常重要。中国人称为「好学」,人能够好学决定能成就。无论是世法佛法,如果不好学、懒散,学业道业当然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读这位法师名号的含义,我们也要认真的向他学习。
  法师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来到中国,译经当中最著名的,为中国人非常喜爱读诵的,大概最盛行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法师译的。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八十华严》,我们现在学习《华严》采用的本子,就是实叉难陀大师翻译的,八十卷的本子。由此可知,法师对於中国佛教的贡献很大,对於中国佛教的影响,也不亚於罗什、玄奘,在译经史里面,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后面『译』,「译」是翻译,将梵文翻译成华文,这个意思就不多说了,我们在《华严经》、《地藏经》都曾经详细报告过,这就简单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里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於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里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里面,这一句四个字,《论》文里头,我记得好像是占了四卷之多,解释这四个字。如果用《大智度论》的注解来讲,可能我们这一句一个月都讲不完。由此可知,佛经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这个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
  「如」是说真如、是讲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换句话说,真如自性以外的都叫「非」,都不是。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真与妄。为什么说真性之外的都不是?真性之外是幻相。《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有没有?有,虽有它不是真的,能变的真如是真的,所变的现象是虚幻的,是不实在的。不但是虚幻不实在,而且告诉我们它不存在。所以《金刚经》末后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能看到宇宙现象的真相。我们凡夫被蒙蔽,被这些虚幻的境界蒙蔽了,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电影,被电影画面欺骗了,以为那是真实的,其实它是假的。这个假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得到,但是说我们现实这一切境界是假的,我们很多人没有法子体会,以为这是真实的。这个道理,我们过去在《华严经》里面详细跟诸位介绍过,也费了很多的时间,说明所有现象刹那不住,它是刹那生灭,所以它不是真的,它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是能变的法性,法性也叫真如。
  世尊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所以称「如是」,绝对不是从我们念头里面生出来的。现在一般人讲我们的念头、思想、观念,在佛法里面讲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就是意识,我们讲第六意识,绝不是从这里头流露出来的。但是十法界的众生,他们的思想知见不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佛经里有个名词叫「一真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这就是诸佛如来,《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这是到究竟解脱,真正得大圆满。禅宗里面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就找到了,回归到自性。
  回归自性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了,回归自性是找到自己,自己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说,你就能掌握。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享受、受用的境界,这个我们称他作诸佛菩萨。没有能够证得,我们在自性变现虚幻的境界里面,我们的生活不自由,我们的生活被境界所转,这就苦不堪言。自己在境界里做不了主,谁作主?业力作主。明心见性之后,就不是业力作主,自己作主。
  没有见性,决定没有「我」。佛法里面讲「常乐我净」,这叫四净德,是真有,决定不假。但是没有见性,那就有名无实。我们这个世间有「常乐我净」这四个名字,实质上完全没有。「常」是永恒不变。我们现实的环境,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的变化,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哪里来的「常」?「常」没有。「乐」也没有,乐是什么?佛说得透彻,我们都没想到,乐是我们的苦暂时停了一下,你就觉得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每天要吃三餐饭,一餐不吃就饿得很苦。所以你吃饱了,那个饿的苦暂时停一下,感觉得不错,很乐。到时候不吃,苦马上就现前,只有苦没有乐。所以跟六道凡夫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没有乐。「我」是什么?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才叫「我」。我们自己做不了主,自己果然能作主,那年年十八多好!这个我们做不到,自己跟自己都做不了主。「净」就不必说了,「净」是身心清净,我们心里不干净,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身更不干净,在新加坡这个热带地区,一天不洗澡,你看身上流的臭汗,哪里会干净?所以「常乐我净」这四个字,不但六道凡夫没有,四圣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的人真有。我们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常住不变。「常乐我净」,他们统统都具足,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切诸佛如来跟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所说的经教,说些什么?「如是」二字而已。这个「如」是什么?事实真相。佛所说的决定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佛没有加一点,也没有减一点,所说完全跟事实真相相同,这叫「如是」,这个意思比较深一点。所以佛决定没有自己的意思,决定没有自己的创造。实际上讲,创造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佛所说的完全是就事论事,把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因果,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为我们说出来而已。由此可知,诸佛如来所说的句句话,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才晓得佛法跟我们自己有著非常密切的关系,学佛法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真实环境,不过是如此而已。
  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学,是世间第一真实、究竟、圆满的教学,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学习。通过这个学习,我们才真正认识自己,明了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契入这个境界,在佛经里面就称他作菩萨,如果达到究竟圆满就称作佛陀,所以佛陀、菩萨是佛教育修学阶段的名称。但是这个阶段是你有成果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你作阿罗汉,第二个阶段称你作菩萨,最高的阶段称你作佛陀。所以这些名称不是神仙,我们把佛菩萨当作神仙看就错了,他是代表修学的阶段。
  这四个字是阿难尊者为我们说出,这些话不是他自己说的,亲自听佛所说的。佛也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所以这四个字说出来之后,让我们生起恭敬心,生起尊敬心,信仰的心,所以它叫做「信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叫闻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句。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1
  请看经本第三页:
  【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看这段经文。『一时』是时间,佛说经的时间。时间不用年月日,用「一时」,这里面的意思很深。我们凡夫,尤其是中国人,对於历史非常重视,时间、地点都一定要考证得非常精确,不可以有错误。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时间跟空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事实。所以「一时」的意义,不但是很深而且很真切,比我们记载年月日时,可以说还要来得正确。
  「一」,古德有很多种讲法,最通常的说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机缘成熟了。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叫「一时」。如果缘不成熟,说了也没用处。所以说师资道合,这是「一时」。要是从理上讲,禅宗有一句话说,「识得一,万事毕」,而又所谓是「万法归一」,这个「一」就是与自性相应,这个意思深。在净土宗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心一乱,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如果我们真正心归一,一念不生,一心不乱,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都圆满的现前,这才叫真正的「一时」。这是从理上说的,法身大士才能证得。对我们现前的境界,说「师资道合」非常好,听经的缘分、讲经的缘分,这个时候成熟,所以这叫「一时」,不记载年月日时。
  在中国史传里面,记载著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这一段经文的时候,他忽然入定,在定中他见到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参加了这一会,听了这一段。出定之后,他告诉别人:「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这一会还没有散。」这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法华经》上所说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现在科学家也说,如果我们有能力超过光的速度,就可以回到过去。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是过去,我们回到过去,就能参加那个时候的法会,说明时间、空间不是事实。如果你的机缘成熟,像智者大师,有这样的定功,他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契入未来。
  这个世间有很多预言家讲未来的事情,他怎么会知道?他见到了,他能够超越时空,他见到了。古人又说,预言大概是两大类,一类是从数理上推断的,不见得会正确,准确率不是百分之百,因为有的时候推算错误,在所不免。如果推断得不错,那就很正确。另外一种是定功,定中境界是他亲自见到的现量境界;数理推论是比量境界。现量境界是最可靠的,这是亲眼见到的,这个现量境界就叫做「一时」。由此可知,如果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参与了。「一时」,好!我们只要到一心不乱,我们就有能力参加这个法会。佛的心是一心,我们的心也是一心,一心与一心交感,境界就现前。所以这两个字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告诉我们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我们都有缘分参加,只要做到一心不乱就行了。
  下面这一句,『佛』,这是主讲的人,讲经主讲的人。这个「佛」是称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这部经是他讲的。『佛在』,「在」这个字我们不能够疏忽,没有说「佛住」,我们今天观念当中说「住」,我们住哪里?「住」是错误的,「在」是正确的。佛无所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凡夫坏就坏在一个「住」,「住」有坚固的执著。「住」我们一般讲是攀缘,「在」是随缘,我们要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实在讲佛住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是佛的住处,你说他这个境界多大!心量多大!我们凡夫观念上,「我有个小房子,这就是我的住处」,境界很小,心量也小,迷失了自性。所以,经典上字字句句都含著很深很深的意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绝不是「住」新加坡,「住」新加坡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都起来了;「在」没有,无处而不在,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现身。诸佛如来如是,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那么自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