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论会编(中)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阿含经论会编(中)印顺法师-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汝当先净其初业,然後修习梵行」。!4钴低迦白佛∶「我今云何净其初业,修习梵行」?佛告!4钴低迦∶「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後修四念处。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住,专精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身观念住。受┅┅。心┅ ┅。法法观念住,亦如是广说」。时!4钴低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时!4钴低迦闻佛教授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需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不受後有。


   


 二八(2); 七八七(  )

  如!4钴低迦所问,如是异比丘所问,亦如上说。


   


 二九(3); 七八八( 六二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名婆醯迦,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为我说法」,如前!4钴低迦修多罗广说。差别者∶「如是婆醯迦比丘!初业清净,身身观念住者,超越诸魔;受;心;法法观念住者,超越诸魔」。时婆醯迦比丘闻佛说法教诫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後有。 'P265' 


 三0; 七八九( 六二六)

  第二经亦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超越生死。


   


 「系属」∶

  复次、於四念住殷重修习,如声闻地应知其相(4)。系属魔者,谓在欲界,此不还果即能超度。系属死者,谓从欲界乃至有顶,此阿罗汉乃能超度。 


   
注【107…001】『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一六经。 
注【107…002】『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三经。 
注【107…003】『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一五经。 
注【107…004】『论』文,已如上引述。


   


 三一; 七九0( 六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住於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盘而方便求,是圣弟子当云何於正法律修习,多修习,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佛告阿那律∶「若圣弟子住於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盘而方便求,彼於尔时,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圣弟子多修习已,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尔时、尊者阿那律陀,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P266' 


 三二(1); 七九一( 六二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时尊者优陀夷,尊者阿难陀,亦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优陀夷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阿难∶「如来、应供、等正觉所知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令不断、不缺、不择、不离、不戒取、善究竟、善持、智者所叹、所不憎恶。何故如来、应、等正觉所见,为诸比丘说圣戒,不断、不缺、乃至智者所叹、所不憎恶」?尊者阿难语优陀夷∶「为修四念处故。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三三; 七九二( 六二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言∶「颇有法修习、多修习,得不退转耶」?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行者得不退转,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说已,各还本处。


   


 三四; 七九三( 六三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颇有法修习、多修习,令不净众生而得清净,转增光泽耶」?尊者阿难 'P267' 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不净众生而得清净,转增光泽,谓四念处∶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三五; 七九四( 六三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颇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未度彼岸众生得度彼岸」?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未度彼岸众生得度彼岸,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三六; 七九五( 六三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颇有法修习、多修习,得阿罗汉」?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而得阿罗汉,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三七; 七九六( 六三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说一切法,一切法者,谓四念处,是名正说。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佛说此经已,诸比 'P268'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2); 七九七( 六三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於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名贤圣出离。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四五; 七九八──八0四(  )

  如出离,如是正尽苦,究竟苦边,得大果,得大福利,得甘露法,究竟甘露,甘露法作证,如上广说。


   


 四六; 八0五( 六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於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未净众生令得清净,已净众生令增光泽。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七──五0; 八0六──八0九(   )
如净众生,如是未度彼岸者令度(3),得阿罗汉,得辟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上说。 'P269' 

 「净」∶

  言不清净诸有情者,谓诸异生;言清净者,谓诸有学;言鲜白者,谓诸无学。复有三种证净未清净者,能令清净;已清净者,能令鲜白。当知此中,上诸有学,说名清净;下诸有学,名不清净,彼由修道未清净故。馀如前说。 


   
注【108…001】『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二一经。 
注【108…002】『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一七经。 
注【108…003】『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三四经。


   


 五一; 八一0( 六三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修四念处。何等为修四念处?若比丘!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演说正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显示。若族姓子、族姓女,从佛闻法,得净信心,如是修学。见在家和合欲乐之过,烦恼结缚,乐居空闲,出家学道,不乐在家,处於非家,欲一向清净,尽其形寿,纯一满净,鲜白梵行。我当剃除需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钱财、亲属,剃除需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护口四过,正命清净,习贤圣戒,守诸根门,护心正念。眼见色时,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仪,世间贪忧、恶不善法常漏於心,而令(1) 'P270' 於眼起正律仪;耳,鼻,舌,身,意起正律仪,亦复如是。彼以贤圣戒律成就,善摄根门,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圣戒,守护根门,正智、正念,寂静远离,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正身正念,系心安住。断世贪忧(2),离贪欲,净除贪欲;断世嗔恚、睡眠、掉悔、疑盖,离嗔恚、睡眠、掉悔、疑盖,净除嗔恚、睡眠、掉悔、疑盖。断除五盖恼,心慧力羸诸障阂分不趣涅盘者,是故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修四念处」。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渐次」∶

  复次、修四念住,应知略有五种渐次∶一、信增上力,清净出家;二、戒律仪;三、根律仪;四、乐远离;五、盖清净。诸在家者,虽复数数修诸念住,护(3)得净信,诸盖清净,然阙学处,当知所修不得圆满。 


   
注【109…001】「令」,原本作「今」,依明本改。 
注【109…002】「忧」,应作「欲」。 
注【109…003】「护」,疑「获」。


   


 五二(1); 八一一( 六三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四念处」。如上 'P271' 广说,差别者∶「乃至如是出家已,住於静处,摄受波罗提木叉律仪,行处具足,於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衣钵随身,如鸟两翼。如是学戒成就,修四念处」。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戒圆满」∶

  复次、由三因缘,具戒 刍,当知禁戒净命圆满。云何为三?一、所行圆满,二、摄取圆满,三、受用圆满。所行圆满者,谓从买卖乃至害缚、断截、挝打、揣摩等事,皆悉远离。摄取圆满者,谓於摄取象、马等事,乃至摄取生谷等事,皆悉远离。受用圆满者,谓衣仅蔽身,食才充腹,便生喜足,於馀长物、非时食等,皆悉远离。 


   
注【110…001】『相应部』(四七)「念处相应」四六经。


   


 五三(1); 八一二( 六三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盘,纯陀沙弥瞻视供养。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盘,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馀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举衣钵,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弗已涅盘,我持舍利及衣钵来」。於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 和上舍利弗已涅盘,持馀舍利及衣钵来」。佛言∶「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 'P272' 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盘耶」?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阿难∶「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涅盘耶」?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盘,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甚深智慧,无等智慧,智宝成就;能视,能教,能照,能喜,善,能赞叹,为众说法。是故世尊!我为法故,为受法者故,愁忧苦恼」。佛告阿难∶「汝莫愁忧苦恼!所以者何?若生(2)、若起、若作,有为败坏之法,何得不坏?欲令不坏者,无有是处。我先已说∶ 一切所爱念种种诸物,适意之事,一切皆是乖离之法,不可常保。譬如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茂盛,大枝先折;如大宝山,大岩先崩;如是如来大众眷属,其大声闻先般涅盘。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於彼方我则无事,然其彼方,我则不空,以有舍利弗故,我先已说故。汝今阿难!如我先说,所可爱念种种适意之事,皆是别离之法,是故汝今莫大愁毒。阿难!当知如来不久亦当过去。是故阿难!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阿难白佛∶ 「世尊!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法依?云何不异洲、不异依」?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3)依」。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 'P273' 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四(4); 八一三( 六三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陀罗河侧伞盖庵罗树林中。尊者舍利弗、目 连涅盘未久。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於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观察众会已,告诸比丘∶「我观大众,见已虚空,以舍利弗、大目 连般涅盘故。我声闻唯此二人,善能说法,教诫教授,辩说满足。有二种财,钱财及法财。钱财者,从世人求;法财者,从舍利弗、大目 连求。如来已离施财(5)及法财,汝等莫以舍利弗、目 连涅盘故,愁忧苦恼。譬如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茂盛,大枝先折,亦如宝山,大岩先崩;如是如来大众之中,舍利弗、目 连二大声闻先般涅盘。是故比丘!汝等勿生愁忧苦恼!何有生法、起法、作法,(有)为法、坏败之法而不磨灭!欲令不坏,无有是处。我先已说∶一切可爱之物,皆归离散;我今不久,亦当过去。是故汝等当知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