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山论贱-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白的贱,贱在对自己的才华的自负;    
    李白的贱,贱在对世间的权贵的无力;    
    李白的贱,贱出了中国诗人伟大的才华和无尽的想像力。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余光中


文化篇 贱多识广金庸:鸿贱于陆

    武侠贱客:从金庸到古龙    
    金庸:鸿贱于陆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神雕侠侣》    
    金庸,男,本名查良镛。中国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家。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老家。1942年就读中央政校法律系。1955年在《新晚报》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7年发表《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声名达到顶峰,时年34岁。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1967年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在香港创办《明报周刊》。创作《笑傲江湖》。1969年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1972年9月 《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正式封笔。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1981回中国访问,会见邓小平。获颁英国政府 O。B。E勋衔。198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3年赴北京访问,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宣布辞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1994年第一部生平传记《金庸传》在香港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部英译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列为小说家第四名。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金庸很贱。    
    “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这是金庸20世纪50年代一篇散文中的话,从这一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到金庸曾经生活的意境。江南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祖籍所在地,也是他非常留恋的地方。人说江南出美女,其实,江南更出才子,鲁迅、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无不才气纵横。当然,他本人也不例外。就在《书剑恩仇录》第四回中,有一段描写陈家洛回到海宁时的感受,似乎寄寓着作者自己对家乡的感怀。“陈家洛上马奔驰,八十多里快马两个多时辰也就到了,巳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戍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自己幼时在上嬉游的城墙也毫无变动,青草沙石,似乎都是昔日所曾抚弄……坐在海塘上望海,回忆儿时母亲多次携着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在回疆十年,每日所见尽是无垠黄沙,此刻重见海波,心胸爽朗,披襟当风,望着大海,儿时旧事,——涌上心来。眼见天色渐黑,海中白色泡沫都变成模糊一片,将马匹系上海塘柳树,向城西北自己家里奔去。”    
    江南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924年,金庸出生在江南盐官镇。几十年后,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华人所到的地方。金庸本名查良镛,他的祖上曾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辉煌成就,康熙皇帝亲自在其宗祠外的门联上题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后虽因文字狱遭受了很大牵连,但仍是显赫世家,书香门第。8岁那年,金庸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金庸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金庸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金庸在杭州读完中学,毕业后到了当时的首都重庆,考入政治大学,专业为国际法。他终于因为不满校内的所谓〃职业学生〃(其实是国民党的小特务),而得罪了校方,被勒令退学。    
    金庸在中央图书馆阅览组找了一份工作,继续沉醉于武侠小说中。出神入化的武功,超现实的情节场面,使金庸暂时忘掉了尘世中的烦恼和痛苦,也为他将来在武侠小说界开天辟地打下了基础。    
    1948年,金庸24岁,从法学院草草毕业,进入上海《大公报》做电讯翻译。当时报名的人达三千多。经过反复考试,金庸成为两名幸运者中的一名。从此,他跻身报界,他那时也许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一份大报的老板,成为报业巨子。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金庸便被派往香港。江南才子从此开始了几十年叱咤风云的江湖生涯。    
    后来,金庸脱离《大公报》,到《新晚报》编副刊。同事中有梁羽生,两人都喜欢下围棋,也都喜欢谈论武侠小说,不过,还都没有动手写。其时,香港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拳师比武事件。擂台设在澳门,整场比武只不过打了几分钟,以太极拳掌门人一拳打得白鹤派掌门人鼻子流血而告终。却使得港人大为兴奋,街头巷尾,无不在讨论这件事。于是,梁羽生利用这件事情写成了《龙虎斗京华》,大获读者的欢迎,掀起不小的武侠小说热。《龙虎斗京华》也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金庸自然不甘寂寞,1955年,抛出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也登在《新晚报》上,从此欲罢不能,一直到1972年才退出“江湖”。他总共写了14部36册长、短篇武侠小说,并且把每部小说名字的字头取出,吟成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虽然对仗得不算工整,但是很有意境,也称为中国当代流传最广的对联之一。    
    金庸的作品,论数量不算多。但金庸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正是他创办《明报》之时,繁杂的事务,足以使一般人无法应付。金庸却能在办报之外,一手写小说,一手写社评,近二十年如一日。他下午写小说,晚上写社评,而且,他的小说与社评都属一流。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叹金大侠深厚的文化功底了。    
    自从1980广州《武林》杂志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开始,金庸旋风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金庸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成为当代武侠的经典。各类的金庸影视剧、盗版金庸书籍充斥了大陆的文化市场,甚至于出现了研究金庸作品的“金学会”。难怪王朔把金庸小说列为这些年来的四大俗之一。    
    金庸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语言独到,读来让人欲罢不能。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花鸟鱼虫,金庸的小说无不涉及,简直可以说是一部部百科全书。大至国家历史,小到儿女私情,金庸的刻画无不细致入微,天马行空又合情合理。抛开表象,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的初衷,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我认为归根结底情感还是人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应该侧重于反映人生经验中最重要的情感问题。”    
    就金庸本人来说,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情。他追求过电影明星夏梦,自己也离过婚,续过弦。虽然不一定有小说中所写的爱情那么曲折,那么惊天动地,但相信,他的爱情一定也很传奇,只是,现在还不为人知。    
    金庸不像古龙一样纵情声色,也从来不批评别人的作品,对自己的著作也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后来在浙江老家盖了一栋别墅,又因为盖得太好,自己不敢住,就捐给了政府。这么看来,金庸似乎是一个非常中庸、非常性情、非常谦逊、非常理智的完人。那么,我们就来鸡蛋里头挑挑骨头吧。不怕天下金迷的板砖,说说金庸的贱。    
    首先,金庸贱在对政治的钟情。他写武侠写了18年,可是写社评政论写了近半个世纪。后来,更是频频和政治人物打交道。邓小平复出后,金庸应邀到大陆访问。金庸提出一个要求:想见邓小平。报告很快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看到报告后,在报告上写下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见面时,邓小平高兴地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胡耀邦对金庸说:“读你的书让人豪情万丈,天大的困难也不放在心上。”199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会见了金庸:“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相见,我们十分欢迎……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曲折而博大,了不起!”按理,“学而优则仕”,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无可厚非,可是,看过了令狐冲的洒脱,总觉得金大侠的作为,有点别扭。    
    其次,金庸贱在对世俗的屈服。本来,《神雕侠侣》的结局应该是个悲剧。小龙女殉情而死,杨过孤苦一生是他们的宿命。可是,为了《明报》的发行量,为了世俗的利益,金庸屈服了。把结局改为了喜剧,大团圆的神雕侠侣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的后人,姓杨的mm还在《倚天屠龙记》中帮了软弱无能的张无忌一把。此笔一出,登时挽回了《明报》的销量,可是,断送了金庸作品中最至情至性的一部,也让无数金迷慨叹。    
    金庸很贱,贱在有张无忌的善良,没有萧峰的霸气;    
    金庸很贱,贱在有郭靖的执着,没有令狐冲的洒脱;    
    金庸的贱,贱出了最完美天物上最和谐的瑕疵。


文化篇 贱多识广古龙:多情贱客无情贱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 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古龙,男,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毕业。1938年,出生于香港。1942年,随父母迁居来台。1960年发表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后开创“无招胜有招”的新派武侠道路,一生创作武侠小说68部,2000余万字。1985年病逝。    
    古龙很贱。    
    “月明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古龙是一段神话。    
    古龙是一个传奇。    
    古龙是一道天光。    
    他没有潇洒的外表,他没有做作的虚伪,他甚至没有完满的结局。    
    但是他不在乎。    
    他只是按照他的想法,率性而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岂非也正如一局棋,输赢又何必太认真呢?”    
    他渴望飞翔,“能够飞是件多么美妙的事,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飞过一重重山峦,飞过一重重屋脊,飞过手里总是拿着把戒尺的私塾先生的家,飞过那条拼了命也游不过去的小河。醒来时虽然还是软绵绵地躺在床上,那种会飞的感觉却还是像刚吃了糖一样甜甜地留在心里”。    
    他侠肝义胆,“有种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生活才会变得有乐趣、有意义,否则他自己的生命也会变得全无价值”。古龙也有过流浪的经历。他童年时穷得没鞋子穿,多次发誓:来日有钱,一定要买双最好的鞋子穿。当他首次存够了钱,足以买鞋时,突然发现路边一个断腿的孤儿。他是那样慨叹万分,放弃了自己的心愿,而把钱给了那个孤儿。他生前曾默默地为孤儿院大量捐款。他死后,朋友们征得古龙妹妹同意,将他的著作收入绝大部分捐赠给慈善机构。    
    他嗜酒如命,又量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