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浴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菲律宾浴血-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战死,美军付出的代价是1000多人伤亡,其中大部分是空降部队的官兵。   

  3月2日,科雷希多岛上的战斗基本结束,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来到岛上。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他乘坐的交通工具竟然与当年离开时一模一样。麦克阿瑟自称在岛上渡过一个“戏剧性和浪漫的时刻”。他查看了面目全非的隧道和其他熟悉的标志物,回忆了昔日在岛上坚守的难忘日子,最后走到饱受炮火摧残的兵营大楼前。一根孤零零的旗杆依然树立在那里,同3年前离开时一模一样。   

  麦克阿瑟激动了,他大声命令跟随身后的第503伞兵团团长琼斯上校:   

  “让你的士兵把军旗升到顶,再也不要让敌人把它扯下来!”   

  麦克阿瑟之所以在进军马尼拉的过程中,坚持采用奇袭而不用大兵压境的强大攻势,甚至在第6和第8集团军之间安排一场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终点的速度竞赛。这中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趁日本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之际,让部队迅速入城,解救被关押在市内和周边的数千名盟军战俘。就是担心美军一旦陷入血腥的围城攻坚战,会促使日军狗急跳墙,在战斗无望之时大规模屠杀战俘。   

  事实上,自菲律宾战役开始以来,当地的一些日军指挥官已经在屠杀盟军战俘了。   

  1944年12月24日,菲律宾巴拉沦岛战俘营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奇怪的是,天上并没有出现美国轰炸机的影子,而集中营铁丝网外那些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也没有丝毫紧张的样子。但150余名美军战俘还是被拳打脚踢地赶进狭小的防空洞。日军士兵把一桶桶汽油泼向铁门紧锁的防空洞,接着又把火把扔进洞里。那些冲开铁门逃生的人,有的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有的被乱棍打伤,有的满身是火在地上翻滚。日军用机枪向洞口扫射,把企图继续往外冲的战俘统统打了回去。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蓄意屠杀,丧心病狂的日军以此报复美军飞机的轰炸。但其中还是有几十名战俘侥幸从铁丝网内冲了出来,有的从悬崖上跳进深不可测的海里,有的跳到沙滩上。即使如此,日军也没有放过他们。一艘巡逻艇开过来,荷枪实弹的士兵,对浮在水面的的战俘练习起了“打野鸭子”。对于从悬崖跳到沙滩上而摔伤的战俘,日军残忍地把他们活埋,甚至把汽油泼在战俘的身上、头上、脚上,再点上火,看着他们被火烧得痛苦挣扎而哈哈大笑。整个战俘营只有5名战俘逃进原始森林,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两个月后,美军占领了巴拉沦岛。他们来到这座战俘营。在挖开的防空洞内,人们看到大量叠压在一起的尸体,其中不少尸体仍保留着死去时的姿势:两只手向前伸着,手指深深地扒住洞壁。当时战俘们是多么渴望能够出去啊!   

  麦克阿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旧部在巴拉沦岛的悲惨遭遇,但自1942年3月11日晚离开科雷希多岛以来,菲律宾集中营里那些度日如年的老部下始终令他牵肠挂肚,他力主发动菲律宾之战也是为了给这些人一个交代。   

  在进军马尼拉的行动中,麦克阿瑟曾暗示第8集团军司令艾克尔伯格指挥第11空降师直接降落在尼科尔斯机场的跑道上,那里距马尼拉市区中心不足5公里,具有尽快解救战俘的条件。可艾克尔伯格没有勇气实施这个胆大包天的奇袭计划。他又指示第6集团军第1骑兵师的马奇少将完成这个任务。马奇不负所望,他组织的“飞虎队”乘坐吉普车、卡车和轻型坦克不顾一切阻碍疯狂进军,最终于2月4日黄昏赶到马尼拉城外,第二天一早就插入北部郊区并向托马斯大学进发,日军在那里关押着3000名战俘,其中大部分是美军官兵。第37师也不逊色。它拥有4000多辆吉普车和卡车,还有一个轻型坦克营,大多数官兵都不用两条腿在地上步行。靠着这一优势,其车队沿着3号公路于25日凌晨赶到马尼拉,并立即前往比利比德监狱。日军曾想炸掉通往监狱的一座桥梁,但疾驶的美军车队还是比他们快了一步,桥梁被占领了,没有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监狱并救出狱中的800名战俘。       

第64节:菲律宾浴血(64)       

  2月7日,正是马尼拉城内巷战最激烈的时候,麦克阿瑟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前往被解放的集中营看望当年的老部下。他与参谋人员分乘几辆吉普车径直来到比利比德监狱。一名战俘走出来迎接他,其人介绍自己是威尔逊少校、陆军军医,负责狱中战俘的医疗事务。麦克阿瑟一看,这个人瘦得皮包骨头,活像一具骷髅,风一吹就会倒在地上,心里想:其他战俘的状况也可想而知了。果然,麦克阿瑟进入监狱后,发觉大多数战俘都如同一具具死尸直挺挺地躺在污秽不堪的床上,除了用无神的大眼睛看看他,裂开嘴向他微笑以外,什么也做不了。望着这些昔日的部下,麦克阿瑟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拍拍他们的肩膀,满怀歉意地说:“我来晚了,但是我们终于来了!”他的下一个视察目标是圣托马斯集中营。这个位于大学校园的集中营情况稍好一些,但同样令人惨不忍睹,只不过囚犯们还有力气穿上外衣,用瘦得像木棍一样的手臂抱住麦克阿瑟痛哭流涕。   

  走出监狱的大门,麦克阿瑟内心发誓说,要用一切办法拯救那些仍受日军刺刀威胁的战俘,“要作拯救生命的人”。   

  十几天后,这一誓言真的付诸实施了。在马尼拉附近拉古纳湖南岸,有一个洛斯巴诺斯拘留营,坚固的建筑里关押着2000多名美国人和菲律宾人,其中大多数是传教士和修女。2月24日,第11空降师的200多名滑翔兵向那里发起进攻。受地形限制,他们不是乘坐滑翔机而是乘船进行了强渡大湖的两栖作战。这些士兵操舟横渡的本事毫不逊色于滑翔机空降,速度之快令拘留营的日本卫兵乱成一团,忘记屠杀他们的囚犯了,拘留营中的战俘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在攻克马尼拉,救出濒临死亡的大多数盟军战俘之后,美军才回过头来收拾仍盘踞在山岳丛林地区的20多万日军。让美军丢掉重装备,在热带山地丛林中徒步跋涉,是一件弃长就短的苦差事,更何况到处蔓延的热带疾病也十分可怕。分成三个重兵集团各自为战的日军虽然已经丧失了发起正面进攻的能力,对美国人的进攻也只有招架之力,却仍能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偷袭。美军要想彻底消灭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谨慎的克鲁格决定动用他手下全部力量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但麦克阿瑟没有给他那么多兵力,而是从中抽走了2个师,帮助艾克尔伯格攻打菲律宾南部的各个岛屿。这样一来,无疑拖延了美军最后消灭吕宋岛上日军主力部队“尚武集团”的时间。   

  以防守克拉克西侧据点为主的“建武集团”是三个重兵集团中兵力最少的一个,也是被美军最早摧毁的一个。在克拉克机场的争夺战中,“建武集团”主力消耗殆尽,小部队跑进山中,与美军捉起了谜藏,对美军来说已经不足为患。从4月上旬开始,那些被美军驱赶到三描礼士深山之中的日军士兵就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是被子弹而是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日军“振武集团”拥有10。5万余人,由横山静雄中将指挥,企图依托马尼拉以东山岳地带长期固守。   

  横山静雄原定的作战方针是:“竭尽奇正攻防之手段,摧毁敌军战斗力,不得已时,则确保长期抗战所需的重要地区,以策应方面军主力作战”。   

  为此,他让河兵团(以第105师第82旅为骨干)、小林兵团(以马尼拉防卫队为骨干)以及野口兵团(以第105师第81旅为骨干)占领塔雅巴斯山脉西麓一线,派滕重支队(以第8师第17团为骨干)、木暮支队(以舟船部队为骨干)占领内湖南岸的八打雁。但滕重支队很早就与在纳苏格布登陆的美军第11空降师遭遇,在塔盖泰高地的争夺战中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内湖南岸的巴纳哈欧山区。   

  不久,马尼拉战役打响。横山为了帮助在市区苦苦支撑的日军岩渊部突出包围圈,于2月14日派出6个步兵营向马尼拉东北方向的美军部队背后发动攻击,掩护一部分市区内的日军逃出。   

  菲律宾首都市内的战火停熄后,美军乘胜尾追“振武集团”的增援部队,开始逼近该集团占据的伊波、安蒂波洛一线阵地。3月5日,美军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紧密配合,一举突破了野口兵团守卫的东部高地,严重威胁“振武集团”主阵地的安全。       

第65节:菲律宾浴血(65)       

  横山困兽犹斗。于10天后派出7个营从南面、北面对楔入日军阵地的美军发动反击,但因缺少空中支援和重炮火力,仅靠步枪、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日军并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横山节节败退,不得不收缩兵力,最后龟缩到地形更为险峻的普洛山一带。这里森林茂密,道路崎岖,不便于美军重型火炮和坦克部队行动,美军的进攻行动也因此停顿下来。   

  5月,横山耐不住性子,派9个营主动向安蒂波洛、马里基纳方向出击。当日军的突击队利用夜暗潜入马里基纳的美军阵地,端着刺刀出现在美国大兵面前时,还真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可向安蒂波洛方向反击的日军就不那么走运了,他们在伊波附近同准备发动进攻的美军遭遇。一直躲在深山密林中的日军主动跑出来进入相对平坦的地区,正中美军下怀。很快,拥有大量坦克和火炮的美军不仅击退了只有轻武器的日军部队,而且突破了伊波附近的日军阵地。   

  此后,虽然美军的进攻速度明显放慢,但另一个更凶恶的敌人——饥饿接踵而至。由于极度缺乏食物,日军士兵无心恋战,横山不得不把部队拆散,分成小股部队,令其悄悄转移到盛产粮食的内湖东部地区,自寻粮草,自求生存。这样,该集团有组织的抵抗就这样结束了。   

  至5月下旬,整个普洛山阵地落入美军之手。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日军“尚武集团”控制的吕宋岛中北部山区。   

  由山下奉文亲自指挥的这支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时达17。2万人,它把根据地设在盛产稻米的卡加延河谷地区,西部据点设立在碧瑶西部的山岳地带,东部据点设在巴雷特山隘附近。“尚武集团”直接威胁着中央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即使不从扫荡日军残部的需要出发,单单从消除其对中央平原威胁的角度,美军也必须尽快消灭掉这个力量很强的对手。   

  从2月上旬开始,美军加强了对日军重要粮食补给地卡加延河谷的轰炸,随后派兵从东、西两个据点之间插入。   

  山下奉文发现美军的企图后大吃一惊。假如美国人这次对“尚武集团”防线的中间突破获得成功,将会切断碧瑶与巴雷特山隘之间的联系,阻塞卡加延河谷的运粮通道,整个“尚武集团”长期抵抗的根据地体系便会土崩瓦解。他急忙命令第2坦克师全部出动赶往萨拉克萨克,企图依靠这支装甲部队堵住战线缺口。插着太阳旗的坦克群出现在日军防线上,为节节败退的步兵打了一针强心剂。习惯于在火力和机动力占优势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的美国人,一时处于下风,开始向后退去。然而,美军很快就得到新的增援,重新发动了攻势。   

  双方互有胜负,战线一时呈现胶着状态。   

  与不断得到后方物资和兵力支援的美军不同,山下奉文心里很清楚,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兵力可以补充战场损失了,甚至连预备队也用得精光,与力量强大的美军打这种消耗战,自己是支撑不了几天的。为此,他找来第14方面军副参谋长小沼治夫少将,派他去搜罗一切可能派往前线的兵员。小沼走遍了日军的各个单位,把那些航空地勤人员、船舶修理工以及其他所有能拿得动枪的闲散军人都叫到一起,编成一个步兵营,准备在美军突破萨拉克萨克附近阵地时,派他们去堵窟窿。   

  眼下,萨拉克萨克方向算是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而山下奉文司令部的住地碧瑶却面临着随时失陷的危险。   

  美军对碧瑶的进攻主要是沿着罗札里欧通往碧瑶的公路进行的。日军第23师和第58独立混成旅在这个方向精心修筑了防御工事,死死守住了这条在山涧、河谷中蜿蜒盘旋的通道。3月下旬,美军发动的第一次攻击行动在凭借险峻地形顽抗的日军面前然而止。   

  4月上旬,美国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带来了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新武器——推土机。动力强大的军用推土机挥动铁铲,把大树、灌木丛成片地清除掉,在密林深处开出一条急造公路,随后美军坦克和大炮便沿着这条公路逼近日军阵地。4月17日黎明,美军坦克终于把挡在面前的日军士兵逐出阵地,推进到距碧瑶仅10公里的地方。此时,山下奉文已率领躲在碧瑶的方面军机关人员和日本侨民撤退到班班地区,仍留在碧瑶的日军拼死发动反击,绝望的日军士兵甚至驾驶着只剩最后一升油的轻型坦克撞向美军大型坦克。这些近乎疯狂的举动毕竟难以挽回失败的战局。       

第66节:菲律宾浴血(66)       

  4月24日,山下奉文被迫放弃碧瑶,下令损兵折将的第23师撤往地形更加险峻的高地——宾羌西北部地区。   

  美军占领碧瑶后,重新调整兵力,把巴雷特山隘作为进攻的重点。而帮助美军打胜这一仗的还是推土机。为了克服日军依恃的险峻地形和清除日本人借以隐蔽的热带丛林,美军差不多把昔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声终日响彻云霄。守卫巴雷特山隘的日军第10师和坦克第2师经过连日激战,此时只剩下几千人,其中大多数人缺弹少食,战斗力迅速下降,实在顶不住美军的步步紧逼。至6月1日,巴雷特山隘上终于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   

  “尚武集团”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