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大传(选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虎城大传(选载)-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批热血青年在三民主义的教育和共产主义的影响下,投身国民革命,在战火中成长。也是由于国共合作,杨虎城部队有了坚定明确的方向,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受住了以后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由此开始,共产党的组织进入了杨虎城的部队。①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3页。②贾自新:《杨虎城年谱》。③《于右任致杨虎城书》《陕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第310页。④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6页。⑤同上。⑥贾自新:《杨虎城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第34—35页。⑦于景祺:《回忆杨虎城在西安绥署步训班讲〈我的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丹心素裹》第367页。⑧姚丹峰:《回忆杨虎城将军与孙中山联络经过》。⑨赵寿山:《与蒋介石斗争二十年斗争史》,中国文史出版社,《赵寿山将军》第320—321页。⑩贾自新:《杨虎城年谱》。{11}刘子潜:《耀县三民军官学校之概况》,《陕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第293页。


  第六章 坚守西安 大功于北伐

  临危入城 扭转局面(1)

  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直、奉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十分恐慌。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联合起来反对革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北伐,而拥护广州政府的北方国民军就成为北洋军阀政府的心头大患。为了巩固北方,阻止革命军北进,吴佩孚一方面以其主力布防于长江一线固守,同时联合张作霖集中力量向国民军发动进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省省长岳维峻部在河南被北洋军打败,10万人马败退豫西。刘镇华趁机东山再起,恢复了“镇嵩军”的旗号,召集旧部、土匪、红枪会等扼守豫西幽谷关,挡住了国民二军的道路。岳维峻指挥失误,使国民二军一败涂地。
  3月16日,数万国民二军被迫缴械投降。“镇嵩军”在缴获了7万多件武器后,才放陕西籍的士兵过关回乡。李虎臣、邓宝珊、田玉杰等将领就是混杂在士兵中混过了潼关,回到的关中。岳维峻从陕县茅津渡过黄河,被晋军俘获成了阎锡山的“阶下囚”。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军,吴佩孚委任刘镇华为所谓的陕甘剿匪总司令,以消灭陕西的国民军,清除其侧背之隐患。刘镇华在豫西纠集原“镇嵩军”旧部,以“打到西安去升官发财”为号召,收编豫西土匪、红枪会一些地痞流氓,组成了八个师,号称10万人的乌合之众,向陕西西安进攻。
  4月12日抵达了西安东郊的霸桥镇,西安危在旦夕。国民二军惨败后,时任陕西军务督办的李虎臣化装回到了西安。他集合了国民二军留在陕西的部队来守西安,第十师的一部和陕西陆军四师的两个团,总兵力不到5000人。这时,西安的一些与刘镇华有联系的士绅组成了一个“和平期成会”,准备劝说李虎臣部退出西安,迎接刘镇华入城。随之刘镇华也令李虎臣限期退出西安。面对如此复杂危急的情况,是退是守?李虎臣一时决策不下。这时,杨虎城的国民三军第三师正与吴新田交战于岐山一带。当得知“镇嵩军”逼近西安时,杨虎城立即放弃了乘胜追击吴新田部的机会,遂率部回师三原,策应西安。
  4月14日,“镇嵩军”向西安东郊发动攻击,西安告急。李虎臣派特使朱子敏连夜赶赴三原,向杨虎城求援。李在电话里对杨说:“你来我就守,你不来我就走。”杨虎城遂与朱子敏、邓宝珊、田玉杰等进行了紧急磋商,魏野畴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杨虎城回忆说:“这时,原在靖国军的许多进步将领和进步人士,聚集三原,和我商议,认为我们是一支训练有纪律的部队,要求我们与李虎臣联合起来,保卫西安,我召集了孙蔚如等高级军官会议,对当时国内军事政治形势作一研究,一致认为保卫西安,抗击‘镇嵩军’对声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有重要战略意义,决定顺应全国革命趋势,拯救陕西,进军西安。”杨虎城在军官会议上指出:敌人兵力虽大于我,而西安城高池深利于守不利于攻;且北洋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只要我们能坚守半年,国内政治必有变化,我们就可以取得胜利。会后杨虎城留下李子高旅与田玉杰部共同防守三原、泾阳,为西安守城部队留下一个支撑点。立即命令其余各部迅速驰援西安。杨虎城首先派孙蔚如的第二支队,占领渭北通往西安的重要渡口西安北郊的草滩镇,准备船只,掩护大部队渡过产河。这时“镇嵩军”的先头部队也距离草滩镇不远了,他们也想占领草滩镇,截断交通阻止杨虎城部对西安的增援。为了抢占时机,杨部主力冯钦哉、姬汇伯两旅连夜渡河。
  4月15日姬汇伯旅从西安北门入城,此时“镇嵩军”的部队开始了对东郊的攻击,占领了东郊的韩森寨,进至东关附近,情况十分危急。部队未及吃饭休息,立即开赴战场,经过一昼夜的英勇战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将战局稳定了下来,西安渡过了第一次破城的危机。4月17日,刘镇华亲率幕僚抵达西安东郊,设总司令部于十里铺。此时,“和平期成会”的几个士绅前往拜见,请其“稍缓入城,以便他们准备欢迎仪式”。当时,刘镇华认为,李虎臣在河南已是他手下败将,几千人也不是他10万大军的对手;杨虎城部虽有战斗力,但军力充其量也就5000人马,在力量这么悬殊的情况下,杨虎城不应该来西安趟浑水,冒全军被围歼的风险。就下令全军休整三天。这三天,为坚守西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当刘镇华等着李虎臣退出西安城,他在隆重的欢迎式中进入西安时。突然闻报,交战部队中有带红帽圈的(杨虎城的部队一直保留着靖国军标饰的红帽圈,从中可见出杨对靖国军的感情),大吃一惊。他知道这是杨虎城的部队进城了,原来操在手上的胜券已在轻敌中丢失了。他立即下令对西安实行合围。

  临危入城 扭转局面(2)

  1926年4月18日,杨虎城率领其后卫部队进入西安,从而稳定了西安战局和民心,正式揭开了西安保卫战的大幕。他在进入西安时曾赋诗:《丙寅季春痛感时艰偶作(三月初五入长安城时)》 万姓倒悬我心忧,满地烽烟何日收?联欢民众撑危局,扫尽群魔定神州。充分表达了他当时的忧心与决心。

  谦虚忍让 众志成城

  杨虎城进入西安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和有效的城防系统。当时,守城的部队有李虎臣部国民二军第十师的一部;卫定一的陕西陆军四师的两个团;杨虎城的国民三军第三师。战前分属不同的系统,从未在一起合作过。总兵力仅有8500余人,对外号称万余人。论实力,杨部最强;论地位李曾是陕西督办,官职最高。
  1926年5月10日晚,李虎臣突然失踪。顿时谣言四起,有的说李已经越城逃走,遂使人心惶惑不安。杨虎城闻讯非常着急,派人千方百计到处寻找,终于在5月17日才将李虎臣从他的前部下家中找到。杨亲自上门陪同李回到家中,并与李密谈了半夜。杨明确向李表示,只要李愿意坚守西安,他甘居其下,听李的指挥。由于杨虎城的坦诚和真挚消除了李虎臣的一些猜忌与顾虑,两人决定召开会议,解决统一指挥问题,加强团结,共同对敌。5月19日李虎臣主持召开了各方将领会议,会上杨虎城主动提议取消国民二军、三军名称,一律改称陕军;以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田玉洁为副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邓宝珊为指挥,卫定一为副指挥兼第四师师长。与会将领一致通过了上述提议,并通电昭告全国。杨虎城为了表示与友军的一致,还主动取消了他的部队多年来军帽上边的红布圈。设立了西安城防司令部,负责维护城内社会秩序;成立了军警联合督察处,处理各种事务、纠纷。为了加强防御,明确职责,会议将部队重新进行了部署:第一师刘文伯旅,兵力约6个营,防守南面城墙及南关;第三师姬汇伯旅和孙蔚如的游击支队,兵力约10 个营,防守北面城墙及北关;第三师冯钦哉旅和黑子斌(宪章)游击支队,兵力约6 个营防守东面城墙及东关;第四师卫定一部沈仲斐团和遆松山团,兵力约3 个营,防守西面城墙及西关。此外,设立总粮台管理粮草。这些措施,对坚守西安,取得胜利,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5月20日,卫定一等将领通电表示绝对服从陕军总司令:“频年以来,内争不息,无名之战,徒苦吾民。此次时局变化,定一等深恐战事扩大,危及乡邦,当经公推井帮办维持陕局,实行保境安民,通电全国,严守中立。乃刘镇华野心未戢,啸聚红枪会匪数万之众,长驰犯陕,围攻西安,烧杀淫掠,所至为墟,似此残民以逞,实为人类公敌。定一等保护桑梓,责无旁贷,坚守省城,已逾匝月,万众一心,人自为战。兹因井帮办迄未南下,军事亟待进展,爰于5月19日开各方联席会议,共同决定,恭推李公云龙为陕军总司令,并公推田公玉洁、杨公虎城为副总司令,邓公宝珊为总指挥,卫公定一为副总指挥,所有队伍一律改编陕西陆军,一致声讨。除恭请总司令即于5月20日就职外,定一等对总司令绝对服从,对原有主张,坚持到底,誓歼嵩匪,以期恢复吾陕父老子弟之安全而后已。谨再通电声明。师长卫定一、杨虎城、田玉洁、冯毓东,后方留守司令朱思聪,西安城防司令史铸,旅长何毓斌、姚震乾、姜宏模、刘一敬、丁增华、党玉琨、党海楼、陈发荣、李德升、冯钦哉、姬汇伯、王保民、甄士仁、石象仪、薛宝荃、张菖、胡景铨,游击司令黑子斌、孙蔚如,警备司令左协中等同叩,哿。”围城初始,刘镇华阴谋从东、北、南三面进攻,留出西关不动。自以为守城军队在他的攻击下会从西门败退撤出,届时就可消灭之。
  不料到了5月15日,守城军队都没有任何撤出的动静。刘镇华这才把西门也围了起来。至此,西安陷入了四面包围之中。只是,城关附近的红庙坡、小雁塔等处仍为国民军所控制。西安四周相继成为战场,郊区民众扶老携幼,纷纷进城避难;城内民众因为缺粮,又欲逃往城外。城外的想进来,城里的想出去,这是西安“围城”的真实写照。

  英勇战斗 巧取制胜(1)

  刘镇华围城后,依仗着优势兵力、强大火力和阎锡山、吴佩孚的军火、空军支援,对西安发动了数次猛烈进攻,经过守城将士奋勇拼杀,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企图。其中比较险恶的战斗有:1926年4月26日上午,“镇嵩军”向红庙坡一带的火烧壁、张家村发动进攻。而守城军队在此地区兵力薄弱防线辽阔,在与“镇嵩军”激战约1小时后便向南败退,“镇嵩军”占领了火烧壁,并乘胜向西关进攻。西关百姓纷纷逃往城里,致使西关至西大街一带秩序大乱。当时,李虎臣部团长李定五正在总部开会,接到增援的命令立即赶回部队,准备率领部队赶往增援。当他在返回部队途中,遇到了前来接他的护兵及20多匹军马。
  李团长骑上马带这20人马赶往西关时,因麦子已长高,只闻枪声,分不出敌我。溃退的部队看到这一行人马飞奔而来,以为是骑兵来增援了,顿时士气大振,转头向敌人反攻。官兵努力,一鼓作气,不但阻止了敌人进攻,还夺回了火烧壁等处的阵地。激战到傍晚,缴获枪支180余枝,俘虏敌官兵60多人。5月25日,“镇嵩军”集中数十门大炮,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以重兵向杨虎城部守卫的东关和北关发动进攻,大批步兵扑到城下准备登城,杨部官兵冒着敌方密集炮火英勇反击,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军终因伤亡过大而撤退。为了不断打击和消耗敌军,守城部队经常抽调精锐部队,利用夜幕为掩护,出城袭击“镇嵩军”。
  以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打击敌士气为目的,大都是给敌以重创后,又撤回原阵地。刘镇华对守城部队的夜间出击十分头痛,就从西安附近强征民夫,在城墙的四面掘长堑以困城。堑宽、深均约3米多,堑后筑堡垒设大炮。西安城墙高峻、护城河沟深壕宽,易守难攻,刘镇华为拿下西安确实费了不少心计,想了不少办法。除了掘长堑、筑堡垒外,还采用了挖地道的办法。“镇嵩军”的工兵营在东城墙偏北处,挖掘地道,准备用来装填炸药,爆破城墙。不料却被“镇嵩军”强派进城来打探守军情况的农民报告了守城部队(由此可看到“镇嵩军”多么不得人心)。说“镇嵩军”正在城墙外东北方向挖地洞,但不知确切地点。杨虎城得到这一情报后非常重视,派副官李秀侠、卫队孙辅臣专门负责寻截。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一口枯井中听到了敌人挖地道的声音,找到了具体位置。经过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这次阴谋。但敌不甘心失败,此后利用程东关的几家骡马店和几座砖瓦窑的隐蔽地形,秘密挖掘地道四五百米,将装有几千斤火药的三口棺材运入了地道,于6月8日凌晨进行引爆。所幸的是,由于是火药而不是炸药,只把北梢门偏北的城墙炸塌了一小部分。
  爆炸时声音巨大,不但将不少守军从城上震跌下来,而且也将更多的准备攻城的“镇嵩军”给震昏了。为守城部队恢复城防阵地赢得了时间。另一处地道,因未挖至城下,爆炸仅损坏了关墙极小部分,没有伤及防守阵地。在这种情况下,“镇嵩军”仍然发动了几次攀登城墙的进攻,都被守军击退了。以后,又进行了几次“地道战”,都以“镇嵩军”的失败而告终。西安的城墙见证了这段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历史,依然耸立至今。“镇嵩军”围攻西安,数月不下,刘镇华十分焦急,遂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据说会上“镇嵩军”四师师长王振首自告奋勇,表示该师愿意担任主攻,向守军发动一次猛攻。但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求刘镇华拿出一笔数万元的现款,以组织敢死队,待成功后再发若干奖金;二是要刘的炮兵团给予火力支持。刘镇华在情急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