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字文讲记-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尚,字子牙,是东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纣王的统治下,他怀才不遇,后来听说西帛侯,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的渭水河边,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 


  周文王精通《易经》,曾著过《周易》。这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此次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果然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 


  姜太公给文王制定的战略,首先是〃修德以倾商政〃。这样就有四十多国先后归顺了周。到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完成了对商的战略性包围。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在出师前卜了一卦,结果很不吉利,偏又赶上暴风雨,诸侯们都很恐惧。吕尚却认为,决定大事不能靠占卜,应抓住战机立即出兵。结果是大获全胜,商朝被灭。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放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食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加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 


  吕尚作为周朝的开国功臣,受封于齐,都城在营丘(今日的山东临淄)。吕尚到齐国后,开始改革政治制度、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使齐国很快成为大国之一。太公吕尚活了一百多岁,但葬地始终不详。 

  

  第二位出场的是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厨子。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要拜伊尹,戏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戏班子的祖师爷。如果读一读《吕氏春秋?本味篇》,你就知道伊尹的厨艺有多高了。这篇文章记载了伊尹与成汤两个人,就饮食烹饪方面的对话。 


  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他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发现了伊尹,就把他抱回来由家里的厨师代为收养。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以后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成了成汤的厨师。这个人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但一个厨子,怎样才能接近成汤呢? 他就想了一个奇招。 


  成汤有一段时间发觉饭菜的味道不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把厨子伊尹叫来,问问他这菜是怎么回事。伊尹于是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如《诗经?商颂?长发》中有诗曰:〃寮维阿衡,左右商王。〃因为伊尹适时地辅佐成汤建立了商朝,所以此地称他为〃佐时阿衡〃。 


  古代饮食和医药是不分家的,自古就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所以伊尹还是中医煎汤药的祖师爷。至今还流传说,煮中药的沙锅是伊尹传下来的。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第三位介绍的是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四子,武王的亲弟弟。因为他的采邑在周(陕西岐山北),所以被称为周公。他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周朝建立以后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还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只得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 


  周公摄政不久,分封商地的管叔和蔡叔就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纣王的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叔、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造反。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周公东征归来之后,制礼作乐,从事文化建设。为不失去一个贤人,周公洗一次头发,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出来会客;吃一顿饭,也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去接待客人,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的典故。周公非常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重,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成王还小不懂事,过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曾经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祝祷辞,被感动得留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他辅佐武王、成王两代人,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为周朝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奄宅曲阜〃的意思是说,取得曲阜这样的居住地,作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奄是时间副词,有一下子、突然之间就如何的意思。宅是动词,居住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古代鲁国的都邑。 


  周开朝后,开始分封建国,周公被封在鲁。由于成王幼小需要辅政,周公脱不开身,就由周公的儿子伯禽代替父亲受封于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那就是《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的: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伯禽到任三年以后才来向父亲汇报工作,周公问:〃你怎么这么久才来报政〃?伯禽说:我要改变那里的风俗、实施礼仪、还要服三年的丧礼,所以晚了。姜太公同时被封在齐国,他五个月就回来汇报工作。周公问:你怎么这么快就来报政了?太公回答:我适应那里的风俗、革除不必要的礼仪,精兵简政,所以来得快。周公将齐鲁两国的情形一对比,叹了一口气,说:〃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微旦孰营 

  

  微是假定副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例如《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话:〃微斯人,吾谁与归?〃除了这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我还能崇敬谁呢?这里的〃微旦孰赢〃也是一个设问句,意思是:除了周公旦,还有谁人有资格得到这样的封地呢?
  我们要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设这样一个问句,为什么言外之意说除了周公以外,谁也不配拥有曲阜鲁地,原因何在? 


  我们要知道,曲阜曾是神农氏的故都、黄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商殷故国、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乡,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说,除了周公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拥有鲁地呢? 


  接下来的孔子又出生在曲阜,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传承,又一次整理中国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孔子是第二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为集中国文化大成之地。几代圣人的基奠和足迹都留在这里,至今曲阜市还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前几天看一篇报道,孔府里原有一块〃至圣先师大圣文王孔子〃之碑,文化革命期间被砸碎后散失了。曲阜市几年前要将碑复原,当地政府号召居民有收藏原碑碎片的,就交回来,以便将碑复原。曲阜居民就将收藏的碎碑交了回来,一共收回来一百零八块,将其拼起来以后,刚好就是原来完完整整的那块碑。曲阜人不简单啊!鲁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啊! 


  以上几段话的白话译文,就是: 


  周文王在磻溪遇到吕尚,尊他为太公望;
  伊尹辅佐时政,商汤封他为阿衡;
  他们都是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功臣。
  取得曲阜之地居住,只有周公旦才有资格;
  除了周公,谁配呢?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下面是春秋五霸登台,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一个就是齐桓公。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好、有渔盐之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的素质和修养高。上文提及,姜太公帮助武王统一了天下,被封在齐地,姜氏一系发展出的文化,代表了传统的道家文化。周公被封在鲁地,周氏一脉保存了周代的人文文化,发展出后世的儒家文化。因此,后世有用齐鲁文化一词,代称中国传统文化。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用管仲当宰相发展经济、富国强兵。齐国临海,于是就晒盐捕鱼,又发展商业,使齐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类似今天的美国,难怪孟子、荀子等知名人士都要先来齐国看一看。 


  〃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汇合。齐桓公匡正天下之乱,汇合各路诸侯。《论语》里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次召开诸侯大会,像现在的联合国大会;他是秘书长,与各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济弱扶倾〃,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如此,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着,所以要扶倾。 


  齐桓公并没有说空话,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国,平定狄乱以助邢国、卫国,曾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的联军,征伐南方的楚国,迫使楚国订定了盟约,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在位43年,先后纠合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这里出场的是商山四皓和傅说,五位志士能人。 


  绮是绮里季,加上东园公、夏黄公、用里先生,一共四个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四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儿,为避乱世隐居在商山,所以人称商山四皓,皓是皓首白头,胡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汉相争,刘邦想请他们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无奈四个人都不干。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立了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惠帝。 


  刘盈生性若弱,否则也不会让吕后反了天。刘邦死看不上这位太子,就想废了他; 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急了眼,就找张良出主意。张良就想方设法,请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同游。刘邦看到后,说:〃羽翼已成,难以动矣〃。于是就打消了换立太子的念头,刘盈才才保住了太子位。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以绮里季为首的商山四皓,帮助汉惠帝夺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称〃绮回汉惠〃。 


  刘盈保住了太子位,吕后可恨死了如意和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便做了太后,她令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在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作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吕后知道后,就毒死了赵王如意并下令斩断戚夫人的手脚、挖眼熏耳、喂以哑药,丢入厕所,称为〃人彘〃,并带儿子汉惠帝前来观看。刘盈一边痛哭,一边指斥吕后说:〃你如此残害戚夫人,狠毒如此,实非常人所能为〃。惠帝身心受到极大刺激,从此一厥不振,没几年就死了,死时年仅22岁。 

  

  说感武丁 

  

  〃说感武丁〃的故事见于《史记?殷本纪》。傅悦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傅说是古代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劳动,因发明了〃版筑法〃(干打垒筑墙)而闻名遐迩。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继位前,武丁被父亲送到下面去体验生活、增长才干,故而结识了傅说。傅说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重用。武丁继位做了商王,很想振兴殷商,苦于没有良相辅佐,就想到了傅说。但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他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给我派了一个能臣,帮助我复兴殷商。这个人现在傅岩山修路,长得什么样子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对武丁所说坚信不己,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说。 


  傅说被拜为相,辅佐国政,实行了〃治乱罚恶、畏天保民、选贤取士、辅治开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由于傅说是通过托梦,感传给武丁的;所以是〃说感武丁〃。 


  傅说年老后,武丁赏赐了很多财物,让他安度晚年,并辅导王室子弟们读书明理,颇受后人尊敬。山西省平陆县至今还保存有傅说当年的版筑遗址、傅说庙、傅说墓等古迹,供后人凭吊。 

  

  俊×密勿,多士寔宁。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俊×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才,在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一百个人里挑出来一个精英叫×,一千个人里挑一个出来的叫俊,《尚书?皋陶谟》里有〃俊×在官〃的话。密勿是勤勤恳恳的意思,《汉书?刘向传》里有〃密勿从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