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ゾ惶峒耙淮握绞隆胙寝讶酥剑继箍椤=峁曛茫陨薪邮苎寝训墓蔽铮ㄗ⑽迨T继挂苍惴旱亟ㄉ琛K谝啡隼涞亩砼崂粘巧希╰he wall of Ophel)多有建造,并建造一座重要的殿门。在其他地方,约坦扩大城邑,建造「营寨和高楼」,以坚固国防。

    但富庶与繁荣往往导致宗教上的疏忽,犹大现在就是如此。当时兴起服事的先知是出众的以赛亚,从他的话可见一般(注五一)。他常常攻击百姓,因舒适而产生骄傲与自私的罪。他警告说若百姓依然故我,刑罚便会来临。事实上,约兰逝世时,刑罚已经迫近眉睫了。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马色王利汛,已经临近耶路撒冷城门,威迫犹大联盟背叛亚述(王下十五37)。亚哈斯继任国君之位时,正遇到这种困扰的情况。

 

第四节  亚述管辖时期

主前七四三~六四○(王下十六~廿一;代下廿八~卅三)

 

    现今犹大比从前任何时期更直接及严重地体验到亚述的攻势。到目前为止,大马色与以色列一直是亚述战役的防堵线,但现今他们已是强弩之末,未多久便奄奄一息。犹大显然是难逃厄运的了。

一、亚哈斯  主前七四三~七一五(王下十六;代下廿八)

    亚哈斯虽然年方十六(注五二),却身居众人之上,统治二十八年之久(王下十六2;代下廿八)。他与父亲共度十二年,与儿子摄政王希西家共度十三年,因此,他个人仅仅独立统治三年。

    自统治的开始,亚哈斯就采取亲善亚述的政策。当约坦仍然存活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亚哈斯足以僭越他父亲的领导权(注五三)。或许耶路撒冷的贵族相信,臣服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较对抗他更为有利,因此,他们支持亲善派的亚哈斯夺位。

    1.比加与利汛的围困(王下十六5~9;代下廿八5~21):鉴于耶路撒冷亲善亚述的气氛,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马色王利汛联手围困耶路撒冷,强迫犹大投身背叛亚述。前面已经提到围困发生于约坦的晚年,但既然亚哈斯已僭取领导权,所以对抗的任务是无可推诿的。亚哈斯自知无能迎敌,并且企图维持与亚述的友好关系,所以向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求援。提革拉毗列色就是九年前,他祖父乌西雅领导北方联盟对抗的征服者。亚哈斯致尔邀他派军上来,攻击以色列与大马色,强迫这两个围困者撤退。他以可观的金银利诱亚述王。亚哈斯的计划如愿以偿,因为提革拉毗列色浩浩荡荡而来(注五四),比加与利汛被逼而撤退回国了。然而,他们撤退以前,在犹大横加毁坏,杀死十二万百姓,掳去二十万人(注五五)。后来,因为神的先知俄德(Oded)的劝诫,这些俘掳随即被遗回犹大(注五六)。

    神指责亚哈斯脱离重围的方式。正当亚哈斯考虑致函与馈赠提革拉毗列色的时候,以赛亚便传达神的责备(赛七~八)。先知宣告说,他真正的敌人并非这些弱小的毗邻君王,而是他正要寻求帮助的强大亚述王。未来三年内,提革拉毗列色普遍地欺凌犹大,证实了以赛亚之预言。他甚至强迫亚哈斯馈送赠品外,附加贡物(代下廿八20~21)。在紧接的年日中,接二连三的亚述统治者,更进一步的洗劫蹂躏犹大。这一切都兑现了先知的话。

    2.宗教上的失败(王下十六2~4,10~18;代下廿八1~4,22~25):在宗教方面,亚哈斯并没有跟随四位前王的脚踪。他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造巴力像,在欣嫩子谷(Hinom  Valley)献婴透为祭,又在邱坛膜拜。征服者提革拉毗列色侵略的尾声,亚哈斯在大马色与他会晤的时候,看上了一座外邦神坛,其后他将篮图送回国内,命令祭司乌利亚(Urijan)为耶路撒冷建造一座。同国后,他设置这座坛成为圣殿正式献祭的地方,取代摩西律法所定规的铜坛。除此以外,他故意损毁圣殿内一些分别为圣的器皿,甚至关上圣殿的门,因此强迫百姓在他所拣选的地方敬拜。

    3.军事上的逆运(代下廿八16~19):鉴于这种败德,犹大历经军事上的厄运是意料中事。第一次的恶运是以东再度叛变,甚至自犹大俘掳百姓,以先前亚玛谢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犹大再度丢失亚喀巴湾上重要的以拉他港。大马色的利汛曾经欲据以拉他为已有(王下十六6),可能事隔不久,犹大便将它丢失了。另一次恶运来临是非利士入侵犹大,带来严重的祸害,甚至占领了若干城邑,名字列在圣经中。历代志的作者暗示,亚哈斯致提革拉毗列色的信中,不单恳请这位亚述大君威胁以色列与大马色,更求他前往袭击以东和非利士。因此,提革拉毗列色的自述是意味深长的,他说自己曾击败非利士人,接受以东及其他国家的贡物。

二、希西家  主前七二八~六八六(王下十八~廿;代下廿九~卅二)

    希西家继承父亲,执政共四十二年,然而如前文所述,起初十三年是共同摄政的。他父亲离世前四年内(注五七),可能因为日渐得势之反亚述派的坚持,希西家开始执掌大权了。这一派反对亚哈斯采取亲善亚述的作风。可能希西家起初即位摄政王,也是这一派坚持的结果,然而当时亚哈斯仍然获准保持至尊的地位(注五八)。

    1.蒙神的赞许(王下十八4~7;代下廿九2~卅一21):在神的眼中,希西家是犹大最好的君王之一。他被称颂为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注五九),并且他对神的倚靠是所有犹大君王不能匹敌的(王下十八5)。自亚哈斯纵容异教风尚后,国中需要彻底的改革。希西家付诸实现了。他重开圣殿的门,吩咐祭司与利未人清除所有的异教物品。洁净并重新放置应有的圣物,恢复真正的崇拜。伟大的献祭与庆典,表明回复真正的摩西礼仪(代下廿九20~36)。另一方面,希西家吩咐百姓守逾越节。多年来逾越节早已被人遗忘了,甚至在亚哈斯当政以前也是如此,从别示巴直到但,希西家邀请以色列人守节(代下卅1~27)(注六十),百姓反应热烈。自所罗门统治以来,从未享受过这种筵席与崇拜的日子(代下卅26)。顺序而来的是普遍洁净全地。邱坛、木偶、亚舍拉的柱像、祭坛、甚至许多世纪以前,摩西在旷野所造的铜蛇(民廿一5~9),都被摧毁了。希西家更进一步的重建祭司与利未人的组织,要求百姓纳十分之一供养他们(代下卅一1~21),全地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

    2.希西家与亚述:希西家和他父亲适得其反,与亚述誓不两立。然而,撒珥根二世(Sargon  2)在位期间(七二二~七○五)(注六一),他并没有明目张胆地背叛这个东方强国。撒珥根是能干的王,也是军事上的天才。他将其他臣服国的俘掳,迁徙安顿在以色列的领土上。撒玛利亚陷落的当年,他再度率领亚述大军西进,平息哈马所发动的暴乱(注六二)。其次,他在小亚细亚也是所向无敌的。事后,他又镇压迦基米施(Carchemish)的叛变,徙置国内的百姓。最后,他终于粉碎地方宿敌乌拉图国(注六三)的势力,这是前王无能为力的。对希西家尤其重要的是,在主前七一一年,撒珥根抵达非利士境,削平亚实突所领导的乱事;亚实突是昔日非利士主要的城邑(注六四);希西家曾被邀请参加亚实突联盟,但他智慧地婉拒了(注六五)。

    3.希西家与西拿基立(Sennacherib)(代下卅二1~8):撒珥根那较无能的儿子西拿基立(七○五~六八一)登基的时候,希西家便参与类似的联盟。他显然认为现今的时机成熟了。这个联盟的构成份子,较先前的为多,推罗是领导的城邑(注六六);埃及新王沙巴谷(Shabaka主前七一○~六九六左右)即位后,也答应予以更多的援助。然而,希西家意料西拿基立要采取报复手段,所以作全面性的戒备(代下卅二1~8)。他加强防御事工,制造新武器,增强兵力。他份外小心地切断敌人的洪水设备。同时提供百姓一个较方便的水源,他挖掘了著名的西罗亚地道(Siloam  Tunnel),自基训泉引水,流经俄斐勒山,抵达城中的低地。这是一件出色的工程(注六七)。

    4.西拿基立入侵(王下十八13~十九37;代下卅二9~21;赛卅六~卅七):西拿基立在位前四年,终日埋首策动制服巴比伦。但主前七○一年,却举兵前往镇压西方的暴乱(注六八)。他首先解决为首的推罗,粉碎那里的反抗势力。推罗王努尼(Luli)只好逃奔塞浦路斯。当时,联盟中较为温和的份子——比布罗斯王、亚瓦底王(Arvad)、摩押王、以东王和亚扪王等——都纷纷投降。其后,西拿基立沿地中海南下,对付另一座领首的城邑——亚实基伦,将它的王西奎亚(Sidqia)俘掳至亚述。西拿基立控制了沿岸地带后,便转向内陆,进攻居第五位的耶路撒冷城。中途稍作停顿,围困拉吉(注六九)。当时,他收取自犹大来的贡物,说明希西家承认反叛的主张是错误的(王下十八14~16)(注七十)。约在同一个时候,希西家释放前以革伦王帕地(Padi)。帕地因为拒绝参与叛变,曾被联盟军解递囚禁在耶路撒冷(注七一)。但希西家这种臣服的表现,未能满足西拿基立的要求,他差遣三位将领(注七二)率领大军,进行心理战术,威胁希西家及其百姓(王下十八17~37;代下卅二9~16;赛卅六1~21)。他们的恐吓为要使百姓惊惶失措,也催逼了希西家求问以赛亚。王从他口中获得神的安慰。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西拿基立风闻特哈加(Tirhakah)(注七三)率领埃及军前来援助联盟军,他只好暂时放弃耶路撒冷,转而迎敌。然而,当时他致函希西家,重


图十五  先知活动之城市

申众将领威吓的话。手中持著书信的希西家,再度寻求神的印证。神的话透过以赛亚临到。这一次,先知安慰王说,西拿基立不会攻陷耶路撒冷,甚至不能靠近它(王下十九8~34;赛卅七8~35)。

    从西拿基立的报告中,我们得知他的确迎遇埃及大军,并且在以革伦的以得卡平原(Eltekeh)歼灭他们(注七四)。他也提及征服磷近的城邑,如以得卡、亭拿和以革伦,并且恢复以革伦前王帕地的王位,立他为征服地的统治者。西拿基立又记载说,除了无数的村庄外,他又攻陷希西家六十四座坚固的城邑,俘掳二十万百姓。然而,圣经的记载作最后的报导说,「耶和华的使者」击杀西拿基立的军兵不下十八万五千人,因此,战事突告终止(注七五)。关于这个结局,西拿基立避而下谈是意料中的事。但他的自述间接印证了事实,因为他并没有自称攻陷耶路撒冷,事情就显得不寻常了,因为从开始,耶路撒冷就是他主要的目标之一。他的报告仅提及在耶路撒冷围困希西家,「尤加笼中鸟一样」(注七六)。

    5.希西家的疾病与声誉(王下廿;代下卅二22~33;赛卅八~卅九):希西家的生平中,另载有两段插曲,与这次亚述战役是唇齿相关的。第一段插曲是关于一场严重的疾病,幸亏神施恩的手医治,王才得以痊愈。时间是正逢西拿基立入侵,或许稍前(注七七)。希西家祷告神,求痊愈,神藉着以赛亚回覆,答应延长他的寿命十五年,并解救他脱离亚述的权势。希西家为国忧心如焚,以致他的病更重了,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领袖。神体恤希西家情绪上的不安,所以给他一个特殊的记号,证明应许必得实现:日晷住后退了十度。

    另一段插曲是关于巴比伦王米罗达巴拉但(Merodach一baladan)差遣使者访问耶路撒冷。事情发生于希西家病愈后不久(赛卅九1)(注七八)。这个访问队表面上佯装恭贺犹大王复原,实际上是为巴比伦与犹大反亚述的共同旨趣而来的。巴比伦曾经年累月的与亚述争闹,米罗达巴拉但个人被卷入漩涡,已达二十年之久了。他盼望任何一方面的支援。众使者馈赠希西家昂贵的礼物,而希西家则显示自己的财富。然而,他因此遭以赛亚严厉的谴责。先知说,有一天这些使者的国要来夺取一切的财宝。一世纪后,伟大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2)得势,事情便如期发生了。

三、先知以赛亚与弥迦(Micah)

    1.以赛亚:如前文所显示的,先知以赛亚对国家非常重要。他曾经规谏亚哈斯与亚述联盟的错误,他也忠告和安慰希西家。这些片段的插曲,显然只代表着无数性质相同的事件。例如,以赛亚必定与敬虔的约坦有接触;而且,与希西家所倡导成功、讨神喜悦的改革更不可分。虽然亚哈斯公然的蔑视以赛亚,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他的影响。很可能当希西家年仅十二岁,就得以被立与亚哈斯共同摄政,这与以赛亚也大有关连的。希西家独自执政的时候,以赛亚曾经强烈地反对与埃及联盟(赛卅1~7;卅一1~3):这显然影响希西家拒签主前七一一年的盟约。然而,以赛亚却因此遭假先知的评击(赛卅8~11),希西家对主前七○一年的联盟改变态度,可能是深受假先知的影响。但希西家招惹麻烦后,转向以赛亚求助,先知并没有与他作对,反而全力合作。他了解王的难处,体会他的真诚,这些都足以激动他伸出援助之手了。

    2.弥迦:当时,另一位活跃的先知是弥迦。他在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的统治下作先知(弥一1)。他开始工作较以赛亚晚,但却与他同时期。弥迦来自犹大西南部的摩利沙村(Moreshath)。他不像以赛亚,常出现于宫中;但耶利米(廿六17~19;比较弥三11~12)曾提说他富有影响力,特别是对希西家。弥迦主要的信息是关于百姓的罪。尤其抨击社会的恶习与对耶和华的不忠。他所强调的,和锋锐地预言即将来临的刑罚,都与以赛亚的信息不谋而合。

四、玛拿西  主前六九七~六四二(王下廿一1~18;代下卅三1~20)

    玛拿西继承父亲希西家,统治五十五年,是犹大和以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