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因此显现女巫自己都惧怕万分。

    双方短兵相接后,预言兑现了(撒上卅一1~13)。以色列全军覆没,扫罗的三个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Abinadad)和麦基舒亚(Melchi…Shua)遭杀身之祸。扫罗受重伤,为着不欲活活被擒,他伏刀自杀(注五三)。非利士人搜集王室的四具尸身,悬挂在附近伯善城的围墙上,供大众围观。基利雅比人听闻这悲剧,同想扫罗曾帮助他们(撒上十一1~13),便乘夜行军,夺回尸身,葬之以礼。若干年后,大卫也对这位前任君主显出恩典,从基利雅比挪移扫罗和约拿单的尸骨,永久地埋葬在扫罗的家乡便雅悯(撒下廿一12~14)。

三、对扫罗的评估

    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有好的开始但可耻的结局。他在基利波山的惨死,与晚年统治的败劣手段相称。扫罗是这个例子,说明一个有神的应许,却不遵从神的人可能遭遇的事。他拥有相当的潜能,且蒙神拣选承担重任,他又有令人倾心的外貌。若他遵行神的旨意,必定蒙神祝福。但他的统治被证实为长期的顿挫与一事无成。以色列人当初的请求是一位像扫罗的人来治国,使国家日益强大,足以对抗敌人的侵害,但扫罗去世后,他四十年的统治使以色列的国势反而不如以前。

    扫罗从开始就受感情的问题折磨困扰,可能他继续不断的挣扎,要胜过自己的胆怯。他这种与生俱来的缺乏信心,相当影响他,例如他没有制定一个强有力、统一百姓的法令。虽然开始的时候这是明智之举,但正如所观察的,这不是长久之计。扫罗主要的难题是骄傲与对神存背逆的心。名誉显然影响他,而他又缺乏自制,忘记神仍然是百姓之首,因此他被神弃绝。

    扫罗去世的时候,国中分裂的情况恐怕与他即位时一样。早期所奠定的一切基础,都被后期的作为抵消了。按常理而言,对扫罗本人失去信心,自然导至对他所代表的联合政府失去信心了。百姓方面的不信任,显然是构成扫罗在基利波山最后失败的主要因素。少有人响应他的征召入伍,这使他无能面对非利士人的挑战。因此他当然会恐惧战惊,这也是他向隐多珥的女巫求助的原因。

    故此,非利士人轻而易举的获胜。以色列全军覆没,君王被杀,剩下无助的国家面对强敌。毫无疑问的,非利士人必定浩浩荡荡的前来占领这地。从扫罗的承继者,他的儿子伊施波设(Ishbosheth)建都于约但河外的玛哈念(Mahanaim),而下在基比亚的事实可见一般(撒下二8~9)。另一方面,自基比亚接获基利波山上的噩讯时,那惊慌的经历可看出。这惊慌甚至使约拿单之子米非波设(Mephi… bosheth)的褓姆,抱着他逃跑的时候,因忧虑不安而失手使孩子掉在地上(撒上四4)。扫罗伏刀自杀的时候,必定预料会酿成这般的后果。他的脑海中带着何等惨不忍睹的景象而离世啊!年轻的时候,神会给他诸般的应许,但临终时少有成全的,昔日,他是得天独厚、众望所归的,现今竟然坐失良机,一败涂地。

 

第六节  逃亡者大卫

             (撒上廿一~廿七;廿九一卅;撒下一)

一、大卫的境遇

    大卫逃离扫罗后,他与王之关系的变更带来难处。其中之一是他要面对新的生活方式,需要心理上的适应,实在是不容易。他曾经是国中的宠儿,是以色列常胜军的领袖,是众人所赞扬的,现在竟沦为逃亡者,按法律说是被放逐者,是王所追索搜捕的。类似的适应是费力的,但大卫若要在这新的角色中,保持清晰的头脑,他必须尽力而为。

    其次就是他与百姓的关系,撒母耳膏他就是为了预备将来作百姓的王。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百姓对他的评估呢?到目前为止,他拥有的是灿烂的远景和良好的印象,甚至与王的女儿成婚。新的身份是否会改变他人对他的印象呢?

    第三是他必须防范扫罗。扫罗王必定尾追不舍的。大卫被迫寻找安全地带。他该如何寻求,该往何处?他面对两个可能的选择:一是离开本地,使扫罗无迹可寻,但这是相当冒险的,因他曾任以色列军队的领袖,容易被人识破真面目;一是逗留在本上,召聚组织牢不可破的自卫队,大部分时间藏身于人烟稀少、搜索困难的地带。但缺点是粮食与藏身之所的需求,使他不敢奢望召集足以对抗扫罗兵力的群众。下述的事件说明他这两方面的尝试。

二、大卫的行踪(撒上21~26)

    大卫与约拿单惜别,离开京城基比亚后,正如上文所述的,他首先前往挪伯亚希米勒在会幕任大祭司的地方(注五四)。大卫在此获得一些圣饼为食物,歌利亚的刀为武器;而最重要的,是藉着亚希米勒知道了神的旨意(撒上廿一3~9;廿二10~15)(注五五)。大卫带着一些近身的随从(注五六),迈向非利士城迦特(注五七),他显然决定先取道国外。然而,大卫不久便被亚吉(Achish)王的臣仆识破,他立刻装疯以期逃避杀害。

    后来大卫尝试第二条途径。他返回自己的家乡,定居在亚杜兰(Adullam)(注五八)附近的洞穴,开始招募一股自卫的势力。既然他与伯利恒的家相距不到十哩,因此他的父兄方便来探访。我们不知道大卫藉着甚么方法表明他期待众人归依他,可能部份透过其家人的帮助。共有四百人响应——是一些被形容为受窘迫的、欠债的和心里苦楚的人(撒上廿二1~2;代上十二8~15)。许多可能是与大卫相似的政治犯,要逃离反覆无常的扫罗。大卫应该不可能庇护罪恶滔天的逃犯的。

    大卫招募随从后,便再度尝试逃奔国外的策略,这次东行至摩押(注五九)。他携带父母同行,因为唯恐扫罗对他们采取报复的手段。后来基于某些原因,在大卫群中的一位先知迦得(Gad)劝他离开这地,因此大卫重回犹大地,这次移居「哈列(Hareth)的树林」,位置今日仍然不详。

    在这时候,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Abiathar)逃避扫罗,投奔大卫(撒上廿二20~23)。刚在扫罗屠杀挪伯祭司八十五人之后,亚比亚他侥幸逃脱。自他父亲被杀后,他就任大祭司之职。他随身带着祭司的以弗得,包括寻问神用的乌陵和土明(注六十)。我们可以想像大卫对于扫罗之暴行感到忧伤,但他很高兴看见亚比亚他能投奔他,特别他是携带了乌陵和土明。

    事隔不久,大卫便适逢机会运用这些寻问神的工具了。他获悉非利士人掠劫基伊拉城之后(注六一),便寻问神的旨意,应否助他们一臂之力,因为他渴望尽量结交朋友,而且也实在甘愿帮助他们(撒上廿三1~13),答覆是肯定的。因此大卫解救了基伊拉,协助击败非利士人。虽然大卫帮助了他们,但是他再次求问神时,知道若自己仍然停留此地,基伊拉的居民要将他交给扫罗,所以他立刻离开逃走了。

    当时大卫只好南下,抵达希伯仑山下方的西弗(Ziph)和玛云(Maon)地(注六二)。西弗人告诉扫罗大卫的藏身之处,扫罗就首次企图追捕他,然而没有戍功,因为他必须回国对抗非利士人(撒上廿三14~28)。大卫再东迁至死海沿岸的隐基底(En…gedi)(注六三),但扫罗自非利士战役后,又追踪而至(撒上廿四1~22)。在隐基底,大卫首次放过扫罗的命。扫罗进入大卫藏身的洞穴,大卫尽可以杀他,但他只割下扫罗一小片衣裳,以证明他曾在死亡的边缘。后来大卫自远处显示那片断的衣裳,扫罗获知大卫曾开恩饶命后,表面上好像相当悔恨,并且乞求大卫继续恩待他。

    其后,大卫再度返回玛云地。他向一个名叫拿八(Nabal)的富户索取粮食,供应随员,拿八住在大卫扎营的附近(撒上廿五2~42)。大卫觉得他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他的随从经常保护拿八的羊群,免受贝度英(Bedouin;译者注:贝度英人乃住在沙漠中之阿拉伯人)强盗的掳掠(撒上廿五7;14~17)。但乖戾粗暴的拿八无意应允他的请求,所以大卫预备处罚他。然而拿八的妻亚比该(Abigail),性情与他完全相反,她插手此事,并供应所需的粮食。十日后拿八就去世了,部份原因可能是他从妻子口中获知大卫的计划,因而震惊过度。后来,大卫娶亚比该为妻。

    不久,西弗人再度想讨好扫罗,就通报大卫藏身之所(撒上廿六1~25)。扫罗到达后,大卫虽然有机会杀他,仍然又饶他一命,大卫在亚比筛(Abishai)陪同下(注六四),逃过守卫的押尼珥(Abner)和兵丁的眼目,潜到扫罗睡卧的地方,拿走了扫罗的枪和水瓶。次日,扫罗面对大卫所展示的物件,再次侮改,并答应从此不再追捕大卫。

三、大卫在洗革拉(Ziklag)(撒上廿七;廿九~三十;撒下一)

    1.往洗革拉(撒上廿七1~4):自第二次饶了扫罗一命的事件后,大卫再度前往国外的非利士地,因他唯恐终有一天逃不过扫罗重重的追杀。显然此行也另有原因;其中之一可见于他最近向拿八索取粮食的事实。大卫的随从已达六百人(撒上廿七2;比较代上十二1~7、19~22),供应他们的粮饷实在不容易。非利士人正如当日许多民族一样(注六五),习于雇聘佣兵,若他们也因此接纳他的随员,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同时,扫罗也不会追踪而至。大卫精打细算,衡量这些利益后,便开始采取行动,冒着不受欢迎的危险,大卫向迦特王亚吉毛遂自荐。这次亚吉王竟然接纳大卫,固然因为大卫被证实为他敌人扫罗手下的逃亡者,同时也被大卫所率领的六百人所吸引。这些随员显然是亚吉王可以随意调用的。他赐大卫非利士南部的洗革拉城(Ziklag)(注六六),作为军事基地。

     2.冒险的洗革拉生涯(撒上廿七5~12):大卫在洗革拉扮演双重的角色,一方面伪装为服侍亚吉王的忠心佣兵,实则攻击南部的异族,他们都是以色列历世历代的劲敌,特别是基述人(Geshurites)、基色人(Gezrites)和亚玛力人(注六七)。他设法令亚吉相信他无时不在搅扰犹太的南部,藉此与亚吉维系良好的关系;但暗中却在犹太南部的城邑散发劫掠物(撒上卅26~31),以博取他们的爱戴,假若他要做他们的王,就极需要百姓的支持。这是一条冒险的途径,但大卫显然得心应手。然而这并不表示神喜悦他的方法。事实证明大卫寄居非利士期间,属灵的光景并不理想。

    3.免于攻打以色列人(撒上廿八2;廿九2~11):大卫这种生涯经过十六个月后(撒上廿七7),非利士人与扫罗最后之战逼在眼前了,因此大卫发觉自己在两难之间。他显然已经投身亚吉到一个地步,以致他若不参与战役,便会危及他的地位。因此,他声称按非利士人的计划而行。我们难以相信他廿愿参与(注六八),虽然他确实陪同亚吉出征,远至会师之地亚弗。当其他的非利士人反对大卫在场的时候,他必定是如释重负,后来大卫被遣送回洗革拉(注六九)。

    4.亚玛力之战(撒上卅1~25):大卫回洗革拉的途中,遭遇严重的祸害。亚玛力人也许为报复大卫先前的袭击,而蹂躏洗革拉城,除了肆意劫掠外,更掳去大卫及他随从的妻子。大卫的随从本来是忠心耿耿的,当时却群情激愤要叛变了,或许他们当初对整个的非利士政策,曾与大卫意见相违,因此将目前的灾害归咎于他。但大卫行动迅速,立刻出发追踪掳掠者。从一个因病被弃的埃及俘虏知道亚玛力人的位置后,大卫猛攻他们的营地,夺回众人的妻子及掠物,因此也抚恤了众人受创伤的感情,恢复了和谐的气氛。他所掠夺的超过所失去的,甚至足够分发。大卫在十三个记名的犹太城邑分发掠物,这都是他近来获得友善协助的城邑。并且鉴于即将到手的王位,他也乐于维系百姓的友情(撒上卅26~31)。

    5.扫罗死亡的消息(撒下一1~27):追踪归回后的第三天,他接获以色列在基利波山惨败,和扫罗与众子阵亡的消息。消息来自一个逃过屠杀的少年人,他以为自称杀死前王会获得以色列第二任君王的嘉许,他编造故事说,扫罗既知战败,并因敌人苦苦追逼,便要求那个少年人杀死他。那个少年是亚玛力人,按着吩咐做了。他带着扫罗的冠冕与臂镯为证,以支持他的说法。大卫深信不疑,因他毫无理由怀疑他的见证(注七十)。大卫的反应是衷哭禁食直至黄昏。然后再度召见那个少年人,然而并非如他想像的得到奖赏,倒是将他处死,因为他伸手陷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这种作风与大卫早期拒绝伤害王之生命的表现一致。大卫为扫罗与约拿单二人诚恳而感人肺腑的哀歌,记载在撒母耳记下一章17~27节。

      大卫的哀悼是由衷的,但同时他也警觉,这个消息燃起他归回以色列地的讯号。大卫不愿有份于促成扫罗之死,但自他个人受膏后漫长的日子以来,这又是他引颈以待的一副。现在,他要回家接受王位的道路是清楚明朗了。

 

注释:

注  一:建立埃及第二十二朝代的示撒(Shishak即Sheshonq I)在罗波安在位第三年入侵以色列(王上十四25~26)。先前耶罗波安逃避所罗门的时候,示撒庇护他。

注  二:亚述第一次进攻是在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的率领下(八五九~八二四);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三~三五四页。若干年前,亚哈王曾加入联军,在夸夸(Qarqar)对抗亚述;参考第十三章,三四三~三四四页。

注  三:参考第十三章,三四○~三四一页。

注  四:主前一二四○年后,赫人被入徙的人潮吞吃(海上居民入徙),他们的国家便瓦解了。首都波格斯凯(Boghazkoi)完全披摧毁了,先前赫人因着伟大的舒匹鲁刘马(一三七五~一三四)的领导,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曾经消灭美坦尼的权势。

注  五:这些可能是撒母耳学校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