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医经国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6-医经国小-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虚而热肿。用清心莲子饮。 
血实而热肿。犀角地黄汤。柴胡之类。 
血虚而热肿。四物汤。黄连之类。 
风热目赤。或自泪。用防风通圣散。川芎石膏汤之类。 
内障青盲雀目。羊肝丸。瞀昏翳膜。明目地黄丸之类。 
喉痹 
轻者甘桔汤 凉膈散 
肿痛者僵蚕大黄 
闭者胆矾 巴豆入明矾枯过者 雄黄 尘煤 芒硝等吹之皆可选用 
淋赤白浊 痛 
白属气热而淋 八正散 宝鉴海金砂散 
赤属血热而淋 导赤散 石韦散 
内伤痞郁及气滞。胀满当分热与寒。 
东垣内伤法 
消食强胃 枳术丸 丁香烂饭丸 宽中进食丸 
伤冷物胃脘痛 感应丸 木香见呗丸 草豆蔻丸 备急丹 
虚痞者气也 实痞者物也 非白术不能行湿 非枳实不能消痞 
五志所过。非药可治者。五胜为宜。 
忧胜怒。肝属木。在志为怒。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怒伤肝。故以所胜者制之。 
恐胜喜。心属火。在志为喜。过节则反自伤。故曰喜伤心。故以所胜者制之。 
怒胜思。脾属土。在志为思。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思伤脾。故以所胜者制之。 
喜胜忧。肺属金。在志为忧。过节则反自伤。故曰忧伤肺。故以所胜者制之。 
思胜恐。肾属水。在志为恐。过节则反自伤。故曰恐伤肾。故以所胜者制之。 
六郁随丹溪越鞠丸加减用之。 
〔气〕香附 苍术 抚芎 
〔湿〕苍术 抚芎 白术 
〔痰〕海石 香附 栝蒌 半夏 
〔热〕香附 抚芎 青黛 苍术 山栀 
〔血〕桃仁 香附 红花 抚芎 青黛 
〔食〕苍术 神曲 香附 山楂 针砂 
气郁。乃因忧愁思虑甚多所成。 
局方分心气饮 木香分气饮 七气汤 盐煎散 蟠葱散之类 
气虚气弱者 陈皮 黄 人参 
气实气结者 青皮 浓朴 木香 沉香 
热胀。及中满鼓胀。气胀。水气胀。大热胀。宝鉴中满分消丸。 
寒胀。及中满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 
中寒。心下痞。脉沉虚弱者。宜中满分消丸。 
大实腹满。大小承气汤选用之。 
虚胀。则升降其气。陈皮。浓朴。升麻。柴胡之类。 
水气实满宣明神金散。十枣汤之类。 
十二经中但有疮。皆血结气聚。必用连翘于诸托里散内。出疮毒。消疮肿。黍粘子。 
疮出膈以上。须用防风上节。羌活。桔梗。 
疮出身中以下。须用洒水各半煎药。 
疮坚而溃者。昆布。广术。三棱。 
疮痛者。黄芩。知母。黄连。 
疮出而呕吐者。半夏。生姜。 
疮出而渴闷者。黄连。 
大便燥结而常难者。桃仁。麻子仁。郁李仁。 
上焦有疮。须用黄芩。 
中焦有疮。用黄连。 
下焦有疮。用黄柏。知母。防风。疮药中用皂角针者。以其能引药直达入疮也。 
疔疮恶肿。初起甚者。有用毒药攻。如穿山甲。蟾酥。枯矾。全蝎。乳香。信石。轻粉 
。蜗牛。蜈蚣之类也。 
必先岁气分时令。三法随宜大意完。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随四时用之。为去病之药。不可犯时禁。 〔春〕防风。升麻。 
〔夏〕黄芩。知母。白芍药。 〔秋〕泽泻。茯苓。 〔冬〕桂姜。 
三法药 
吐剂如瓜蒂。铜绿。齑汁。沧盐。可以吐痰。栀子。豆豉。吐伤寒懊 。黄连。黄芩。 
吐风热。苦参。藜芦。吐中风。常山吐疟。木香。浓朴。吐气郁。当随证用用之。 
汗剂如桂枝。麻黄。五积败毒。皆发汗辛热之药也。升麻。葛根。解肌逼毒。皆辛温之 
汗药 
也。大小柴胡饮子。若寒之汗药也。通圣当归饮子。皆辛凉之汗药也。通圣当归饮子。皆辛 
凉之汗药也。故外寒内热。宜辛凉。外热内寒。宜辛温之 
类。下剂如枳实。槟榔。杏仁。下气之痞滞也。巴豆腻粉下诸积。大黄。朴硝下诸热。芫花 
。大戟。甘遂。牵牛。下诸水。石蜜。郁李仁。猪羊血。下燥。当择气味。随证选而用之。 
欲求活要知方制。试举元戎掌上看。 
王海藏医垒元戎。备见加减用药例。今以六气分方制法陈于下。临证当审内外虚实。加 
减如元戎用之可也。 
风制法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 防风天麻散 消风散 排风散 小续命汤 防风汤 
暑治法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桂苓甘露饮 白虎汤 玉壶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汤 湿制法 湿淫于内。治以苦 
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术木香散 葶苈木香散 橘皮白术散 桂苓白术散 大橘皮汤 益元散 
火制法 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诸承气汤 八正散 调胃散 神芎丸 泻心汤 
燥制法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 麻仁丸 脾约丸 
寒制法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附子理中汤 大己寒丸 术附汤 
东垣立方本旨 
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 最多。人参 
甘草 
次之。脾胃若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损其元气。人 
参以补之。心火乘脾。炙甘草之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 
宜多用之。经云。急者 
缓之。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 甘草 
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之薄者。阴中之 
阳。引清气上升也。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之升以散滞气。 
助诸甘辛为用也。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阴火炽盛。是血 
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 者。 
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故加辛甘微温之剂生阳气。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是名补中 
益气汤。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消阴中之伏火。如烦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肾水旺而 
心火自降。如心气浮乱。更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补中益气汤加减例略。 
如心下痞或痛中寒者加附子 
痞而腹胀加枳实浓朴木香砂仁 
痞而有痰脉缓加半夏黄连 
心下痞不能食加生姜陈皮 
心下痞劣闷者加芍药黄连 
顶痛脑痛加 本细辛 
嗌痛颔肿脉洪面赤加黄芩桔梗鼠粘子 
腹中痛加白芍药在寒时加益智豆蔻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胁下痛倍加柴胡 

卷之五治法第五
伤寒汗吐下禁例略(三首集见伤寒论)
属性:咽喉闭燥莫发汗。淋家若治同斯断。疮家发汗疮即愈。犹畏表虚作痉变。汗多又发必恍 
惚。亡 
血发之自寒栗。荣气微或衄吐人。不可汗此夺血证。阴阳俱虚本不宜。阳盛阴虚汗之忌。心 
之悸者汗不须。津液和时形自渍。太阳少阳病合作。头项强痛或眩闷。时又结胸心下痞。法 
刺大椎汗却未。脉弦而细虽头疼。发热只属少阳经。法当下之不可汗。汗则谵烦悸 
不宁。上 
下左右有动气。如若发之他病至。诸脉得数微弱动。濡弱弦微上下易。嗽极烦吐似疟形。有 
寒无热虚而栗。厥而脉紧本少阴。不可汗此诸病势。咳而遗溲诸厥逆。又有病之微汗出。类 
中风热更头疼。汗药施之恐增剧。心中懊 自宜吐。太阳脉细吐之误。寸脉微浮胸痞硬。气 
上冲咽吐可用。少阳中风耳自聋。目赤心烦吐不中。胸中实则可越之。膈上有寒越又禁。食 
留上脘支厥冷。吐法施之气自顺。中风痰实犹可施。呕吐咯血吐还忌。此其大法春所宜。中 
病则止不尽剂。 
阳虚阴盛下勿用。外证未罢犹为禁。太阳阳明喘而满。只可汗而逆自定。下于汗后脉浮 
者。 
此为施早转逆甚。结胸脏结实可攻。脏结无热未可同。结胸烦躁脉浮大。此其危殆难所通。 
病先解表后攻痞。攻之早者协热利。呕多心满合面红。诸病阳明下不中。溏而不满勿大推。 
微和胃者小承气。汗出溲行下非闭。可下宜行蜜道剂。里证赤涩脉弦迟。勿以下之为可治。 
诸虚脉弱反寸关。四肢厥逆攻亦难。动气咽塞下虚极。慎勿下攻诚定式。 

卷之五治法第五
针法(一首以下并出针经)
属性: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陷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 
归天 
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 
天地人。 
先以揉按令其气散。次掏穴定力。重此最好。右手持针。安于穴上。随令患者嗽一声。 
左右 
用针转入天部。皮肤之间也。少时左右进至人部。肌肉之间也。再少时进至地部。筋骨之间 
也。凡穴当一寸许。如此作三次进之。大抵疼痛实泻。麻痹虚补。经云。针法手如握虎。如 
待贵人。凡取穴手指。前哲又有八法。弹而怒之。迎而夺之。使经气腹满。令邪气散而正气 
行也。循而扪之。随而济之。抚摩上下。见动脉之处。摄而按之。推而纳之。以手指加力按 
所针之穴。使邪气泄而易散。病者不知其针。爪而下之。切而散之。方寸既见。其穴端正。 
使针易入不瘥。病患亦不知其痛。 
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出针 
口吸 
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吸时须右转。根据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根据法 
要停针。出针吹出气。摇动大其门。 
凡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两三次。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若猛出者。必见血也。有晕 
针者 
。夺命穴救之。男左女右。取左不回。却再取右。女亦然。此穴正在手膊上。侧筋骨陷中。 
即是虾蟆儿上边也。从肩至肘。正在当中。凡刺之道。必须知禁忌。经云。毋刺浑浑之脉。 
之热。漉漉之汗。如大风大雨。严寒盛暑。卑湿烦躁。便黑吐血。暴然失听。失明。失 
意。失便溺。失神。及七情五伤醉饱。皆不可刺。乘车马远来。亦候气。血定。然后刺之。 

卷之五治法第五
大乙人神(一首)
属性: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春戊辰己巳 
巽。 
阴络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膺喉离首头。立秋玄委宫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 
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寻右胁谋。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 
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遥诸戊己中州。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 

卷之五治法第五
血忌(一首)
属性:行针须明血忌。正丑三寅二未。四申五卯六酉。七辰八戌九巳。十亥十一月午。腊子更 
逢日闭。 

卷之五治法第五
逐年尻神
属性:(一首上古尻神法一岁起宫二岁来加辰逐年飞九宫) 
坤踝尻神震齿牙。巽头口乳并无瘥。中宫正作肩尻位。干背那堪面目遮。兑宫手膊难砭 
灸。艮项腰间艾莫加。离宫膝肋针难下。坎肘都来肚脚家。 

卷之五治法第五
逐日人神(一首)
属性:初一十一二十一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外踝发际外踝位。初三十三二 
十三。股 
内牙齿足及肝。初四十四二十四右。腰间胃脘阳明手。初五十五二十五并。口内遍身足阳明 
。初 
六十六二十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初七十七二十七。内踝气冲及在膝。初八十八二十八辰 
。腕内股内更在阴。初九十九并二十九。在尻在足膝胫后。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内踝足跗觅。 

卷之五治法第五
禁针穴(一首)
属性: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 
忌。 
水分神关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 
孕女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伦。石门针灸应须忌。女 
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到。三里急补人还平。 

卷之五治法第五
禁灸穴(一首)
属性: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 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未 颧 系竹 
空。 
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瑜。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斧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 
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兼阴市。伏兔髀关委中穴。 
殷门申脉承扶忌。 

卷之六运气第六(并出玉匮密钥)
天元五运经天(一首)
属性:甲己HT 天其色黄。土运宫音长夏当。乙庚素天白色流。金运商音应秋收。丁壬苍天青色 
行。 
木运角音应春生。戊癸丹天赤色朗。大运征音应夏长。丙辛玄天黑色彰。水运羽音应冬藏。 
五太甲丙戊庚壬。阳为大过速来临。五少乙丁己辛癸。阴为不及常徐起。五正如期命曰平。 
支干加临见之矣。 

卷之六运气第六(并出玉匮密钥)
六化司十二支(一首)
属性:巳亥厥阴。风木飘怒。子午少阴。君火为暑。丑未太阴。湿土为溽。寅申少阳。相火为 
燠。卯酉阳明。燥金清肃。辰戌太阳。寒水为主。 

卷之六运气第六(并出玉匮密钥)
运与天岁德符异名(一首)
属性:运同天化号天符。运临本辰名岁直。运同岁直又同天。是谓三合名太乙。太运若与在泉 
俱。 
此年名曰同天符。少运若与在泉类。此年名曰同岁会。运临四孟岁无殊。又有同天支德符。 
壬寅之岁斯云乎。又有同岁支德符。癸巳之年斯谓欤。运如不及虽寒气。得逢月干来相契。 
或当大寒气交初。日时干与运相配。三者皆名干德符。气化及期是平岁。 
天地左右六步主气交时候 
大寒厥阴为初气。春分少阴二气逢。小满少阳三气至。大暑太阴四气通。秋分阳明五之 
气。小雪太阳六气终。 

卷之六运气第六(并出玉匮密钥)
天地三用时位(一首)
属性:司天主一岁之天。在泉主一岁之地。司天又主上半年。在泉又主下半年。司天又主初之 
气。 
在泉又主终之气。左右间是阴阳路。每到六旬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