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光: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晓光: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大乘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又云:“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据上可知,真常唯心论是性具、性起、性觉的性有论,与中观、唯识的性空论是迥异的。《大乘止观法门》云:“不空如来藏者,为一一众生各有一如来藏?为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耶?答曰: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如来藏也。”又云:“如来之藏具如是等无量法性之时,为有差别?为无差别?答曰: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然此藏体复有不可思议用故,具足一切法性,有其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大乘起信论》云:“复次,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又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从以上引文可知,真常唯心论的真如心体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真常唯心论者认为:如来藏心是宇宙共相之本体,众生与佛同一本体;众生与佛的个体心是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心是依本体而有;本体是不生不灭的大全,阿赖耶识是生灭心;本体是性,生灭心是相,二者不一不异。这种真如心体确实十分玄奥,但与印度佛学如来藏思想的心识观差别很大。《胜鬘经》是公认的如来藏思想代表作。该经认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是指胎藏,与佛性义同,所谓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在缠为如来藏,出缠为法身。《大乘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唯识学认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名异实同,如来藏的依、持、建立义与阿赖耶识的能藏、所藏、执藏之义确实多有可会通处。印度佛学没有把真如、如来藏心体本体化,真如是所缘境界依,不是因缘种子依;真如是无为法,所以不能生一切法,更不能摄藏一切法,也不能受无明业习所熏。《华严经》云:“譬如真如是佛境界,譬如真如不受熏染,譬如真如无有变异,譬如真如体性无生。”《成唯识论》云:“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又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又云:“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心识与真如是事理关系,不是体用关系。事理关系是外在相关性,而体用关系是内在相关性。中国化佛学的真常唯心论是用体用关系来讲心识与真如,这必然会得出真如是体、心识是用的结论。事理关系基于“性寂”观念——“心性本寂,自性涅槃”,这是印度佛学心识与真如关系的正解;中国化佛学基于“性觉”观念——“心性本觉,自性菩提”,自然得出与体用逻辑思维相合的结论。

  由于中印佛学的基本观念不同和采用方法不同,造成两者正觉途径的差异:“性寂”观讲转依创新,而“性觉”观则讲返本还源;“性寂”观重在开发积极进取、趣向菩提的无漏有为法,“性觉”观重在息心归本、无为无不为;二者区别宛然。如何会通两者,是佛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永恒课程,而“唯识”与“唯心”则是核心课题。认清“唯识”与“唯心”的真义,才可以说真正跨入了佛法大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