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启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楚汉争霸启示录-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旋空间,还不全都跑了?我还赶着谁去打仗啊?所以兵法上也要讲心理学啊。”
其实韩信还有一个地方讲心理学的,就是把赵军营垒遍插红旗,使得对方精神崩溃,兵败如山倒。
我方为求生而死战,对方信心士气被摧毁,这次完全都是心理战啊。
诸将听完,全都服了。诸将出去之后,韩信对李左车说道:“李先生,刚才我说的,都是班门弄斧了,接下来的仗怎么打,还要向您请教。具体就是下一步如何北攻燕,东伐齐。”
李左车说:“臣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如今我是败军之将,何足于与您研究大事呢?”
“哎,不是这样的。”韩信说,“我也读过一点古书,知道百里奚在虞国做大夫的时候,虞国国亡君丧,可是去了秦国做相,秦国却称霸诸侯。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候智商低而到了秦国智商就长上去了,是用与不用,听与不听的问题了。假若代王陈余听足下之计,如我韩信这样的人,就早已被人所擒了。因为代王陈余不用足下,韩信今日才得以侍奉您于此啊。仆(“我”的谦卑的说法)委心归计——完全放弃自己的心思,完全听从您的计策,愿足下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嗯,臣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那我就作为愚者说说,供您参考。关于北伐燕,东击齐,我觉得是这样。如今将军涉西河,掳魏王,擒夏说,一举而下井陉,一个早晨还没过完就破赵二十万众,诛代王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们无不把耒耜扔了,辍耕在家,杀牛杀羊,把家里好吃的都吃了,好衣服都穿上——这是干什么呢,是看见您兵戈大动,知道北方将有大战,非常恐惧您打过来,于是不作长远打算,只顾眼前享受了。农夫们尚且吓得如此,燕、齐的将官兵士们,更是惶惶不安了。能令敌人惶惶不安,这是您的优势所在。但是,您的军官疲劳,士卒疲敝,其实难再用兵。如今将军打算拖着这些疲敝之兵,列阵于燕国的坚城之下,若久战却不能拔,恐怕情势不利。”
李左车接着说:“攻城是件很难的事,您攻燕旷日持久,后援和粮食不济,而小小的弱燕不能拿下,齐国见了,必然自信心加强。燕、齐与您相持都不肯投降,则汉王和项王的轻重高下之势,就一时难以区分。这些情况,就是将军您的短处。所以,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应以长击短。”
韩信忍不住问:“那我该如何以长击短呢?”
李左车踌躇了一下,说:“这个,我的估计,为您考虑,不如按兵休甲,抚慰赵国军卒的阵亡者家属,使得他们一高兴,百里之内,每日愿意担着牛酒而来,给您的将官们吃,给士卒们喝。显示您大得赵国民心,然后您挥兵向北,压在去往燕国的路上,做出攻击态势,然后派出能说会道的使者,带着您的咫尺之书(当时的信写在一尺长的木板上),劝燕国投降。这样,您以您的所长(乘胜之威)威慑燕,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拿到木板儿就得投降。燕国已服,跟着您走了。您再派一个辩士向东告诉齐国,则齐国惧于燕、赵之势,必也跟着顺服了。所以,您用尽您之所长,避其所短,如此,则天下可得。用兵固然有先声而后实,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韩信抚掌大喜,把杯中的汾酒一口喝光,说道:“善啊,善啊。”于是全按李左车布置,发使者出使燕国。燕国见了木板,心中本来胆怯,果然就出降了。
当然,这个降服,是比较脆弱的,前提是汉国不侵犯燕王臧荼的本土利益,燕愿配合汉军行动。这个燕王臧荼,本来是燕将,被项羽所封,如今也算是投入了汉国阵营。北方的燕、赵和魏地,至此都是汉的直辖地盘和仆从诸侯了。韩信开辟第二战场的任务,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极为成功地完成了。
通常来讲,频频“战胜”,会把国君或者大将的胃口诱得更大、更贪、更想出去打仗,直到自己精锐尽死,国民疲敝,遭到敌人大反攻而失败(从前夫差就是这么死的),大将军韩信能够断然止戈,把战争的推进进程控制在“顶点”之内,是他的明智和虚心啊。
韩信把战报报捷给汉王刘邦,刘邦大喜,随后楚军亦不断发兵北上赵国,争夺第二战场控制权,被韩信、张耳往来救挡,略定赵国城邑,楚军终不能有所作为,并且韩信不断遣发自己的精锐,调去南下支援荥阳汉军。
荥阳坐落在豫西走廊的东口前,两侧都是山地,谷峰交错,亦易守难攻。在荥阳前线这里,五月份从彭城败逃至此的刘邦,一直硬撑着据城抵挡项羽,由于项羽被胶着在这里,韩信才能够在北方大逞其威。
与此同时,在淮南的九江国,宣布反叛项羽的九江王英布,则一直拖住了项羽手下大将龙且,与其鏖战。
时光随即慢慢到了十二月,九江王英布终于扛不住了,他和龙且已经连战了九个月,终于被龙且大军在九江国把他打得节节败退。英布见颓势已无可挽回,只好弃军往荥阳汉国逃跑。他怕带着大军跑,目标太大,会被楚军歼灭于半途,只好弃了大军,改走小道,带着随何只身逃奔汉国。
第十章 中原拉锯战,刘邦在屡战屡败中赢得主动
分封之弊
时光很快转到了下一年,公元前204年(汉三年)的二三月之间,刘邦登上荥阳城楼眺望,在山以外的不远处,春天正在驱赶着冰雪,踏上了这个季节的国境。
刘邦已经在这里抵抗了十个月了,随着去年年底英布在九江国的战败,刘邦发现越来越多的楚兵向荥阳城下汇集。
只要粮道还能保住,就不怕。刘邦想。
从荥阳城向北,数条甬道,好像管子一样,摆在大地上,扭曲着通到东北方向的敖山(黄河南岸边),把那里从前秦始皇积下的粮食,往城里搬运。
项羽开始猛烈攻击这些甬道,将之大段破坏。
甬道好像被血栓堵住的心脑血管,一阵阵地憋得荥阳城里的刘邦喘不上气来。
刘邦和郦食其等人商议,眼下之计,只有求和了。
汉王的使者随后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军中,请求讲和。
项羽听了以后,瞪着共有四个瞳孔的眼睛,朝着远方眺望了一下,命使者先行回去。
使者一走,项羽说:“我觉得接受和谈也好。如今一年未能攻破荥阳,我们不如先修整一会儿,未来再图汉国。”
八十来岁的老头子范增从座位上竖起身来,朝着使者的方向轻蔑地指了一下:“汉军已经是支持不住了,大王如今乘势攻之,必得汉王。如今放纵他去,未来悔之莫及。”
项羽于是克服军中的种种困难,组织楚兵全面围攻荥阳。
城里面的情况,日益恶劣。汉王刘邦恐惧担忧,不知所措,忙把郦食其叫来,请问主意。那郦食其也想不出办法,于是拿出了个拿股权换资金的主意:“大王,从前商汤先生讨伐夏桀,但是封了夏桀的后人在杞(杞人忧天的地方),周武王先生伐灭商纣,却把商纣后人封在宋国,但是如今秦国侵灭六国之后,六国的后人,竟无立锥之地,没有一个被封以王国,这符合传统吗?人们能答应吗?大王若诚能封六国之后,给他们都送上王侯之印,那么他们的君臣百姓,无不会欢喜感戴陛下之德,认为您有德有义,一定都愿意追随您了。您有德有义,南向称霸,楚国必然端正了衣冠来朝拜您。现在的荥阳之危,也就化解了。”
从前,陈余是个儒家,处心积虑地要给赵王歇(赵氏贵族)复立成为国王,现在,郦食其作为一个儒士,也趁机劝刘邦立六国贵族之后,这说明,在儒者中,普遍是希望回复分封,立六国后人的。难怪当初秦始皇要坑掉他们,还烧了好多书。
刘邦听了郦食其的话,觉得第一,复立贵人之后,这是有德的事情,在道德号召力上可以加分;第二,有六国之后为自己助力,军事上也可以挫败项羽。
于是刘邦当即批准:“这个主意好!你现在赶快去刻印,刻完先生您就带着印出城去给他们各处送去!”
郦食其大喜过望,赶紧回去分析还可以给谁刻印。
这时候张良找刘邦汇报工作来了。刘邦正在吃饭呢,举着筷子,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对张良说:“子房,往前面站站,有人为我设了一条好计,把项王给比下去了,我现在又有心思吃饭了!”
张良忙问:“什么好计啊,有这样的人?”
刘邦说:“是啊,告诉我了,赶紧刻印复立六国之后,这样我就比秦始皇德大了,跟汤武一样有德了,全国人民和六国人民,都会争着跟风拥戴我了!”
张良不禁跌足而叫道:“这是谁给您出的馊主意啊,大王的事业从此逝去矣!”
刘邦说:“不会吧,你什么意思啊?”
张良说,“我请借用一下大王餐桌上的筷子,一根根地给您数一下。”
于是刘邦傻呵呵地示意张良拿起筷子筒里的一大把卫生竹筷,然后在桌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圈里写上了个“可封”,一个圈里写了个“不可封”,然后就看张良开始说了:“从前,商汤先生讨伐夏桀的时候却封夏桀之后为杞国诸侯,那是因为自忖可以战败夏桀并致夏桀于死地,所以才敢封了,如今大王能消灭项王吗?”
刘邦含着饭说:“不能。”
“对啊,这是第一。”于是张良放下一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这是封六国之后这个主意的第一个不合理、没道理的地方。”(其实,张良说的才不合理,商汤是封夏桀之后,而刘邦不是封项羽之后,而封的是中间力量,没有可比性)
“那么,武王伐纣之时,封纣王的后人于宋国,是因为他自忖可以战败和斩得纣王之头,所以敢于先这么做。您自忖可以斩得项王之头吗?”(同样不合理,不可类比)
刘邦既然第一个说不能了,现在自然接着说不能了:“不能。”
“是啊,所以,这是他的计划的第二个不合理。”于是,张良又把一个筷子放到“不可封”里了。
张良接着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旌表商之贤人商容,释放被囚的善人箕子,重建忠臣比干的坟墓,如今大王能够重建圣人之墓,旌表贤人吗?”
刘邦说:“不能。”
张良这话的逻辑很难理解,不能旌表商之贤人,就是证明复封六国之后不合理,不知这中间的逻辑是什么。大约要想让自己被人们认为是有德有义的人(以便让人民追随),光封贵人之后为王侯还不够,还得旌表善人贤人,若不能做后者,则前者的意义和致刘邦为有德有义之人的效果,就不够了。可是,刘邦为何就不能旌表善人呢?做做秀不就行了。
于是张良把第三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边了。
“武王伐纣之后,把纣王仓库里的粟,都给老百姓分了,把鹿台上的钱,散给了老百姓,现在您能把府库里的钱财,都给贫穷的老百姓分了吗?”(张良这话还是那意思,有德有义,还得给老百姓分钱讨好才算足够,光封个贵人之后不够)
刘邦说:“这也不能啊。我哪有那么多闲钱。”然后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小米饭和涪陵榨菜。
张良于是把第四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了。
张良接着说:“灭商之事已毕,周武王把战车都放进了大修场,改造成了民用马车,把盾牌戈矛用虎皮兜子都裹了送进兵器库存着,以示天下不再用兵。大王能偃武修文,从此不再用兵吗?”(不打仗,放掉倒霉的老百姓,是大德和大仁)
刘邦说:“不行啊,这战事还没完呢。”(偃武修文,是在灭商之后,刘邦现在还在讨项阶段,二者亦没有可比性)
“对啊。”于是张良把第五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了。
“大王,周武王放马于华山之阳,以示不再用兵折腾老百姓。大王如今能散了马不用了吗?”(还是不打仗,跟上文一个意思,跟现在的刘邦所处的阶段没有可比性)
“不能啊。马还得天天骑着打呢!”刘邦傻呵呵地说。
于是,张良把第六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了。
“周武王放牛于桃林之下,以示不再用牛车往前线输送军火和兵粮。大王现在能放了牛不用吗?”
刘邦说:“不能。很多集装箱需要牛拉呢!”
是啊。于是张良把第七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了(这第七根,应该跟第六根合并只算一根,牛和马有什么区别啊)。
张良看看筷子筒里就剩一根筷子了,于是不再啰唆和逻辑不清,乃至有点强词夺理地作不具可比性的分析了,说道:“如今天下游士豪杰离别自己的亲戚妻子,放着埋老爸爷爷的坟墓不去上坟,别离自己的故旧知交和老情人,单跟着大王您以游江湖者,只是欲日夜望咫尺之地(这话非常重要,意思是这般武将文臣,都是为了能受封城邑土地而来闹革命的),如今您把六国的贵族之后全都复立了,天下跟着您跑的这帮游士豪杰,一看都没戏了,纷纷返回故国,侍奉您所封的这些君主,守着自己的亲戚和故旧。大王您还领导着谁去闹革命呢?”
于是,张良把第八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了——这大约就是运筹帷幄吧。筹,就是算筹,张良一时找不到,就拿刘邦的筷子替代了。
这最后一个分析,是唯一有道理,也直接合逻辑的。所谓天下游士跟着刘邦,在荥阳城里饿着肚子守着,在北方、南方和后方的各自战线上玩命辛苦地战斗着,就是为了能受封为王侯将相(跟陈胜起义时候说的一样),如今把六国土地都给了六国之后,这些人一看股份全被六国分光了,不也就都打辞职报告回家了吗?
张良把这最后一根——第八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刘邦当即大悟,立刻把嘴里一直在边听边嚼的饭给吐出来了,对着想象中的郦食其骂道:“竖儒,几乎败了你爸爸我的大事!”连忙下令叫郦食其不许再刻什么吃里爬外的印了。
张良本是贵族之后,如今却不肯令刘邦复分六国贵族,大约不是他不肯惠顾贵族,而是事情有轻重缓急,有大有小,现在是不能这么做的。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张良通过历史的教训,通过自己帮着韩王成的一番折腾,以及六国贵族称王者纷纷得到的悲哀下场,心中已经对贵族之人的命数,失去了迷信和为之努力的信心了。这大约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般感观,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