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白血红-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横下心来,好好建设国家过日子呀?
却不!
一部中国现代史,一页一页,从东北翻到西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方土地一面旗帜,一面旗帜一支军队。从军服军衔到枪炮弹药,从齐步正步到匍匐前进,世界上有多少列强,中国就有多少模式。谁想过西方何以进步了?谁想着发展国计民生了?只想着购买枪炮,只想着扩大地盘,只想着窝里斗斗个老大。有时也给治下百姓点甜头,那是为了土皇帝的万世基业。有时也回头瞪一眼洋主子,那是为了更大的乞求和出卖。一船船、一车车军火运来,一车车、一船船乌的煤、白的银、黄的金运走了。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是白骨,是凄号,是一部血染泪浸的掀不动的历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黑暗的时候……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有哪一个年代的哪一个国度或地区,会经孕育过这样一支悲怆、凄凉、哀愤的歌了一个女子因姿色倾国倾城而使国倾城倾的故事,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不鲜见。当今世界政冶格局,本来相安无事,突然在哪片不毛之地,或是浊污海区,发现了石油甚麽的。就平空生出许多是是非非,有时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而诱人的黑土地哟,就因为你太丰腴了,太富饶了,就得孕育出这样一支令人垂泪淌血的歌吗?连旗帜上嵌着镰刀斧头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派兵舰抢去了你美丽的抚远三角洲?
我的黑土地哟,你本来是富国强兵,振兴民族的龙腾之地。你本来应该荡漾着雄烈而柔婉的关东民歌,欢乐的圆舞曲和美妙的小夜曲呀!
延安说干就干
共产党人的目光,就像部高敏度雷达,在黄土高坡的窖洞里,关注着这个世界上每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和空间。
1945年4月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於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反复说明争取东北的重要意义:
东北四省①④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去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①⑤。
八字还没一撇,高瞻远瞩的共产党人已先得一分。
对於被称为“穷党”的中共,那片遥远的黑土地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但是,此刻对於共产党还是神秘而陌生的这片土地,若不是它的地理位置的魅力,一切魅力都不成其为魅力。东北靠着苏联,两边与蒙古接壤,南边和朝鲜隔江相望,西南是经营了多少年的华北根据地。惯於见缝插针,在三不管境界中寻求生存之所的精明的共产党人,这回要背靠沙发,两手搭着扶手,脚下还踏着块自家的地毯了。
但中共七大战略方针,仍然是向南发展。
此刻,对於这片富有魅力的黑土地,共产党人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人类第一颗实战原子弹蘑菇云升起後,苏联出兵东北,太阳旗就像暴风雨前晾在阳台上的尿布一样,从东北到东南亚一古脑儿消失了。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冶格局,使东北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冶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共产党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战略基地,成为可能。
朝气蓬勃地创造历史的共产党人,以铁的纪律、意志和信念。把种种可能化作铁的事实。
苏联出兵东北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准备进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一口气发出七号命令。
与本节直接有关的是第二号命令。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朱德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八时①⑥。
8月25日,国民党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公布。事前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共中央,仔细研究了这个条约,当即决定组成145人的干部团,由林枫率领开赴东北。
5月11日,中央根据山东分局派往东北侦察人员的报告,决定立即从山东抽调4个师挺进东北,“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①⑦*。
9月14日,挺进到渖阳的冀东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苏军特使飞抵延安。杨家岭会议室一夜灯光,映照政冶局两个决议: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中央局,向各中央局发出关於配备100个团的干部进入东北的指示。指示中重申:“目前我党在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的、坚决的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①⑧5月17日。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致电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提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立即回电,表示完全赞同。
5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央起草了《关於日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由“向南发展”到“向北发展”,完成这一举足轻重的战略转移,共产党人只用了40多天。
“英明”这个在辞典中被注释为“卓越而明智”的词,如今很少用了,几乎看不到了。它不仅有“高大全”味道,还有点犯忌,刺激人。
但在本书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对於共产党人在窑洞、茅屋、甚至是权避一时的庙宇中,做出的那些大的和比较大的决策,你几乎都可以不加思索就冠之以“英明”二字。
重庆先失一招
“八·一五”使蒋介石得以重温“中国王”之梦。
他当然不会忘却这片丰饶的黑土地,也不会忽略环绕着这只“鸡头”的几个国家的姓名,并联想到多尔衮和张作霖的发迹史,以及愈发被这片土地膨胀了野心的日本帝国。如今,这些是写在小学地理、历史课本上的。
可胜利来得太突然,他的400多万大军尴尬地窝在西南。其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几十万精锐军摆在中缅、中越边境。那儿,正好是中国这只“公鸡”尾巴下的那个地方。
蒋介石不得不和毛泽东唠上一通“和平”,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他需要用时间调整空间,填补日军留下的真空。在东北,则是填补苏军撤退後的真空,进而隔断中共与苏共的联系,南北夹击,消灭中共。
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败退时,坐在峨嵋山上的蒋介石。欣喜与宽慰中,一定会不无忧虑地注视到这样一个事实:苏联红军所到之处,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德国东部,一个个都“赤化”成了共产党国家。
轮到东北时,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好像反倒大意了。
美英法苏在欧洲百默契。美苏在亚洲。在东北有交易。《雅尔塔协定》①⑨,人家隔着锅台上了炕,他不让上也不行。他认了。也是“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於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换文》中就写上一句:“苏联政府以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分,对中国在东三省之充份主权重申尊重,并对其领土与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认。”②⑩於是,熊式辉就捧着“东北行营主任”大印,率领一班早已急不可待的大员,兴冲冲地来接收东北了。
若说蒋介石不了解斯大林的个性,不晓得这个北方强邻原来叫作“沙俄”或“帝俄”,那是太小瞧他了。可决心铲除中国“共产邪恶”的蒋委员长,却又幻想从异国“共产邪恶”手中接收东北。果能如此,中共千里万里是奔谁去的呢?惯曾为我所用的蒋介石,何时如此看重一纸声明呢?
而且,当熊式辉一帮大员碰得满脸晦气,蒋介石居然以为苏军所为只是军方意见,不一定反映苏联政府的政策。
不管蒋介石怎麽想的,这位本来精於此道的政坛老手,算是走了一步臭棋。
待到品出个中三昧时,松花江畔已经雪花飘飘了。
在“八·一五”後的“闯关东热”中,时间之宝贵、紧迫,别说两个半月,两天半也是非同小可的。
从“九·一八”到“八·一五”,从严令东北军不得抵抗,到和中共打冤家,抢地盘,中国合法的统治者蒋介石,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个光彩的角色。即便真能把共产党“剿”光,或是“剿”出东北,往甚麽地方再走上2万5千里,在中华民族面前,又能算个甚麽英雄好汉呢?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世界热点!
东北——热点中的热点!
注释
①关於第二次世界人战死亡人数,各国统计数字不一样,少在3000万,多在6000万。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德国给苏联的战争赔偿为100亿美元。
③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④《剿匪手木》,为蒋介石1933年编写的讲述进攻红军的小册子。抗战胜利後,蒋介石将它重印发给国民党军官,并下达命令称:“此次剿匪为人民幸福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速成任务。”
⑤王李平主编:《八·一五这一天》,435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⑥黑钙土又称黑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这种土壤腐殖质含量很高,矿物质养料也很丰富,为肥沃的土地之一。
⑦转引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东北近百年史讲话》,79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⑧⑨⑩ ①① 同⑦,60,86,89,90页。
①②中国人民政冶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24页。
①③张田贸改编:《伪“满洲国”始末》,2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④即辽宁,吉休,黑龙江和热河四省。
①⑤“辽渖战役”编辑办公室著(1984年):(从进军东北到全境解放》。见自“辽渖战役纪念馆”。此文“不得翻印,不得摘抄”,凭记忆录此,文字基本不会错。
①⑥王振乾著:《东北挺进纵队》,172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①⑦引自中共中央给山东分局的电报。抄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本书凡标有“*”号的资料,均见於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①⑧渖阳军区政冶部研究室编(1985年):《渖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l页。
①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美国和英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签订了密约《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是:在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後两、三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其条件为:(i)维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2)苏联恢复在日俄战争期间被日本掠夺的权力:南库页岛及附近岛屿归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苏联恢复租用旅顺港;苏中共同经台中长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等。
②⑩王德贵、徐学新、郑晓亮编:《八·一五前後的中国政局》,476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二、闯关东
老祖宗留下的辞典中,有句话叫“官逼民反”。其实,中国老百姓在走投无路之前,大抵不是反而是跑——“官逼民跑”。“公鸡”状的中国土地上的各族百姓,逢上天灾战祸,就像候鸟和鱼类迁移、洄游一样,是各有属于自己的路线和天地的。
山东、河北人心目中的乐土是关东,他们世世代代走的都是一条路:闯关东。
从秦未开始,逢战乱,内地人就浪潮般拥向这里。清兵入关夺得政权不久,就将关东划为禁区,严禁关内人涉足。黑土地是“龙兴之地”,“龙脉”不可犯,一切都得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加上不断抽调八旗兵丁入关打仗,使面积占全国1/5的东北,人口只占全国的0。1%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两个人。
(客观上,这倒像今天人类划定的一些“自然风景保护区”。)但禁是禁不住的,人类求生的欲望比甚麽力量都强大。从康熙7年(1668年)正式封禁到嘉庆18年被迫开禁,闯关东的人流从未断过,一浪高过一浪。
陆地关卡盘查,就从海上闯。官兵封锁大路,就走小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条路。推车的,车上是一堆杂物和一个孩子,或是一个老人。挑担的,一边盛孩子,一边盛东西。独轮车轴瓦干涩的噪音,在苍天和大地间吱扭着。孩子不哭不闹,神态木然得像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老人白发染成土色,浑浊的目光凝视远方,闪烁着童稚般的希冀。不断有人倒下,以家庭为基础的行进单位解体了,人们就自动组成新的群体,人们不说话,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连路边的“死倒”也不屑一顾,甚至跪在刚隆起的坟包前的人也是无声地垂泪。他们把理想、信念和追求,都倾往在一双双血肉模糊的脚上。他们知道寻求幸福需要代价,他们还准备付出代价。只要能够拥抱那片富饶的土地,无论付出甚麽样的代价,都不在话下。
笔者的爷爷的爷爷,当年和一群山东汉子跨海到了辽东。汉子们晕船晕得一塌糊涂,一个个就像被潮浪冲上岸的死鱼。可那一双双眼睛都燃烧着灼人的光彩:到关东啦!
3年困难的时间,老师组织我们到车站欢迎山东来的难民。至今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有的还戴看红领巾。记不得是当时还没人想到把“盲”和“流”两个字联在一起,还是怎麽的,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有个挺漂亮却没人叫的名字——“支边建设者”。
而“八·一五”后的这次闯关东,无论其规模、声势、目的、手段,以及对这片黑土地产生的影响和变革,都是史无前例的。
第3章 海陆空并进
9月初,冀热辽军区16分区曾克林、唐凯部两个团,两个支队,约4千7百余人①,到达沈阳、本溪、南满各地;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三个团、一个支队,约5千人②,到达山海关、锦州、沈阳一带。
10月上旬,箫华率山东军区司政供卫等部,约1千余人,到达安东(今丹东);沙克率冀中31团,约1千5百人,到达锦州地区;万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