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不是止於自利,念念都利益众生,利他。自利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不像凡小,小乘多自利、少利他,凡夫更不用说了,自利占百分之八十,利他能有二十就不错了,还想著别人!有人真的纯是自利,没有利他的意愿;做一点利他的好事都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好事,一毛不拔,不肯干,福报享完了,果报在三途。这是属於大悲行。「上二不二,悲智无碍行也」,这是大悲行跟悲智无碍行,这第三种。
  下面这第三句,止观。「遇违顺境,心不驰散,止行也」,遇到违,就是逆境,自己不喜欢的;顺是顺境,样样都能称心的,心不驰散。这个意思说,在逆境里面不生瞋恚,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心不散,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属於止行。「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个虑就是智慧生起。「智不沈没,观行也」。沈没是有智不起作用,没有大愿利益众生,智就沈没了,沈没就是没有善巧方便。不沈没!智对事就是善巧方便,圆融自在,圆融无碍,这观行。
  「即止观双运行也」。这是总结上面,止观双运,止中有观,观中有止。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止是如如不动。止观就是禅定,这是从意思上来翻的。禅定是翻的梵语的名词,禅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有观的意思、明了的意思。所以禅那翻作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虑是明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不著相就是观,如如不动就是止,止观双运,观中有止,止中有观。观是慧,止是定,观是什么都清楚、都明了,止是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哪有分别执著?佛法里面讲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只是各宗各派、各个法门所说的名相不相同,其实意思都一样。
  你说我们念佛法门,修净土的,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就是止,不乱就是观;一心是定,不乱是慧,定慧双运。我们现在念佛只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头没有止也没有观,所以念一辈子连功夫成片都达不到,原因是什么?不会念。学人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里头没有定慧,所以不能成就。定慧,那一定你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跟方法,你要懂得,为什么要念佛?是用念佛这种方法修禅定,修定慧等持、定慧双运,我们采取这个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方便!用这个方法修禅定,用这个方法修般若,用这个方法修止观,这要懂。懂了之后,你遇到其他的法门,你才能如如不动,不会三心二意被外头境界转了,一门深入,最后成就完全相等。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修成功了,决定是平等;没有成功的时候好像有高下,其实没有高下,这要知道。
  「又对於事境,善了邪正,当愿众生,皆假观也」。这是讲天台家教义,三止三观,这品经里面一百四十一愿统统具足。对於事境,事行,我们六根对外面境界那是事境,善了邪正。世间人像儒家能了邪正,不是善了。「善」这字妙极,怎么叫善了?这个善是真实智慧,看破万事万物。邪有没有?有,正有没有?有。相有性无,性空,邪之性了不可得,正之性也了不可得。不可得的性是法性,是真性。性里头没有邪正,邪正从哪里来?从觉迷来的,法性里头没有。觉了,没有一法不正;迷了,没有一法不邪,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之后,对正法如如不动,对邪法也是如如不动。这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
  对於六道众生来说,就要劝他改邪归正,为什么?邪知邪见邪行感地狱的苦报,正知正见正行感人天的福报。虽然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苦乐不同。六道都不是真的。永嘉大师讲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作梦!可是这个人他做的梦是好梦,那个人在做恶梦。这就劝他们,与其做恶梦,不如做好梦。佛菩萨在六道里教化众生就这么个意思。这都是权巧方便,真正的目的是叫你觉悟,是叫你了解事实真相,以后你自己发愿,舍弃六道轮回,从这大梦当中醒觉过来。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真正的意思。叫你断恶修善,不堕三恶道生善道,这是方便,暂时。因为你还没有这个程度,你还见不到,还体会不到。所以完全依照众生的根性,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样的身,应用什么方法得度就说什么法。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形相,也无有定法可说,善。我们智慧再高,方法再巧妙,跟佛菩萨一比,我们就很拙,不是善了,笨拙。这假观。这当愿众生下面诸位我们都可以看到,假观。
  「知身空寂,心无染著,空观也」。《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身有没有?身有,身是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个现在科学都能够证实,我们这个身体以及所有的万事万物,刹那生灭,不是永恒的。所以佛法常讲「诸法无常」,无常就是它不是永久存在的。要给你说真话,它根本就不存在。怎么不存在?刹那生灭。世间一切万事万物,所有的现象确确实实就像我们看电视萤光幕、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刹那生灭。因为它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眼睛没有办法觉察到,就是觉察不到它的生灭,以为它是真实。电影这个相粗,一秒钟生灭是二十四次,我们看电影已经不知道它这个生灭相。电视的画面速度更快,这个原理我们大家懂得,由点变成线,由线变成面。光的速度太大,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所以这个萤幕不大,多少条光线组织起来?这个大家也都知道,用电磁波这个速度,电磁波的速度跟光的速度差不多。所以它只是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这个画面就很完整,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
  我们现实这个生活,这现实都是假定的,哪有现实?都是方便说,不要当真,没有现实。现实环境里所有一切现象,就以《仁王经》上所说,《仁王经》我们讲过,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方便说,用我们现在的数学来计算,一秒钟多少个生灭?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比光跟电磁波还要少,光波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佛在《仁王经》上讲,一切万事万物生灭的现象,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是世尊的方便说。实际上呢?实际上我们今天所有这些物相的生灭,千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百亿万分、千亿万分之一秒,无法想像!所以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生灭同时」,有没有生灭?有生灭。有生灭,几乎没有办法觉察到这个生灭的现象,所以我们看到相续相以为是真实,实际上统统是生灭的相续相,速度太快了。
  现在科学家知道这个,也晓得这所有现象不是真的。特别是近代的科学家提出的报告,空间不是真的,时间不是真的。诸位要知道,哪一样东西能离开时空?既然空间、时间不是真的,空间时间里头的万事万物当然也不是真的。空间时间就好比我们萤光幕一样,万事万物就是萤光幕里面的现相,萤光幕既然没有了,哪来的现相?这个道理要懂。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万有、生命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古今中外千百年在探讨,有许许多多的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确实唯独佛法你读了之后,真的叫没话说,它讲得太好了。《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从一念不觉而生的,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宇宙的形成,生命的来由,三细六粗。三细六粗在时间上来讲,亿万分之一秒就形成了。所以所有的现象都是动的,没有一样东西不动。什么东西不动?法性不动。法性好比我们现在讲的真空,真,它不动。真空里面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动的,为什么?无明是动的。所有一切现象统统是从无明发生的,它的体是动的,它所发生的现象哪有不动的道理?现在科学讲波动。整个大宇宙,在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波动的现象;除了波动之外,什么都没有。这近代科学家讲得正确,佛经上就是这个说法。
  所以你知道真相之后,你就不动了,你再不会起心动念,再不会有分别执著,真正觉悟了,空观,觉悟了。知道万事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还会跟人计较吗?到这个境界你的心定了,你才真正能做到自在随缘。普贤十愿里头有两愿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心善,随顺他,众生造恶也随顺他。为什么?知道他造恶、造善都是空寂的,没有一法是真实的。你随顺他、帮助他,随顺他就欢喜,你教化他,他会接受,帮他觉悟,帮他了解事实真相。
  末后这句,「见如实理,中观也」。假是事,空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中观。这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见如实理,见如实事,事理是一不是二,这就是你真正见到诸法实相。讲见诸法实理一个意思,实相就是理事统统明了。这样的境界,在教下叫「大开圆解」,你的知见圆了,没有偏见,圆融无碍;在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同样的境界。三个不同的名相,一桩事。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我们要会学。
  下面再讲天台修行的方式,各人根性不相同。「或先空后中」,这根性不相同,有一类根性的人先修空观后修中观,又有一类的人先修假观后修中观,或者有人只修一个,修假观,修空观,修中观,只有一个或者是修两个。刚才举的例子是他有先后,这个「或二」是同时;「或一念顿具」,那就是三观同时,天台家称之为一心三观。三观同时,根最利的,速度是最快的。
  下面说「斯为妙达三谛观之行也」。这就是说明「净行品」里面一百四十一愿跟天台的教观相应。天台家的三谛三观,真谛、俗谛、中谛,三观名字前面都有了,假观、空观、中观,都在其中。说明这一百四十一桩事展开来,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桩事情遗漏的,叫普贤行,普贤行的基础,普贤行门里面的《弟子规》。我们要学《华严》,你要知道从这个地方入门。可是这个基础你不能不知道,基础建立在十善业道上。
  你看世尊为我们讲《十善业道经》,说得好,「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小乘;「无上菩提」,大乘;乃至人天法,那就变成五乘,无不以十善为根基。《十善业道》是佛法的基本法,是整个佛法的《弟子规》。没有十善,佛在这个经上把十善比作大地,把一切法比喻作大地上树木花草、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树木花草都要依大地才能生长,才能建立;没有地,什么都没有。无量法门都是依十善业道建立的,无上的佛果,菩萨果报,声闻、缘觉果报,人天果报,统统依十善而成就的。十善,大地!我们怎么能够疏忽?疏忽了,这一切法全都落空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用一个「妙达」,达是通达。诸位晓得,修天台止观要能够修到一心三观,那可不是容易事情。如果从「净行品」修天台的三止三观,你就容易多了,叫妙达。正如同我们想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念佛法门就是妙达。一切法门在末法时期都不容易成就,唯独念佛法门稳稳当当成就,这都是妙达的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六五卷)  2005/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6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疏》第四段「解妨」。这段里面又分做六个小段,昨天我们学习到第四段,今天从第五段看起,先把《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又所造成行,皆施众生,不起二乘之心,安忍强软两境,或增善品,心不异缘,妙达性空,善巧回转,皆愿利物,同趣菩提,二乘天魔所不能动,善知药病,决断无差,即十度齐修之行也」。这第五段我们看到了,前面所读的有事行,有理行,有智行,有大悲行、悲智无碍行,有止行、观行、止观双运行,有假观、空观、中观,三谛观行。今天我们念的这段,十度齐修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智行愿一而三、三而一,行里面有智有愿,愿里面有智有行,智里头有行有愿,这是法身菩萨,大乘菩萨行。
  我们看这段文,所造成行。这个造是造作,行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这里面有智、有愿。众生的造作,无论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说实在话没有智、没有愿,有什么?有业,所谓的善业、恶业、无记业。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我们看华严会上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这点我们要知道,起心动念是妄想、是无明烦恼,他们已经断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连分别执著习气都断了。无明破了一品,无明是起心动念,也不会再起心动念了,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往上去四十一个阶级。从二住,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向上就是二住,从二住到等觉,再往上去是妙觉,我们也讲他是四十个阶级。这四十个阶级,理上有,事上没有,事上是完全平等法界,功夫确实有浅深不相同,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厚薄不相同;到如来果地,究竟果地,那才完全断尽。所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圆教初住,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了,他还有四十品,带得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他们的行,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有造?怎么成行?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决定是有缘,这点我们必须要记住。佛法里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佛菩萨没有缘,就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起感应道交一定是有缘。缘不定是善缘是恶缘,无记里头没有缘,无论是善缘是恶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