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位读《楞严经》,《楞严经》里讲得很透彻,六根互用,现在我们讲特异功能。从这些特异功能的人,我们细心去观察,他为什么有这些超越常人的能力?心地清净。道理是说,我跟他们接触过,如果他们妄想杂念多了,分别执著多了,他能力就失掉了。所以他们一直需要保持心地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他这个能力才能够保持得住。一般大概都能保持到三十几岁就不行了,他受外面的干扰就很严重,能力逐渐逐渐失掉。这跟佛经上讲的原理完全相同,能所双融,异即非异,非异即异,它是一不是二。
  这个境界里头,「言思道断」,言是言语,言语能不能说?说不出,言语的能力有限,思惟的能力比言语就大得多,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入不二法门。只有言语放下,念头放下,就通了,这样才能够入佛境界;否则的话,是没有法子入佛境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信,一定要学习。怎么个学习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先学一样,一样、一样的来。先学不执著,所以佛祖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什么叫随缘?什么叫攀缘?坚持自己的意思就是攀缘,放下自己的坚持,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学这个教诲。不要认为这是大事、那是大事,没有多大事情。真正的大事是放下,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你的智慧德能全都恢复了,你就入境界,那就是你在因位了。这个因位最低的,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因位,他真的在修因。
  那我们今天呢?我们今天才说说而已,没真干!这个话怎么说?怎么说没真干?那我要问你,《弟子规》你有没有完全落实?一百一十三条完全都落实了,你会不会运用?这个运用,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果然能够运用了,智慧为先导。你能够运用,菩萨无量法门都在其中。《华严经》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世法跟佛法是一不二,没有一法是例外的。契入境界,法没有善恶,善恶不二;没有真妄,真妄不二;没有邪正,邪正不二。这愈说愈不懂了,为什么不懂?因为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所以没有办法体会,果然放下之后,就懂得了。你放下少分你就懂得少分,放下多分你就懂得多分,彻底放下就彻底明了,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这个意思《华严经》后面还有很多次的说明,一次比一次讲得深、比一次讲得广,所以这个经里头,契入之后其味无穷。可是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没有别的,要落实、要做到,从哪里做?我跟诸位常常说得很清楚,从《弟子规》做起。一定要做,要非常认真的去做,我们才能入佛境界。这是入佛门的一个敲门砖,《弟子规》,你没有这个不行。从这个基础上提升到《十善业道》,你的方向目标正确了,入门没有?没有入门,但是你朝著佛家的大门走。方向没错,目标没有错,十善业道。到什么时候才入门?照佛法讲,八十八品见惑放下、断掉了,入门!或者从《华严经》上来讲,菩萨这十种信心你具足了,入门!
  十种信心具足,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没有?断掉了,自然没有了。如果有,你的信心有障碍。信心生起来之后,障碍自然没有了,所以在初信位。明白这个道理,也相信佛境界,虽然没有能契入,相信,不会怀疑,认真努力慢慢的来学习,一定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那里头趣味无穷,法喜充满,你会真的是快乐无比。人快乐,身体就健康,你看谚语里面说得很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欢喜的时候精神百倍;反过来,「忧能使人老」,忧虑会叫你很快的老化。佛法带给我们无有穷尽的法喜,天天生欢喜心。问的意思我们就说到此地。现在我们看第二段,答。我们把经文念一念。这个答一共有十首颂,文殊菩萨的十首颂。我们先看前面这一行长行文:
  【时文殊师利菩萨。以颂答曰。】
  解答都是用偈颂。我们看「答中,十颂次第而答,唯广一义」。这个广就是最后问的「佛境界广」。广就是大小的意思。这个意思「独在於初,与总合辨」,最后这个意思第一首偈就答了,「欲显分量,遍於总故,即深而广故」。所以第一首偈是讲到深、讲到广,佛境界的深、佛境界的广。请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一首:
  【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开示,我们得要细心去体会。「初句总标体深,次句(就是第二句),分量广大,故佛地论引经释云,诸佛境界,唯除虚空无能为喻」,我们先看这段。一切众生说到深广,在这个世间有两种比喻,一种用海,海深广无际,这是在过去二百年前用这个比喻还很适当。近代科学技术发达,我们知道地球不大,地球不大那海能大吗?海能深吗?所以现在人讲到深广,用虚空。佛法在三千年前就用虚空。中国人常常用海洋来比喻,佛法用虚空。虚空确实广大没有边际,那个深也找不到底,深广无际,这是什么境界?说如来,它这里没有说佛。你看问的是佛,答的是如来。这在大乘教里面,说佛都是从相上说,释迦牟尼佛,华藏世界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没有形相,报身有相;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的,应身佛。大乘教里常常告诉我们,讲法身、报身、应身,应身里头包括化身,也叫应化身,三身一体,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是本体,称如来。所以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说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是从理上说的,佛是从事上说的。事相有分齐,理性没有边际,深广无尽。
  所以第一句是答总问,「何等是佛境界」。第二句是答别问的最后一句,「何等是佛境界广」,这两句就答了。佛境界广,量就是广。『其量等虚空』,这也是比喻说。你要是说真话?真话说不出来,我们也不懂。可是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听释迦牟尼佛说法,佛在《楞严》上有个比喻,比喻什么?虚空跟法性做比喻,佛把法性比作虚空,这虚空太大,比作虚空,把我们的虚空比喻作我们虚空里面的一片云彩。诸位想想,这空中一片云彩跟整个虚空不成比例,云彩不大!我们现在乘飞机的机会就很多,现在飞机都是在高空飞行,差不多距离地面十公里,一千公尺就是一公里,飞机差不多飞到一万多公尺,云层上面看到云层不大。佛把这个云层比喻作虚空,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去想像法性不可思议。
  法性是能变,虚空是所变,虚空不大。但是除了虚空之外没有办法比喻,还找什么东西来比喻?今天我们这太空,太空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晓得。但是科学家有个发现,说这个空间、虚空是有量的不是无量的,现在发现光不是直射的,光有曲线,有曲它就像圆一样,它一定会回头,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但是虚空之外还有虚空,你晓不晓得?不晓得,这个科学家就不知道。《华严经》讲的!我们今天这个虚空,这是一个大世界,这个大世界是不是佛经上讲的大千世界?这很难说,还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比大千世界大得更多更多,我们在「华藏世界品」念的,那真正是大世界。华藏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好像是二十层大楼一样,所以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不远,同一层楼。佛告诉我们像这样的宇宙,这样的华藏世界,在太空当中不知道有多少,这个世界太大太大,你无法想像。华藏世界就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何况这个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不同空间维次。科学的探测,没有办法突破空间维次。如果突破空间维次,宇宙观跟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人真的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才能够见到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见到了,这个时候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法身菩萨,你证到法身了。法身怎么证?你看看这后面两句说得好!『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法身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从这里变现出来的。怎么叫入?彻底明白了,就叫入。为什么叫无所入?能入所入是一不是二。一切诸佛刹土,我们讲一切诸佛不是讲华藏世界,讲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像华藏世界这样的,无量无边!同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叫同一个法身。现的这个相就叫做法身,无尽的虚空是法身,无尽不同空间维次叫法身。我们在无尽不同空间维次里面,我们只知道一个空间维次,第二个就不知道。科学家发现,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无量无边;科学家证实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这是被证明的。
  我这些话是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他还写在《大乘无量寿经注解》,他这个大经解后面的附录。他是个学科学的,所以对於科学家讲的宇宙观他很留意。这个单位世界,在早年我们总都是想到太阳系,黄老居士跟我说不是太阳系。经上讲得很清楚,单位世界当中是须弥山,日月围绕须弥山转,日月就是太阳系,太阳系是绕著须弥山转的,这就是单位世界。所以他告诉我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是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为黄极。地球有南极、有北极,这个银河系的中心,我们称之为黄极。确确实实,太阳系是绕著银河系转的,他说这才叫一个单位世界,那真就是太大太大!我们以前把太阳系看作是一个大千世界,不是的,是单位世界。这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区。这一尊佛的教区不大,算小教区,还有大教区的。一尊佛教化几个大千世界,十几个大千世界,几百个大千世界,几千个大千世界,不可思议!所以这是讲「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大小不二,远近不二,所以这个入就是悟,没有入就是迷,悟了就入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一首,清凉大师注解第二句,「次句释上广」,就是「其量等虚空」。再次句就是第三句释上广,第四句,「后句释上深」。我们看底下的注解,释上深,「然有三义,一约一切众生即如来藏,更何所入,翻迷之悟,故云证入」。清凉在《钞》里头有解释,第四句就是解释,第四句讲的「实无所入」,实无所入,他说仍取第三句来解释,因为第三句来讲入,「故皆有证入之言」。这里面就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以理对悟说」。理上讲一切众生即如来藏。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如来就是法性,法性含藏在里面。一切众生是如来藏的相分,如来藏迷了就叫阿赖耶,悟了就叫如来藏。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能现能变是一,所现所变哪里会有二?又何况能现跟所现、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一法界。
  怎么样才能入?怎么样才能够证?我们在讲席里头,这个讯息透露的次数太多了,特别是净土宗。净土宗的修行修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常说一心是能证、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证、一真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入有没有入?有,实无所入,入无所入,这是事实真相。你怎么入法?前面这个意思透出来了,整个宇宙,如果我们讲无量的空间维次,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了,真的是古人常讲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小不二。
  说大我们懂,说小我们也懂,大小是一不是二,我们就不懂。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学过几次了,一直学下来的,今天读到这些经文,你会点头,你能接受。为什么?前面听过好多遍,确实在理上讲不二。但是事上怎么样不二?事上是我们今天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所以事上不能圆融。理上虽然能体会,事不行。理事不二,我们今天理事是二,难关就在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我们到理事不二,然后再更上一层楼,事事不二,那叫真的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触处都是障碍,《华严》到最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理事不二,事事不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既然都是如来藏,你还入什么?入无所入,这从理上讲的,我刚才所说的翻迷之悟。觉悟了就叫入,迷了就叫不入,所以这是从迷悟上来说的。悟了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法性?哪一悟不是如来?这个时候你就真正看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自己觉得我们是凡夫,佛会回答你,就因为你自己不知道你是佛,所以你变成凡夫。佛知道你是佛,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是佛。佛为什么知道?佛知道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这个身跟我们大家这个身,都是心现识变,都是相有性空,事有理无。在《大般若》究竟智慧里面,皆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他的境界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就是因为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障碍重重很难突破,其实这个障碍是梦中境界。我们今天受苦受难,梦中挣扎,不知道那是一场梦,作梦的时候我们梦到逆境很苦。
  第二个意思,「约理非即非异,故云入无所入」。非即非异就是不即不离,离即同时,不二。你怎么入?即当就是讲,佛境界在哪里?这就是。异是不同,异是十法界、是六道。真正觉悟之后,十法界六道原来就是一真法界,六道三途众生的境界原来就是佛境界。这个意思,同学们你们能够体会多少?如果稍稍能够体会得,这境界就不错了。可是为什么你们不能够体会?什么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一点、少分?我给你透一个讯息,你能够体会到少分。
  放下自私自利,这个自私自利是严重的烦恼,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没办法入境界。这我们不谈证入,谈解悟。这个悟,悟有证悟跟解悟。解悟,也就是你能听得懂,你听到这个东西觉得很有味道,能听得懂。真入进去,不但自私自利要放下,要把贪瞋痴慢放下。这六种根本烦恼确确实实没有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