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神奇与梦幻-外国神话传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神奇与梦幻-外国神话传说史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尔(即印娜娜)降入地下世界》。

  除了神的故事,苏美尔人还留下了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传说。相传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可能是真正的历史人物,两河流域留传的这些与他有关的神话故事,正与他非凡的业绩有关,据说他出身贫穷,虽身材魁梧,英勇顽强,但他做国王后凶狠残暴,为所欲为,差使民意,乱施淫威,据史诗记载:他从不给父亲们保留儿子,也不给母亲们保留闺女,日日夜夜他的残暴从不敛息。(引自史诗《咏吉尔伽美什》后来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成为两河流域为人称道的国王,也许是他自封为神,也许是百姓奉他为神,在苏美尔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与神的故事,还说他与女神阿鲁鲁的勇士恩启都结为兄弟,他曾帮丰收女神印娜娜除死花蛇和鹫妖等等,此外则是对吉尔伽美什的颂歌。

  苏美尔神话中还留下一首关于洪水传说的故事,原诗记载在一块破损的泥板上,这段残诗可能是反映两河流域大洪水传说的最早记载。故事说天神安努、恩里尔、安启、娜赫尔萨克创造了人类、动物、植物,并规定了人的寿命,建造了五个大城市。后来不知为什么,人类触犯了众神,众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灭绝人类。但天神安启同情人类,他认为天神们造物艰难,于是去向敬奉天神的舒路帕克城的统治者吉尤苏得拉作了通报,并教他修造了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淹没城市,吞没众生灵,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洪水整整停留了七天七夜。当洪水过去后,吉尤苏得拉打开船舱的窗户,看见外面风调雨顺,太阳四射,他走出方舟,放出动物,避免了生灵的灭绝,他也成了不朽之人。

  巴比伦的神话传说

  巴比伦文化多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文化,神话则更是如此。由于两河流域国家的统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趋于一致。在阿卡德王国时,天神安启改称安努,都姆兹改称坦姆兹,埃阿神与安启共用。巴比伦王国时,宗教表现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气神恩里尔等仍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阳神沙玛什,农神坦姆兹和伊什塔尔 (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统称为安努那基。但是,由于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巴比伦城成为王国首都,为表现王国的统一,这时出现了许多表现巴比伦保护神玛尔都克和反映帝王业绩的颂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埃努玛·埃立什》和《咏吉尔伽美什》。

  著名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主要汇集了苏美尔民族的创世思想,着重歌颂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玛尔都克的事迹。这首诗约一千行,成书于约公元前十五、十四纪世,后经学者从七块泥板中考据整理出来,故又称“七块创世泥板”,它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创世神话的题材之一。

  相传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咸水,叫提亚玛特,还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苏,它们分别代表阴阳两性,在汪洋中不断交汇,生出几个神祗,到安沙尔和基沙尔时,他们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于是宇宙出现了最初的几代神灵。随着神灵逐渐增多,众神发生争端,提亚玛特和阿普苏日益感到自己的势力在缩小,于是他们决定惩治众神。可是阿普苏并不满意提亚玛特的计划,决心将众神干尽杀绝。当众神得知这一秘密消息,便在埃阿神带领下,杀了阿普苏,埃阿神因此成了众神之首。不久,埃阿神喜得贵子玛尔都克,他生来便与众不同,浓眉大眼,身强力壮,埃阿神又赋予他一切智慧和力量。后来阿普苏的儿子为报父仇,开始向天地神挑战,提亚玛特也前去助阵。天神与之交锋初战告负,决定让玛尔都克一展威风。玛尔都克欣然应允,并做了众神的统治者,他不负众望,英勇作战,一举歼灭来犯者,并亲手切断提亚玛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筑成苍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大地。而后他又杀死了提亚玛特的一个辅助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类,并规定人的天职便是侍奉众神。这样玛尔都克终于建立起巴比伦王国,他则成为天国之主,众神之王。

  这个神话故事是巴比伦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表现了巴比伦人对创世、人类起源问题的关心,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两河流域国家政治的统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还表明巴比伦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诗中,提亚玛特代表了阴性世界,她不满众神的强大,欲惩治诸神,代表阳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辈的威力,先斩后奏,夺取王位。埃阿之子玛尔都克继承父业,成为阳性世界的首领,他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战胜神母提亚玛特,体现了阳性的刚强和伟大。这个故事与古希腊神话中地母盖亚和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表现了历史在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反映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不断统一强大的现实,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王权神授的宗教观念。

  《咏吉尔伽美什》是代表古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史诗,它用楔形文字记载在十二块泥板上,约3000来行,成书在约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是人类现存的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大洪水后苏美尔的乌鲁克王朝国王,在苏美尔神话传说中就有关于他的英雄传说,当时是以民间口传的形式在百姓中间传播,到巴比伦王国时代,人们对它进行了加工、编撰,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史诗。据说在这部史诗中有绝大部分是苏美尔的史诗作品,现习惯称《咏吉尔伽美什》为巴比伦史诗,实际它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共同创造的结果。由于它描写生动,流传甚广,亚述人入侵后曾得到极力保存,亚述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爱惜书籍,命人将该史诗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制成泥板文书,藏于首都尼尼微的宫廷书库里,因而我们今天才能看见这部珍贵的文学杰作。

  关于吉尔伽美什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两河流域大洪水后的开国皇帝是沙喀罗斯,他曾得神的旨意,说他女儿生的儿子将篡夺皇帝的皇位。所以,沙喀罗斯为防患于未然,便将女儿关在一高塔内,不让她找寻男性。然而过了不久,皇帝女儿无夫而孕,生下一子,高塔看守人惧怕皇帝得知此事,便将男婴扔下塔外。奇怪的是,这时塔外飞来一只雄鹰,将小孩叼走,带给一个种地的农夫,农夫将小孩抚养成人,也长大后终于夺取了沙喀罗斯的王位。这个小孩便是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

  巴比伦史诗《咏吉尔伽美什》主要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故事。合诗共分六个部分 (也有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块泥板。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国王,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体格健壮,英勇不屈,聪明机智,力量超群,是完美与智慧的化身。但他并不开明,常仗势欺压百姓,诱骗民女,为此人们开始怨声载道,于是祈求神灵帮助。神灵们认为吉尔伽美什因没有一个相当的对手,所以才会到处寻衅,众神们决定让创造女神阿鲁鲁造一个勇士恩启都与之抗衡。两位英雄一经相遇,便打得不可开交,胜负难分,于是互认对方为英雄,并结为兄弟,从此形影不离。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块泥板,讲述两位英雄杀灭雪杉之妖洪巴巴。自从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大战之后,他便改邪归正,成为除暴安良的义士。当时在黎巴嫩森林中有位看守杉林的魔妖洪巴巴,他凶狠残忍,杀害无辜,还斗胆劫持女神伊什塔尔,将之囚禁山顶。吉尔伽美什决心为民除害,讨伐洪巴巴,但恩启都得知此事却不愿行动,可吉尔伽美什一意孤行,恩启都只得随行。他们殊死相搏,后在太阳神沙玛什的庇护下才消灭洪巴巴,求出伊什塔尔。第三部分包括第六块泥板,写吉尔伽美什拒绝女神伊什塔尔求爱而遭女神报复的故事。由于吉尔伽美什的英勇气概吸引了女神伊什塔尔,女神向英雄求爱,但吉尔伽美什知道女神水性杨花,便拒绝了她。女神深感羞辱难堪,便求其父王阿努神帮助。阿努神造了一只天牛下凡,与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展开了大战,英雄勇战天牛,将之杀死。第四部分包括第七八块泥板,写恩启都之死和吉尔伽美什的悲伤。由于两位英雄的一系列活动触犯了神灵,众神们决定要惩罚他们,于是恩启都得了致命的病,很快死去。吉尔伽美什无比悲伤,他回顾自己与恩启都从相战到成为莫逆之交的一切,悲痛欲绝,却无能为力。第五部分包括第九十十一块泥板,写吉尔伽美什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廷,探求生与死奥秘的长途远行。恩启都之死使吉尔伽美什深感生死由天,命运难测,死亡尤其可怕。于是他决定寻访先祖,渴望求得返老还童、长生不死秘决。这一部分是全诗最精华的部分,它表现了吉尔伽美什在寻访先祖时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他忍受风餐露宿,杀灭凶猛野兽,到达先祖住地后,先祖乌特那庇什廷却告诉他一个洪水故事,预示他不可能再求长生,但吉尔伽美什仍不甘心,终于从先祖口中获知取得长生仙草的秘密。吉尔伽美什从海底取走仙草。可是,他在回家余中看见一片清泉,便把仙草放在岸上,下水洗澡。不幸,一条蛇从旁边经过,将仙草吞食,从此,蛇以脱皮来恢复青春,而人却无法长生。吉尔伽美什历经艰辛却丢失了仙草,他万分懊丧,只得听天由命,回到乌鲁克。这个故事生动反映了古代人生死由天的思想,即使是英雄也不免一死,它表明古代巴比伦人已懂得万物都有生死,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之道理。

  全诗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亡灵的对话,它生动反映了两位英雄生死与共,殊途回归的友情,同时总结前面的故事,以说明死亡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咏吉尔伽美什》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生动的神话传说。它通过吉尔伽美什从暴君向贤主的转变,表现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步。史诗着力刻画吉尔伽美什与挚友恩启都与命运搏斗,与魔鬼、天牛、猛兽等战斗的事迹,一方面它反映了英雄们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此体现新兴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权威,另一方面反映了巴比伦人民对生命奥秘的探求,对生死命运、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正是史诗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意义所在。在古代,人类对生死问题从来就十分关注,在古埃及,人们十分关心人死后的生活,在古希腊,有冥府神的传说,在印度、波斯等神话中也有类似的主题,其目的都是为了探寻人生的奥秘,渴求长生不死。而巴比伦《咏吉尔伽美什》更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奥秘的探寻,以及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再突出地表现了人类对由生到死的自然法则的理解。

  在这部史诗中还谈到洪水故事,它以插话的形式穿插在史诗中,它基本上是苏美尔洪水传说的翻版,学者们认为它可能是后来《圣经》中洪水传说的原型。

  关于吉尔伽美什的传说对后世东西方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它的研究现有专门的体系,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文学、宗教方面,它还是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巴比伦神话中还有一部重要作品即《伊什塔尔降入地下世界》,它是在苏尔美神话《印娜娜地狱之行》的基础上改编加工的,主要以此解释季节变更、万木枯荣的自然现象。其内容两者基本相同。

  在巴比伦文学中还有反映阶级矛盾的神话如《咏正直受难者的诗》,讲一个失去双亲的人十分崇拜众神,却仍然遭人白眼、生活艰苦,于是他向智慧之人求教,这反映了巴比伦人对神的怀疑。

  亚述神话

  亚述人是闪族的一支,他们尽管征服了巴比伦人,但基本上完整保留了巴比伦的文化传统。在文学上,亚述人不仅保留了原巴比伦文学精华,还用楔形文字刻下了珍贵的作品,并制成泥板文献,存入书库,因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得以重见天日,这基本上应归功亚述人。亚述的神话作品也基本上是巴比伦的翻版或仿作。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是关于战神伊什塔尔与亚述王拔尼巴的故事。当时伊什塔尔已从一个普通的女神上升为最重要的神,她甚至置于天神安努之上,当亚述王拔尼巴准备与劲敌伊兰国王特尤曼作战前,去朝拜伊什塔尔,求其庇护,伊什塔尔热情相助,使亚述王精神振奋、斗志高昂,最后终于获得全胜。这个故事表现亚述王英勇顽强、智斗敌人的事迹。

  有关塞米拉米丝女王的传说是亚述流传最广的故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幼发拉底河上游暴发了洪水,一些鱼群被冲上了岸,这时有两条大鱼发现水面上浮着只白鸟蛋,便将它推到了岸边。一只白鸽飞过此,将这只蛋叼走,它找到一个地方开始孵蛋,不久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少女面、鱼身体的迪丽基吐神。这位女神深得众神喜爱,她后来生下一个女婴,因其长象似人,而遭众人指责,就被其母扔至荒野。尼尼微的主神巴雅维斯拾到女婴,便派一群白鸽饲养女婴,后一些牧人发现女孩,又将女孩抱回村庄,牧人们叫她塞米拉米丝,即小白鸽。在一次尼尼微盛大的婚礼节上,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塞米拉米丝被一位王家骑兵队长买走。一年后,国王的军机大臣米努吐斯将军发现了这位美女,又将其买走,他爱上了这位姑娘,不久就和她成了亲。但姑娘表面假装奉承,心里却琢磨着控制将军的权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敌对者,并想以此博得国王赏识。终于,在亚述攻打巴克吐利时久战不克,塞米拉米丝女扮男装来到军中,亲自带队从侧面攻克敌人的堡垒,她的成功引起国王的注意,最后被国王招为后妃。她的丈夫闻讯自杀身亡。而塞米拉米丝无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