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不很完善的,只是在匈牙利作了一些比较成功的试验。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阿登山区,最后一次在进攻战役中大规模使用坦克,期望能取得重大胜利,但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于天气条件不好,而主要是缺乏油料。 
  一九四四年冬,德军在各个战线都在撤退,只是在个别地段取得了一些胜利。摩托化部队尤其感到空中支援的不足。 
  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拟尽述。五月八日,德军投降,装甲兵也随之放下武器。装甲兵到战争最后几天仍在战线的许多地段顺利作战。 
  在战争年代,这支新建的兵种几乎扩大了十倍。到战争结束时,除统帅部预备队外,连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在内共有三十一个坦克师和二十个摩托步兵师。装甲兵所取得的胜利已载入军事史册,并永远为我们的老坦克兵所追忆。 
  最高统帅部最后的一份战报的最后一句话号召我们:“在这艰难的时刻,武装力量要怀念我们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们责成我们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无条件地忠于我们曾经浴血作战的祖国”。   
  坦克及其任务 
  坦克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现代坦克之所以能够满足对它们提出的各项要求,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艰苦努力和积累了多少的经验。德军统帅部对这种新式武器的估价是:坦克是旧式武器所不曾具备的战斗性能的综合体,因此它大大优于其它武器;坦克积极方面的特性是火力与机动力,消极方面的特性是装甲防护力。 
  坦克的强点 
  1 .因有履带,通行力强,能在战场上迅速转移。加宽履带以后,坦克的通行力还可以提高。 
  2 .内燃发动机只要有燃料,就可以不停地工作,不象人或马匹那样容易筋疲力竭。要想不停地作战,就要充分发挥发动机的这一特性。 
  3 .坦克可装备数种武器,能迅速做好开火的准备。因此坦克对各种目标,包括有装甲防护和没有装甲防护的,甚至是远距离上的目标,都有较高的杀伤力。 
  4 .坦克炮塔可以旋转360 度,这样就可以不变换阵地迅速向突然出现的目标开火。 
  5 .坦克带有油料和弹药,可长时间参加战斗。 
  6 .每辆坦克都有通信设备,乘员可以听到连长的口令,也可以同本车车长通话。这使指挥坦克的灵活性和传达口令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7 .坦克象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全身披有铠甲。坦克的钢甲可以可靠地保护乘员和各重要部件(发动机、燃料箱、电台和弹药)不致被各种反坦克兵器损坏。 
  8 .坦克巨大的车体、轰隆声和快速的运动,对敌人是很大的精神威胁,其弹道低伸而射速高的火力具有更大的威胁。 
  坦克的缺点 
  1 .坦克目标大,停止间和近距离内容易被毁伤。 
  2 .坦克噪音大,使乘员在战斗中不易判明情况,使车辆易于暴露。 
  3 .观察地形受限,行进间震动较大,不易观察战场,尤其不易发现掩体内或伪装的敌人。因此全车乘员都要观察战场,车长还经常要探身车外,有遭杀伤危险。 
  4 .为迅速而准确地命中目标,坦克一般装有弹道低伸的武器,不易击中掩体内或反斜面上的目标。 
  5 .坦克也象其它任何车辆一样,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保养和经常的维护。 
  6 .坦克的成本很高,大战期间制造一辆坦克,需要一千人花费十天的时间。原料缺乏,技术专家不足都会使坦克产量大大降低。 
  坦克战术基础 
  1 .坦克具有高度的通行力,因而有较好的机动力。坦克的行动越快,遭到敌人的杀伤就越轻。坦克还能从行进间射击,它是进攻性武器。 
  2 .坦克只有实施大纵深的进攻,而在突破防御后能大胆追击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 
  3 .要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必须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这样既可速胜,又可减少部队伤亡。 
  4 .坦克应选择能迅速行驶的地形行动。只有在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才能充分发挥其远射程武器的威力和火力互相支援的能力。 
  5 .坦克应达成冲击的突然性,而且要尽量打敌防御中的薄弱点。 
  6 .坦克需要有伴随兵力兵器协同行动。只有这样坦克才能迅速通过难行地段,打击敌人。 
  7 .坦克即使在防御中也要执行进攻性任务。这时集中使用坦克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在局部剥夺进攻之敌的优势。 
  8 .只有在不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而且己方兵力确实薄弱时,坦克才能暂时分割配属给步兵,但分割的单位不得小于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集中指挥,并周密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 
  9 .坦克在直接支援步兵时也要发挥其机动力。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事实上是不能充分发挥机动力的。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得出的一般结论: 
  战争证明,古德里安关于坦克具有重大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德军使用坦克的原则也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是:快速行动和机动;集中使用所有的兵力兵器。 
  只要在决定性方向上能集中全部兵力兵器,一定会取得重大胜利。这时坦克一定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并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如果坦克不作特殊用途的武器来使用,而作为辅助兵器使用,其作用会大大降低。德国在上次大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常常考虑不到坦克的能力。   
  坦克部、分队的编制和战斗运用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两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三百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二、三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一九四四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一个坦克营,编有三十辆“豹”型坦克,因此,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而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一个司令部连和一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 
  坦克营在编制上相当于炮兵营一级的单位。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一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一个通信排、三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四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三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二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但每营增加了一个连。一九四三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三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四辆坦克,每连十四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营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二、三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两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两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五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以下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营所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在战斗中协助营长实施指挥的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了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战争经验表明,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因为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连长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节,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车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因而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照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应能迅速取下炮弹,并毫不迟延地装填火炮。他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战斗中,可以取用损坏坦克的弹药。 
  无线电员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尤其是当坦克完全报废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他应注意不要妨碍其他坦克观察战场和射击。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地雷场等)。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注意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每个乘员都应以车为家。这个集体的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使全连的力量削弱。   
  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要想使坦克能机动地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德军装甲兵还在战争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