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阐明微妙殊胜的长部等圣典的含义,这是由佛陀及具有与佛陀类似资格的人所详尽解说的,具有与佛陀类
似资格的人指的是舍利弗尊者与其他能够讲经的佛陀弟子。这些注释在第一次圣典结集时被诵唸出来,在
第二次与第三次圣典结集时又再度被诵出。它们由马兴达阿罗汉带到锡兰,翻译成锡兰文以便利益锡兰岛
上的居民。我将不乖违大寺(在阿努罗陀城 )长老们的观点,而将这些注释从锡兰文翻译回
与圣典一致、庄重而且纯净无瑕的语言。」
在《清净道论》中,他提出自己看法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他说:「我们对此事的抉择是如此。
」(清净道论?第十三品?第一二三段)。在《中部》的注释里,他也只提出过一次,他
说:「古代的尊者们并没有提到这项观点,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中部)只有这些极罕见的例子
是出自他个人的观点。在《长部 》的注释里,他也说道:「自己的见解是最没有威信
的,只有在符合经中义理时才能被接受。」(长部)这些很明白地显示了他并不是在撰写自己的注
释。
有人批评觉音论师,然而那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是将古代传承下来的注释加以翻译而已。举例而
言,《清净道论》中的《说缘起品》完全是从《迷惑冰消 》一书中翻译出来的,而《迷
惑冰消》就是《大注释》里的一个部份,它是佛陀在许多经中(如全部的《因缘相应 》
)所教导缘起法的注释。在许多经中,佛陀教导过去世的因造成现在世的果,例如:过去世的无明、爱、
取、行、业造成现在世的五蕴。佛陀还教导现在世的因造成未来世的果。如果你不承认缘起的教法,那么
就会有问题产生,因为这表示你认为佛陀讲了一些无意义的话或谎话。再者,如果缘起的教法是错误的,
那么你也就不需要为了成佛而积聚波罗蜜了。为什么呢?因为否定缘起的教法也就是否定过去世的因能够
造成现在世的果。若是如此,过去世的因不能影响你的现在世,那么你在过去世所行的善业都是白费的。
而且,如果现在世的因不能造成你的未来世,那么你可以为所欲为,造作杀生、偷盗、邪淫等罪恶,而不
用担心来世会堕落恶道受苦的危险。一切都只是靠运气而发生,也就不需要为了成佛而历经至少四阿僧祇
劫与十万大劫来圆满十波罗蜜,因为你所修的波罗蜜全部都是白费的。
然而,这是一种严重的邪见,称为无作用见。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他们还
是能观照到因果的作用,例如:吃得过饱是因,消化不良是果。然而,佛陀不需要教导这种因果,因为一
般的正常人都知道这种道理。他们应当问自己:什么是造成这一世得到人生的业因?难道他们能说那业因
也是在今生造作成的吗?当然不能。
然而,如果他们依然坚持得到今生为人的业因是在今生造成的,那么,他们可以去造作善业,然后发愿变
成天神。如果现在业因能够产生现在果报的话,他应当马上变成天神。但是,他当然不可能由于那项善业
而马上变成天神,为什么呢?因为造成今生得到人身的业因必然是来自过去的某一生。
因此,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缘起的教法并不是想像,批评觉音论师说他造成混淆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以至诚
恭敬的心来看待这些注释,因为它们是佛陀及许多大阿罗汉遗留下来的教导。
问2…8:佛陀是否会「作梦」?作梦时是否有正念?
答2…8:包括佛陀与辟支佛在内的所有阿罗汉都不会再作梦,因为他们已经断除了所有的迷惑幻想,在巴利
圣典中,这称为(远离颠倒梦想)。
问2…9:具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各种善心的人,如果想投生人间,是否需要发愿?
答2…9:不需要。如果想要投生人间,他必须依靠欲界的善业,然而该善业必须在他临命终时成熟才行。不
论他是否发愿投生为人,只要他对人生还有执着,他的欲界善业就会依照自然法则而产生果报。然而,如
果在临命终时他进入任何一种色界禅或无色界定,那么他将依照业果法则而自然地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
问答三
问3…1:禅师在开示中曾经提到我们的菩萨过去世投生为狮王时,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掉落的果实所惊吓
,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个森林里所有野兽恐怖。当时狮王则逐一地追查,最后得知乃是误传所
造成。弟子很好奇,人与人之间尚有语言隔阂,何以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可以沟通?请禅师慈悲开示。
答3…1:我想那是因为菩萨的波罗蜜之缘故,使得他能够与其他动物沟通。例如,佛陀说法时只用一种语言
,但是全印度各地讲不同种方言的人都能够清楚地了解佛陀所说的法。
问3…2:修白遍时,以头盖骨的白色为对象,除了容易取相之外,还有其他意义存在吗?
答3…2:事实上,我也教导禅修者以白花、白石头、白布等的白色作为对象来修行白遍。因此,任何白色的
物体都可以作为修行白遍的对象。
问3…3:如何才能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
答3…3:要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你必须修行四念处。四念处是:
身念处;
受念处;
心念处;
法念处。
身念处包括止禅与观禅,而其余三种念处则纯粹只是观禅。
当你修行安般念时,就是在修行身念处。如果能以至诚恭敬的心,持续不断地修行,你的正念将
会愈来愈强,定力也会愈来愈深,于是你的心变得非常宁静与清醒。
修行到观禅时,你能够清楚地见到内在与外在的名色以及它们的因。换句话说,你能够清楚地观
照内在与外在的身、受、心、法。因此,如果想要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你应当努力培育强而深的定
力,进而修行观禅。如果你能证悟阿罗汉果,那是最好的,因为阿罗汉一直是保持警觉与正念的。
问3…4:请问禅师,如何检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
答3…4:在两个心路过程之间有许多有分心在生起与消灭,即使像现在,你正在听我开示,但是仍然有许多
有分心正在你的心中生灭,这是自然的现象。通常人们无法察觉有分心,因为他们的定力很弱。但是,当
他们培育定力达到近行定时,就能了解到有时候他们的心会落入有分,那时他们感觉自己似乎一无所知。
然而,他们还是无法见到有分心,因为有分心的对象乃是前世临死速行心缘取的对象。唯有当他
们修行到缘起法,并且能照见前世的临死速行心及它的对象时,他们才能分辨有分心。
问3…5:我曾经被人问倒了,请禅师帮我的忙,解答这个小问题——有人问:每一尊佛像都是有头发的,为
什么你们出家人却是光头的?
答3…5:在我们菩萨的最后这一生中,当他在阿拏摩河边出家时,他切掉自己的头发
,直到只剩下两个指宽的长度。从那时候起,他的头发就一直保持两个指宽的长度,不会变长,也不会变
短。
佛陀允许比丘、比丘尼头发留到最长两个指宽。如果头发留到比两个指宽还长,那就犯了突吉罗
罪(恶作罪)。因此,如果你办得到的话,你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而一直保持头发两个指宽长。
问3…6:每个人都可以修禅吗?是否有不能修禅的人?是否有人一直修禅,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却都没有
禅相发生?这是不是因为业障重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
答3…6:每个人都可以修禅。然而,有些人无法得到禅相,这可能由于他们过去的业障、或不够精进、或得
不到善知识引导、或方法错误等因素所造成。也可能同时由几项因素合并所造成的。
问3…7:有位比丘在做过还俗的仪式之后,仍然冒充为比丘。请问禅师,在家居士供养已做过还俗仪式的比
丘会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的假冒比丘剃度别人出家,并授与别人比丘戒,将来他会遭受什么果报?
答3…7:根据《布施分别经》,即使接受布施的是一只动物,或一个没有道德的
人,布施者仍然能够从那项布施中得到功德。然而这样的功德并不殊胜,因为该布施不会由于受施者而净
化。
如果比丘还俗之后仍然穿着袈裟,冒充比丘,那么他就是一个贼,因为他偷取在家居士供养出家
人的四种必需品(四事供养)。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他就是「贼住」的人(十种波罗夷人当中的一种
),在这一生当中,他不能再出家为比丘。
问3…8:有人怀疑涅槃近似于断灭论。请禅师开示涅槃与断灭论的差别?
答3…8:断灭论乃是认为:不必造作任何业因,人死亡之后就达到灭尽。相反地,佛陀教导说:有因才有果
;什么样的因就造成什么样的果。例如:有了无明、爱、取、行、业这些因之后,果报五蕴就会产生。佛
陀也教导说:没有因就没有果。例如:当所有的无明、爱、取、行、业都被阿罗汉道所灭除之后,果报五
蕴就不会再生起。因此,涅槃的教法是中道,它依据自然的定理,显示因果相生的法则。再者,如果有人
认为:灭除了无明、爱、取等这些因之后,并没有所谓的涅槃存在。那么,事实上,他本身就是存有常见
的人。
问3…9: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入佛位,同时也成为一位阿罗汉。他不必从证悟初果开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
佛陀的弟子里是否也有不必证悟前三种果位,就直接证悟阿罗汉果的人?
答3…9:根据南传佛法,事实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菩萨乃是透过证悟四道与四果而证得佛果的,他
在一次静坐当中就证悟了四道与四果,在两种道之间只有几个观智生起而已。所有证悟阿罗汉果的人都必
须经历四道与四果,因此,没有任何一位弟子能够不证悟前三种道果而直接证悟阿罗汉果。
问3…10:由于不通达世俗谛,而造成在修学真实谛时有障碍,应当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答3…10:佛陀开示说:「有定力的比丘能够如实知见诸法。」因此,如果想要照见究竟的真理,你应当在
善知识的指导下修行,培育强而深的定力。
在这里,我要讲述周利槃陀伽尊者的故事。出家之后,周利槃陀伽
尊者在他的哥哥摩诃槃陀伽阿罗汉的指导下修行。然而,经过整整一个雨季安
居的时间,他连一首四句偈都背不下来。他之所以如此愚笨的原因在于:过去世中,在迦叶佛
的时代,周利槃陀伽是一位学问渊博而且能教授佛法的比丘。有一次,他嘲笑跟随他学习的一位
比丘为愚蠢。那位比丘因为受到老师的嘲笑而感到羞愧,并且丧失了继续学习的自信心。由于这项恶业,
周利槃陀伽在许多世里都出生为愚笨的人。乃至在他的最后这一世,生为周利槃陀伽,出家之后他突然变
得愚笨,因此,很意外地,当他背诵到下一句的时候,已经忘了上一句所背的内容。
他的哥哥摩诃槃陀伽认为他不可能证悟任何道果,就命令他还俗。听到哥哥这些令人沮丧的话,
周利槃陀伽感到很伤心,于是哭了起来。
那时,佛陀住在明医耆婆所供养的芒果园僧寺里。佛陀见到周利槃陀伽的困境,并且
知道他将因为佛陀的指导而证得解脱,于是佛陀来到周利槃陀伽身边,问说:「我儿周利槃陀伽,你为什
么哭泣呢?」周利槃陀伽回答说:「世尊,因为我的哥哥要赶我走。」「我儿周利槃陀伽,你的哥哥并不
具足明了众生意向与根器的能力,而你正是必须由佛陀引导的人。」说了这些鼓励的话之后,佛陀以神通
力变出一块清净的布,交给周利槃陀伽,然后告诉他说:「我儿周利槃陀伽,用手拿着这块布,并且朗诵
着:『——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你就这样子修行
吧。」
于是周利槃陀伽尊者就坐下来,用手摩触着佛陀给他的布,并且朗诵:「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
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当他如此摩触几遍之后,那块布开始变脏了。他继续摩触,那块布变得更脏,就
像抹布一样脏。他的智慧成熟的时机已经到了,消失与坏灭的法则在他的心中现起,他内心思惟:「这块
布原本是洁白清净的,但是由于和我的身体接触的缘故,现在它已经充满污垢。我的心就像这块布一样,
在未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我的心原本是洁白清净的,但是由于和贪、瞋、痴等不善心所接触,我的心变得
肮脏了。」如此思惟自己本身之后,他进一步精进地培育定力,并且证得四种色界禅。以这些禅那为基础
,他努力修行观禅,然后证悟阿罗汉果,同时也得到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
从周利槃陀伽尊者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不应该认为愚笨的人就不可能证得殊胜的成就。
问3…11:佛陀教导周利槃陀伽唸「扫帚、扫帚」而使他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什么道理呢?「扫帚」也是他
的业处吗?光唸「扫帚」也能修成四禅八定、证悟初果乃至四果吗?
答3…11:根据南传经典,周利槃陀伽尊者并不是诵唸「扫帚」,而是像我刚才谈到的,诵唸「容易遭到污
染」。
在过去某一生中,周利槃陀伽生为一个国王。有一天,在城里巡查的时候,他的额头冒汗,于是
他用一块清净的布擦去汗水,那块布因而弄脏了。国王自言自语地说:「由于这个不清净的身体,把这么
一块清净的布给弄脏了,使这块布丧失了它清净的本质。有为法真是无常啊!」如此,他得到无常的印象
(无常想)。所以,就周利槃陀伽尊者而言,「容易遭到污染」这个法门是他证悟阿罗汉果
的强力助缘。由于佛陀见到他过去生中的善行,并且希望促使他专注修行契合那项善行的对象,因此佛陀
交给他一块清净的布。
周利槃陀伽尊者已经积聚波罗蜜长达十万劫之久:他在许多过去生中都研究三藏典籍,并且修行
观禅达到行舍智。这是每一位要证得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的阿罗汉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在他的最后这一
生中,当他看到布变得肮脏时,立刻省察到有为法无常的本质。由于过去的波罗蜜与禅修,他能够领悟有
为法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