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118:为什么有些人死了,而且身体已经冰冷,但过了数小时却又复活?
答118:根据佛陀的教法,当一个人的命根、业生火及心识停止时,他就死亡。只要这三个因素还存在,即使他的身体已经冰冷,他还是活着。若人真正已经死亡,他就不可能复活。
问119: 非想非非想处的众生是否会直接投生到恶道里?
答119:不会。如果他们能够保持他们的非想非非想处禅,直到临终剎那,他们就会投生到同一界里。如果不能的话,在非想非非想处禅之前的近行定将会成熟,而令他们投生到欲界善趣,即欲界天或人间。他们不可能直接投生到恶道、色界天或较低层次的无色界天。
问120:人因何得男身或女身?
答120:如果他造善业,例如布施、持戒、修行止禅或观禅,然后发愿得男身或女身,而且该善业在他临命终时成熟,那么他就能够如自己的意愿获得男身或女身。
若人犯了邪淫,而且该恶业在他临命终时成熟,那么他就会投生到地狱里遭受苦果。脱离地狱再次投生到人间时,他就会投生为女性。
问121:是否达到初禅以上的禅修者的意识在入定时可以自由地到欲界天或地狱去?可以停留多久?
答121: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去欲界天或地狱,你应该出家(因为比较有时间),然后以十四个方法修行十遍八定来调御心,以培育神变通(如意通)。
问122:佛陀的用品是否都是舍利子?
答122:佛陀的用品称为「用品圣物」。
问123:是否有大块及不同颜色的舍利子?
答123:舍利子的大小有三种,即大小如一粒绿豆、半粒米或一粒芥子。颜色也有三种,即象牙色、珍珠色及金色。
问124:不知内里是否有舍利子的舍利塔是否值得礼拜?
答124:即使其中没有舍利子,但只要忆念着佛陀的特质地礼拜它,也能获得莫大的利益。反之,即使其中真的有舍利子,但若你心散乱地礼拜它,就不能获得大利益。
问125:在禅坐面对昏沉或掉举时,可能每次都需要采用不同的对治法才有效。请问禅师要如何才能掌握及随时能善用有效的对治法?
答125:如果要克服昏沉,你应学习佛陀教目犍连尊者克服昏沉的八个方法,关于这点在之前的开示已经讲过了。如果要克服掉举,你应培育深厚的定力。
问126:有一段时间佛陀只吃马粮,这是佛陀的业障吗?
答126:是的,因为在其中一个过去世,菩萨辱骂僧团,说他们不可以吃饭,而应该吃生麦。
问127:在佛陀时代,有很多阿罗汉被牛撞死,这是他们的业障吗?还是他们太专注于经行而没有注意到牛向他们冲过来,又或是他们见到了但不让路给牛过?
答127:我想在佛陀时代并没有很多阿罗汉被牛撞死,虽然在《法句经注》及《中部注》里记载婆酰、布古沙帝王、痲疯病患苏巴普陀及刽子手铜牙四人被一只受到母夜叉附身的牛撞死。婆酰是阿罗汉;布古沙帝王是阿那含圣者;苏巴普陀是须陀洹圣者;铜牙则是拥有观智的凡夫。
在其中一个过去世,他们四人都是富商的儿子,而该母夜叉则是一个美丽的妓女。有一天,他们和她一同到公园里取乐。夜晚来临时,他们决定采取如此的行动,说道:「在这里只有我们而无他人。我们把给那个女人的一千个钱币抢回来,也抢掉她所有的金饰,杀死她之后再离去。」那位妓女听到他们的话,心想:「这些无耻的家伙在和我取乐之后想要杀死我。我将会以牙还牙。」因此当他们在杀她时,她发愿:「愿我变成母夜叉来杀死他们。」由于那四人的恶业及她的愿,因此在后来世他们被她杀死了。
问128:圣者是否能够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
答128:圣者必须拥有他心通才能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但是他只能够观到与他自己所证悟的道果同等或较低的道果,不能观到较高层次的道果。
即席问答篇
问1:请问禅师,一般而言禅那可分成几种?

答1:禅那有两种: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世间禅乃是我们已经解释过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与第四禅及四无色界禅。
? ?? ? 至于出世间禅,当你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时,你觉照名与色、因与果的无常,或苦,或无我,同时也加强辨识禅那法的三相。当你觉照初禅法的无常,或苦,或无我本质时,如果在那时证悟涅盘,则那个道智与果智称为初禅道智与初禅果智。为什幺称它们为初禅呢?因为那个道智与果智中具有五禅支。这是出世间禅。
如果你在觉照第二禅禅那法的无常、苦或无我本质之时证悟涅盘,则那个道智与果智称为出世间的第二禅道智与第二禅果智,因为它们具有三种禅支:喜、乐与一境性,没有寻与伺。
在觉照第三禅禅那法的无常、苦或无我本质时,你也能证悟涅盘。那时你的道智与果智称为出世间的第三禅道智与果智,因为它们具有乐与一境性两种禅支。
在觉照第四禅或无色界禅禅那法的无常、苦或无我本质时,你也能证悟涅盘。那时你的道智与果智称为出世间的第四禅道智与果智,因为它们具有舍与一境性两种禅支。
这些是止观行者的情况。
至于未曾达到禅那的纯观行者,他们无法觉照禅那法为无常、苦、无我,只能觉照色法及欲界名法的无常、苦、无我。实际作为观禅对象的色法是十八种真实色。欲界的名法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门心路过程。
纯观行者可以透过觉照这些名法或色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而证悟涅盘。那时他们的道智与果智也称为出世间的初禅道智与果智。为什幺呢?因为它们具有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

问2:禅修者应当如何做才能去除散乱(妄想)与昏沉(瞌睡)呢?

答2:要去除散乱,我们必须只专注于业处的对象,例如安般念对象(气息),而不应注意其它对象,不应谈话,不应想念其它事情。在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当中,你都必须经常练习只注意安般念对象。这是很好的方法。
? ?? ? 要去除昏沉睡眠,有七种方法。你记得大目犍连尊者吗?他是佛陀的第二上首弟子。他在阳历一月或二月的月圆日证悟初果须陀洹,并且当天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但是他并未与佛陀住在一起,而是前往一处森林里精进修行。
? ?? ? 他彻夜不眠地精进修行七天。到了第七天,他感觉非常疲倦,乃至于禅坐时有昏沉瞌睡的情况发生。当时佛陀放射光明,并来到大目犍连尊者的地方,为他讲说《居眠经》。
? ?? ? 在《居眠经》中,佛陀教导七种去除昏沉睡眠的方法:当你专注于某一种业处(如:安般念)时,若昏沉睡眠的现象发生,你应暂时停止专注那种业处,而改专注其它种业处,如:佛随念、慈心观等。若如此做了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思惟曾经牢记的教法。若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完整地背诵曾经牢记的教法。若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用力拉扯耳朵,并按摩四肢。若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去洗脸、朝不同的方向远眺、以及仰望星空。若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作光明想。若仍不能去除昏沉,你应来回行走以便去除昏沉。
? ?? ? 当佛陀教导光明想时,由于过去生的波罗蜜,大目犍连尊者证得了神通。对于有充分波罗蜜的人,当他们证悟道智与果智时,神通也会自然产生,不需要尝试去获得神通。佛陀教导他进入光明定,然后运用神通力,尤其是天眼通。当他那样尝试时,极明亮的光生起了。接着佛陀指示他下定决心使明亮的光持续整天整夜,那时就能去除昏沉。这是最好的方法。
? ?? ? 但是,如果你尝试这七种方法之后仍然无法去除昏沉,佛陀指示另一种方法:你应当小睡片刻。休息几分钟后再起来继续修行。

问3: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

答3:这只能靠你自己抉择,我们无法确定地说那种法门最适合你。注释中提到可以依照个人的性格(性行)来决定修行法门;但是这仍然相当困难,因为大部份人具有很多种性格:许多贪爱、许多瞋恨、许多妄想……,很难决定他们究竟属于那一种性格。最好是你亲自研究各种业处,自己选择修行法门。
? ?? ? 我观察过许多禅修者,通常他们曾经在过去生修行四界分别观或安般念。如果禅修者曾彻底地修行安般念达到禅那的阶段,那幺安般念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过去生他们只修行安般念到某种程度,尚未达到禅那,或未曾见到禅相,那幺他们的波罗蜜还不成熟,今生再修行安般念时必须非常努力地修行。
? ?? ? 如果禅修者曾在过去生中修行四界分别观,达到色业处的阶段,那幺今生他们很容易就能学习与修行四界分别观。但是,如果他们只是曾经修行,尚未达到色业处的阶段,那幺今生修行时同样很辛苦,必须非常努力。
? ?? ? 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也教导其它业处,如:遍禅,但是他们很难达到强而有力的禅定。然而,如果修成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之后才转修其它止禅法门,通常他们能轻易地成就所有止禅业处。

问4:有人说:事实上五蕴不是苦,对五蕴的贪爱才是真正的苦。可否请禅师简要地解释这点?

答4:它们都是苦谛。在《转法轮经》中佛陀说:──「简言之,五取蕴是苦。」。为什幺呢?因为五取蕴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如此,我们能说它们是乐吗?贪爱是名蕴,当然也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所以也是苦。

问5:当我们散播慈爱给某个人时,对方能否得到任何利益?

答5:我们只能说:也许他的心能够改变。除此之外,我们无法确定地说他能得到怎样的利益。
以下是经典中所记载慈爱改变他人之心的一个事例。攎耶末罗是阿难尊者的朋友。有一次,佛陀领着众比丘前往拘尸那罗城。拘尸那罗城的末罗族人知道此消息后,大家通过一项约定:不出来迎接佛陀的人将被罚款五百钱。当末罗族人出来迎接佛陀时,攎耶末罗也在其中。阿难尊者见到他也和大家一起迎接佛陀,感到很高兴;但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对佛、法、僧根本毫无信心,只是因为怕被罚款才勉强随大家行动。因此到达僧寺之后,阿难尊者即请求佛陀设法使攎耶末罗对佛法生起信心。佛陀经常散播慈爱给一切众生,所以他的慈心观非常有力。阿难尊者请求之后,佛陀就散播慈爱给攎耶末罗,然后起座,进入居处。
那时,攎耶末罗承受到佛陀的慈爱,于是他的心改变了。他来到僧寺迫切地寻找佛陀,就好像小牛寻找牠的母亲一般。拜见佛陀之后,佛陀为他说法。听法后他即证得初果须陀洹。他的心完全改变了,因此能证得初果。
另一个例子是那罗几力大象。当那罗几力大象遇见佛陀时,牠处在烂醉与暴怒的状态,正要攻击佛陀。当时佛陀散播慈爱给牠,令到牠的心立即改变了,而且还礼敬佛陀。
在这两个例子之中,一个证得初果,另一个礼敬佛陀,我们可以说这是他们所得到的利益。
然而,如果作为接受慈爱之人的心不改变,我们就无法说他能得到任何利益,就像提婆达多的例子。虽然佛陀也散播慈爱给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还是尝试杀害佛陀,破坏和合僧团,造下了许多恶业。
当提婆达多将要堕入地狱时,佛陀同样散播慈爱给一切众生,可是佛陀无法使他免除堕入地狱的厄运。从佛陀时代乃至现今,有许多人死后因为自己的恶业而堕落四恶道受苦,但是我们却无法借着散播慈爱来拯救他们,那幺我们如何能说这对他们有利益呢?
所以,慈心观的利益特别只限于禅修者自身而已。

问6:禅修者能否以感恩心来达到禅那?

答6:单是感恩并不能达到禅那;感恩心只是知道别人的恩惠而已。但在知道别人恩惠的同时,如果能有系统地修行慈心观,散播慈爱给对方,那幺他能够达到禅那。

问7: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

答7:造成投生的业是在临终时成熟的业。更准确地说,它必须在一生当中最后的速行心剎那,即临死速行的时刻成熟。它决定人死后投生到善道或恶道。如果临死速行心是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善道;如果它是不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四恶道之一。也可把造成投生的业分为两种,即:欲界业及广大业。
? ?? ? 欲界业的范围很广,包括:布施、持戒、在安止定之前的止禅修行、观智及所有恶业。
? ?? ? 广大业指色界禅业与无色界禅业,总共为八种定之业。
? ?? ? 在这些业当中,广大业是强而有力的,能防止不善的临死速行心生起。如果一直到死亡之时禅那都还能维持稳定不退,则此禅那能使人投生于梵天界。但是如果死亡之前禅那下跌,那幺它无法造成梵天界的投生,例如提婆达多的禅那。
? ?? ? 另一种强而有力的业是观智。它能够在临死时防止不善速行心生起,能令到禅修者投生于善道。所以若想投生善道,你应努力于达到禅那,乃至具备观智。
? ?? ? 比这两者更好的是道智与果智,因为它们确保已证得道果的圣人永远不堕入恶道,且能依照自己的意愿与业而投生善道。这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人寿保险。
? ?? ? 其它善业则比较不可靠。

问8:为什幺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 

答8:由于舍心观没有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只有第四禅,所以它必须获得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支持,然后才能达到其第四禅。其它业处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不能支持舍心观第四禅。为什幺呢?因为对象不同的缘故。例如安般禅那以安般似相为对象,地遍禅那以地遍似相为对象,但是舍心观采取众生为对象。而慈、悲、喜这三梵住也同样采取众生为对象,所以只有它们能够支持舍心观的第四禅。

问9:为什幺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答9:每一种第四禅都是中性的,都与舍受相应。舍心观的态度是中性的,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