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带河畔-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晓月不理她爹,先跟林民打了个招呼,叫了声叔叔,又冲着正满眼羡慕地瞅着她一身时髦打扮发呆的青云道:“云云,正月里有空就来玩儿呀!俺从市里捎了几条丝巾回来,你来看看选条你喜欢的。”胡晓月在市里待了两三年,连说话都字正腔圆,比起平日里大家瞅着电视故意学得标准多了,也好听多了。
  青云端着浆糊盆子,颇为兴奋地点头应承。
  胡晓月将妹子从林民身后拉出来,点了点她脑袋出口训斥道:“好歹是咱爸,再怨再恨逞口头痛快了有啥用?看看你,刚才要不是林民叔拉你一把,是不是就被那棒子砸了?姐不是教你了么,先忍着些,早晚有他好看的!”
  胡晓月又瞟了眼那根溅得满地玉米粒的棒子跟被棒子砸起的坑,连瞄都没瞄胡建国一眼,拉着兰兰便往院里走去。
  林民被胡家俩姑娘的话惊得不行,也不惜的跟胡建国那浑人计较了,寻思着这俩姑娘如今怎就变成了这般模样,一边背着雷达,一边叫上青云便直直往大棚方向走去。隐隐间,还能听到胡家院子里传出来的胡建国那高亢、兴奋的声音,这格老子是没听懂自家大姑娘话里的音儿么?

☆、牵牛花

作者有话要说:  缠缠绕绕、牵牵连连,如丝吐蕊,娇艳每日的清晨,或深粉,或淡黄,或天蓝,一片片缠满篱笆,一朵朵开满盛夏……——喇叭花
  伴随着电视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林民家的第二顿饺子也出锅了。
  这时候的春晚还没有后来的那么糟糕,少有广告,也没有假唱,小品歌曲里都透着喜庆与欢快。事实上,零三、零四这几年的春晚的确算是春晚里少有的经典了!
  玉秀叫起熬不住夜、已经睡了一觉的雷达,青云和林民则将一碟碟饺子端上炕桌。
  电视里倪萍一身火红的旗袍,举着话筒,满脸带笑地高声数着倒计时。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
  睡得尚有些迷糊的雷达听到电视里传出来的礼花鞭炮声,立刻来了精神,叫嚷着要放自己的礼花。
  林民放下筷子,抱着儿子去院子里点上两支□□。雷达还不满意,两人又爬到平房上,看了会儿别家放的烟花,才哈着气儿跺着脚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玉秀和青云已经意思性地吃完了自己碗里的饺子,本就是第二顿饺子,看晚会时大家嘴巴又没停下地嗑瓜子吃水果,这时候每个人碗里不过五六个饺子应应景。
  林民吃得多,他前面还多摆了一满满大碟子。
  睡醒了的雷达肚子本就有些饿,又去外面溜达了一圈,正在兴奋头儿上,吃完了自己碗里的六个饺子又从碟子里夹了两个,才堪堪吃饱。
  看小弟吃得这般带劲儿,青云立刻不吝啬地夸奖鼓励道:“嗯,有进步。照这吃法儿,开春儿开学定是要比毛毛高出半个头去!”
  雷达听了这话,高兴地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林民玉秀就有些无奈地瞅着自家傻儿子,解家毛毛才上幼儿园小班,比你小了整整一岁,个头儿本就比你小半个头好吧?!这傻瓜子!
  家里有了大棚,过年走亲戚便多了花样。初三回娘家时,玉秀从大棚里摘了两塑料兜子黄瓜,装了几根自家炸的面鱼、炸糊儿,又去商店拎了两箱奶、几包点心,大包小包好几袋子。
  本来玉秀他老子逢年过节都要回老钟家村祭祖的,可腊八那会儿,老头子出门蹓弯儿时,没防着脚滑,摔了一跤,扭了老腰。玉芬便跟玉秀商量,初三走娘家直接改成去镇上得了。正好孩子们还可以直接走着舅舅家的亲戚,省得明儿个再跑第二躺了。
  雷达喜欢去镇上,二舅舅家的青飞哥哥只比他大一岁,每次去镇上,青飞哥哥都会带他去找小伙伴们玩警察抓坏蛋的游戏。青飞哥哥还有一身黑猫警长样式的军装,两人去年就拉勾上吊说好了,待到雷达长高一些,青飞哥哥便把军装传给他。青飞哥哥说了,这叫交接。
  过年,本就是孩子们幸福的节日。
  而孩子的幸福,其实也很简单,不过一张包在红包里的崭新压岁钱,一身漂亮的衣裳,又或者是过年时桌子上那日日不重样儿的好吃的……不管怎样,大人们已经过得有些厌烦的节日,孩子们对它却始终保持着勃勃兴致,满是期待。
  大舅舅家的青腾以跳级生的身份考进了一中实验班,大年初三中午,大家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还在自己屋里听英语磁带。青云在姥爷屋里无聊地摁着遥控器,镇上的同学朋友很多,不过大家都在家里招呼亲戚,她就是想出去玩也得等到过了午饭之后。而这会子,家里跟她岁数相当的只有青腾,可让她上那小子屋里去跟他一块儿听听力?
  额……好吧,青云觉得,其实这《还珠格格》倒也没那么无聊……
  一大家子十四五个人,热热闹闹地置办了两桌儿。喝酒的男人们在老爷子的炕上,而女人孩子们则全聚在客厅的圆桌前。雷达、青飞两个正是调皮的年纪,即使吃饭,两人手里也放不下新买的□□,青云倒想跟大姨家的大姐红梅唠两句来着,可今年正值二十一的红梅刚说了婆家,这姑娘这会儿子正是热恋的时候,开口闭口就是卫松哥说这个怎么怎么地,卫松哥说那个怎么怎么地。
  青云有些无奈地巴拉着碗里的菜,大姐,嫩就不能拜老摆活儿嫩家的卫松哥?卫松哥再好,管俺一毛钱的事儿不?
  坐在青云对面的青腾看到青云这样,面上露出一副不屑中混杂着幸灾乐祸的表情,好死不死,让正抬头夹菜的青云看了个正着。这姑娘从来都是有仇立马就报的主儿,□□怎么说来着,留过了夜,你给付利息呀?这不,大姑娘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侧过身,假装跟红梅说话的功夫,伸出右脚,又狠又准地冲着对面便踢了过去。
  正在夹鱼的青腾冷不伶仃地身子一顿,筷子上的菜便掉在了桌子上。
  二舅妈见状,有些嗔怪地拍了自家儿子一脑袋瓜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小就学这个,怎么长大了倒学会浪费了?连吃饭都吃不利索……”二舅妈是教政治的,向来打开话头便如坏了闸的水龙头般,不水漫金山,刹不住嘴儿。
  青云将碗举到面前,一副正经吃饭的样子。只在趁大家不注意时,冲着青腾很是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颇为嚣张的鬼脸。矮油,看到对头吃瘪,心情果然舒畅了不少哪!为这,也该多吃半碗饭!
  过完年,不几天便是元宵。其实春节看似漫长,实际过得很快,只不过坐等它到来的时候,日子有些盼头罢了!出了元宵,结束了寒假,林民家立时安静了不少,青云继续她的住校生涯,爱捣蛋的雷达也被幼儿园收走了。因为还没开春,硬邦邦的地头虽有消融迹象却做不到什么,除了苞米根需要清一清外,这时候倒没多少农活儿。
  节后的菜价一跌再跌,这时的黄瓜不过两块多钱,却也比其他菜贵上许多。林民家的安排是,上午林民骑着摩托车去赶集卖黄瓜,玉秀则上山拍打苞米根子;下午,两人再一块上棚里摘黄瓜,摘完黄瓜基本上也到了半傍晚,这时候正好放草毡子,如此下来,日子过得倒还算充实。
  可并不是每家都能安享这份安逸,偌大的一个村子,上百户人家,鸡毛蒜皮、鸡飞狗跳都可以形容村子的热闹。这日傍晚,两人自大棚回来时,还没拐进自家所在的那条胡同,便听到张翠花高亢地叫骂声自她家院子里传出来,“□□个挨千刀的,断子绝孙的龟犊子!吃了俺家的鸡,下辈子投胎就落成鸡,千人睡万人骑!到死也捞不着个人日子过……”
  张翠花的声音嘹亮,整条胡同包括前后两排屋子的人都能听到。直到林民夫妻俩走到自家门口了,还能听到她不重样的叫骂声儿。
  这般过了能有一刻钟功夫,一个尚算窈窕的身影出现在林民家隔壁家平房上。那女子一身深红色的挑金花旗袍,裹在身上,显得胸翘臀肥,一头长发高高地盘在头顶,插着跟带青碧坠儿的木钗,饱满的耳垂上坠着两粒米粒儿大小的吊珠,虽然皮肤偏暗,但因着巴掌大的瓜子脸上凤眼挺鼻,双眉间又带着些愁丝,倒显出了几分风韵。
  在农村里,风吹日晒多年下来,还能保有这样好颜色的婆娘不多,林民家隔壁的娜娜她妈桂珍倒真是个特例。
  桂珍娘家倒与玉秀一个村子,两人自小也是相熟的。只不过桂珍相对命苦,嫁给了好吃懒做的胡崔旭。
  话说回来,本来刚嫁过来那会儿,桂珍的日子过得也算可以。那时候胡崔旭他爹娘还健在,一家四口人一个锅里吃饭,那时候,下地干活儿的有胡家俩老,胡家独苗胡崔旭上手做的,不过是上山放放家里的两头牛,偶尔割几筐子猪草,而儿媳妇桂珍也只负责一家四口人的一日三餐和圈里的那几头猪。那时候,较之玉秀整日里起早贪黑地跟着林民上山下地,时不时回个娘家、经常能赶个小集的桂珍的日子真真算是少有的滋润。
  可惜好景不长,在桂珍生了娜娜之后没两年,玉带河发大水,胡家老爹跟着一群村人上河里电鱼,鱼没电上来,人却栽在了河里。胡崔旭他娘不相信胡老爹就这么走了,日日攥着老头子生前常抽的旱烟袋子去玉带河边上等人回来,午后的一场雷阵雨下来,不晓得躲避的老太太也被劈死在了河边。早年卦半天就给胡家老两口算过命,命中带水,偏偏又缺金,果不然,两人一辈子没享过大福,老了老了,却都被大水带走了。
  胡家没了老头老太太,可以说那简直就是没了顶梁柱!桂珍夫妇俩谁都不爱下地干活儿,那一等地上的庄稼长得都不如人家开荒开出来的边角儿地。粮食长得不好,手头便开始紧巴了,偏偏胡崔旭又是个好吃懒做的,每日吃饭,必要有一碟小菜三两白酒不可;每日晚上,必要上桌摸上两把过过手瘾。
  就这样,胡崔旭家先卖了一头牛,第二年又卖了另一头。第三年开春的时候,桂珍养的那几头猪也被两人卖了个精光。桂珍对外说得倒是好听,这是俺家男人体谅俺天天喂猪累得慌,要不这么几头满是肥膘的母猪怎么舍得就这么卖了?
  收猪的看着几头蔫儿巴巴的母猪,私下噘嘴,再好的猪饿成这样,也卖不上啥好价钱!
  不光这样,随着娜娜上学,托管费、书本费一出,家里的开销变得越来越大,这左邻右舍怕是没有一家不握着点儿胡家打得饥荒的了!胡家借遍亲戚邻居,却没还过几次钱,这让很多拽着他们家饥荒的人家看到他们夫妻俩便没个好脸色。即使这样,两人却也没有一个想着勤快点儿,或出去打个小工什么的。
  娜娜七岁了,要上小学,学杂费九十块钱家里却怎么都拿不出。这时候桂珍“另辟蹊径”,整出了个挣钱的“好法子”。
  前头就说过,桂珍此人,腰细臀圆,又颜□□人,村里不少汉子都暗地里盯着她起过歪念头,这里面最先将臆想落实到实践的便是咱们的好村长刘国立。刘国立虽比桂珍大七八岁,那时却正是三十五六岁,当着校长,风光无限的时候。娜娜上学,桂珍拿不出钱来,又不想耽误闺女前程。于是,这日桂珍便做了几个小菜,趁夜摸到了小学门口。那时候小学不像现在,老师不是本村的,学校又没有食堂,村里有学生的家里每家都是要派饭的。这样,桂珍提着篓子出现在学校门口时倒没引起啥村人注意。
  入夏时本村小学校园里的桃子刚熟,这时候总有那嘴馋的瓜娃子趁夜到学校里溜缝儿。每年这时,刘国立便成夜不回家,守在学校里看桃子。桂珍便借着这空当,抹了雪花膏,涂了红嘴唇,打着夏天天儿热的幌子,只穿了件掐腰儿的吊衫裙,拎着篓子娇吁吁地进了小学校长办公室。
  自古就有灯下美人一说,本就有着几分颜色的桂珍,在学校那盏十五瓦的昏黄小灯泡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诱人带媚。那篓子里的菜还没端出来,刘国立的眼神便顺着桂珍那鼓鼓的胸脯瞄到了大腿根儿上,屋里的气氛顿时变了模样。
  桂珍被那火辣辣的目光看得羞红了脸,低着头绞着衣襟慢慢靠了过来。
  不出一会儿,摆满教案作业本的办公桌立时成了战场。
  刘国立借着收拾作业本的功夫,站在桂珍身后,双手轻而易举地便越过桂珍的小蛮腰,摸到了饱满起伏的胸口上。接下来便顺理成章了,一个早有贼心,一个有意逢迎,连前戏都没有,刘国立撩起桂珍薄薄的裙摆,提起那物,一边上下揉搓推弄,一边朝深色蜜林插去。
  殊不知,这边两人翻云覆雨,那边偷桃子的半大小子趴在墙角听得脸红心跳,擎天柱早支起了自家帐篷。
  当然,待桂珍软着脚从办公室里出来时,娜娜的学杂费问题也就此解决了。
  至此,桂珍的“生意”便这样打开了门路。
  桂珍“接活儿”倒也不是啥隐秘事儿,村里人都知晓些,只除了整日只晓得放牛喝酒的胡崔旭。这让村里的婆姨们又鄙视又愤恨,让那些汉子们私下乐开了花儿,只却没有人在胡崔旭跟前点破过。待胡崔旭自个儿撞破之时,那已经是两三年后的事儿了。
  那日桂珍正跟村西头的老光棍趴在自家猪圈边上办事儿。老光棍那粗壮的家伙兴奋地插在桂珍下面,桂珍趴在猪圈边上,紧抿着嘴巴却止不住喉咙里泄出来的□□,她一支胳膊撑在圈台上用手捂着嘴巴,一只手则专腾着捂住胸口那刚被塞进来的三十块钱,这般下来,两人姿态着实撩人。胡崔旭一进门,便见到这般景象。
  但凡是个男人,怎会忍受这般鸟气?胡崔旭大吼一声,撩起门边的铁锨便朝老光棍砍去。
  那老光棍本就□□在兴头儿上,被这吼声一惊,心下一抖,内里那点儿存货立时射到了桂珍背上。被弄了许久的桂珍这时也软了手脚,又惊见这龌龊事儿被自家男人撞破,一时脑中发空,话都没说一句便直接晕了过去。
  正是中午头刚过,村里还有许多尚未下地的村人。胡崔旭与老光棍这追打嚎闹不一会儿便引来了不少村人,大家赶过来拉架的拉架,扶人的扶人,还有那趁机占便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