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行三国-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八百九十九章 退守汉中
    “都给我闭嘴。”有着这样一帮置生死与度外的下属是为将者的幸运,不过眼下形势紧迫错综复杂张绣绝不能让这般的吵闹进行下去。身为一军之将,他考虑问题所处的角度就要站得更高,鄞县一战只是汉中战事的一个局部,按成易龙之法或确可在此战之中受益,但运用此法会对燕军士气军心造成的影响他不能不加以考虑!一军统领自有一军统领的威严,张绣一旦高声出言房中也立刻安静下来。
    年青将领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勇于为此承担责任,张平等岁数较大的统领在生死之间亦能有不逊于年轻人的勇气,这一切都值得赞赏。但两军对阵兵家之事不是光有血勇就能取胜的,战法亦有局部与整体之分,在某些情况下对局部有利的战法未必就能对全局起到作用,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一时所得产生相反的效果,就需要统军大将去整体衡量,在他们的眼中不仅要有局部随时都不能忘了大局成败。
    张绣思考之时所有人都选择了安静,而军师的眼光依旧没有离开计时器,方才众人的你争我夺并未对其产生半点的影响,但众人对此绝不会有怨怪之心,张虎长久以来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的一切所为都是必要的。权衡再三,最后张绣的目光还是停在了军师身上,在他心中已然倾向于采取这条策略,虽然会因此对军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他相信凭借长安营士卒的素质是可以将之调整过来的,不过兹事体大,张虎虽将战事尽付与他可军师在场他还是希望其能有所指示。
    “张平率所部人马再冲击一阵以攻为守,公行,全营撤守汉中!”一直沉默不语的军师终于有了动静,可此言一出却又出乎了在座大多数将领的预料,眼前形势虽亦紧迫却还似乎未到十万火急的关头。
    汉中一战双方主帅曹操张虎皆为知兵之辈,可说是高手对决,但往往这样事关全局的大战未必便能称得上精彩,双方对对方的目的与优势都是一目了然,更不会留下太多的机会为敌所趁,“先为己之不可胜,再待敌之可胜。”成为共同的指导思想,一切的出奇制胜都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且还很是需要对方的配合,而一旦双方都是堂堂之阵,主帅谋虑相当,就会成为对峙拉锯和硬实力的比拼,此处在青州一战之中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只不过此处处于优势的换做了曹军!
    围棋与象棋之道中有所谓“大赛无名局”的说法,为了切身利益考虑对阵双方都会选择最为稳妥的战法,细腻的局面之中总是波澜不兴,对杀激烈的局面绝少出现,这一点在兵家之道上亦是相同!战国之时有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赵各占一半,每个人都有着极为辉煌的战例,绝不乏精彩奇诡之战法运用,可当这四大名将互相对垒之时,那种战局却真的是乏善可陈,显得很是平淡。
    长平之战前期赵军主将正是老将军廉颇,面对白起数十万优势秦军,他的应对之法就是固守,并未在其中运用任何太过高深的战法,对于战局的把握老实之极,甚至可说有些笨拙!但笨办法在某些特定的局势下就是最佳的应对之道,无论白起如何引诱示隙经验丰富的廉颇就是不为所动,看上去似乎示弱但秦军却总无法击破赵军防线。
    后来的事情大家很清楚,秦人反间流言二计并用,使得赵国临阵换将,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辣稳重的廉颇,面对白起的示敌以弱这位赵国名将赵奢之后全线出击,正中敌之下怀,长平一战白起坑杀四十万精锐赵军不但建立起了自己杀人王的声名亦将秦国最为强大的对手赵国一举击败,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赵国亦只有守成之局!
    后秦王嬴政令大将王翦领军进攻赵国,率军相抗的便是另一名将李牧,二人输攻墨守势均力敌,局面相持不下,此时又是李斯等人用反间之计使得赵国换将,李牧拒不从命竟被赐死!似乎反间计对赵王总是格外的好用,竟是略施不爽!大树既倒,赵国岂有再能抗王翦之将?被秦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扫进了历史尘埃之中!
    长平之战老将廉颇战略执行彻底,根据多年的战阵经验与双方的实力对比做出了最为准确的判断,如今这汉中之战曹操对形势的把控亦是一般,无论对面之敌是张虎还是刘毅,兵力的劣势都是难以改变的,只要抓住这个主要方面一力击之就是最佳战法!作为进攻的一方,他的选择比之当年的廉颇还要更为灵活机动,优势也在不断扩大。
    与之相比张虎对战局的认识不会在曹孟德之下,可他所受的掣肘却要更多,米仓山、定军山两处皆是战略要地,倘若他手中兵力略微充足,假使张辽的燕云军前番已在手中,那么米仓山的失守绝不会出现,依托两大险要加上鄞县一地及马超司州营的存在他便可构筑起一条立体纵深的防线来应对曹军大军。可事实是他手中可用之兵不过司州长安二营不足十万人马,对汉中军的战力亦谈不上了解太深,强要派燕军镇守此两处不但会削弱正面抗衡对方的兵力且两军的协调还会成为更大的问题,此消彼长之下如今汉中的局面并不难理解。
    用成易龙之策张虎可以肯定能够拖延曹军更多的时间,可身为主帅,又是燕王刘毅的谋主,他考虑到的层面比之张绣还要再高几分,霹雳罐一出,鄞县便成焦土之地,众将只能看见军心士气方面的损失,而张虎却不得不考虑汉中之处的民心,此对燕王大业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心向背,成败所在”在世人心中都只有某种象征意义,便是张虎郭嘉这般的大才在此处的理解也要远在刘毅之下,可司隶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韩张联军,子才算是彻底体会到了燕王口中人民战争的含义!倘若不是司隶百姓的大力相助,联军的退路怎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变得千疮百孔,大大拖延了其后撤的速度,为燕军全歼韩张联军争取了最为充裕的时间。
    在司隶作战燕军的后勤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各种物资能在最短的时间被运送到制定的地点,步军防御阵地亦可在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构筑起来,伤员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与民心所向四字!刘毅的惜民之策,张虎自己坐镇此处多年一力贯之使得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的百姓对燕地的归属感越发强烈,一旦遭遇外来打击他们就会爆发出极大的潜力,司隶一战他们就是幕后潜在的功臣!
    张鲁治理汉中之时还称得上政通人和,如今燕王一到却是干戈四起,百姓流离失所遭受战乱之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怨言,很多时候他们可不会去管天下大势如何,自己的生计才最为关键,倘若此战用焦土之法,鄞县一处玉石俱焚,对燕王在汉中的声望是有很大打击的,且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产生的影响便是张虎也难以做出推断!
    身为战将,考虑纯粹的战事得失再正确不过,可站在张虎的角度不仅要有战局之内的考量亦要有战事之外的计较,即使抛开民心不谈,长安营一旦在这鄞县之地损失过巨对于接下来的汉中守御战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等张辽大军等到今日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曹军攻击的坚决程度已然到了他计算之中最坏的地步,如果还是一力坚持下去将本就略显单薄的兵力再度高速消耗下去,对全局绝无好处!
    “军师,按易校尉之法我军足可一战,张某亦不是惜身之辈,此时谈及胜负为时过早,何故便要退军?”对于张虎的指挥风格张绣张辽包括甘宁等大将都是极为了解,军师虽然是个文士可在战场之上从来就不缺乏杀伐决断,他一旦下定决心就是不容置疑的,但就这一点而言,还要胜过贾诩、郭嘉、戏志才等人,方可为三军之帅。但一般而言出于尊重大将权威的考虑,子才亦很少会越级下令,这在军中也是颇为犯忌的,以张虎的周全自然面面俱到,因此在军师出言之后,张平犹豫片刻还是言道,燕王从不反对将领提出自己的意见。
    “形势如此,无暇细说,众将各自下去整军,公行,组织全军退往汉中!”张虎闻言并不作色,右手一摆依旧坚定的言道,二者的考虑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之上,他此时也没许多的时间去加以解释!
    “诺!”这一下以张绣为首众将都是躬身领命,军令一旦明确,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一样要执行,这也是燕军之中的铁律,再有意见都得放在心里,倘若因此而导致全军行动延误,无论意见对错当事人都要受军法重责,此处身为燕军战将,众人都是深知!
    得军师之令张绣立刻亲自安排,撤军这个战阵经常用到的环节是燕王在操演纲要之中屡次强调的,必须做到精雕细刻的地步,否则便易为敌所趁。而张虎心中却有叹息之意,张辽的燕云军最终没有能够创造奇迹,退守汉中之后他要面对的局势将更为沉重!

第九百章 严阵以待
    米仓山失守,曹操大军全线压进,张虎率军在鄞县顽强阻击三日两夜,双方损耗皆是极大,最后长安营在张辽燕云军始终未到的情况下为了下一步汉中守卫战的考虑不得不做出退守坚城的决定,曹操一举拿下鄞县之后倒是停下了快速前进的脚步!一来为了休整士卒以利于下一步的攻势展开,二来也是给汉中军民一种沉重的压力,倘若他现在一味追求速度就去攻城反而落了下乘了,人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为沉重,这样的心战曹孟德拿捏的极有分寸。
    从鄞县撤军,张虎没有给曹军留下任何追击的机会,马超庞德率领司州铁骑接应有力便是最大的保障,不过对曹操而言也并未想过在此处占燕军的便宜,反而在多次交锋之中他也在暗中学习着对方撤退之时的哪种井然有序的安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代枭雄从未放弃过的,早在当年西园之时他便从刘毅的练兵之法中看出了不少好处,这也是因为朗生在其眼中有着相当的地位,换做他人曹操未必会去偷学!当然这也是互相的,西园练兵,诸侯讨董刘毅在这汉末之雄的身上亦学到了很多军事上的经验,丝毫不让老曹专美于前!
    在刘毅心中曹操除了是劲敌之外也一向是个英雄人物,而在曹操眼里朗生也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他对异族的威慑,这种扬我族威是超出争雄天下之外的,只要是大汉男儿都会有所感!当然这绝不妨碍他们在论战之中将对方称为汉贼与王莽,那只是一种舆论手段的利用,亦是争霸天下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场论战刘毅曹操自重身份都没有亲自上阵,却是麾下一众文士一展才华,说穿了这样的舆论战与泼妇骂街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绝不会有粗鄙恶俗之言罢了。陈琳的那篇文章辞藻华美,立意深刻,整体流畅,文采风流,却将曹孟德整个家族批了个通通透透,全文不见半句粗言却是见者心寒,刚开始朗生这个半吊子还没完全看懂,在夫人的解释之下才知其中深意,难怪当年老曹以其来治头风!
    刘毅在文章方面的没什么造诣,那些隐晦的典故更令其云山雾罩,可刘夫人却是此处的大家,在她眼中陈琳的文采极佳知识渊博,但骂曹操也就罢了,带其祖上就有点失了大家风度了,关键在于这篇文章代表的是自己丈夫,王者的气度还是要大力维护的。因此便准备向丈夫建议让陈孔璋做出一定的修改,锋芒直指曹操一人!
    不过还没等她向丈夫提出建议,曹操之子曹植的一篇文章便让蔡琰玉面生寒!其人文采不在陈琳之下,对刘毅的攻击力度也与前文不相伯仲,倘若曹子建的这篇文章仅仅给朗生独观他就是白费心机,其中多有高深之处凭刘大少今日的水平未必就能看懂!但随着刘郎纸的推广,见到这篇文章的绝不在少数,其中除了质疑刘毅的宗室身份之外便对其祖上也言之凿凿的提出了疑问,这让刘家长媳如何能够忍受?于是乎陈琳的文章应声而出,给对方做出了最强硬的回应!
    身为此次论战的主导之人,刘毅在很多时候却是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在旁观,他大力推广发展的造纸业给一众文人士子除了出谋划策之外又提供了纵横驰骋的方寸空间,论战之中他们的才华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扬名天下,陈琳、杨修、曹植等都是经此而名声大嘈,比之诸侯之间的互相征伐各种奇谋的精彩之处亦丝毫不见逊色,春秋之时百家争鸣乃是华夏细想史上最为开放的一段时间,大大丰富了各种文化的传承,在刘郎纸普及之后,汉末也有了这番景象!
    张辽的燕云军几乎与张虎同一时刻抵达汉中,自虎牢关出发长途跋涉近两千里,这支劲旅已然将速度放到了极致,可凡事总有极限,将张虎领军退守汉中归咎于燕云军的未能及时赶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虽则文远对此还是有着一定的愧疚之心可子才在到达汉中城之日已然将心态彻底的调整过来,一心一意的投入到了城防的建设中去,燕云军六万士卒承担了守城的主要职责,这一点倒没有引起汉中将领的不满,司州一战不少人有着亲身经历,张文远善守之名不虚!
    攻城之中以攻心为上,守城亦是如是,张虎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人心,而此战人心的关键之处就在张鲁张公祺的身上。曹操大军进击汉中,燕军全力抗击之下却仍旧让其稳步缓进至坚城之下,张鲁与军中诸将当然知道有此局面乃是因为双方兵力战力对比的差异,如果说司州之战他们还只能从战报与战损之中去体会那份差距的话,如今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了,尤其是米仓山的失守正是让形势恶化的最大原因,此中虽有着守将杨秀的失职可曹军的强悍还是超出了汉中诸将的预测之外,换了当年的蜀军岂能给守将如此大的压力?
    可在汉中百姓心中不会似军中之人一般分析的那么清楚,他们只能看见曹操大军连连逼近,守军却是节节败退,转眼数十万敌军就快到了汉中城下,一时间有些人心惶惶便是人之常情了,不过对于即将开始的守城战而言,这便是最为不利的因素,民心乱就会影响军心,而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