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一瓢医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66-一瓢医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形忽渐瘦,脉虚极,气怯偶咳,目黑脉弦,忽忽不乐。补气补血,人所知也,宜将阴兽,引入阴中,药犹得力。早晚捕獭一头,取肝阴干,用鹿角胶,各于木器杵碎。早服鹿角胶末一钱,晚服獭肝末一钱,皆开水送下。此常用百日之法,今拟煎方先服:

人参、茯苓、菟丝饼、南枣、焦冬术、炙草、枸杞子。

左关搏指急疾,右关弦大。无胃气不归元,充海无根。右关如是,当剧于春;左关如是,当折于秋。恐左关为应,勉拟古人乙癸同源之治:

大生地、女贞子、枸杞子、茯神、元参、怀山药、紫石英。

此病起于费心劳碌,风寒不节,遂至咳嗽吐痰,久则内伤。内伤者,内中脏气伤也,即古人所谓虚劳证,总不得愈。必须绝去费心劳碌之事,一毫凡念不起,助之以药,或可延年:

麦冬、阿胶、桔梗、炙草、沙参、米仁、茯苓。

此痧劳也。由于太阴伤损,日传至足少阴。脾气少溏,则入下藏也。百无一治,速宜返棹,闭关静养。方一首奉赠,日饮可也:

熟地、阿胶、百合、枸杞子。

花甲之人,两尺独大。二藏已衰之际,岂宜如此?急进已癸同源之法可矣:

熟地、女贞子、菟丝饼、茯苓、元参、早莲草、枸杞子。蜜丸。

此真阴亏证,俗名百日劳也。稍有伏暑,所以寒热愈甚。惜乎治之不早耳:

熟地、茜草、青篙、元参、滑石、丹皮。

坎中一画,真阳孤飞于上,一交已午之月,神水金丹,亦奈之何:

老生姜、天冬、怀牛膝、甘草、川石斛、元参、女贞子。

禀性好食辛,医书云:〃多食辛,令暴卒。〃今诊得色脉形骸俱惫,不须暴卒,亦不长生。自宜持其病。令先服三生欲:

生地黄、赤茯苓、麦冬、粉甘草、生米仁、红枣。

此一损证也。从上损之下者。一损肺,肺再传心、传肝,传脾,传至肾,则骨痿不能于床。断不可再投理肺,以速其损。怕猪肚丸可服:

猪肚丸。

未过五旬,形脉色俱衰,叩之连丧三子。得不如是耶?况复伤其孙乎,此非药饵所能者也:

川贝母、生地、茯苓、麦冬。

脉得数而且弦。此阴亏症也,并非外感。今以虚火升而头痛,渐有金水两伤之势。静摄乃得,药饵其次也。熟地、女贞子、麦冬、龟板、元参、澹秋石。枣浆为丸,开水送下。

肺为水主,热淫则融,融则水源竭矣。土为金毋,不承则金无生,金土金水三脏日澌,苟无玉液,神精安能返?既惫之有形,虽拟禁方,亦据古人之常谈耳:

苇茎汤。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嗽,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塘。非一真阴乎,怯症之渐也。但知头痛医头之为良医,不知履霜坚冰至,君子其为忧危之心也:

炒白芍、小生地、麦冬、枣、桂枝末、炙甘草、青篙梗、云苓。

诊得脉细数而微,舌干黄,下利,身焦燥而不润。此为下多伤阴,热邪因之而内陷,大可虑也。治法轻以清其邪,苦以泄其热。未识应否:

川连、小生地、人中黄、淡豆豉、木通、金银花。

饮食不和者,太阴亏也。葛稚川《肘后方》有一味治虚劳之法:少阴厥阴亏者,鹿角散;太阴亏者,神曲散。今用神曲散:

真陈六神曲研细炒香四两。每食后,用开水调服二钱。

中焦为气血津液朝会之所,今诊得胃气不能脉中流布,其亦元气中馁也。酸以摄泄,辛以流动,惟甘以以培养,因增肿患而却之。拟方备阅:

橘白、灼艾、醒头草、麦冬、木瓜、五味子。

厥有十四。泄为一法,镇为一法。曲直太过,不特侮土,并其上不畏金,镇法恐其格不相入,因其势而利导之,然后润之滋之。鲜有不济者:

羚羊角、金铃肉、生甘草、淡吴萸、黑穭豆、生白芍、云茯苓、川郁金汁。

仲景书云:〃疟脉自弦〃。一句开尽人天眼目。今三部九候之中,并无一毫弦象可见,与正气相战者,非比春之风、夏之暑、南方之瘴也。于此推之,思过半矣:

草果仁、炒厚朴、陈皮、白茯苓、制苍术,炙草。

脉愈按愈大,可知阴气不足,疟邪得以深入。漏芦、鳖甲,补阴太过,非花甲劳心之体之所宜,汗泄过多,阳气亦虑,胃间伏邪,水饮不入,种种皆所一不胜也,岂宜再从汗解耶?病者小心,医者慎之:

人参、蔻仁、淡黄芩、生牡蛎、生地,陈皮、小青皮、生首乌、新谷、姜汁。

明系肝风上冒,左尺脉碎乱搏指,此乙癸同源,肾肝同病也。但少阴之脉,不至于巅,惟阴能至。以肝为重,肾次之:

羚羊角、生地、半夏、白芍、当归身、陈皮、茯苓、菊花、女贞子。

此由金水不相承挹,故咳久不愈。切勿理肺,肺为娇脏,愈理愈虚。证不可泛然滋阴。

北沙参、整玉竹、云茯神、川石斛、甜杏仁、生扁豆。

短气失音,喉中时作水鸡声,右脉如革,面浮色痿,肺胃应之,心下痞硬。补泻纷更,动无一效。甚于水令,剧中春候。拟进苇茎越婢成汤,进饮三剂:

石膏、桂枝木、白芍、杏仁、冬瓜子、生米仁。

本属湿温,化在三焦,充斥腠理。误伤手太阴、足太阳之气,必致渐入虚损一途,非病之过,治之过也。必移入高明静虚之宝,治以百日之遥,庶几得之。拟方开太阳,益太阴:

淡干姜(同五味子捣烂)、茯苓、地骨皮、桑叶、生扁豆、生甘草。

弦动无情之脉,即名胃少。虽非《难经》所谓但弦无胃,而久病有此不宜。莫因失血而久进纯阴之药,阳气抑而阴无所寸恃也。拙见且进甘温:

建中汤加人参、炙绵芪、归身。

病在奇经,治他经不应。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气不肃,所以鼻红昏晕。二者皆出督脉,好异无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犀角、广圆核、侧柏叶。右蜜丸。早服五钱,晚服三钱,开水下。

暑者,热中之阴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络。怠惰不语,神昏肢冷,为不治。今脉迟软,渐有是机,四末渐冷,竟有内闭外脱之虞。急用通阳救逆之法,仿右大顺散之义。未识何如:

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右脉芤搏,耳聋,血下溢,寒热不已。阴络所伤,而厥阴不摄。当从至阴中宣出热邪,是存阴第一义也:

青青、白知母、生白芍、炒黄柏、鳖甲、鲜荷叶。元米一合,泡汤为水。

右脉一息七至弦,右脉一息六至紧(原书即为两个右脉:出自《浙江中医杂志》),咳而不得息。阴气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议景岳六君煎投之:

金水六君煎。

素有喘症,形气怯弱,咽痛不肿,时咳。此新感风温在肺,气不下肃。尚宜清降:

桑叶、白沙参、块茯苓、杏仁、川贝母、南枣肉。

禀质既薄,咳红,极易伤阴。不可理肺,缘水出高原,肺主气母,藉以生津补液,周环百脉故耳:

生地、清阿胶、枸杞子、料豆皮、麦冬、百合。

昨所同议之方。以两关按之,脉弦。特借仲景旋覆代赭法,同四磨饮投之。旋渡有转旋之功,代猪为镇坠之品,咸寒可降,酸可入肝;四磨则渐摩运化,使手太阴得行清肃之令,足厥阴无克侮之暴。今诊得两关弦象已减,面浮少退,是药己应,而暴渴欲饮,则仍然如故。是则阳明之府,中垢不去,煎熬津液,下流一日不通,上流一日上泛。虽有补虚之策,孰敢泛投?且其虚脉虚象,显然彰著,势不容缓。前既借仲景之法,以退两关之弦,此独不可借仲景急去宿垢以存津液?然未可以子和霸法投之。拟以缓法,推陈致新,仍候昨日两道长印可何如:

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煎送沉香化气丸二钱五分。

滋营养液膏:

女贞子、广皮、干桑叶、熟地、旱莲草、白芍、黑芝麻、枸杞子、鲜菊花、归身、黑穭豆、玉竹、南烛叶、白茯神、沙蒺藜、炙草。

右前十四味,各四两,后二味各二两,天泉水、桑枝火熬成膏,收入真阿胶三两,炼净白蜜三两,磁瓶贮好。每日卯时挑服五六钱,开水送下。

此方为林下服食之大药,肝气不和之妙品。贞、莲二味,法二至以暗转阴阳;佐桑麻,为调风气应候,播植生机;助以杞、菊,为升降之春秋,亦承流以宣化,归、芍辛酸,一通一泄,使无或滞之情,地黄、蒺藜,一填一养,不致肌虚之困;穭豆滋水息肝;南烛培元益气;茯神、玉竹,为营卫报使,橘红、甘草,为喉舌真司;阿胶济水造成,激浊扬清之凛冽,蜂蜜一花酿就,和风甘雨之仁慈。服之不特调元却老,且以见天地之生生有如是也。

心脾双补丸:

人参、元参、五味子、远志肉、麦冬、茯神、酸枣仁、柏子仁、于术、川贝、生甘草、苦桔梗、丹参、生地、川黄连、金华香附、朱砂。

右为末,用桂圆肉熬膏代蜜,捣丸如弹子大。每晨嚼服一丸开水送下。

经云:〃女子以心脾为立命之根。〃凡心脾气郁,郁则从火,久久不解,渐耗五阴。特制此方,有通有补,允与丹溪、立斋诸公相颉颃者。方义盖取人参养心气,麦冬益心津,生地、丹参益心阴,茯神、远志安心神,五味、枣仁收心液,川连、甘草泻心阳,桔梗利心气,朱砂镇心怯,白术健脾阳,香附畅脾阴,川贝疗脾郁,特重其数,以对待心脾二脏,龙眼代蜜,大补心血,甘草和脾。丸如弹大,细嚼吞下,不致直趋下焦,其功倍著矣。名曰心脾双补法。

治产后少腹结瘕:

人参、云母粉、当归、金铃子、生地、吴茱萸,炒血芍,炒白川芎、干漆、制香附、藕粉(生用)、老白韭根。

右为末,真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日百丸,空心开水服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