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加索从不执意拒绝接受当代人类文明事件的压力,也从不否定不论是来自他的内心世界还是来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动和激励;他从不对他同时代的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提出的主张视若无睹,也从不对古老的历史文明或者所谓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启示视而不见,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点之一。但是,他既不乔装打扮,也不改变本色;他永远是他自己,永远保持着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作风,永远保持着他那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热情。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有了毕加索,绘画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现形象方面不仅得以再现现实的外表,和通过现实来表达情感,而且还表现有关对现实本身的感觉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表现就变为讲述,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所具有的全部经验在每一幅绘画中都能发挥作用。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叙述。肉眼可以看到的现实的外表形式与绘出的形象二者之间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经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艺术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广阔天地中去闯荡,去寻找“图式”和“印象”;因为艺术家本身就带有自身丰富的认识经验和感情经验。因此,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过。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做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九十一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到了美国。1947年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1952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愿望却被哈佛大学粗暴地拒绝了。1955年,基辛格不得不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草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从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等级。1957~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他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1973~1977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70年代初,他说服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受了他的中美苏“大三角”的论点,以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来制衡前苏联。他本人亲自出马,于1971年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第二年访华铺平了道路。他主张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一定意义上讲,他是冷战的见证人,也是维持冷战不向“热战”发展的倡导者。他提出的“力量均衡”的观点得到了历届美国政府的推崇,也被美国的许多西方盟国所遵循。基辛格也曾深度介入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推进的美苏关系解冻、为中国的开放访问中国等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1973年,他因成功促成越战停战协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为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乔治城大学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年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1986年,基辛格荣获自由奖章。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基辛格有机会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见面,并对他们进行研究。他说:“培养优秀领导力量的最重要因素是眼光和勇气。”他说:“领导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优秀的领导者应拥有要把社会引向何方的构思。同时具备能够实现这一构思的熟练技术和领导力、推动力。”这是他对领袖的定义,也是给自己制定的标准。
斯皮尔伯格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1946年12月18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当代著名电影导演、制片家。其父是个电子计算机专家,其母是位颇有造谐的古典乐器演奏家。斯皮尔伯格自小便喜欢冒险与幻想,又勤于思考。12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了他一架袖珍摄影机,这使他对拍电影更为着迷。 
  斯皮尔伯格从未上过电影专业学校。靠着自学,他在16岁的时候就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达两个小时的科幻电影《火光》,并在当地一家电影院上映一晚,获得500美元的票房。而后他继续磨炼自己的技术,执导每周一集的系列剧,包括有《科伦坡》和《马可斯·威尔比大夫》还有其他三部电视电影。其中一部电视影片《决斗》(ABC,1969)在欧洲播出之后,取得了评论和商业双方面的成功。 
  作为从70年代好莱坞电影创造性发展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人物,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方法和内容。三部由他执导的电影(1975年的《大白鲨》,1981年的《ET外星人》和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一直以来都位列全球十大卖座电影。他之前的制片公司“安培林娱乐公司”也因制作多部热门电影而闻名于世,其中包括1984年的《小精灵》,1985年的《回到未来》和1988年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然而他惊人的成功却使他持续多年不被认同为艺术家。除了票房市场,斯皮尔伯格和许多富有创造力的同行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像奥逊·威尔斯一样,他因早熟而被赞美和批判;像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一样,作为处理情感的大师,时而被赞扬时而被咒骂;又像杰思·弗兰科,被批评说不知廉耻的多愁善感。然而,斯皮尔伯格精神上最重要的前辈却是他的犹太同胞沃特·迪斯尼,一个认真制作“琐碎”娱乐并将自己塑造成为品牌的创造性人物。 
  1993年,执导长达了3个多小时,纪实风格、纯现实主义的史诗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单》共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同时还获得全世界所有电影大奖的最佳影片奖。此外,该片获得七项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全球奖、全美影评人协会、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克里斯托夫奖的最佳导演奖。同时由他执导类型、题材和风格迥异的《侏罗纪公园》获三项奥斯卡大奖并创下全球历史最高票房纪录。1996年,拍摄《侏罗纪公司》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上映5天收入9000万美元。 
  斯皮尔伯格在电视方面也有所成就。他作为执行总监的成功电视作品包括有,流行医学戏剧《急诊室的故事》(1994—),巨额投资的科幻频道电视连续剧《劫持》(2002)和同样受欢迎的《西部风云》(2005)。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电视作品是HBO电视连续剧《兄弟连》(2001),斯皮尔伯格连同汤姆·汉克斯一起制作推出10集火爆的系列,使《兄弟连》获得了一堆艾美奖,也赢得了评论和大众的喝彩。 
  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斯皮尔伯格翻拍HG韦尔斯的科幻经典《世界大战》(2005),在熟悉的故事上加入当代的编写,同时从他早前的最好元素寻找灵感,包括韦尔斯的小说,电台节目和50年代的电影版本,当然也少不了引人入胜的特技编排设计。 
  2005年底,斯皮尔伯格投入到他酝酿已久的电影《慕尼黑》,导演和两位主要的剧本作家埃里克·罗斯还有后来的托尼·库什纳紧密合作,以求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事件里达到平衡对待,避免随时可能偏向事件中任何一方特殊利益集团。尽管外界不少批评电影中的政治色彩和描写的心理状态,但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他的大师级作品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的成功。获得多个奖项的提名,其中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与此同时,一年将逝,随着派拉蒙影业收购梦工厂,斯皮尔伯格以另一个宠物项目结束了公司运作,而梦工厂最终也无法长成羽翼丰满的电影公司。 
  斯皮尔伯格的主要作品有: 
  —2002—Catch Me If You Can—逍遥法外(有种来抓我) 
  —2002—Minority Report—少数派报告 
  —2001—band of brothers—兄弟连 
  —2001—Jurassic Park III—侏罗纪公园III 
  —2001—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1998—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 
  —1997—Amistad—断锁怒潮(勇者无惧) 
  —1997—Lost World:The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1993—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 
  —1993—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 
  —1991—Hook—铁钩船长(虎克船长) 
  —1989—Always—天长地久 
  —1989—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圣战奇兵 
  —1987—Empire of the Sun—太阳帝国 
  —1985—T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