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08视觉文化的来临-周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0708视觉文化的来临-周宪-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重要,取决于两个原因。一个我们越来越生活在都市里,越多的形象实际上包围着我们。第二,他认为在这样一种文化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快感、娱乐。我们知道人对物的消费,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不仅仅是我用一个东西,我喝这瓶水,不是,人对物的消费实际上是一个意义再生产过程。我们通过消费一定的物品,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获得我们一定的需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消费需要有一定的眼光。所以广告就是培养我们消费眼光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有的学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说钻石。钻石本来是深埋在地下的一块矿石,但是钻石在广告中,由于它创造了一种关联,钻石和爱情,把它联系起来之后,钻石就变得不普通了,它就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因此当你消费这一块石头的时候,你就不仅仅是在消费石头本身,而是在消费附加在石头上的其他的文化价值和其他的意义。所以在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告是通过视觉来传达某种观念,来培养某种消费的需求。那么在当前的社会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跟视觉文化关系特别密切的,就叫消费偶像。 

  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瑞士的一个手表,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叫欧米茄,欧米茄手表的代言人,最右边的是网球明星库尔尼科娃,然后是广告明星辛迪·克劳馥。然后下面是一个影星,然后是一个歌星。这边是舒马赫,赛车手,很多了,然后下面是波波夫。这些形象作为欧米茄的代言人,很有意味的,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价值和一种观念。什么观念呢?就是说在传统的社会里边或者在消费社会以前,人们所尊重的是一些叫做生产的偶像,什么叫生产的偶像呢?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创造价值观念,他们提出新的思想。可是当消费社会来临之后,这些人物变得不再那么显眼。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电影明星、歌星、体育明星、主持人、广告人、各种各样的媒体。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我们文化中间观念的变化。而消费偶像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不断地把消费方式消费习性和对商品的癖好传递给公众。大家可能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过的一个商务通的广告,我觉得这个广告也是比较有趣的。做这个广告的是北京人艺的濮存昕,这个广告中间有很多过程,结束的时候,一个定格是什么呢?濮存昕把商务通一扔,扔到天上,然后一下掉下来,掉到脑门上,他一拍,停住了,一个定格。在这个广告中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首先让濮存昕来做广告,就是一种消费偶像的象征。其次在这个广告里边,它反映了一个成功的白领和某个商品之间的一种联系。仿佛我拥有这个商品,我不但个人生活是幸福的,我的事业也是成功的。 

  所以在当代社会里边,尤其是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偶像,他们通过他们的形象,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和某种对物品的癖好,这就构成了我们当代社会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说消费偶像从传统的那种叫做给予性的角色,向索取性角色的一个转变,也就是说消费偶像按照一些学者的研究,他们并不为社会提供新的价值,他们只是把现有的商品,现有的商业文化的东西推销给公众。那么这个现象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更重要的在消费社会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叫做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有很多人去讨论,其中有一个美国的学者,叫做凡勃伦,他就认为炫耀性消费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叫被见证。你消费要被看见,我可以举一个最平常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一个穿名牌西装的人,他希望被别人看见,穿名牌不被别人看见是很悲哀的事情。另外一个穿名牌碰到一批不懂名牌的人,也是非常沮丧的。所以穿名牌的人,他的那种被见证实际上是强化了他对名牌的追求。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消费过程中需要视觉,需要被看见。因此凡勃伦说炫耀性消费中,最能反映的行为就是几个,一个是办宴会,办宴会我们知道是非常辛苦的,第一,你要花钱,第二,你要花精力。可是为什么人们愿意办宴会呢?按照凡勃伦的看法,办宴会就是办给那些参加宴会的人看的,要让他看见我的消费能力,看见我的消费品位。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边,我们知道消费行为越来越具有可视性,或者叫做被见证性,这些都导致了图像变得越来越重要,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第三个解释。 

  第四,就是有一种说法,当代社会叫做景象的社会,或者叫做景观的社会,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一句话,商品变成了形象,或者叫形象就是商品。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时代里边,我们消费商品实际上是在消费形象,举一个最朴素的例子,比如说西装,它的功能是御寒,首先是御寒,遮体,然后是一个文化符号。可是我们知道西装跟西装之间的价格是差得很多的,一个名牌西装可以买到好几万块钱。一个普通西装才几十块钱。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愿意花几十万块钱去买名牌西装?而有的人却穿了几十块钱的西装?这个差别是怎么造成的?这个并不是这个物的使用价值,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交换价值,它们的符号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回到刚才我一开始说的,中国第一个人造美女,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当她把自己全身都换掉的时候,她还是不是她?她对自己会不会发生变化?包括以后她生下来的孩子会继承她哪些基因?这些都是问题,因为她的朋友可能不再认识她了,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个她已经被换掉了。所以我认为,景象社会的理论实际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我们在消费商品,实际上我们是在消费形象。她用三十多万块钱去做这样一个手术,作为一个交换过程实际上是为得到一个形象。 

  还有我想特别说一下的,就是为什么有视觉文化呢?这跟我们视觉传播的技术,和虚拟现实的出现有关系,在人类图像生产的历史上,不同的技术手段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最早人们是绘画,我们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图像,对图像的理解。然后有了摄影,我们是通过照相机来记录下某个图像。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用数字技术做的虚拟的图像越来越盛行。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第一,图像的复制变得越来越简单了,第二,图像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了。过去在传统社会里,是人接近图像,是人主动地去接近图像,比如说我要看蒙娜丽莎,我就一定要到卢浮宫去。我不到卢浮宫就看不到蒙娜丽莎。可是在今天这个时代相反,不是人接近图像,而是图像接近人,或者叫图像逼近人,我们完全生活在受图像包围的一个生活世界里。比如说电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人工智能》,整个都是虚拟的。现在的电影很多都通过数字技术来模拟,很多假的,比如《侏罗纪公园》,虚拟图像的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什么呢?造成了假的比真的还真实,因为我们就没有看过真的。所以假的比真的还真实。我也可以举两个很有趣的例子。第一个我们来看看《纽约》杂志曾经有一期,有一期的标题叫做《美国的新面孔》,那么这个《美国的新面孔》讲的是什么东西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这张脸是用数字模拟技术合成技术做出来的,这张脸,据说是未来美国的新面孔,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根据研究美国人种,美国是个移民社会。有各个不同国家的人种,根据现在的分析,美国的人种构成是这样的,15%是昂格鲁—萨克逊人,17。5%是中东人,17。5%是非洲人,7。5%是亚洲人,35%是南欧人,7。5%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后裔。那么未来的美国人按照人种慢慢地融合之后,他说未来的美国人的脸应该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图像可以虚拟出很多东西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我们仔细看一下,你要仔细看,左面第一个图是一个学生的照片,就这个学生本人。第二张图是这个学生跟另外一个学生的两个图合起来。再往下面是四张照片人脸合起来,再往下是八张照片合起来,再往下大家可以往下看,是十六张照片合成。当时他要做一个实验,他要证明什么样的脸是最漂亮的?最漂亮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他的研究,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第一个脸和后面的脸相比,按照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说大部分人认为越往后,脸越漂亮,我不知道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因为第一个人是很有个性的脸,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脸很宽,一个人脸很窄,两个人脸合在一起,就不大不小。慢慢把这个脸合成之后,合成一个我们叫做非常漂亮的脸,所以他们研究认为人脸的美是个平均数,或者是一个常模。他通过这个研究以后,他又把模特的脸跟这些脸比,他发现模特的脸都是最接近常模的脸,这也证明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面,这种虚拟的图像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图像的传输图像的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觉得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地反映出,我们在一个受到虚拟图像的影响之后,我们很多对事物的判断,我们对事物的理解,都受到了影响。也就是说在视觉文化里边,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慢慢地将越来越突显,就是这些虚拟的东西,将对我们造成很多影响。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者,他就讲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他到了一个美术馆的地下室里边,看完美术展览之后喝咖啡,发现咖啡桌旁边坐了一个老太太,那个老太太很逼真,结果是个假人,再仔细一看,老太太太像了,只不过老太太不会动而已。于是他从咖啡馆再出来的时候,走到大街上,他突然产生一个幻觉,他生活的世界是假的,他看到的人是假的,那个人才是真的。他产生了一种相反的作用,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很多人到了迪斯尼乐园里边,到了虚拟的环境里边,我们会非常开心,我们会非常惬意,感觉到这好像才是一个生活世界,把自己生活世界的那些烦恼全都忘掉。这样一种现象实际上也是视觉文化带来的一些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小结,第一,视觉文化的出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不可抗拒的。今天的时代一定是视觉占据文化主因的时代,我们无需站到传统的立场上来对这个文化说不好或者是好,我们现在不要对它做过多的价值判断。首先应该承认视觉文化是一个趋势。第二,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视觉文化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应该考察视觉文化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第三,我们应该对视觉文化积极的和消极的东西,都应该分别加以分析,也就是说,要对那些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加以限制。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推动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回到语言,回到文字。所以我想我们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实际上最后也要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文化策略或者文化对策,来克服这个文化中间的一些不利的因素。 

  最后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因为我是教中文的,学中文的。所以我觉得语言,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是我们生命的家园,我们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应该保持我们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因此我觉得回到书斋清静阅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因为图像的时代而冷落了其他东西,好,谢谢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