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一律灭族,连婴儿也不放过。而服从的百姓就叫他们把自己的房子都烧掉从军,但不
准带孩子走。凡是抱着孩子的妇女一律“囊簏盛婴儿投于水”,然后围观者纷纷恭喜母
亲小孩先上了天堂。于是孙恩所至百姓十死七八。

  东晋朝廷不得不借刘牢之的北府兵来平乱。刘裕因作战骁勇而崭露头角,曾有一人
战败一支军队的记录。经常带着几百人阻击孙恩的数万军队的进攻。后来几乎独当一面
地担任东晋对孙恩作战的主力军。孙恩乱军最盛的时候达二十余万,而刘裕只靠几千人
的军队就打得孙恩晕头转向。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迫使孙恩自杀。

  孙恩的灭亡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孙恩死后妹夫卢循(卢循的曾祖父卢谌是刘琨
的部将,就是刘琨那首慷慨悲愤的五言诗《赠别驾卢谌》的主人)接替了乱军的旗帜,
坐船杀到广州,盘踞了华南一带,这样一来乱军的规模更加庞大。

  刘裕破孙恩的同时,盘踞荆州的桓玄发动叛乱,借讨伐司马元显为名向东晋发动进
攻。东晋正规军在司马元显的指挥下被打得一败涂地,慌忙之只好下向江北大军阀刘牢
之求援。而刘牢之则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他指望靠桓玄来铲除司马元显,然后自己再想
办法消灭桓玄,好独揽东晋大权。所以尽管刘牢之名义上向司马元显效忠,在打仗的时
候却有意保存实力,等桓玄一到建康,刘牢之马上宣布向桓玄效忠。

  司马元显大势已去,和他爹一块被杀。这时桓玄又来了一个狠招,成功地剥夺了意
图再次谋反的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愿望落空,不得不自杀。这样桓玄就成功地接管了
东晋大权。

  桓玄消灭了所有的敌对势力,马上迫不及待地在建康称帝,改国号为楚,这样就引
起刘牢之嫡系北府兵势力的不满。不久,在平定孙恩之乱中战功赫赫的刘裕在建康对岸
的京口宣布造反,率领自己的一千七百常胜军大败桓玄的两万军队,重迎安帝复位。成
为东晋历史上最后一任大权臣。

  连年战乱后的东晋已是一片狼藉,所以东晋在404年桓玄被灭到408年东晋进攻西蜀
这段时间里几乎没发生什么大事——全在修养生息。

  409年开始,刘裕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役,先后灭南燕、平徐道覆、平卢循、灭
西蜀、败北魏、灭后秦,都是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限于篇幅这些战役不再一一详述,
大家可以参照大雪弓刀的《金戈铁马记》。只是长安留守军却被赫连勃勃杀得只剩一
人,给刘裕的全胜战绩蒙上一层阴影。另me还是没找到刘裕在长安准备了二十万守军的
记录,看来不得不要采用大学公道mm的说法了,郁闷。。。),这是东晋历史上从来没有
达到过的战果(当然如果谢安那种人带着东晋万幸收复了北方的话,那么诞生的政权恐
怕是五胡十六国中最让人倒胃的国家了)。即使在整个中国的南北战争史上,刘裕的北
伐也是最有成就的胜利之一(可以比较宋朝借辽金之战和金蒙之战的机会发动的两次愚
蠢的北伐)。刘裕也在作战中铲除了异己,树立了不二的威望。于公允420年称帝,东
晋灭亡。

  刘裕登基不久就杀掉了废黜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此后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大都喜欢把
亡国的帝王给赶尽杀绝,不明白为啥会这样,或许是平民出身的刘裕对大士族的示威
吧。

  作为南朝的第一个皇帝,刘裕的日常生活却十分简朴。巡视地方时只带十几名随
从,而且为了激励子孙后代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他还特地把当年当短工时留下的麻
绳扁担和土炕灯笼等陈列起来。但刘裕的儿孙们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成器的帝王。竟
然认为“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不知道刘裕九泉有知该作何感想。不过无论如何刘
裕能以一介平民的身份而得到注重门第的社会的认可,确实是很不简单。

  东晋灭亡后,中国封建史上唯一的一次民主政治尝试至此完全失败。刘宋建国后,
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宰相执政重臣制约的局面。

  这种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权臣政治制度仅仅出现在东晋。权臣政治和中国历史上实
行过的其他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认为东晋在政体上是中国历史上和西方君主立
宪制度最相似的朝代。

权臣政治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权臣制度废除了权力的世袭。中国历史上的当权者无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能够恩泽子
孙,万年不朽,所以人们把主动将权力还给皇帝的重臣看作圣人,比如伊尹、周公、霍
光、诸葛亮等。而权臣制度则不成文的规定了权臣不能挑选自己的下一任,(比如袁世
凯的总统制度是下任总统是由现总统推荐,这和皇帝也差不多了)而且在执政期间犯下
错误的权臣还需要引咎辞职(比较中国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重臣,象曹操、诸葛亮、贾似
道、严嵩等,鲜有几个主动下台的)。

2,权臣制度中,朝廷对拥有最高权力的大权臣有制约,权臣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受到朝
廷的掣肘,相应于西方议会对首相权力的制约。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在中国历史上也极其
罕见。(象包公案里八贤王的鞭子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什么的,大家不觉得很滑稽么?)

3,社会伦理和哲学思想导致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的,它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按部就班地生活,需要尊卑有序的社会制度,所谓“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等等条条框框,都为了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而设。而东晋的主导哲
学思想是玄学,它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不同。玄学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
个性,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推动力,比如光屁股裸奔在中国其他任何朝代都被看做是异
端,而在东晋就被看做是名士。这么一个尊卑无序的社会中,被其他时候被看作是僭越
的权臣制度在东晋就很自然了。

4,民主制度的雏形,广泛的辩论:一说到辩论大家往往想起古希腊的辩论家,或者是
西方议会中要动板凳腿打架的辩论等等,其实东晋社会对辩论的偏爱更令人发指。人们
把辩论称为“清谈”,把擅长辩论的文人称为“清谈家”,而擅长辩论的官员就是“清
官”,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清官自然人人想做,一个擅长辩论的世家公子可以很容易地
获得政府的高级职位。所以辩论的艺术也日趋完善,擅长辩论的人收几个来学辩论的徒
弟是常事,甚至有专门的私立辩论培训学校。这在“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老儒棍的眼里
是不可想象的。

5,对自由的推崇,认为个人的身心自由是最可贵的。名士们甚至以装疯卖傻来表示自
己是自由的,而统治者并不以为忤,所以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这种异人特别的多,他们不
受哪个国家的管辖,在贵族阶层中交游广泛,见了皇帝不用磕头,而且用途也很多,比
如充当敌国之间的调停人、外交合纵联盟的说客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逐渐占了上风。名士们掉脑袋的概率也越
来越高,所以现在估计没有架子这么大的人了罢?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东晋的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仅仅适用于门阀贵族和高级知识分子,
平民百姓是没份的。这和古希腊的民选制度只对公民有效的道理是一样。东晋社会上大
贵族、小贵族、平民、奴仆各种门第之间的矛盾不次于世界上任何一款严厉的等级歧视
制度,比如印度种姓制度、元朝四等人制度、纳粹德国的反犹制度、南非的种族歧视制
度等等。其他等级制度的高等级阶层如果杀掉了低等级阶层的百姓,高等级阶层肇事者
总要受到或多或少的惩罚,只有东晋实施的门第制度是例外的。东晋的门阀贵族可以随
意杀掉属于自己的农奴而不必付任何的责任。(举个很风雅的例子。东晋首席大权臣王
导小时候和弟弟王敦一块去大臣王恺家吃饭。兄弟俩才十几岁脾气性格就有很大的不
同,王导性格软弱,王敦性格刚强,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喝酒。王恺听了感到有
趣,就找了数十名美女奏乐。后面派刀斧手监工,凡是音律失调者马上处死,须臾连杀
数名美女。王导就吓得脸色大变,而王敦则神色自若,继续和主人谈笑风生。王恺又命
美女们给客人劝酒,凡客人不喝者也立即处死劝酒的美女。酒杯送到王导处,王导急忙
喝掉,而美女把酒送到王敦之处王敦连看都不看,即使美女悲哭失声也不搭理。王恺连
杀数名劝酒者都是如此。由此大臣王恺非常器重王敦。

  这种制度太可怕了。现在一想还亏得门阀制度没有延续下来)记得论坛上经常有人
苛责元朝是中国最黑暗的朝代是因为元朝实施的民族压迫政策把国民分为四等正统汉人
等级最低云云,切记切记中国历史上只要有政权就要有等级,就象档案里的家庭出身是
地主富农还是贫下中农的道理一样,没有等级差别的朝代恐怕得在有巢氏之前。


煮酒论英雄之十 鲜卑三 人人喊打的诸葛亮崔浩 
 

  鲜卑拓拔部落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让让人感到意外的事
件之一。这个自命为正宗嫡系鲜卑的民族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在前面曾说过在传说中鲜卑人的祖先出自黄帝的小儿子,这种说法现在还没有文物
来证实,这里姑且以史书为准(《宋书》说拓跋部是李陵的后代,似乎没有多少依
据)。这支部落不停地向北方迁徙,为了尊重脚下的土地,就把自己部落起了个姓叫
“拓跋”。“拓”就是土的意思,“跋”就是后的意思。表示自己永远不忘记后土。
(这种解释或许好象有些牵强。另外,《五胡录》里把“拓跋”写成了“拓拔”,实在
是输入法里只有“拓拔”而无“拓跋”,结果就打顺了,只好将错就错。直到造《南北
朝》的词组的时候才造了出来新的)拓跋部落靠放牧生活,没有文字,只有用刻木结绳
来记载历史。据说在尧舜时期拓跋部落和中原还有些联系,但到了后来随着匈奴的逐渐
强大,拓跋部落只好被迫继续北迁,被人遗忘。

  拓跋部落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繁衍壮大,经过了六十七代后,出了一位厉害的酋长,
叫做拓跋毛。统一了三十六个小部落,并创造了九十九个姓,成为北方的大国。又过了
五代,出了一位叫做拓跋推寅的酋长,推寅就是钻研的意思,拓跋推寅钻研了一下认为
这地方不适合居住,就带着部落南迁到方圆千余里的大泽(很有可能就是贝加尔湖),
这个鬼地方“厥土昏冥沮洳”(这是啥意思?),又过了七代(注意,开始进入能估算
出纪元时期的信史时代),这时对应着东汉末年,酋长拓跋邻接到神仙的指示说“此土
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拓跋邻酋长已经老了,就传位给儿子拓跋诘汾。

  拓跋诘汾继位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尊奉神仙和老爹的命令搬家。但南迁的道路崎岖艰
险,而且没人认识路。大家正在为是否继续南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匹神兽从天而
降。它长的象马,叫声象牛,指引着拓跋部落继续南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走出
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的蒙古高原(或者是大兴安岭,如果拓跋诘汾不幸祖籍在嘎
仙洞的话,那么拓跋部落不得不由北向南地走过整个大兴安岭),来到了昔日匈奴全盛
时的故地(这样看拓跋部落的身世可疑。因为皇帝时由中原到西伯利亚的道路,并不比
拓跋诘汾时大泽到匈奴故地的路好走多少。但“拓跋”“推寅”这几个古字在汉语中的
解释和鲜卑语又是相近的,可见拓跋部落也许和中原有一定的联系)。

  公元174年(注意已经有确切纪年),拓跋诘汾在种地的时候,看到了一辆华丽的
大车从天上开到他面前,车上下来一位美丽的仙女,自称受天命来和他#¥%*(以下
少儿不宜),完事后就和拓跋诘汾约定一年之后在这里再次见面。一年后仙女果然如约
而至,并送给他一个男孩,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然后驾车而去。拓跋诘
汾就立这个男孩为太子,并给他取名叫拓跋力微。

  拓跋诘汾十分思念那个仙女,于是终身不娶。不久就传出来个谣言说:“诘汾皇帝
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这个谣言也有问题,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懂得啥是皇帝)
拓跋诘汾也不以为意。公元220年,拓跋诘汾病死,拓跋力微这个天神的儿子成为拓跋
部落新的首领。

  拓跋力微是个很有能力的酋长。他在位时继续拓拔疆土,拥有二十多万户人口,并
开始和汉人发生接触。公元258年拓跋力微迁都到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并征召所
属部落的酋长召开部落大会,迟到者皆斩首,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在大会上,大家商量
说应该和中原交好(在此前的南鲜卑酋长轲比能和魏国交情很恶劣,后来魏国派刺客杀
死轲比能,拓跋力微才得以吞并南鲜卑的领土)。于是在公元261年,中原从没听说过
的鲜卑拓跋部落突然出现在今内蒙古一带,并向魏国进贡。魏国对这些人把头发编成辫
子的风俗感到好奇,就称呼他们为索头部。

  公元275年6月,拓跋力微又派遣太子拓跋沙漠汗前来朝贡。拓跋沙漠汗聪明好学,
老谋深算的卫瓘对此深为忧虑,就竭力挽留拓跋沙漠汗在洛阳当留学生学习中原的先进
文化(估计和刘渊、张轨、慕容廆等都在一个班),并向买通了他的随从叫他们在拓跋
部落多捣乱。

  三年后,拓跋沙漠汗学成回国。这时的拓跋力微已经一百零四岁,在位五十八年,
早就昏庸无比。大臣们问拓跋沙漠汗在中原都学了些什么本领,拓跋沙漠汗就拿出来了
个弹弓,对着天上啪一下,打下来一只鸟。

  拓跋部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