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長。人若具有智慧,遇到苦事,亦能化苦事為樂事。

一三四、慧飽為最勝,慧飽無愛苦,慾苦之威力,不能害飽慧。

裕В菏篱g所有諸飽,智慧之飽,最為第一。人之慧既飽,則無愛慾之苦。慾苦之威力
    ,本來甚大,但亦不能侵害飽慧之人。

一三五、有慧人見愛,知是無常等,見之則能捨,愛之苦及害。

裕В河谢壑耍饕婌稅郏菬o常、知是苦、知是病,明見之後,則能捨去此苦害
    之愛。



第十一 人 品

一三六、不瞋不結瞋,不輕能自淨,具正見有慧,則知是賢者。

裕В喝巳舨徊_怒,心中亦不結執瞋恨,不輕視他人眾生,自己之身口意清淨無垢,又
    具正知正見,更有智慧,則此人已是賢者矣。

一三七、無瞋自眨罢饷摷艌宰。_殺何處生。

裕В簾o瞋之人,是能眨耍姓鄙睢⒂姓姡媒饷摕⿶溃闹屑哦ǎ
    堅住不退。如是,則瞋怒之心,無從生起矣。

一三八、智者行不失,有慧戒心寂,猶如閻浮金,誰能責謗彼。

裕В河兄侵耍湫袨楹侠恚诲e不失、有智慧、有戒行、心中寂靜。其清淨猶如閻
    浮金,故無人能責罵毀謗智者。

一三九、追求未來物,傷悲過去事,故愚人憔悴,如生蘆被斬。

裕В河奕耍瑹o有智慧,時常追求所未來之物,又時常傷悲已經過去之事,故面目憔悴
    ,猶活之蘆草被斬倒下。

一四○、智人不妄想,不動搖、慧護,攝根、有善友,能盡諸苦際。

裕В河兄侵耍煌胪螅哪畈灰驗榫秤觯鴦訐u不定,以慧守護其身心,又能
    攝護諸根,又有善友。如是,則能盡苦惱之邊際,又能斷除眾苦也。

一四一、愛小悅、大苦,賢者既知已,則不悅諸愛,雖是天之愛。

裕В褐T愛,皆有小小可喜悅之處,但內有極大苦。賢者既知諸愛是極大苦,則先不喜
    悅之,雖彼愛是天宮中之最極可愛。

一四二、不信、知涅槃,斷貪、結無隙,能捨諸一切,是名最上人。

裕В喝巳裟懿恍潘诵胺ǎ鶚勚顦罚瑪喑澖Y,及使貪結無隙可再生起,又
    能捨棄一切世間之法,則可稱此人,為最上之人。

一四三、眨粦{,應眨徽{,棄利任意作,後必禮眨摺

裕В赫{伏自己,是最善行,但眨粦{伏、應眨徽{伏,則必失去利益,而
    又縱情任意,將來必甚悔惱,而必禮敬能合理眨恕

一四四、知內外諸法,淨不淨人法,人天所供養,越網名牟尼。

裕В喝巳裟苤鸱笆篱g法,又知淨人法及不淨人法,則其學問知識,已甚廣大,為
    人及天所共供養。自己能越網,即已能越過諸一切障礙矣。

一四五、沙門無外道,諸行無有常,諸佛無動搖,如空中無跡。

裕В和獾酪嘤凶苑Q為沙門者,但除佛教之沙門外,並無其他真正沙門。一切諸行,皆
    由因緣所成,故不能常住。諸佛已證正等正覺,故心安定,無恐怖動搖,猶如空
    中,無有足跡。

一四六、勤者名祿長,有智而妙作,審後作攝護,住法不放逸。

裕В呵诿阒耍涿u祿位,必日日增長,若復有智,所作諸事,皆妙好合理,對事
    對物,詳審思懀Ф嵝兄軘z護六根,住於正法,又住於不放逸法,則此人
    必能成就矣。

一四七、悟於最上法,無求及解脫,如舊屋被焚,不因死而悲。

裕В喝巳粑蛑钌现ǎ妒篱g諸法諸事物,皆無所求,已達解脫之境。如所住之舊
    屋,被火焚盡,另住新屋,則此人臨命終時,無有悲傷苦惱,無有戀念愛著也。

一四八、智者必離世,不樂住居家,猶如池上雁,能棄足之泥。

裕В河兄侵耍篱g多苦,故必離開世間,不樂住家中,棄家而去。猶如在池上之
    雁鳥,不久住於池,必棄去足上之泥而去。

一四九、賢者說身寂、口寂及意寂,無貪具足慧,能捨名牟尼。

裕В褐T賢者皆同說身寂靜、口寂靜、意寂靜之人,無有貪結,又具足智慧,更能棄捨
    世間諸法,此人可以名為牟尼矣。牟尼,即賢者。

一五○、賢者說身淨、口淨及意淨,無貪具足淨,無惡稱淨人。

裕В褐T賢者,同聲稱身清淨之人、口清淨之人、意清淨之人,又無貪結,具足清淨,
    更無有惡,故可稱為清淨之人。

一五一、易瞋易結怨,惡意輕視人,妄想用奸計,此人是劣人。

裕В喝巳舫O膊_怒、又易與人結怨、又以惡意輕視他人、更好妄想異想、好用奸計,
    如是之人,必為下劣之人。

一五二、王、淨行、商、庶、首陀、高低工,寂靜眨海酝肽鶚劇

裕В簾o論帝王、淨行之婆羅門、商人、普通人士、賤種之首陀羅人,乃至高低級之工
    人等,若能使自己身心寂靜,能眨约海缡侨说龋阅茏C得涅槃。

一五三、賢者阻偻担补┥抽T,賢者更喜樂,沙門常受供。

裕В嘿t者,常留心盜偻等∝斘铮珜Ψ鸬茏由抽T,則歡喜供養,而更甚深歡喜者,
    則因有沙門,時時來受供養。

一五四、勝者被結怨,敗者大苦惱,能離勝與敗,寂靜得大樂。

裕В簞贌o論任何種勝,如戰勝、賭勝、打架勝、競賽勝、辯論勝等等,勝者皆被結成
    怨仇;而敗者,因敗而羞恥苦惱,謭D報仇。故人若能離開勝敗,無敗無勝,則
    此人心中寂靜,得大安樂。

一五五、淨人、不淨人,去趣各不同,不淨墮地獄,淨者往天堂。

裕В簻Q人與不淨人,在生存時,居住處可以相近,但死後之去處,則大大不同。不淨
    之人,墮落地獄,淨人則往生天堂,雙方之距離及苦樂,大大不同也。

一五六、賢者有正智,住戒不著愛,不作惡離愛,離苦逆慾流。

裕В嘿t者因為有正智正見、堅住於戒行,不受用執著於愛,又不作諸惡業,更能遠離
    愛與苦。如是,則能逆諸慾流,不被慾流所飄去。

一五七、淨人施難施,作人所難作,不淨人不能,因淨法難行。

裕В簻Q人常行布施,又施他人所難施之性命財產,又作其他諸人所難作之事。此種所
    施所作,不淨之人,皆不能施及不能作者,蓋淨人之法,為普通人所難依法而行
    之法也。

一五八、不因生而賤,不因生而勝,賤因自己業,最勝亦自業。

裕В喝巳私圆灰虺錾N族姓氏,而成為下賤之人,亦不因出生之種族姓氏,而成為
    最勝之人。唯有因自己之業,即自己之行為,而變成下賤之人,亦因為自己之業
    ,而變成最勝之人。

一五九、證羅漢道已,不怖無貪惱,斷去後有趣,此身是後身。

裕В喝思茸C得阿羅漢道,則心中無有恐怖,無貪心、無煩惱,已斷去來生之色身,不
    必再生,故目前之肉身,乃是最後之肉身也。

一六○、不貪不欺偽,不愛不輕視,不求超世間,應如犀獨撸А

裕В喝巳裟軘嘭潝嗥蹅巍鄲壑噍p視他人之心,又無所求,已超越世間,在世間
    之上,則有如犀牛獨撸Ц魈帯

一六一、不應身口意,造作諸惡業,有慧斷諸愛,不受無益苦。

裕В喝巳瞬粦陨硪钥谝砸猓吨T世間,造作惡業,應作有慧解之人,能斷一切諸愛
    著之心,不行無利益之苦行,不受無益之苦。

一六二、尊敬佛經教,不行醉迷路,減憂、脫輪迴,盡一切苦際。

裕В喝巳藨斪鹁捶鹚_示教誨,不行醉人胡亂之路、不行迷惑之路,減去悲傷憂懀
    之念、盡力脫去輪迴。如是,則能滅去一切苦,消滅盡苦之邊際。

一六三、離慢、能堅住,善心、脫一切,處野、不放逸,則能越死城。

裕В喝巳魭坞x驕慢之心,能堅住佛法,無所佈畏,心心住於善念,又能解脫世間一切
    諸法,單獨處於山林大野之中,念念不放逸,此人必能超越生死之城。

一六四、人不應妄語,不修飾膚顏,自知有慢心,遠離暴躁行。

裕В喝巳瞬粦Z,因人人皆不喜聞妄語,又不可修顏面皮膚等外表,使其美麗,又
    應自知有驕慢之心,必須除去,更必遠離暴躁粗野之行為。

一六五、人被慢所誘,於行起悲傷,財及財衰毀,不能得禪定。

裕В喝巳硕啾恍闹兄溌源笏T,而不自知,又往昔時諸「行」,助造作行為,
    悲傷悼念,更被財產或財產之損失所邸畾В私砸驉巯ж敭a之故。若有此念頭,
    則不得禪定之樂也。

一六六、諦實法不害,守護制心者,若有慧無垢,是則為長老。

裕В喝巳舸嫘恼鎸嵅煌§斗鸱ǎ粋Ρ娚瑪z護身口意,又能制伏妄心,是則
    可名為有慧者、無垢穢者,堪為長老,即堪為有德有年齡之長輩人也。

一六七、知老死是苦,知苦人所依,以正智觀察,則不喜樂之。

裕В喝巳裟芰酥ダ吓c死亡,是人生之大苦,又知苦,為一般人類所依住,更以正智
    觀察,則能從此不再喜樂世間矣。

一六八、斷貪瞋執慢,如芥子墮去,如是乃可名,清淨婆羅門。

裕В浩帕_門,每自誇為婆羅門種姓,故佛乃為偈曰:人若能斷去貪慾、瞋怒、執著、
    驕慢,則此人即是清淨婆羅門,非因父母為婆羅門,兒子即婆羅門也。

一六九、無著無所疑,趣不死之益,如是乃可名,清淨婆羅門。

裕В喝羧藷o著無礙,又無所疑,一直趣向不死之道,以求其益,則此人可名為清淨婆
    羅門。

一七○、不攝愛有貪,著愛被慾蓋,隨慾流而去,心輪迴生死。

裕В喝巳舨粩z守愛慾,而且不放棄貪慾,又執著於愛慾,此種人已經為慾所蓋住,必
    隨慾念之流而去,終於受生死輪迴,無有終止之日。

一七一、愚人少智慧,劣念被痴蓋,如是之愚人,被魔所俊 

裕В河奕耍呀浭怯蕖K匀敝巧倩郏兴饽钜嘟韵铝樱直怀账w,如此愚人,
    終必被魔所俊。荒茏灾饕病

一七二、智人具戒行,以慧而樂寂,則已能斷惡,不必信他人。

裕В河兄侵耍裟苄蕹志咦憬渎桑曰劢庵模鴺缝都澎o,則其福德之份甚高,
    已能斷一切惡行,對其他外道邪教不信仰矣。

一七三、智人求禪定,離愛而樂寂,諸天亦歡喜,此悟解智人。

裕В河兄侵耍η蠖U定,遠離愛慾,而喜樂於寂靜。若如是,則諸天眾,亦歡喜讚
    歎,此位已經悟解佛陀教理而有智之人。

一七四、脫貪瞋無明,則已堅固住,索俊褦嗳ィ瑹o有所著礙。

裕В喝羧四苊撊ヘ澬摹⒉_心及無明之心,則已能堅固住於佛法之中,一切世間之繩索
    ,皆已斷去,不能束俊妒篱g任何地方,皆無著無礙矣。

一七五、護心聽勝教,已斷一切漏,見涅槃之法,寂無漏極滅。

裕В喝巳魯z護其心,聽聞信受,最勝之教,即佛之教,則此人可名為能斷去一切煩惱
    之人,能見涅槃之道,能證得寂靜,無有煩惱,達最極之滅,即證涅槃也。

一七六、防護、知、六根,撸Х健⒆》ā⒅保帷⒃铰㈦x苦,不著所見聞。

裕В喝巳裟軙r常防護及覺知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活動,能出外撸Х剑L師學道,
    住於佛法,有正直之心,行為柔和,能超越諸煩惱,棄捨世間諸苦,對於世間所
    見聞,亦不執著,則此人必證道矣。

一七七、忿、吝、穢、慳、慢,無慚亦無愧,當知如是人,是下劣之人。

裕В喝巳粲鍪路夼⒘呦Р皇⑺杞允俏鄯x事物、慳惜己財、憍慢自誇、無慚恥、
    無愧悔,則此人,乃下劣之人無疑矣。

一七八、不因財而學,不因失財怒,不因貪而憂,不執著於味。

裕В捍速誓朔Q讚賢人。努力求學,並非欲得財利,亦不因失去財利而忿怒,更不因心
    中有貪求之念而憂懀В植粓讨兑磺形叮缡莿t可稱為賢人矣。

一七九、不執盛衰事,不因境動搖,寂、離惱、無苦,無求、越生老。

裕В喝羧瞬恢匾暿篱g盛衰之事,盛則隨盛,衰則隨衰,又不因境況之好壞而心志動搖
    ,如是則可稱此人為寂靜之人。無有煩惱、無有苦,於諸世間,亦無所求,必能
    超越生及衰老之苦矣。

一八○、清涼無依著,不執著諸愛,是名婆羅門,寂滅時時樂。

裕В喝巳粜闹星鍥觥o所依著,又不執著世間諸愛,是則可名清淨婆羅門,已能寂滅
    煩惱,時時大樂。

一八一、無我「名色」執,不因「名我」悲,如是之諸人,可稱為比丘。

裕В捍速蕿榉饘Ρ惹鸲f,謂比丘,若能不執著我所有之名、我所有之色身,對於實
    在是「無」之名及色,亦不因之而起悲傷之心,如是則已入無我之境,可稱為比
    丘矣。

一八二、若能斷諸著,無有不安心,心中能寂靜,是寂者大樂。

裕В喝巳巳裟軐妒篱g諸法,不生執著之心,心中安靜,無不安之念,則此人已能寂
    靜,是寂者人,有大樂之生活。

一八三、斷愛超諸定,非想非非想,最勝禪解脫,永不再退失。

裕В喝巳裟軘喑磺兄T愛,依非想非非想處定,求最勝禪定之解脫,則此人必能住於
    非想非非想處定中,永不退失。

一八四、無貪瞋之心,具慈不傷害,無有受嫌責,必達最勝處。

裕В喝巳魺o貪心、無瞋心,又具足無量之慈心,不傷害一切眾生,亦不受人責嫌,如
    是之人必達到最勝之處所。

一八五、知見二邊已,不著中、自慢,此是大丈夫,因能捨世慾。

裕В喝巳糁嗯c樂二邊之因及果,亦不著中而自憍慢,此人則是人中大丈夫,因已能
    捨棄世間諸慾念之故也。

一八六、執著「我所」人,不離貪慳惜,拢艘姌贩ǎ誓軘唷肝宜埂

裕В喝巳魣讨肝宜梗J為此財是我所有、此屋是我所有,則永遠不能遠離貪心、
    慳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