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何可樂。

三三、眾生我執造,被我執俊。蛭乙娫鞇海荒茉捷嗈挕

裕В阂磺袆游锉娚驗閳讨肝摇梗试斐纱宋抑馍恚啾淮恕肝摇箍‘住,不能
    走動。更因有此「我」,而有「我」之知見,更由此「我」之知見,而造諸惡業
    。所以,永遠不能越出生死輪迴。

三四、痴人不知義,亦不見於法,人被痴蓋時,則是愚暗時。

裕В河蕹罩耍瑢度魏问吕恚圆坏闷湔_之意義,對於佛法,更無知無見。因為
    人如為愚痴所遮蓋之時,即其生命,為最黑暗之時也。

三五、人不執我所,亦不執他所,不執為我所,失時則不悲。

裕В喝巳裟懿粧炷顖讨宋铮瑸槲宜兄铮说貫槲宜兄兀嗖粧炷顖讨宋
    ,是他所有之物,此地為他所有之地。能如此不執著「我所有」,則在失去此物
    時,心不悲傷,因平時不執著為我所有也。

三六、斷愛、斷難越,能斷諸慾念,此人無所俊槐嗖粦佟

裕В喝巳裟軘鄲郏皵嗍郎想y以超越之俊瑒t此人已斷諸慾念,此人已無所俊9视
    任何事物,心中不悲傷,亦不戀喜,蓋已無所執著也。

三七、愚人依著愛,則時常受苦,智者見苦因,故不依著愛。

裕В河廾翢o知之人,依著於愛,遇到可喜事物,則起愛念,故心中時時苦惱。有智識
    之人,知愛為苦之原因,遇事遇物,雖可悅目悅心,亦不起愛著之心,故心中亦
    無諸苦惱。

三八、貪者不知義,亦不見於法,貪遮人心時,即是黑暗時。

裕В贺澯耍瑢κ聦ξ铮恢渌x理,只知貪求,亦不見佛法,只見貪求。故在
    貪欲遮蔽人心之時,亦即其人在黑暗中之時。

三九、斬林莫斬樹,災害生於林,比丘應斬林,作無林之人。

裕В毫郑礋⿶溃种杏泻θ酥矮F甚多,亦如煩惱,其中有害人之處甚多。故佛告
    諸比丘,必須斬去煩惱之林。不必斬一樹一木,斬林,即全部煩惱斬盡矣。



第五 安忍品

四○、賢者忍莊嚴,勤者之行持,行者之大功,忍帶來大樂。

裕В耗馨踩讨耍园踩糖f嚴其身,遇事皆能忍,安忍又為勤勉之人,所必有之行持
    。又修行之人,亦仗安忍之力,為自己之力,因安忍一事,能帶來大福大樂也。

四一、淨人最勝人,安忍寂靜人,如不自洗淨,不能得清涼。

裕В河袦Q行之人,或為最勝之人,或為能安忍及寂靜無諍之人。總之,皆必自己洗淨
    自己,然後始得清涼悅樂之心,他人不能代洗也。

四二、國王戰大勝,忍者無所利,忍者於怨結,已寂靜滅除。

裕В簢跖c軍隊之大戰勝,對於安忍之人,無有利益,因戰爭必造成怨結深仇,但安
    忍者對於怨結仇恨一事,已滅除、已寂靜。故勝敗之事,對於安忍之人,無有利
    益也。



第六 心 品

四三、無染污之心,無瞋怒之心,已斷福及禍,因醒故無災。

裕В喝酥哪睿魺o染污,瞋怒憤恨之念,亦不能起,對於禍福,又能捨去。則此人
    ,已是醒悟之人,因能醒悟,故無災害。

四四、知身瓶心城,應用慧戰魔,保住已勝處,不應自退轉。

裕В喝巳酥恚匀缤猎熘浚K必須破裂廢棄。又人人必須守住此心,如守一城,
    然後學佛之慧,以破諸魔,破魔之後,所勝之處,亦必須守護,勿令自己退轉。

四五、世間被心引,心帶世間去,世間諸眾生,隨心法之力。

裕В菏篱g一切眾生,皆被心所引去,亦即如同此心,引帶此世間。故世間諸眾生等,
    皆隨逐心法之力,無能解脫者。

四六、慾行邪戒蓋,百年修邪行,必不得解脫,不得度彼岸。

裕В喝巳舯粦j念所蓋覆,又被邪行邪戒,即不合理之修行及不合理之戒所覆蓋,此種
    不合理之持戒修行雖至百年,其心仍不得解脫,亦不能度到彼岸。彼岸即解脫覺
    悟之岸也。

四七、制伏難制心,勿輕隨喜境,則此是善業,心伏引樂來。

裕В盒哪穗y制伏,又輕易隨喜悅歡娛之境而去,若能制伏,則是最妙之善業,既能制
    伏此心,則必能帶引福樂而來。

四八、欺取父母財,及兄弟之財,心惡不昌盛,諸天亦不護。

裕В喝巳粼熳鲪簶I,欺詐、浮「改钢斘铮酥疗墼p、浮⌒值苤斘铮缡菒盒
    惡行,必定無昌盛富樂之日,諸天龍眾,亦不保護此人也。

四九、正觀心解脫,知世間生滅,無惱而修福,其心必清淨。

裕В捍速蕿榉饘χT比丘所說,謂諸比丘眾,若能住於正觀,心已解脫諸俊篱g生
    起、衰退、滅壞之原因及結果,煩惱不能依著其心,有修造福之法,則其心必定
    清淨矣。

五○、無退轉、作善,以瑜伽悟道,必悟一切法,得盡諸煩惱。

裕В喝诵扌蟹鸱ǎ裟苄牟煌耸冯y,造作諸一切善業,以瑜伽(即相應於佛法之道
    )而悟道,得道之樂味,則必能了悟於一切世間善法,而滅盡一切無明煩惱也。

五一、智者應守護,此難護妙心,心常隨愛境,護心能得福。

裕В喝酥模瑫r時奔走不息,故有智之人,必須守護此甚難守護之心,守護此甚微細
    玄妙之心,因為此心,常走入可愛可貪之境界,唯有守護此心,乃能有福。



第七 布施品

五二、不施不應施,而施於應施,此人遭危難,必有好友助。

裕В翰际瑧x擇受施之人,及所施之物,否則,有時反為害人,故對於不應受施之
    人;則不布施,對於應受施者,則布施之。若能如是合理選擇布施,則將來若遭
    遇危險困難時,必有救助之朋友也。

五三、布施不應施,不應施而施,此人遭危難,必無好友助。

裕В簩恫粦际┲耍床际┲謱稇际┱撸址炊徊际H缡遣缓侠碇
    布施,則自己遭遇危險困難時,必無朋友救助也。

五四、施食如施力,施布如施色,施乘如施樂,施燈如施眼。

裕В捍四私忉尣际┧弥V^布施飲食,則如布施力量與人;布施衣服,則如布施
    色身族姓與人;布施舟車交通工具,則如以福樂布施與人;布施燈燭光明,則如
    布施眼目與人。

五五、施所喜得喜,施上物得上,施妙物得妙,最勝得最勝。

裕В捍私忉尣际┧弥畧髴2际┳约核矚g之物,則得所喜歡之物;布施上品之物
    ,則得上品之物;布施妙物,則得妙物;布施最勝之物,則得最勝之物。



第八 法 品

五六、逝者不可數,談之亦無益,諸法既滅失,追之亦滅失。

裕В喝吮赜兴溃乐當的浚怨胖两瘢鋽抵啵瑢嵅荒芩銛档弥抵酂o所益
    。一切諸法,既滅失去,則不能追回,甚而欲知追求之途路,亦皆滅失去也。

五七、滅執慾之因,上下橫中執,因執世間法,故魔道隨彼。

裕В喝巳藨敵郎缱约褐畧讨驁讨且磺兄T慾之因原。心中有執著,則對於上下
    、左右、中間,一切諸事、諸物、諸人,皆生執著之心,亦因此執著之故,魔鬼
    即依其所執著,追隨之,永遠不能脫離魔鬼之束俊

五八、應拔去戀著,如夏季拔蓮,應增上寂念,善逝涅槃道。

裕В簯僦模私杂兄酁槲锬钪环N,人人應拔去此種戀著之心,如夏季之拔
    去蓮根,使其不能再生。同時,應增加寂靜無爭之念,蓋此寂靜之念,為善逝(
    佛陀)所教示涅槃之法也。

五九、應相勸相教,離不淨人法,此淨人所愛,不淨人不愛。

裕В喝伺c人之間,宜相警勸造善,亦當互教佛理事理,更當遠離不淨人之行為。若能
    如此,此人則是淨人,為諸淨人所共愛護。至於不淨之人,自然不愛護淨人也。

六○、比丘住淨行,遠離愛及慾,有智有審思,必無諸怖畏。

裕В喝舯惹鹉茏§肚鍦Q之行,無愛念、無慾念,有正智正知、能審思,則此比丘,必
    無所畏怖,不畏怖生活、不畏怖死亡,乃至不畏怖一切事物。

六一、王不住於法,人民不依法,如是二種人,皆當墮惡趣。

裕В簾o論人王,或普通人民,不住於正法,不依正法而行,則死亡之後,皆當墮落惡
    趣。此偈之王,亦指一般大地主或有權勢之人。人民則原文為商人,但此處亦指
    一般人民。

六二、人到彼岸已,無憂、脫法俊摕⿶乐T俊褵o有熱惱。

裕В喝巳裟芏傻奖税叮税都从X悟之岸,則無憂懀В饷撘磺蟹ㄖ‘,解脫一切煩
    惱之束俊H缡侵耍瑒t心中無有熱惱,只有清涼寂靜之樂趣也。

六三、人捨財留肢,捨肢而留命,應捨財、肢、命,而為念於法。

裕В捍藶槠兴_所說之偈。謂普通人,因欲留存四肢或諸根之故,而願棄捨財物,亦有
    因欲留存性命,而棄捨一部份肢體者。但為正念佛法之故,應棄捨所有之財產、
    肢體,乃至性命亦應棄捨之。

六四、涅槃不可說,應歡喜繫心,不被愛所俊敲綈邸

裕В耗鶚勚常私^對不可說之境界,唯自親證,乃能得知,故事先應當對涅槃有歡
    樂之心,必專绽M念涅槃。又不為愛慾所俊缡莿t為超越於愛慾,在愛慾之上
    矣。

六五、餓是最大病,行是最大苦,如實而知之,滅之得最樂。

裕В猴|餓不得食,乃是最大之病苦,行即五蘊之行蘊,此處專指此肉身,眾生之肉身
    ,乃是最大之苦。人若能依照實事,知此肉身之苦,而又能滅之,則得最大之樂
    矣。

六六、王車亦老朽,人身亦衰老,淨人法不老,淨人相對知。

裕В旱弁踔嚕嘤欣闲嘀眨松碜钺幔啾厮ダ稀J篱g唯有淨人之法,歷久不老
    ,此法,唯淨人與淨人之間,乃能知之也。

六七、智者能審思,精進而堅固,與涅槃相應,更無其他樂。

裕В河兄侵耍瑢κ聦恚茉攲徦伎迹瑢缎扌蟹鸱ǎ瑢G诰M,而又堅固不移,
    與涅槃之道相應。此涅槃之樂,更無其他之樂,可與較量矣。

六八、唯有苦生起,住而後衰退,苦之外無生,苦之外無滅。

裕В菏篱g唯有苦之生起,生起而存在小住,久之,則衰退還滅壞。事實上,無有其他
    之生起,除苦之外,事實上,無有其他滅去。世間乃是苦之生、苦之存在、苦之
    滅去矣。

六九、大王行正法,不行於非法,非法墮地獄,正法到善趣。

裕В簽橐粐送酰匦姓ǎ豢尚蟹欠ā7欠▌t人民不安寧,而且行非法,命終
    必墮地獄之中。若行正法,將來壽終,則必到達善趣。

七○、世間多悅目,有「尋」引之去,唯有斷煩惱,始得證涅槃。

裕В菏篱g賞心悅目之事甚多,可引誘人,每人又有「尋」(尋即探尋或尋求),帶引
    之去。故佛說,唯有斷除煩惱,乃能證涅槃寂靜之樂。

七一、除慧及精進,守護及棄捨,無有其他法,有如是吉祥。

裕В捍藶榉鹚H說,謂此世間,除智慧悟解,精進不退,守護身口意業,勿令作惡,
    及棄捨一切之外,更無其他之法,有如此之吉祥也。

七二、如實見五蘊,已斷其根本,則已達苦斷,無再有後有。

裕В喝巳裟苋鐚嵵娢逄N,即色受想行識,並已斷此五蘊之根本,則已達到斷苦之地
    位,不再有後有。此「後有」,即將來再生之肉身也。

七三、行十力之戒,少欲無所求,精勤斷生死,則能證涅槃。

裕В菏Γ捶鹨病H羧四苄扌蟹鹬渎桑麗凵跎伲譄o所求,更能專精勤求,而
    斷破生死之道,則此人必能證得涅槃也。


七四、應近多聞者,聞已不令退,因是淨梵根,應是持法者。

裕В喝藨H近多聞及有學識之人,聽其講解事理,聽後,不可忘記退失,因學問智識
    ,為梵行清淨之根本。為人,必須為持法之人;持法,即修持佛法之人也。

七五、八道道中勝,四諦諦中勝,涅槃法中勝,佛眼人中勝。

裕В喊说溃窗苏溃凑姟⒄肌⒄Z、正業、正進、正定、正念、正命,此八
    正道,乃一切道中之最勝。四諦,即苦、集、滅、道諦,乃諸諦中之最勝。諸法
    中,涅槃法最勝。佛之智眼,於諸人中,則為最勝。

七六、名色滅無餘,名及色俱滅,因色既滅已,名色亦同滅。

裕В捍速手c色二字,乃指五蘊。名即受想行識四蘊,色即色蘊。亦即指因緣生滅
    之理,識一滅,則一切名與色,皆滅去也。

七七、諦、法、及不害,制心及自約;賢人必友之,因是不死法。

裕В褐B,即真諦、賢諦、實諦。法,即佛法。不害,即不傷害他人。制心即制伏妄念
    。自約,即能安忍苦忍。人若如是,則賢人必友之親之。因此數種,皆是此世間
    不死之法也。

七八、世間諸慾念,智能阻止之;智能阻慾念,慧則能椋е

裕В捍颂幹笐j」字,原文為暴流。智如大閘,能阻止暴流之慾;慧則能椋Т吮┝鳎
    能椋еT慾念也。

七九、心寂慧護身,有智常審思,不著諸愛念,則正見於法。

裕В喝巳粜哪芗澎o,不起妄念,又能以慧解,守護自身,更有正智,時常審詳思懀В
    於諸可愛事物

,不生執著,則心能正見於佛法,無有邪見妄見也。

八○、離煩惱輪迴,樂無惱輪迴,是名樂涅槃,是無能勝法。

裕В簾⿶垒嗈挘臑檫t鈍之法,遲鈍即不能出離也。人若能遠離此煩惱輪迴,而喜
    樂於無煩惱、無輪迴之法,是人則名為喜樂於涅槃,涅槃則是世間無能勝之法,
    乃最上最妙之法,無論何法,皆不能勝涅槃也。

八一、有群婆羅門,讚己毀他法,以此相諍罵,各執假為真。

裕В浩帕_門眾,亦有派別,時時互相攻擊,稱讚自己之法,為最上最妙,毀罵他人之
    法,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