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宜,故此人必是有智之人,將來應受大樂。

一三七、不自殺教殺,不自侵教侵,名慈視眾生,與人無怨執。

裕В鹤约翰粴⒑Ρ娚嗖唤趟藲⒑Ρ娚W约翰磺至瓯娚嗖唤趟饲至瓯娚
    。此人可稱為慈心視諸眾生,如是之人,與人人皆無怨執冤仇矣。

一三八、依法孝父母,現生賢所讚,此生既壽終,生天受福樂。

裕В焊改干摇B我、育我、教我、護我,勞苦艱辛,功恩真無限量。若能知恩報恩
    ,奉侍孝敬父母,必然為賢人及其他諸人所同讚歎稱譽,將來命終,亦必能往生
    天上,享受天界之福樂也。

一三九、能知恩報恩,親近善知識,能助患難友,是名為淨人。

裕В喝巳缒苤鳎苤卸髦耍帜軋笥卸髦耍儆杏H近善知識,復能資助救濟
    患難之朋友,則為難得之人,可稱為淨人矣。

一四○、人向人借財,而托故不償,謂未曾負債,此人是賤人。

裕В喝擞袝r無錢,向他人借用,乃是常事。借後不償還,又托故說未曾有借債,如此
    無信無義,實是下流之人也。

一四一、聰慧多聞人,依法隨法行,有如是之人,能令眾嚴好。

裕В喝瞬荒塥毦庸绿帲仨毤憾樱ハ噘Y助救濟。群眾中,如有聰慧、多聞、多
    學識,又能依據正法、實行正法之人,則能使全體群眾,莊嚴妙好,能安居樂業
    也。

一四二、賢者破貪、瞋、痴及煩惱已,於死無所畏,如犀獨撸小

裕В喝巳私砸蛴胸澬摹⒂胁_怒心、有痴愚心,及有種種煩惱,因而怕死懼死。但賢者
    ,能滅除貪心、瞋心、愚心及諸大煩惱,故不怕死,有如犀牛,可單獨隨處撸
    。

一四三、若諸根完整,寂滅樂寂滅,名勝魔、魔軍,獲得最後身。

裕В褐T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若不完整,即寂滅亦無益,蓋諸根無作用,非真寂滅。
    但若諸根完整,又能寂滅,又樂於寂滅,則名為能降伏魔王,及諸魔軍。此生命
    終,不必再生,故名此身是最後身。

一四四、汝若怖畏苦,汝若不愛苦,於露處耄帲瑒t不應作惡。

裕В喝巳私圆牢房唷⒔圆粣劭啵活娪锌鄟砬帧5嘀畞恚衅湓颍缒苋テ湓
    ,則苦自不能來。苦之原因,在於露處,即有人之處,及於耄帲礋o人之處,
    不作一切惡,則苦無能發生,無能來矣。

一四五、各方所有人,皆愛己過人,他人亦愛己,故不應害人。

裕В簾o論行至何方,見何種人,皆愛惜自己,過於愛惜他人,如是,則人人皆愛惜自
    己。故此為人,不應侵害他人;因他人,亦愛惜他自己也。

一四六、不輕視己利,不望得他利,比丘求他利,不能得三昧。

裕В捍速蕦Ρ惹鸲f。比丘既出家,雖所得之財利用物,數量甚少,無論好壞,皆當
    珍惜,不可輕視,對他人所得之利,亦不望求得。如比丘望得他人之利,則心情
    煩惱雜亂,不能入定,亦無有定力。三昧即定也。

一四七、不隨著樂境,不輕視他人,是名聰慧人,不輕信不厭。

裕В翰蛔≈鴬蕵分常嗖惠p視他人,自以為我勝於他,如是之人,乃是聰慧之人,
    一定不輕信他人之言,有事必詳審考懀В嗖惠p易厭離,必忍耐處理。

一四八、若著於色欲,沈醉於諸欲;忘身有如魚,不知身入網。

裕В喝巳糌澲稚蜃盱陡鞣N欲事,則悅喜忘身,至死不悟;有如游魚已被禁在
    網裡之中,而自己仍不知已被幽禁也。

一四九、已睡醒之人,不見夢中境;所愛人死去,猶如夢中境。

裕В簤糁兄常葱褧r之情感,在夢中發現,醒即消失,猶如自己所喜之人死去,從
    法眼看來,亦是夢中之境。只因自己未悟道,妄執為真境,實則夢中與現世之境
    ,皆相同也。

一五○、於自妻不足,則必玩妓女,乃至他人妻,此為衰敗因。

裕В褐阌卸N:一為對日常食用之知足。二為不再從事邪淫。但貪淫之人,對於自
    己之妻,仍不知足,復再尋玩妓女,又有姦淫他人之妻者。此為衰敗之因,終有
    一日,受大苦害。



第十四 福 品

一五一、行福今生喜,來世亦歡喜,二世皆歡喜,達善趣更喜。

裕В焊J菢分颍鞲<醋鳂分颍瑢肀厥軜窡o疑。故此生此世作福,心必歡喜,
    來生來世,必得受樂,心亦歡喜,將來壽終,往生善趣善地,更大歡喜矣。

一五二、作福此生悅,逝去亦悅喜,名二世悅喜,見業淨慶喜。

裕В鹤鞲W魃浦耍松汛笙矏偅湃ブ眨嗌笙矏偅蛑巳ケ囟ǜ鼧罚
    名為二世悅喜,自己見自己之業清淨,更喜悅歡慶也。

一五三、應常常作福,歡喜而作福,因若積集福,必定引樂來。

裕В喝巳藨敵3W鞲#鞲r,又必心生喜樂,喜樂作福,福必厚大、所積集之福
    必多,則必引帶喜樂到來。福是一切樂之因。

一五四、勿輕視小福,以為無報應,滴水能滿缽,積福福亦滿。

裕В河腥溯p視小福小善,以為作之無益,無有報應,不知一滴一滴之水,亦能積滿缽
    。作福亦如是,小福小善,時時作之,日久即成大福大善。

一五五、朋友因時時,各需而為友,自己所造福,為來世之友。

裕В喝私杂信笥眩笥岩螂p方時時需要,互相幫助,而成朋友。但此乃一時一生之朋
    友,至於作福積福,即可終生為友,又可作來世之友,比較現生之朋友,為更善
    更美。



第十五 死 品

一五六、時日既過去,壽命亦漸減,眾生命亦盡,如河水速盡。

裕В喝瞬荒荛L生不死,長壽亦不過百年,故一日一夜之漸漸過去,壽命亦一日一夜漸
    減,終必死去。其他一切有性命之動物,亦同人類一樣,終必死去,如江河之流
    水,終有乾涸之日。

一五七、人壽命甚短,不可輕視壽,應如救頭燃,死神無不來。

裕В喝松鷫勖瑢嵣醵躺伲梢噪S時而死,故不可輕視壽命,以為年壽尚多,應急急
    學道行善,如頭部被火燒燃,須急急救之。蓋死神必有一日到來,無有不來也。

一五八、老少賢愚等,各各向前行,向死威力境,各有死在前。

裕В喝藷o論老年、少年、賢人、愚人猶如行路,各各向前而行,行向死之威力之境,
    各各皆有死在前面等候,終有到達死亡之日。

一五九、在空或在海,或在山谷中,皆不能避死,死無處不侵。

裕В喝思氨娚羲榔谝坏剑m在天空之中,或在大海之中,或在山谷之中,亦不能
    避免一死。蓋天下無有一地方,死所不侵入也。

一六○、死神用欲花,制伏採花人,戀境不飽欲,令在威力下。

裕В褐T愛欲如花,美麗可愛,故採花貪欲之人甚多,戀著欲境,於欲不飽足。如是,
    則有如在死神之威力內,可以隨時死去。

一六一、牧牛人持杖,趕牛往吃草,老死亦如是,趕眾生赴死。

裕В罕娚绮辉缲玻啾厝諠u衰老,時有疾病,終至於死。亦如趕牛之人,趕牛群到
    處吃草。老及病,則趕大隊群生,達於死亡。此為一定之理。

一六二、陶工作土缽,最後必破滅,亦如眾生命,最後必死亡。

裕В禾展ぃ媚嗤了髦疗饔闷罚瑹o論或大或小、或厚或薄、或精或粗,用之既久
    ,最後必破裂滅壞。亦如眾生,無論大小、貧富、醜美、愚智,最後必歸於死亡
    。

一六三、流水滿河岸,沖去岸邊樹,亦如諸眾生,被老死沖去。

裕В涸诤舆呏畼洌瑹o論大小種類,時日既久,則必被河水沖倒,隨水流去。亦如眾生
    ,無論大小族類,時日既過,亦被老及死沖去,亦洠в心苡谰瞄L活者。



第十六 言語品

一六四、應唯說美語,莫說諸惡語,美語得利益,惡語受苦惱。

裕В喝巳宋ó斨v說美妙悅耳之語,不應講說粗惡之語。因美好悅耳之語,能令一切利
    益成就,而講說粗惡之語,則唯招來苦惱而已。

一六五、人人應當說,非苦惱因語,不侵害他語,而應說善言。

裕В貉哉Z乃發自口之聲音,言畢聲終,似無利害。但實則威力甚大,因言語而被殺害
    ,或破滅者甚多,因言語而能立己度人者亦甚多。故應說非造成苦惱原因之言語
    ,不說侵害他人之言語,應說善言、悅耳言,則必得善果。

一六六、不說太多語,不永遠沈默,遇時則應說,不含糊之語。

裕В喝吮仨氀哉Z,但說之太多,則令人討厭,但沈默不言,亦不合理。遇到應說之時
    ,則當明白說之,不可含糊,令人反不明白。

一六七、應說可愛語,人所喜樂語,善人聞粗語,亦答以悅耳。

裕В喝巳藨斦f可愛之語,必說人人所喜樂之語,能如此,實已甚善。但善人雖聞人
    說粗惡之語,亦不以粗惡語回答,仍說悅耳之語答之,則更上善矣。

一六八、愚人說惡語,如用斧斬己,其斧所生處,即其所說處。

裕В河奕藭r常說無益之語,或說惡語傷人,因傷人而必受他人之報復,而被傷害,亦
    如用斧斬殺自己。彼以為被他人之斧所傷害,其實彼所用之斧,究其來源,即愚
    人所說之口及舌,並非來自他處也。

一六九、有作乃可說,無作則不說,賢者最能知,說而不作者。

裕В喝俗髟焐剖律茦I,應該作而不說,或者作後乃說,若無所作,或未有作,則不應
    說。但人多未作先說,甚且說而不作,賢者最深知此理,遇有多說造善作善者,
    則知彼為說而不作之人也。

一七○、被召作證人,為己或為他,為財而偽供,此是下賤輩。

裕В喝吮环ㄍ魍髯C人,或因某事而作證人,則必須據實而說,否則害人甚深。所
    以,因自己之利益,或因他人情面關係、或因錢財,而偽言妄說者,則是下賤惡
    人矣。

一七一、反讚應責罵,反罵應讚人,此以口作惡,無福且受罪。

裕В簩稇摲Q讚之人,反責罵之;對於應該責罵之人,反稱讚之。如是顛倒善惡,
    以口作惡,不但無福可得,將來亦必受罪報也。

一七二、無益百偈語,不如聞一偈,能令人寂樂,更妙好殊勝。

裕В郝犅勔话倬錈o益之偈語,聽後終於無所利益,不如單聽一偈,聽後能寂樂放下,
    更為妙好最勝,此乃定理。聽無益之語,不聽反是善事也。



第十七 精勤品

一七三、聰明有智人,以小資立身,亦如燃火人,初燃以小火。

裕В郝斆鞫兄腔壑耍m只有小小之財,亦能以此小小資財,立身建業,蓋有智也
    。此亦如燃火之人,初時燃火,僅小小之火,久之漸增漸大,終成大火也。

一七四、不應令利益,隨時日捨去,因日時捨去,利益亦捨去。

裕В汗怅帟r時捨去,一去不返,應該得到之利益,亦隨時日捨去,亦終無回來之日。
    故須日日時時,作有利益之事,不可任時日捨去。

一七五、於職位精勤,不放逸善理,適當養活命,能護所得財。

裕В喝巳巳缒軐蹲约旱墓ぷ髋c職位,勤勉不怠,對工作不粗心大意、不放逸,對於
    事件又能妥善辦理,對於活命及生活職業亦適當合理,能如是,則對於資財,未
    得者可得,既得者,則能永遠妥為保存,不致散失。

一七六、賢者能勇猛,遠離諸惡業,則如明眼人,能離崎嶇路。

裕В嘿t者聰明有智,平時能離諸一切惡業,又能勇猛作諸善業。如是,則如有明亮之
    眼睛,於行路時,能選擇平坦之路,能離崎嶇之路也。

一七七、懈怠不精進,雖活一百年,不如能精進,而活一日者。

裕В盒傅卸柚耍匀徊痪谶M取,惟有日活一日,故雖活一百年之久,亦無所得
    益。比較正善、精勤、進取、努力之人,雖然活一日,其所得之益,終比活一百
    年之人為多也。

一七八、若人能如草,不畏寒與熱,則所作事業,能獲得福樂。

裕В憾枞俗魇拢棵客普喬鞖馓珶幔蛱缣恚傊亟韫释普啿蛔鳌5
    能如草,不畏寒暑,日日時時工作,則必得福樂無疑矣。



第十八 篤信品

一七九、有信而有慧,住於法及戒,則亦能利益,無信諸親友。

裕В喝巳裟苷欧鸾蹋致斆髦腔郏帜馨沧§斗鸱鞍沧§稖Q戒,則此人對於不
    信佛法之親戚朋友,亦能感動其心,使其皈依佛法,並使其得益。

一八○、樂見持戒人,喜聽妙法語,減去慳吝心,是名有信人。

裕В河行胖耍葱欧鸱ㄖ耍巳吮仨毾矘窌姵纸渲耍跋矘仿犅劽罘ㄖ裕
    又能逐漸減去自己慳吝之心,如是,則可稱為有信之人矣。

一八一、有信有戒人,有名稱財產,無論往何處,必受人供養。

裕В河姓胖耍钟谐纸洌钟忻钌泼u,又有財產,則行往何處何地,必受當地
    之人供養無疑,蓋如此善人,世間實少有也。

一八二、歡喜有信心,施飯食與人,此人現來世,皆必得飯食。

裕В喝巳粢詺g喜之心、正信之心,而施飯食與人,則所得福德甚大,於此現世及將來
    世,必得善報、必得飯食,無饑餓貧窮之苦。



第十九 戒 品

一八三、戒是基本依,五妙法之母,一切法之主,故應令戒淨。

裕В河兴б溃瑒t必須持戒,因為五戒,為五妙法之母。五妙法,即大慈心、正命
    (即正當生活)、離貪、諦實(即不妄語)及智,此五妙法,乃五戒所生,又是
    一切善法之主,無五戒,則善業不能生。故人人必須令五戒清淨,不可破戒、犯
    戒、污戒。

一八四、毀戒必受責,及損失名譽;護戒必有譽,永為人敬讚。

裕В捍颂幩f破戒,非受戒後破戒,乃至無戒之人。無戒之人,必受人責罵,亦無名
    譽。但有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