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目睹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儿童。 
    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个孩子出来时穿着干净崭新的衣服,看起来对自己很满意。但他很快就不在意这身新衣服,而是玩起泥巴,他蹲在地上,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他那身新衣服就保不住了,不过情况还不太糟,只是稍微弄脏了一点。但他母亲发现时却好像发现了世界末日,急忙上前去拍了他一巴掌,一边数落一边把他带进屋。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送孩子出来,孩子已换了件干净的衣服,可还在哭,满脸的委屈,10分钟以后,那可怜的孩子又把衣服弄脏了,接着又是刚才发生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将为生活而恨自己的母亲,而比这更糟的是,他还会恨生活。 
    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应当教会孩子处处为大人着想,让大人尽可能过安静的生活。因此,培养服从、礼貌和恭顺是十分重要的。儿童的自由天性就被这种愚蠢的力量所扼杀。他们在摇篮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拒绝生活。因为,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是一个漫长的否定,不要吵闹,不要顽皮,不要不守规矩等等。 
    与他的朋友格兰特尔相比,小塞德兹小时候是一个反应灵敏、行动自由的顽皮孩子。当你举起他,他的身体像小猫一样轻盈而放松。但可怜的格兰特尔举起来像一袋笨重的马铃薯,他不会放松自己,他的反应完全是防御性和反抗性的。 
    小塞德兹成为这样的孩子完全是因为他从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与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自由地活动身体,他饿了就进食,只有到必须时才养成整洁的习惯;他很少受到大声指责,也很少挨打,总是被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耍,因为他只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学完了别的儿童用8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第二部分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音乐能够造就出“天才”
    我们能够从大量的文献之中看到,凡是被称为“天才”的人,大多数都极为喜爱音乐,并都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经历。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道:“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出‘天才’。”当然,他所说的天才已经超出了音乐范畴。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为他成为音乐家提供了可能,也为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音乐对他的影响最为明显。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远远超出了视觉。 
    塞德兹在儿子诞生后不久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每当母亲在客厅中演奏钢琴时,小塞德兹总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他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他哭闹之时,一听到悦耳的琴声便会立刻停止,甚至有时会流露出愉快的微笑。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递上吃喝,而是常常用音乐去慰藉孩子。因为孩子哭闹时递上吃喝的东西,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也会使孩子养成一种恶习。他们会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哭闹便能换来吃喝,吃喝是世界上最好的事。 
    由于钢琴的声音过大,母亲便时常弹吉他给儿子听。她还说,吉他是一种很棒的乐器,如果儿子将来打算学音乐的话,她一定首先教他演奏吉他。 
    事实上,在以后的日子里,妻子的确是这样做的。一直到小塞德兹在哈佛大学念书的时候,那把心爱的吉他仍在他身边,他的演奏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塞德兹认为:如果小塞德兹能称得上“天才”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便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这种说法千真万确。 
    通常,人们总以为让孩子学习音乐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多一种爱好,或者陶冶性情,或者消磨时光。而在塞德兹看来,学习音乐正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小塞德兹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读书写字,并对词汇的意义有准确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音乐。塞德兹用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天,妻子正在教小塞德兹学习一系列的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塞德兹流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在多次讲解之后仍然不能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时,妻子拿起了那把可爱的吉他。 
    她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演奏的。 
    “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妻子演奏完后对小塞德兹说道。 
    “哇,原来是这样。”小塞德兹似乎明白了一些,“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妻子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又在吉他的二弦(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 
    “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幸福。”妻子一边演奏一边对小塞德兹说道。 
    这时,小塞德兹的眼中充满兴奋的目光,“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抢过了吉他并用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从此以后,小塞德兹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轻松起来。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形容词的意义,还能够把它们用音乐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有兴趣的学习
    小塞德兹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的学习,如果他不想学,塞德兹肯定不会强行要求他学。况且,每学一样知识,小塞德兹总会觉得快乐,并主动要求学更多的知识。 
    但我们生活之中有一些人,他们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也没有快乐而言。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使他丧失了学习任何东西的热情。为了使他成才,他的父亲给他安排了许多学习内容。这个孩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无趣的书本。他的父亲不许他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带他到外面玩。读书、学习,几乎是他唯一能做的事。这位愚蠢的父亲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然而他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才怪呢! 
    虽然小塞德兹同样在学许多不同的知识门类,但对这些知识他都是充满激情和兴趣的。塞德兹不但不把儿子关在房间中,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 
    可以这样说,小塞德兹的教育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 
    有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兹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兹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兹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兹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塞德兹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子之间发生过许多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天才。 


第二部分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玩”出“天才”
    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会一一被激发出来。塞德兹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他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比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有一次小塞德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他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像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天小塞德兹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小塞德兹想到了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小塞德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兹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小塞德兹怀疑地说。 
    “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塞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塞德兹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为开发儿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塞德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并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礼拜堂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孰不知,他的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 


第二部分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热爱知识
    小塞德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热爱知识了。他的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完全归功于父亲对他施行的教育。 
    虽然小塞德兹很早就喜欢读书和学习,但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他也曾和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一样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那时候,无论父母怎样引导他,也不能把他从那种天生的贪玩性情中拉到热爱知识的轨道中来。直到有一天,或许是上帝的安排,他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有一次,小塞德兹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骨折了。 
    小塞德兹抱着那个可怜的小家伙飞快地跑回了家。 
    “爸爸,爸爸,快帮帮我。”他一进门就冲着塞德兹大喊起来。 
    “什么事?怎么这么惊慌?”爸爸奇怪地问儿子。 
    “这只小猫受伤了,快想想办法。”小塞德兹焦急地说道。 
    塞德兹让他抱着小猫一起去找自己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出色的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