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文帝的宠爱,但是名分上窦后是正妻,而慎夫人是妾,嫡妾身份不同,慎夫人怎么可以和窦后同坐呢?袁盎还以汉高祖的吕后和戚姬的故事劝谏汉文帝,戚姬倚仗汉高祖刘邦的宠爱,对吕后不假颜色。刘邦去世后,吕后对戚姬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将戚姬砍掉四肢、挖眼、去耳、熏聋、弄哑,变成“人彘”,戚姬的下场很惨,当时的汉惠帝看到之后都不忍心。吕后的行为很残忍,但是戚姬自己也有不慎重的地方,没有恪守本分。所以袁盎劝告文帝说,吕后和戚姬的故事就是前车之鉴,文帝听了袁盎的话恍然大悟,怒气全消。文帝把袁盎所说的话转告慎夫人,慎夫人听了之后也觉得袁盎言之有理,认为袁盎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保全自己,忠心可嘉,于是赐袁盎金五十斤。文帝死后,窦后并没有对后宫其他嫔妃展开迫害,追其原因,大概一是窦后为人贤淑恭顺,二是后宫嫔妃比如慎夫人听取谏言,也懂得韬光养晦、自保之策。在文帝身后,窦后统领的后宫并无“人彘”之祸。    
    然而文帝宠幸的邯郸慎夫人和尹姬这两位夫人,都无子。中国古代社会“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虽然窦后色衰爱弛,但是一直恪守妇德,谦恭贤淑,且毕竟是太子的母亲,所以还是保持着皇后的地位。在文帝死后,儿子景帝继位,窦后被尊为皇太后,身份更加尊贵;孙子汉武帝登基以后,被尊为太皇太后。窦后的一生可以说尊贵无比,汉朝朝廷内外无人敢违背她的意愿。


第二部分窦氏干政

    汉文帝时期,一是因为汉文帝英明,二是因为窦后出身寒微,没有权势,后来色衰爱弛,三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后还在世,所以终文帝朝,窦后在政治上都无所作为,并且能够恪守皇后的本分。但是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文帝去世不几年,薄太后也去世了,窦后先是儿子景帝继位,后来又是孙子继位,遂成为了汉王朝辈分最高、地位最隆的女性,于是便对国家政事多有干涉。    
    干涉景帝立储梁王刘武是窦后的幼子,窦后非常疼爱刘武,因此非常希望景帝能同意景帝之后由弟弟梁王继承皇位。景帝对母亲非常孝敬,曾勉强同意,后来被大臣所反对,此事才就此作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冬十月,梁王武作为诸侯王由封国入长安。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在款待梁王的宴会上,景帝一时高兴,不经深思熟虑就对梁王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明知是景帝一时醉话,表面上虽然谦谢,心中却暗暗高兴。窦后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这时窦后的从侄窦婴在场,当时就说:“汉法之约,传子适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于是景帝默然无声,窦后很不高兴。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十一月,景帝废太子刘荣,窦后又劝景帝立梁王为储。一次,窦后、景帝、梁王三人在酒宴上,窦后举殷代兄弟相传的惯例,说自己一旦死去,景帝一定要好好照顾梁王。景帝听了之后,只好答应了窦后的请求。酒宴结束,汉景帝召袁盎等大臣商议,说:“太后的话是什么意思?”大臣们都说:“太后想要立梁王为太子。”原来,殷代的传统是王位兄死弟及,而周朝的传统是父子相继。汉朝一向标榜学习周朝,皇位是父子相继的,而窦后却说殷代和周代道理是一样的,话里头的意思就是要景帝依照殷代的传统,把皇位传给弟弟梁王。后来,袁盎等大臣以春秋时代宋国兄死弟及,最终酿成内乱的故事劝谏景帝和窦后,窦后才最终取消了以梁王为储君的念头,并且让梁王回到封国。    
    逼杀郅都郅都是文景时期的名臣,但因为获罪于窦后,终于被杀。郅都忠勇爱国,常常说:“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郅都做汉朝中尉的时候,执法不避权贵,所以宗室贵戚列侯都怕郅都,没人敢正眼瞧郅都,给他起外号叫“苍鹰”,可见郅都在时人眼中的地位。汉景帝的儿子刘荣,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为皇太子,四年后被废,封为临江王,因为在封国“坐侵庙垣”,犯了汉法,于是景帝命令刘荣去中尉府对簿公堂。郅都负责审讯,临江王害怕,就自杀死了。本来这件事也不能全怪郅都,但是窦后听说此事,恼怒郅都逼死自己的亲孙子,就命人中伤郅都,郅都被罢官回家。汉景帝派使者持使节拜郅都为雁门太守,边境上的匈奴人听说郅都到任做太守,都非常害怕,竟然不敢侵扰边境,郅都没死前匈奴人都不敢靠近雁门。匈奴曾经做郅都的偶人像,命令骑兵射偶人,但是骑兵都因为害怕而射不中,可见郅都的威慑之力。但是窦后还是不放过郅都,抓到郅都的小错,就要用汉法治郅都死罪。汉景帝为郅都向窦后求情说:“郅都是忠臣。”想开释郅都,但是窦后坚持不肯,说:“难道只有死掉的临江王不是忠臣吗?”汉景帝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愿,无计可施,郅都最后还是被杀了。郅都死后,长安的宗室贵族违法乱禁的便多了起来。    
    干政的时代土壤如何看待窦后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干涉政治的行为呢?这应该追究到汉朝的传统。“汉家旧典,尊崇母氏”。汉代统治者十分注重“以孝治天下”,认为孝是做人之本,礼之始。西汉历代帝王除刘邦以外,谥号中都有“孝”,如汉惠帝的谥号全称就是“孝惠帝”;几个著名的帝王如汉文帝则是“孝文帝”,汉景帝则是“孝景帝”,汉武帝则是“孝武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都是非常孝顺的儿子。汉武帝时在选举官员时还设了“举孝廉”一科,“孝谓善事父母者”,把孝敬父母作为为官的一个准则,汉代许多著名的官员都是从孝廉出身的。汉代对母亲至孝的事情不绝于史,比如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汉朝人的例子就占了大多数。不仅孝敬母亲为当时社会所崇尚的美德,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尤其是在父亲早亡后,母亲还是一家之主,比如出土的汉代朱凌买地券所反映的就是母亲是家庭的核心。而在帝王之家,母亲的作用则表现为皇太后能干预皇帝处理政务,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会以临朝方式直接参政,比如汉初的吕后当政,以及东汉的太后当政。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窦后的政治地位如此崇高。     
    


第二部分“黄老”治国

    窦后在汉朝政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她推崇黄老思想,并对喜欢儒家的汉景帝和汉武帝施行儒家政治设置阻碍。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去世,终年48岁。窦后的孙子刘彻(前156—前87在世)继位,就是著名的汉武帝。汉朝建立以后,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黄老无为的思想,这对促进汉初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窦后平生最爱黄老,景帝和太子时期的刘彻还有窦氏外戚在窦后活着时都不得不读黄老的书籍,尊黄老之术。窦后主张在清静无为的环境中恢复和发展经济,推行无为政策,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此时汉朝经历几十年的恢复,情况已经和汉初有所不同。汉景帝和汉武帝都是很有作为的帝王,不满足于现状。特别是在武帝统治初期,因为武帝锐意进取,欣赏儒家,与尊崇黄老的祖母窦后曾经产生冲突,最终还是以窦后的胜利为结束。    
    窦后喜好老子之书,景帝时期,曾经召博士儒生辕固生问老子书。辕固生说:“此是家人言耳。”言下之意,颇为轻视。窦后听了大怒说:“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于是将辕固生与野猪关在一起,想让野猪咬死辕固生。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拿锋利的兵器给他,辕固生也技艺高超,一下子就刺中野猪的心脏。窦后没有办法,没有理由再加罪辕固生,但还是罢免了辕固生的官职。景帝时,因为窦太后好黄老,而阻碍了许多儒生的进仕之路。    
    武帝嗣位以后,也非常喜好儒术。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罢免了丞相卫绾,启用好儒术的窦婴、田、赵绾、王臧等人,还征召鲁地著名的儒生申公进京,推行儒家学说,改革政治,对当时违法的外戚严加管教。因此,这些外戚就在窦后耳旁说闲话,窦后对武帝及武帝身旁重儒的人非常不满意。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即朝廷有事不必向窦后奏报,意图削夺窦后的权力。所谓东宫是指汉朝汉宫中的长乐宫,是当时窦后所居的宫殿,因为长乐宫在长安的东面,所以称做东宫。窦太后听说此事,不由大怒,说:“此欲复为新垣平邪!”新垣平是汉文帝时的一个方士,后来因为谋取私利、欺骗文帝而被处死。窦后大怒之下一定要将赵绾、王臧两人下狱,窦婴、田两人免官。刚刚继位不久的汉武帝拗不过祖母,只好下令逮捕赵绾、王臧二人,结果赵王两人在狱中自杀,窦婴、田两人免官回家,申公也以疾病免官退归。汉武帝刚刚开始的新政因祖母窦后的干涉而以失败告终。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风格极尽张扬。但在早年,却不得不屈服祖母窦后的权威,尊崇黄老,抑制儒术。窦后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结束了自己漫长的人生历程。在她身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雄风的大旗才正式树起。    
    


第二部分窦后与亲人(1)

    与汉景帝汉景帝是窦后的长子,窦后对自己儿子的疼爱自然深厚。有一次,汉景帝带着后妃贾姬、中郎将郅都等去汉代的皇家苑囿打猎。正巧,当汉景帝的后妃贾姬入厕的时候,一只野猪也钻进厕所。汉景帝担心贾姬遇到不测,就使眼色要郅都去救贾姬,但是郅都动都不动一下,汉景帝就急了,拿一件兵器就要冲上去亲自去救贾姬。郅都跪向汉景帝进谏说:“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景帝听从郅都的劝谏,就没有冲上去,后来野猪也没有伤了贾姬。窦后知道此事后,感念郅都为皇帝着想,就赐郅都金百斤。    
    汉景帝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许多国家大事的决策,都与窦后商量,如七国之乱时期,如何平乱,景帝就经常和母亲窦后商量,并且很多时候都听从了窦后的建议。但是有一些重大决策,汉景帝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如在立梁王为储及任命窦婴为丞相的事情上,汉景帝都没有同意母亲的意见。    
    与梁王梁王刘武是窦后的幼子,也是汉景帝惟一的弟弟,在汉景帝时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他先被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淮阳王;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文帝徙封刘武为梁王。因为梁王非常孝顺,每次听说窦后生病,都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多次要求留在长安侍奉太后。刘武是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更是窦后的爱子,所以极受宠爱,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地,拥财巨万,珠玉宝器甚至多于京城。他广招四方豪杰之士,如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都是梁国宾客。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刘武全力阻挡叛军西进,以至亲为拱卫皇室立了大功,于是更加骄纵,在梁国内出入都用天子仪节,随从者千乘万骑。    
    窦后非常喜爱这个幼子,所以多次劝说汉景帝立梁王为储君。后来,因为大臣袁盎等的劝谏,才打消念头。当梁王得知自己被立储君无望后,竟与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人商议,派遣刺客到长安,刺杀袁盎及其他朝臣十余人。事件发生后,汉景帝派遣田叔治理此案。梁王在韩安国的帮助下,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羊胜、公孙诡交给办理案件的田叔。羊胜、公孙诡二人自知难逃一死,当天就自杀了。田叔回报景帝,景帝问:“梁王到底有没有罪?”田叔说:“有,确实是死罪。”景帝又问:“具体情况怎样?”田叔说:“请陛下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如果梁王不因此而伏法,则国法就无法顺利执行;如果伏法,太后就会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的。”景帝于是非常欣赏他,任命他为鲁相。    
    因为窦后对幼子梁王的宠爱,孝顺的景帝对梁王违法的行为都不敢秉公处理。后来梁王前往长安,朝见景帝。梁王先入函谷关,藏匿在窦后长女长公主刘嫖家里。汉朝的使者奉命出迎,却不见梁王,回报窦后。担心梁王安危的窦后哭着说:“皇上杀了我的儿子了。”景帝听了,非常不安。梁王知道后,到汉宫的宫阙前,伏斧质,表示谢罪。母子、兄弟见面而泣,感情恢复如故。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死去,谥号梁孝王。窦后得知梁王去世的消息非常哀伤,哭得昏天黑地,并且绝食,说:“皇帝果然杀了我的儿子!”景帝见母亲如此,又是哀伤又是不安,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亲自穿上白色的丧服,到梁王在长安的府邸吊拜。他又与姐姐长公主商量,分梁国为五国,立梁王的五个儿子为王,还封梁王的五个女儿以汤沐邑。景帝把这些措施一一禀告窦后,窦后心情才舒畅些,开始进食。    
    与女儿窦后只有一个女儿,她就是长女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也就是汉景帝的长姐,并且是汉武帝第一个皇后陈阿娇的母亲。因为窦后的宠爱,景帝对馆陶公主也非常尊重。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馆陶长公主都拥有很大权力,汉武帝得以被立为太子,这位长公主厥功甚伟。窦后对这位女儿也非常宠爱,在自己死后遗诏中还要求将自己宫中的所有财宝都赐给这个女儿,“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窦氏家族窦后有一兄一弟,兄长窦建国,字长君;弟弟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在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贫,被人拐卖,转手十几家后到了宜阳(在现在河南宜阳东北20公里处)。窦广国和其他人为主人上山烧炭,晚间睡在山崖下,山崖突然倒塌,睡在山崖下的一百多人,全被压死,只有窦广国幸免于难。大难不死的窦广国自己卜了一卦,结果显示自己几天后将会封侯。很快,窦广国随主人家到了长安,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