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完善其经济体制,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并进一步增强其综合国力。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曾进行过多次经济体制变 

  革,如从单个资本到集体或社会资本(股份公司),再到私人垄断组织产生 

  的演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 

  革,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 

  干预大大加强,使资本主义提高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绝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在挣脱殖民主义的枷锁后,虽然还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但其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却要超过以往的数百年。这就为其经济较 



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6 页。 

① 宦乡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年版,第32 页。 

② 宦乡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年版,第32 页。 


… Page 24…

快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Page 25…

                        二、波动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 



       在当今世界上,西方发达国家在为数众多的国家中居于少数,但其拥有 

  的经济实力却使它们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扮演主要角色。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产生极其深刻的影 

  响。本章就其战后经济发展的基本进程、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进行 

  分析和叙述。 



                        1。大战结束至50年代初的经济复兴 



       战后最初的几年,是西方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各西方国家在 

  经历了战争造成的的巨大破坏和混乱之后,普遍进行了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经过努力,遭受战争破坏的各西方国家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未受战争破坏的 

  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实现了由战时向和平时期的转轨。与此同时,美国以其战 

  争“繁荣”为后盾,通过对外“援助”等手段建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地位。这一时期是西方各国迈向战后新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道历史门 

  坎。 

         (1)参战各国在战后共同面临的严重困难与危机 

       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和打击最重的是战场所在的参战国,特别是战 

  败的帝国主义大国。战败国日本近1/4的工厂建筑物和1/3的生产设备毁于 

  战火,由于战争而损失的民用物质财富达653亿日元。战争结束时工农业生 

  产极度萎缩,1945年的农业生产指数下降到战前(1933—1935年平均为100) 

  的58%,同年8月的工矿业生产指数甚至剧减到战前(1935—1937年平均 

                        ① 

  为100)的8。7%。物资奇缺、物价飞涨,黑布交易盛行,人民生活极度困 

  苦。战败国德国的境况更糟。战后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别对其实行军事 

  占领和管制。战争的破坏,加上一部分工厂生产设备被占领国拆除,其生产 

  下降幅度在欧洲国家中最为剧烈。1946年德国的煤产量、钢产量只分别相当 

                                 ② 

  于1939年的31%和11%。1947年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③ 

  从1938年的10。3%下降到了0。5%。同样,当时意大利毁于战火的固定资 

  产也至少为战前的8%,因此在战争结束的第三年1948年,它的工业生产仍 

  低于战前的水平。法国和英国虽然作为战胜国,也未能幸免于战争的破坏。 

  作为二次大战的战场,加上曾被德国占领,法国在战争中的经济损失高达 

  48930亿旧法郎,战争期间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0%以上。英国在战争中付出 

  的代价更为沉重,不仅其国内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而且在国外的投资 



① 金明善、宋绍英、孙执中著《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年,第4 页。 

② 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人民出版社,1985 年。 

③ 樊亢主编:《资本主义兴衰史》(修订本),北京出版社,1984 年9 月,第297 页。 


… Page 26…

  减少,外债增加,许多重要的市场易手于他国,元气大伤。战争结束的1945 

  年,英、法两国的工业生产只有1937年的39%。④ 

       因此战后初期,在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不论是德、意、日战败 

  国,还是英、法战胜国,都同时面临着尽快摆脱困境、迅速恢复经济的艰巨 

  任务。但是,这一时期,物资匮乏、交通阻断和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各国普 

  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各国在短期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 

  的,因而成为其经济复兴的一道难题。 

        (2)美国等国的经济转轨 

       与日本和西欧等参战国不同,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的美国,以及加拿大和 

  欧洲的一些中立国家,这一时期面临着经济的调整,即从战时向和平时期转 

  轨的任务。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作为参战国,美国不仅未受战争的破坏, 

  而且生产能力在战时有巨大增长。1940—1945年间其私人投资累计达642亿 

  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倍以上,其增长额为1122亿美元,形成战争 

  景气。在战争景气高峰的1943年,其工业生产指数(以1935—1939年为100) 

  高达239。1944年农业生产为1938年的1。36倍,出口达到创纪录的1566 

  亿美元。当然,这一时期的增长多是军用生产的增长,如美国政府用于军事 

  采购的支出,从1940年的22亿美元猛增到1945年的735亿美元,累计开 

                                                      ① 

  支达3060亿美元,占政府预算总支出的85%以上。民用消费增长远远落后, 

  国民经济进入战争轨道。战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和转轨是必然的。 

       为顺利实现经济转轨,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早在战争结束 

  前政府就意识到这种调整的必要性。为避免战争景气过后经济陷于萧条, 

  1943年底美国就开始削减军事采购,允许企业恢复民用生产。因而有近50 

  %的企业较早开始由军工生产向民用生产过渡,从而使战后的转轨有秩序地 

  进行。为避免军队大批人员退伍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有效地利用人力 

  资源,1944年美国通过了《现役军人调整法》,对退伍人员的住房、就业进 

  行妥善安置,并且为其提供教育津贴,使上百万退伍军人得以完成学校教 

  育,成为经济发展急需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在战后的经济调整过 

  程中,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战时投资建立的国营企业、国有资产出 

  售给私人经营。战后不久,政府即向私人企业低价出售大批战时建造的运输 

  船舶、车辆和大批国营工厂。使私人垄断资本有能力取代政府对经济进行大 

  量投资。1944年至1948年,美国私人生产性投资增长了3倍半以上。使战 

  时设备未获得更新的民用生产部门实现了大规模更新,从而刺激了经济发 

  展。尽管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波动,工业生产在1945、 

  1946两年出现了下降,但由于战后政府取消了战时消费品配给制,战时压抑 

  的购买力迸发。私人消费支出由1945年的1197亿美元急剧增至1948年的 

  1736亿美元,因而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1948年工业生产比1946年增长 



① 前引李琮主编: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上册)第42 页。 


… Page 27…

  了16%,出现了经济转轨之后的相对繁荣。与此同时,北美、欧洲的一些国 

  家也迅速地完成了经济的转轨和调整,并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如以1938年 

  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0,1948年荷兰、挪威、比利时和丹麦的国民生产总值 

  分别为114、122、115和811。① 

        (3)美国的援助与西欧、日本的经济复兴 

       ①美国的对外援助及其霸主地位的建立。遭受战争重创的西欧各国和日 

  本,战后的经济恢复任务十分艰巨。各种困难中最难克服的是缺少恢复经济 

  所必需的资金,恢复生产所用的原料和人民生活所需食品,都需资金购买。 

  严重的经济困境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为了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和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美国承担起帮助西欧各国和日本恢 

  复经济的任务。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方案”(马歇尔计划)“援助” 

  西欧。9月,英、法等16国联合向美国提出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援助的要 

  求。受援国以减少限制、开放市场方面的让步为条件,分别与美国签订了“援 

  助”协定。计划执行的4年(1948—1951年)中,美国对西欧各国援助的总 

                      ① 

  额共达210亿美元 。美国对其占领下的日本也实施了“援助”和扶植的政 

  策。在其“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下,为 

  日本提供了23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这些“援助”成为西欧各国和日 

  本加快经济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美国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了自己 

  的世界霸主地位。1947年美国的出口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翌 

  年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6。4%,对外投资也已明显超过英 

  国。强大的经济优势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仰仗其经济实力美国从1943年 

  开始筹划,在40年代后半期先后成立了由其操纵、控制的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确 

  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②西欧经济的快速复兴。战争结束的1945年至1946年,是 

       西欧经济的最困难时期。对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不仅                战前 

  一流大国的地位丧失,而且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生 

  产仅为1938年的70%,经济生活无法正常运转。但西欧各国利用其在战时 

  进行巨额投资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及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克服了战 

  后初期的困难和混乱局面。伴随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策转变,1947年开 

  始至1948年在美援的推动下,西欧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克服阻碍经济复兴的 

  通货膨胀,弥补外汇短缺,着手经济的重建工作。各国普遍增加对食品(包 

  括农业)、消费品工业的投资,同时大力促进住房建设,并且重点恢复和发 

  展能源工业。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各国积极利用战时的许多新发明、新技术, 

  使用现代化手段对本国经济实行根本改造,为以后的经济跃进奠定了基础。 

  在1948年多数国家经济已经恢复甚至超过战前 (1938年)水平的基础上, 



① 李琮主编:《西欧经济与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第28 页。 


… Page 28…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整个西欧经济进入迅速恢复阶段,到50年代头三年, 

  即1950—1952年,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先后恢复到战前水平,经济重新出 

  现了生机。如西德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开始超过战前1938年的最高纪录。西 

  欧经济在战争中遭受如此严重的打击,而在短短时间里又恢复得如此迅速, 

  在欧洲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③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再建。日本经济复兴所用时间较之                 西欧各国要 

  长,从战争结束开始到1955年最后完成。在此期间日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首先迅速恢复经济,稳定人民生活;进而实行经济体制的改组和重建,以克 

  服经济发展的后进性,追赶欧美国家。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复兴是在美 

  国的单独占领下进行的。战争结束的1945年,美国制定了《日本投降初期 

  美国的对日方针》,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经济民主化政策。 

  经济民主化的内容包括:从1945年至1950年前后进行的“解散财阀”、“农 

  地改革”和“劳动立法”。尽管美国的根本目的在于削弱曾在亚太地区与之 

  争霸的竞争对手日本的力量,但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要 

  求。如比较彻底地铲除了其经济中的前资本主义因素,为生产力的发展疏通 

  了道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40年代末开始,美国转而扶植日本重建 

  战后型的垄断资本新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经济恢复虽经周折,但仍 

  在不断推进。为稳定生活、恢复经济,1947年开始日本实行以煤和钢铁为重 

                                                                            ① 

  点的“倾斜生产方式”,使煤炭、钢铁和电力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从而带 

  动了整个工矿业生产的恢复,1947年度的工矿业生产比上一年度增长22。7 

  %,1948年度进一步增长33。3%。1949年开始,日本实行“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