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方法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的方法1-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懒⒖颇浚唬˙)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C)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 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
(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首先,在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提供独立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自然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儿童。
第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敏感期。
在某一个敏感时期儿童对某一物体和联系特别感兴趣能够好无困难应付和学会当时敏感的事物,敏感期一旦过去相应的兴趣随之消失。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 6 岁,称为创造期。该阶段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 3 岁,称为胚胎期。 
此时儿童没有有意识的思维活动, 3~6 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
第二阶段从 6 岁到 12 岁,是较平稳发展的时期。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时期最适宜学习,开始形成学习技能和艺术技能,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
第三阶段从 12 岁到 18 岁,称为青春期。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又一重大变化时期,是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蒙台梭利的自由纪律观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 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第二,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第三,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技能练习
重视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幼儿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蒙台梭利针对人的各种感官,为“儿童之家”专门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她把感官训练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这些感官联系练习还可以校正儿童早期出现的一些感官上缺陷。
蒙台梭利在对儿童强化感官训练的同时,非常重视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既能促进儿童体力和各种动作能力的协调发展,也是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重要手段。
二、进步教育运动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兴起(19 世纪末——1918 年)、成型(1918——1929 年)、转折(1929——1943年)、衰落(1944——1957年)
19 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做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 教育的批判。1896 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方法不尽相 同,其中一些人,受到卢梭和蒙台梭利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另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 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
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19 年,科布发起进步教育发展协会, 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1924 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 任协会的名誉主席。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 “社会中心”。
1929 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此后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教育中心 从初等转向中等;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正中分裂的产物。1904 年,美国在欧洲卷入战争,进步教育也进入尾声,失去感召力。
1944 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
2、进步主义教育实验
(1)昆西教学法
主要特征:
1)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3)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
(2)有机教育学校
“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室”,“有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包括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
(3)葛雷制
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
(4)道尔顿制
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1)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贺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自由、合作。
(5)文纳特卡计划
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
(6)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时“设计教学法之父”,以培养品格为最终目的。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像幼儿园的主体活动)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1。《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巴尔福教育法》:进入 20 世纪,英国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1902 年,英国颁布了《巴》。主要内容: (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 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利;(3)地方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 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巴尔福教育的意义:巴尔福教育法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为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为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管理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费舍教育法》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 
主要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 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 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3)规定514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4)地方教育当局应建 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 1416 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费舍教育法》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哈多报告》
哈多报告》,主要内容是:
(1)小学教育应重新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 11 岁后所受的各种教育均成为中等教育;(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在 11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
该报告中心是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小学、中学两阶段,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这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
4。《斯宾斯报告》
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实施,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 
等教育的一部分。 
5。 《1944年教育法》
也称《1944 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1)加强国 
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 导全国的教育;(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实施 515 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 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4)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 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罗宾斯原则”
在高等教育方面,罗宾斯提出: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这个建议被称为“罗宾斯原则”,为此英国兴办了许多大学。
7。《雷沃休姆报告》
进入 80 年代以后,英国教育改革仍把重点放在高等教育,同时对整个教育体制提出了全面的改革设想。19811983 年,英国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称为《雷沃休姆报告》
8。《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8年7 月29 日,英国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称为《1988 教育改革法》。法案主要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 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 
主要内容:(1)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 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2)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3)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 岁、11 岁、14岁、16 岁)考试。(4)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5)还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 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新的规定。《1988》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 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1。《费里教育法》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2。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统一学校运动”:1919 年,法国“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 教育和择优录取。这一主张,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响。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其中,“新大学同志会”的改革主张引起了法国社会广 泛关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1937 年,法国教育部长让。泽提出了在中学的初级阶段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把中学的初级阶段与初等同一学校相衔接,实现初级中学教育的统一,有力冲击了双轨制。
3。中学课程改革
19 世纪末,法国中学形成古典课程和现代课程并行、以古典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使得许多没有学过古典课程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行中学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强调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的传统和实用价值,以及二者的并行和互补,反映现代社会对法国教育的影响,确立了法国中学的基本模式。
4。《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919 年,法国议员阿斯蒂埃提出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法案被议会通过,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法国历史上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
5。《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内容:(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 6 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 (2)实施 618 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进行;(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4)对教育中 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郎》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6。《教育改革法》
《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6—16 岁,主要通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完成。
《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主要是为调解国家与宗教团体及个人在办教育上的矛盾,政府采取与私立学校签订“契约”的方式,对私立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并进行控制。
7。《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的三条办学原则,要求按照新的原则调整和改组法国的大学。
8。《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
1975 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法案》或《哈比改革》)。(1)为加强职业教育,又对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 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2)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学校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3)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课程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
9。《课程宪章》
进 90 年代后,法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重视,法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公布了《课程宪章》这一纲领性文件,强调法国今后仍坚持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编制以学生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