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居一品-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那天开始,无论是被人鸠占鹊巢,还是沈默吃了官司,被锦衣卫抓到京城,她都没有动摇过对这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男人的爱情。

漫漫长路走来,是她的坚定付出,生死相随,终于收获了对等的爱情,若菡,何其幸哉?拙言,更是幸哉!

第五卷 京华烟云雪满天 第三四八章 分配

第二天,宿醉的进士们,用极大的毅力爬起来……虽然庆典已经结束,还有一些堪称折磨的步骤要走。新科进士们撑着沉重无比且快裂开的脑壳,迈开沉重与虚浮相结合的步伐,去鸿胪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册……也就是制服和学历文凭。

按照刚学的礼仪,得到皇帝恩赏,下面人是要上谢表的。这当然难不住他们,便由状元沈默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无非是用华丽丽的辞藻,表达皇帝的感激之情,然后表表决心,如此而已。

谢完了皇帝,再谢老师,去孔庙行释菜礼……用兔为醢,菁为菹,枣栗为果,以谢至圣先师。

通俗话讲,就是给孔老夫子“放下点菜”,表示一下感谢。

这套礼节极为复杂,因为孔庙里不只有孔夫子,还有配享的四圣十二哲,以及在东西内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要跪“至圣孔子”的神位之外,还要依次跪“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以及被老朱撵出去又请回来的“亚圣孟子”,还要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礼节各不相同,顺序更不能错,要不是李时珍的醒酒汤效果好,沈默肯定是要搞混了的。

拜祭完孔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立进士题名碑!就是工部给弄一个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国子监的碑林里立起来,供后世瞻仰,这也是绝大多数进士青史留名的机会!

所以尽管已经疲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擞起来,冲冲来到孔庙隔壁的国子监,在一排排的题名碑的尽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块。

这白色大理石的题名碑连带基座足有一丈高,饰以卷云纹的碑首上,刻着篆体大字“赐进士题名记”六个大字。

正面两部分内容,上部为皇帝诰示,申明朝廷开科取士的动机目的,伴随一系列溢美之词,正是严嵩当日传胪时所读,下部则为本科四百进士名录……每一位进士的姓名籍贯,都按照名次整齐的镌刻于,密密麻麻,大都近视的进士们眼神不好,围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脸几乎要贴上去。

沈默几个不凑这个热闹,孙铤突然笑道:“这边上一个蒙着黄布的是什么?”

“这个状元郎亲手掀开看。”一阵响亮的笑声中,新任太子太保衔工部尚书赵文华出现在众人面前。

众进士赶紧施礼道:“部堂大人。”

赵文华呵呵笑道:“诸位朋友免礼,吉时已到,快快为你们的题名碑奠基吧。”众人便一人一掀土,将名碑的基座象性埋起来。

一切做完后,赵文华又亲切的对沈默道:“状元公,请和本官一起,揭开这个吧。”

沈默不敢托大道:“恭敬不如从命。”便与赵文华两人一手揪住那黄布一角,在喧天的鞭炮声中,起扯下那幕布,露出里面的真面目!

只见一块样式与题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却是汉白玉的大碑,上面两行瘦金楷书大字:“国朝二百载,文运风云壮,休言六首无,朕有状元沈!”,左下方落着“嘉靖三十五年御笔亲题”!

诗有些直白,更显珍贵,因为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嘉靖帝亲自所作,没有经过大学士们润色。皇帝亲自为状元题诗立碑,绝对是古今华夏所未有之典,这份殊荣真可谓“千载之隆遇”啊!

“状元郎,这可是我朝希旷之典啊!”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赵文华先开口贺道:“从今往后,您就是我大明历代读书人的楷模了!”

一众进士这才回过神来,都过来向他道贺。沈默已经听朱十三说了“祥瑞”一事,是以并不觉着受宠若惊,只面上仍要诚惶诚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当?就是把臣磨成粉、碾成面,也难以报答陛下这天高厚的恩遇啊……”一边说着,热泪早已夺眶而出。话说自从进京以来,他是演技大涨,已经有从偶像派跃进到实力偶像派的趋势了。

~~~~~~~~~~~~~~~~~~~~~~~~~

在两块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彻底走完了中进士后的冗长仪式,然后便是三天后去吏部参加朝考,进行分配了。

看着这些天,终围绕在身边的各部官员潮水般散去,众进士们心里都空落落的。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新科”光环已经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还没有分配的普通进士……话说京官中哪一个不是两榜出身?自己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便一个个夹起尾巴来,也不庆贺了,都准备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参加三日后的朝考,争取考个成绩,能让分配时的名次稍高一点。

与诸位同年道别,沈默钻进车厢道:“回去吧。”待马车起来,他一抖袖子,从中落下一本请柬,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道:“江南老友扫榻置酒,随时恭候状元郎大驾。 ”落款是“赵文华”。

这是方才分别时,赵文华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手递给他的。无可奈何之下,沈默只笑纳,肚子里已经把姓赵的祖宗问候一遍了……虽然自己在东南帮了他们一把,可同样也把账册交给了皇帝,所以在朝中大人的眼中,他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这也正是沈默想要的效果……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经验,让他无意加入朝争的任何一方,也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就算进步神速,也不会威胁到八十岁的严阁老,还有快六十岁的徐阁老的,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啊!

在他看来,二位阁老也不大可能,理会自己这种十年内指望不上的“小娃”的,而且说句托大的话,谁知到他二十年后回到什么步?为子孙计,也不会轻易开罪于他的。

所以他认为大家完全具备敬老爱幼、相安无事的条件,正做着“静看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的美梦呢,讨厌至极的赵文华却当中给了他这份讨厌至极的请柬,真是……讨厌至极啊!

十分不爽的将那请柬扔到一边,沈默寻思起自己今后的处境来……他是状元,与诸大绶陶大临两位三鼎甲,按例不论朝考成绩何,都会入翰林院,成为清闲华贵的从六品修撰与正七品编修。根据张居正张修撰说,这个差事除修史编书外,就是观政……学习各部衙门如何执政,学习内阁何处理公文,甚至会被派到各地“采风”,也就是公费旅游,其目的是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做好从政的准备。

然后等某次京察之后,便可能外放地方为知府或直隶州的知州!或者充任乡、会试考官,充各省提学等,总之从六七品一跃成为四品高官,完成华丽丽的转身,这个过程最短三年,最长十年都有可能,要看官员本身的年与能力。

一任满后,或者升任一省巡抚,或者由外入迁,则开坊后可到六部侍郎。所以翰林礼遇极隆,升迁很快,很可能十年便可至巡抚、侍郎,虽未必尽然,亦差不多,所以翰林院是个闲的蛋疼,却又人人向往的好地方。

现在他已经踏上这条快车道,金光闪闪的未来就在眼前,完全不必为升迁钻营,要做的反而是求稳……其实这也是当官的第一要诀,为的是防止爬得越快,跌得越惨。

所以换成是谁,都不愿掺和进朝廷的党争去,以免把金铸的前程给弄毁了。

~~~~~~~~~~~~~~~~~~~~~~~

三天时间转眼即过,科进士们一齐到吏部报道,参加由吏部左侍郎吴鹏主持的朝考……按说应由吏部尚书主持,李默忙于外察,无暇抽身,所以只能交由吴鹏代庖。

除了一甲三位进士前程已定,已经正式成为传说中的翰林外,其余诸位仍然需要过这道关,用一天时间考完之后,由吏部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阅出成绩,再汇总会试殿试成绩,最终的排名……只是这三次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相差是很悬殊的,殿试要占六成,会试与朝考各占两成,所以最后的名次与殿试相差无几,尤其是第一等三十六位,一个都没有改变。

第五卷 京华烟云雪满天 第三四九章 冤家路窄

月底这天,吏部便在衙门外的粉墙上,悬挂起了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加上三鼎甲那一等,成绩共分四等。最末等的一百九十名发送地方各省级衙门观政,一欸县令或者同等品级有缺,省里便必须立刻分配,不必像科贡官那样,捧了卵子过桥,兢兢业业,还得送礼走关系,不然非得把板凳坐穿不可。

这铁打铜铸的七品前程,却是同科进士里最差的,虽然在地方上实惠多多,但要没有通天本事和天大的机缘,做到知府基本上就到头了。这对于还充满理想,没有丧失节操的新科进士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

第三等的一百七十名进士,则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观政,称为观政进士。也就是去端茶倒水,学着当差,等京察出缺后,随即补上。也有实在等不上缺的,外放地方当一方父母官,因为在京里混了几年,多少有些人脉,任官的地方大都比第四等的好,升迁也快。

无论第三等还是第四等,最不愿去的,就是王府官,因为一旦被派去,就将像他们的王爷一样,从此无人问津,完全没有前途,领着俸禄混吃等死,一辈子都不会挪地方。除非碰到燕王朱棣那样的猛人,或者兴王朱厚熜那样走狗屎运的福星,不然绝无咸鱼生的机会。

如果顺利留在京里,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些紧要衙门扎下根,经过数番官场倾轧,大浪淘沙,如果没有被轧死,淘掉。大概十几年后就能坐上各部堂官的子,不比翰林出身的慢多少,只是没法再进一步,因为内阁的大门只对第一二等成绩的进士敞开……

第二等三十六人,选庶吉士。获得进翰林院继续深造三年的机会。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钻研各种文史典籍,并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三年后“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留馆,授翰林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三鼎甲那样翰林,然后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前进。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的。

但与第三四等不同,庶吉士做知县,是带缺出京的,不必在省里等缺,直接就任。对样背景的官员说知县任往只是一道考验,只要做的好,很快会的到升迁,或者调回京里,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只求尽快做出政绩,扬名里外,所以的一号叫“老虎班”。

至于沈默三个,去吏部注个册,直接到翰林院上班就是。

~~~~~~~~~~~~~~~~~~~~~~~~

四月初二,响晴薄日,沈默起了个大早,简单洗漱之后,吃早饭时对若菡道:“我今天去吏部文选司注册,如果没有意外,下午就去翰林院报道了。”

若菡掩口笑道:“恭喜翰林老爷。”

“却不是要向你炫耀。”沈默苦笑:“我是说咱们看来得在北京长住了,你看是不是搬出客栈另找一处宅院啊?”

若菡笑道:“不翰林老爷操心,房子几天前已经找了几处,但您这个当家的不去看,一直也没敢定下来。”

沈默笑道:“这几日瞎忙活。等到了翰林院,整天闲的吃饭不用放盐。”说着一脸“你办事,我放心”道:“这事儿你拍板就行,我肯定满意。”

若菡却摇头道:“不急于一时,还是等你有空一起去看吧。”

见若菡坚持。沈默自然不会再说什么,用过早饭便在柔娘的服侍下换上状元冠服,接过官帽,便上马车去接了诸陶二人,一齐往吏部去了。

马车上,陶大临笑道:“今天听会馆人说,北京人用“富、贵、贫、贱、威、武” 形容六部。说吏部贵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礼部贫而工部贱。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沈默摇头笑道:“谬,如果户部富,怎么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如果工部贱,怎么严阁老的干儿亲儿子把持了正副部长,视之为禁脔?”

诸大绶笑道:“确实,听说户部尚书整天被各部堂官追债,过年都不敢回家;而小阁老在工部,一个工程就能进账十多万两白银,可见应该是户部贱而工部富才对。”

陶大临冷笑道:“不管是富还是贱,都是可耻。”

“这话没错,”沈默笑笑道:“可咱们私下说说就罢了,当着外人可千万不能流露,京城里鱼龙混杂,人鬼不分,弄不好哪句话就引来泼天大祸。”

陶大临一直很听沈默的。闻言扮个鬼脸道:“这我晓得,又不是三岁孩子了。”说着嘿嘿一笑道:“他们还说,吏部四司是“喜怒哀乐”。”

“这个有点意思。”沈默笑道:“都是怎么讲?”

“吏部四大司,文选、考功、稽勋、验封。”陶大临卖弄着刚听来的掌故道:“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之事,故曰喜司;考功司掌降革罚俸之事,故曰怒司;稽勋司掌丁忧病故之事,故曰哀司;验封司掌封赠荫袭之事,故曰乐司。”

“咱们要去的是文选司,”诸大绶笑道:“希望能遇上好事吧。”

~~~~~~~~~~~~~~~~~~

进到吏部衙门,按例先拜会堂官,这次李默却在,他是堂堂天官,自然不会降尊纡贵出迎三人,只是让他们依足礼数觐见……待三人行完礼,立在堂中后。李默又板着脸,拿吏部尚书的威严教育三人道:“你们中了三鼎甲,真可喜可贺,想必已经被人捧到云端上去了,本官现在却给你们泼泼冷水,以免诸位真把自己当成“储相”,提前端起宰相的架子来。”

三人无比郁闷,心指望遇上好事呢,不料却要受这番折磨。便听李默冷冷道:“有道是学而优则仕,你们寒窗苦读,从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再到进士,朝廷取用你们的标准是文章学识,不管其他。但入仕以后呢?就不看学问了,只看你们有没天良!”

他这话看似同时对三人说,但一双睛却死死盯着沈默道:“天良!懂这两个字吗?天理良知!不遵这个的人,就算学问再高,也是个祸害。越是聪明,就越是祸国殃民。”又铁青着脸骂道:“若是仍旧不遵天理,不守良知,一味的胡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