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康熙大帝-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胤祥这话说得十分诚恳,十分仗义。胤祯听了很受感动,深情地说:“十三弟,也许我们把事儿看得大严重了。魏东亭、穆子煦他们深受皇上信任,到了关键时刻,皇上会替他们把钱垫出来的。可怕的不是他们俩,倒是太子。他这样釜底抽薪,那帮恨我们的人还不得把咱哥儿俩吃了。所以,你刚才说的,我只能心领不能实受,咱哥俩儿不能分开呀!” 

  “四哥,你不要挂念我。我从小就受人作践,可是,我哪一次服软了?你和我不同,皇阿玛看重你。说句心里话,万一出了事儿,大不了把我圈禁了。可是,要把你也牵连进去,谁来疼我这没娘的孩子呢?”胤祥说到痛心之处,不由得泪流满面。 

  胤祯连忙上前劝解:“十三弟,瞧你!老大不小的了,怎么像小孩子一佯,哭什么呢?车到山前自有路,咱们走着瞧吧。哎,刚才你说你是光棍一条,四哥我可动心了。十三弟,你跟我说实话,有意中人了吗?要是有就告诉我,我替你在父皇面前说去。” 

  胤祥抹了一把眼泪破涕为笑:“四哥,还真叫你说着了。小弟我,我确实看上了一位姑娘。不过,她出身微贱,说出来,怕四哥笑话。” 

  “哦?是不是刚才来敬茶的那个丫头?” 

  “不是。她叫紫姑,我已经把她收房了。我说的是另外一个,我想把她娶过来做福晋的。” 

  四爷笑着说:“好啊。家庭贫寒倒没什么,是旗人还是汉人?” 

  “回四哥,她,她家是汉人。” 

  四爷脱口而出:“那可不行。满汉不通婚,何况你是皇子呢?” 

  “看看,我不说,四哥非要我说,我就知道说了你也不答应。哎,对了!四哥,这姑娘你也认识呀!” 

  胤祯有些奇怪:“什么,我也认识?谁,我怎么想不出呢?” 

  “咳!四哥,你忘了?就是,就是咱从桐城回来时,在那个刘八女的庄上泼了我一身洗澡水,后来又被我救了的那个阿兰啊!现在,她被带到京城来了,就住在谪仙楼。八哥还没收她们进府呢,要说现在正是时候。四哥,你就给小弟帮帮这个忙吧。” 

  这下胤祯可犯难了,他思忖了一会儿才说:“十三弟,不是我不肯帮忙,这事太难了,阿兰她已被老八收进戏班子,老人怎么想,阿兰变没变心,都很难说。何况阿兰是汉人,你要把她娶来做正房福晋,就违犯了祖宗家法,皇上那里也不好张口啊!” 

  胤祥听四哥这么一说,一腔火气冲了上来:“哼,办这事我也不是头一个。当年也有一个阿哥奉旨出京办差,谁知中了暑,流落在一家黑店里,幸亏被一个风尘女子救了。两人情投意合,私订终身,那女子也是汉人。事情败露出来,这位触犯了祖宗家法的阿哥被赦免了,可那女子却被绑在木桩上,活活地烧死了。那位阿哥经过这场变故,几乎疯了,好过来之后,却变成了一副铁石心肠……” 

  胤祥的话还没说完,胤祯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抡起巴掌,啪地一下打在胤祥的脸上,气乎乎地说:“你,你,你想剜我的心吗?” 

  胤祯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火儿呢?原来,胤祥说的这件往事,正是四阿哥胤祯当年的一段经历。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了,可是每当胤祯想起来,就好像那熊熊的火焰在烧着自己的心,耳边又似乎听见那姑娘呼救的喊声。今天,胤祥当面揭出这件事来,真比拿刀子割他还难受,他能不动怒发火儿吗?胤祥挨了打却没有生气,他扑通一下跪在四哥面前说:“四哥,小弟我急不择言,说到四哥的疼处,请四哥责罚。可是四哥,你愿意我也和你一样受这样的煎熬吗?” 

  胤祯刚才一时冲动打了胤祥,心中又懊悔又难过。他满含热泪将十三弟搀扶起来:“起来,十三弟,四哥不好,把你打疼了吧?唉,这事难办哪。这样吧,我先想个办法给阿兰抬了旗籍,咱们再商量下一步。如今,朝廷上下都瞅着咱哥俩呢,有人恨不得咱们今天就死,所以,这事不能办得太莽撞了啊!” 

  二十天之后,各省欠债的官员奉调陆续来京了。他们一进京城,就忙着拜阿哥、找门子、托人情、说好话,观望风声,打听消息。没有一个是打算还钱的,都瞅着魏东亭、穆子煦和武丹这三大户呢!四月二十三,江南巡抚衙门八百里加急奏报进京,说魏东亭病情沉重,危在旦夕,不能奉诏。第二天,又接到江南巡抚的急报,穆子煦急病发作,已经身亡。 

  这两条消息传来,京城里立刻乱成了一团。谁不知道魏东亭、穆子煦俩人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啊。哼,为讨债,把这两位老侍卫给逼到这种地步,皇上能不发火吗?户部的王鸿绪,还有揆叙他们一伙,便乘机发难,串连京官们交章弹劾施世纶,说他违背天意民情,威逼大臣致死,下面官员不得不搜刮民财以清国债——这是逼良为娼。王鸿绪他们虽然不敢直接弹奏太子,也不敢说四爷。十三爷的不是,但事情明摆着,只要轰倒了施世纶,太子和这两位皇阿哥就没戏唱了。 

  胤祥接到这两份急报,心里也有点惊慌。但想想自己没做错什么,与其让别人扳倒,不如横下一条心来,破釜沉舟,一干到底。于是向施世纶交代了一下,便赶往大内去见太子。 

  太子一见胤祥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上了:“看看,看看,怎么样?老十三哪,我怎么说你都不听。现在可好,闹出人命来了,你怎么向父皇交代呀?刚才我去了养心殿,父皇正和上书房大臣们商议给穆子煦拟谥号呢。唉!你可真会捅乱子。好了好了,你先回去吧,把户部官员叫齐了,过了午时听我的训示。” 

  听了太子的话,胤祥只觉得头昏耳鸣,却无言以对。他晕晕乎乎地出了毓庆宫,被冷风一吹,清醒了一些。心想,既然如此,干脆见皇上去,是杀是剐先闹个明白再说。他刚到乾清宫前的天街上,就碰上了四阿哥。胤祯见了胤祥,连忙问:“十三弟,去见父皇吗?我告诉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气馁。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嘛,有什么了不得的,你千万别往自己身上揽。我刚从养心殿出来,武丹现在正陪皇上说话呢,他已经答应还账了。哎,对了,给你这个。”胤祯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纸来。胤祥接过来一看,是一张由正黄旗旗主亲自签发的抬籍空白文书,已经加盖了内务府的大印。胤祥突然想起了阿兰的事,知道四哥已把替阿兰抬籍的事办好了。心中一阵感激。但在这里却不便多说,只深深一躬,便向养心殿走去。 

  康熙见十三阿哥进来行礼,并没有停止和武丹的谈话,只是淡淡地一挥手说:“哦,你来得正好,且站到一边去。武丹哪,虎臣病得那个样子,你路过南京时,为什么不去看看他呢?一想起虎臣的病,朕心里是一阵阵的恐惧呀!你瞧,穆子煦说走就走了,让朕心疼啊!” 

  听见这话。武丹激动得涕泪交流:“回主子爷,奴才疏忽了,再说藩司衙门催着奴才立刻进京,奴才也不敢在南京停留。” 

  康熙没有作声,他沉着脸想了好大一会儿,才突然笑着问胤祥:“哎,老十三,你是清理亏空的大总管,这事儿,你看该怎么办呢?” 

  胤祥胸有成竹,直言回奏:“回皇阿玛,依儿臣愚见,账,恐怕还是要还的。魏东亭、穆子煦和武丹三位老臣德高望重,深得圣眷。但惟其如此,更应为百官群臣做个榜样,带个好头,以成全皇上至明之心。如果他们实在力不从心,也应订出还债的日期,以杜绝小人之口。将来皇上若想宽容他们,那恩自上出,群臣也不会说什么。儿臣这点小见识,求父皇圣裁。” 

  康熙开怀大笑“哈哈哈……这是你的见识呢,还是老四的见识呢?张廷玉、马齐,你们听见了吧,这和刚才老四说的,不是同出一辙吗?” 

  马齐连忙躬身回答:“回圣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说得都是正理。不过,眼下百官沸腾,交章弹劾施世纶,这局面也真难应付。奴才以为,追还欠债的事可否暂缓进行。” 

  胤祥一听这话急了,忙说:“不不不,父皇,此事万万不可暂缓,缓办等于停办。一停则前功尽弃,整个局面就会翻一个过。儿臣知道,百官之中,有人恨不得食儿之肉,寝儿之皮。但为父皇社稷,为大清江山,儿臣也顾不得许多了。事成之后,一切罪责,儿臣愿全部承担,与太子和四阿哥、施世纶无关,更不敢累及皇阿玛。请皇阿玛圣鉴。” 

  康熙听了这话,心中十分舒畅。好,这才叫敢做、敢为、敢说、敢当呢!他突然想起,早上太子来请安时,一说到这件事,太子推推诿诿、欲言又止的那副软弱样子,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厌恶之情。他指着胤祥对大臣们说:“好好好,说得好。嗯,《水浒传》里有个拼命三郎石秀。朕看,胤祥可称得起是位拼命十三郎。既然你拿定了主意,要舍身取义地办好这件事儿,那,你就大胆地办吧,不要顾虑。太子那里,朕为你说话。至于魏东亭等人的欠债,该催你就只管催,朕不会让你小子作难的。武丹难得进京,朕替他告个假,今儿后晌他就不去户部听你的训了。朕要和武丹随便走走,说说话。怎么样,你就让我们这老主老仆的畅谈一次,行吗?” 

  皇上一向待皇子们十分严厉,很少当面夸奖。可是,今天他老人家却把话说得这么亲切,这么随和。胤祥像吃了蜜糖似的,心里那分美呀就别提了。连忙一个头磕下去,响亮地答应一声:“扎!儿臣遵旨。” 




   
  

 十一 说假话大堂现丑态 寄痴情青楼碰钉子





  胤祥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回到户部,午时没到,就把各省进京官员给叫来了:“众位俱是国家柱石,人中俊杰,在外边带兵驻防,确实辛苦了。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刚才,我在皇上那里,见到了武老将军,他已当面答应,所欠银两,今秋全部清还。还有魏东亭那笔账,武老将军也代他作了保。请大家说说看,你们的账,打算什么时候还呢?” 

  胤祥的话刚落音,下边就吵吵开了: 

  “哼,十三爷说得轻巧。魏东亭和武丹的家底谁不清楚啊,今年秋后还?得了吧,再过三个秋,他们也还不起,胡弄谁呀?”于是,这个叫苦,那个喊穷,有的赌咒发誓,有的哭天抹泪。都说别提还账了,自打进了京城,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为啥?腰里没钱哪!好家伙,这堂上坐的仿佛不是封疆大吏、朝廷官员,而是一群衣食无着的叫花子! 

  胤祥心里雪亮。他不动声色地把施世纶叫到跟前,在他的耳边如此这般地小声吩咐了几句。 

  施世纶一愣:“十三爷,这,这合适吗?” 

  “少啰嗦,照我的话办。” 

  施世纶下去了,胤祥笑着对大家说:“好了,好了。别吵吵了,有话慢慢说嘛。凡是真的揭不开锅的,从今晚起,搬到我十三爷府上去住,我养活。不过,我十三爷虽然年轻,下边的事也不是一点儿不知。凭良心说,你们谁是只靠俸禄过日子的?地方官有四季不断的例行供奉银子,还都给你们送到家里;军晌能吃空额;遇有盗贼、捕案什么的,朝廷还有补贴;下头的军官,也少不了要孝敬你们。可是,你们倒向我哭起穷来了。莫不是真以为十三爷是好哄的吗?好了,不说这些了。还债的事儿,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请大家坐下,咱们好好商量商量,总会有办法的。来人,给各位大人看茶。” 

  胤祥这儿神情自若地说了一大套,还真把来的这些兵老爷们给镇住了。也就是这么大功夫,下边把“茶”准备好了。只见一群户部差役,端着托盘、盖碗,给每一位官员面前都敬献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皇阿哥、钦差大人赏茶,谁敢不喝呀?再说,在这儿吵了半天,也真渴了。于是大伙端起杯来,咕咕咚咚,全都喝了下去。 

  胤祥端坐堂上,笑眯眯地往下边看,只见他们喝过茶之后,一个个皱眉苦脸,龇牙咧嘴,全变了模样了,心中不由得一阵暗笑。 

  他这儿笑哪,下边可受不了了。哎!这茶里放了什么药了吗?哟!肚子里怎么翻上翻下的不舒服啊?有那么几位喝得多、喝得快的人,先就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吐了出来。这个人一吐,更多的人憋不住了。怎么,那茶里确实是放了呕吐的药。大伙都喝了,谁也跑不掉。“呕”、“哇”这个吐哇!好端端的一个户部,霎时间,酒味、菜味、臭味、酸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胤祥神情冷峻地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大堂上走了一圈,突然停住了脚步厉声说道:“刚才大家不是哭穷叫苦吗,不是说连吃饭钱都没有吗?现在,吐出来一看,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俱全!你们还有何话说?也许我十三爷看不清,谁吐出来的是青菜、萝卜,请站出来说话,我十三爷代你奏明皇上,免还国债!” 

  众官员这才醒过神儿来。好嘛,带了几十年的兵,打了无数次的仗,今儿个,竟中了这小子的诡计,闹了个当众出丑。可是,地下的东西,是自己吐出来的,那里又确实没有青菜、萝卜,再说什么揭不开锅了、饿肚子了的话,又怎么开口呢? 

  正在大伙心神不定,不知如何是好的关头,一声传呼:“太子爷驾到!”太子胤礽带着随从,已经大步流星地来到了大堂。 

  太子一进门,就觉得房子里味儿不正,还没等他说话呢,有人就上前诉苦了:“太子爷,我们是欠了国债,可是,我们也是大清的官员,有罪当罚,不能这样作践我们哪!这样做,我们还有脸见人吗?” 

  太子听了这哭诉,再看看狼藉遍地的呕吐物,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是更糊涂了:“什么,什么,你说什么?谁作践你们了,起来,好好说。” 

  十三阿哥胤祥看到这场面,忍不住笑了:“太子,请别问他们,这事儿是我办的。他们一个个哭穷叫苦,说是连饭都吃不上了。我让人在茶水里放了点药,让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