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也能知道其生活全部的特质。一个都会里一个人所穿的衣服,就是此都会里最美的市场
中所陈设的;一个人的指爪上的一粒炭灰,就是由此都会里最大机械场的烟突中所飞落的。
既同在一个生活之中,刹刹尘尘都含有全体的质性,都着有全体的颜色。
  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
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因而起了种种联想。
  想起黄昏时候走在街头,听见的是更夫的梆子丁丁的响,看见的是站岗巡警的枪刺耀耀
的亮。更夫是旧的,巡警是新的。要用更夫,何用巡警?既用巡警,何用更夫?
  又想起我国现已成了民国,仍然还有甚么清室。吾侪小民,一面要负担议会及公府的经
费,一面又要负担优待清室的经费。民国是新的,清室是旧的,既有民国,那有清室?若有
清室,何来民国?
  又想起制定宪法。一面规定信仰自由,一面规定“以孔道为修身大本”。信仰自由是新
的,孔道修身是旧的。既重自由,何又迫人来尊孔?既要迫人尊孔,何谓信仰自由?
  又想起谈论政治的。一面主张自我实现,一面鼓吹贤人政治。自我实现是新的,贤人政
治是旧的。既要自我实现,怎行贤人政治?若行贤人政治,怎能自我实现?
  又想起法制习俗。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禁止重婚的刑律是新的,
纳妾的习俗是旧的。既施刑律,必禁习俗;若存习俗,必废刑律。
  以上所说不过一时的杂感,其余类此者尚多。最近又在本志上看见独秀先生与南海圣人
①争论,半农先生向投书某君棒喝。以新的为本位论,南海圣人及投书某君最少应生在百年
以前。以旧的为本位论,独秀、半农最少应生在百年以后。此等“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思
想,竟不能不凑在一处,立在同一水平线上来讲话,岂不是绝大憾事?中国今日生活现象矛
盾的原因,全在新旧的性质相差太远,活动又相邻太近。换句话说,就是新旧之间,纵的距
离太远,横的距离太近;时间的性质差的太多,空间的接触逼的太紧。同时同地不容并有的
人物、事实、思想、议论,走来走去,竟不能不走在一路来碰头,呈出两两配映、两两对立
的奇观。这就是新的气力太薄,不能努力创造新生活,以征服旧的过处了。
  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也
有骆驼轿,也有上贴“借光二哥”的一轮车,也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
把 20 世纪的东西同十五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轮蹄轧轧,汽笛呜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
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觉不安。
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照这样层级论,生活的内容不止
是一种单纯的矛盾,简直是重重叠叠的矛盾。人生的径路,若是为重重叠叠的矛盾现象所塞,
怎能急起直追,逐宇宙的文化前进呢?仔细想来,全是我们创造的能力缺乏的原故。若能在
北京创造一条四通八达的电车轨路,我想那时乘坐驼轿、骡车、人力车等等的人,必都舍却
这些笨拙迂腐的器具,来坐迅速捷便的电车,马路上自然绰有余裕,不象那样拥挤了。即于
寥寥的汽车、马车、自转车等依旧通行,因为与电车纵的距离不甚相远,横的距离又不象从
前那样逼近,也就都有容头过身的道路了,也就没有互相嫌恶的感情了,也就没有那样容易
冲突的机会了。
  因此我很盼望我们新青年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
路,创造一种新生活,以包容覆载那些残废颓败的老人,不但使他们不妨害文明的进步,且
使他们也享享新文明的幸福,尝尝新生活的趣味,就象在北京建造电车轨道,输运从前那些
乘驼轿、骡车、人力车的人一般。打破矛盾生活,脱去二重负担,这全是我们新青年的责任,
看我们新青年的创造能力如何?
  进!进!进!新青年!
                                       1918 年 5 月 15 日
①南海圣人:指康有为。
  《新青年》第 4 卷第 5 号
  署名:李大钊


                    中国文化之出路


                      陈序经
                       (1903…1967),中国现代学者。本丈选自罗荣渠
                      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一
  今晚兄弟很喜欢得来和诸君研究中国的问题,尤其是中国文化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根
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想着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改革,根本要从文化着手;因此
今晚兄弟特别拿出“中国文化之出路”这个题目来和各位作一简短的讨论。为中国的前途计,
我们要为它寻找一条出路。关于中国文化底主张,大约可分作下列三派:
  (一)复古派——主张保存中国固有文化的。
  (二)折衷派——提倡调和办法中西合璧的。
  (三)西洋派——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
  兄弟是特别主张第三派的,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的西化。现在兄弟先来给第一第二两派
下一个批评,然后再提出主张第三派的理由。
  ……

                       三
  现在世界的趋势,既不容许我们复返古代的文化,也不容许我们应用折衷调和的办法;
那么,今后中国文化的出路,惟有努力去跑彻底西化的途径。上面我们已经解释了第一条路
                      惟有第三条路(西洋派)才是我们当行或必须行的
(复古派)和第二条路(折衷派)都不能跑得通,
途径。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的缺点是:前者(复古派)昧于文化发展变换的道理,而后者(折衷
派)昧于文化一致及和谐的真义。前者误以为环境时代是不变的,所以圣人立法,可以用诸
万世,而施诸四海;而后者则误以为文化的全部,好像一间旧屋子,我们可以拆毁它,看看
那块石,或是料木,随便可以留用。但是他们简直忘却了文化各方面的特质,是不过我们的
假定;在文化本身上,并没有这么的一回事。其实文化是完全的整个,没能分解的。总之,
无论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都可以证明中国文化的出路,是要去彻底的西化。照主张彻底
或是全盘西化的人们的见解,以为目下我们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事实上,都已采用
西洋的方法,这就是不只在思想上,并且在实行上,都已趋于完全采纳西洋的文化。他们的
主张,有下面的两个理由:
  (一)西洋文化,的确比我们进步得多。
  (二)西洋现代文化,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去接受,它毕竟是现在世界的趋势。
  申言之:(一)从文化发展上看来,西洋近代的文化的确比我们的进步得多,它的思想,
也的确比中国的思想来得高。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科学上,政治上,教育上,
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就是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上头,我们也不及
西洋人的讲究。即使梁任公先生在他的《清代学术概沦》中,也要承认非用西洋的方法,便
不能把国学来研究。真的,死的国学,也需要赖西洋方法的注射,才得保其生存!
  (二)从理论方面说来,西洋文化,是现代的一种趋势。在西洋文化里面,也可以找到中
国的好处;反之,在中国的文化里未必能找出西洋的好处。精神方面,孔子所说的仁义道德,
未必高过柏拉图的正义公道。13 世纪,中国的火药印刷指南针数种,却为西洋人所接纳而
加改良;物质方面的好处,也可以在西洋文化里找到。至若民治和科学,中国都没有。即如
座上诸君今晚得来这里听讲,大多数人所穿的服装,和目下诸君所受的教育,现行的社会制
度,和国家布施的宪政,无一而非西洋的东西。又如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根本上都是西洋文化的产物。一切政治,社会,教育,经济,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理论上
和事实上,都无一而非渐趋于西洋化。从空间看去如此,从时间看来也是如此。西洋文化因
它是由许多不同文化组合而成,所以中世纪的局势,也比之中国好。几千年,宗教和政治,
希伯来文化,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数种势力平衡地来相竞争。结果便产生了 16 世纪的
宗教改革和政治运动。可是中国汉朝,政教合一;政治的实力为孔子的学说所巩护,而弄到
中国历史上的单调和凝固。十字军的东征,和元朝的西征,使东西文化得到接触,使西洋文
化有了变动;而中国自汉朝以后,却凝滞不前!
  (三)从比较上看来,中国的道德,不及西洋;为的是中国的道德家本身不好。中国人无
论公德私德都不好。教育亦的确落后。法律的观念薄弱。一国之本的宪法,素来也不很讲究。
哲学也不及西洋的思想如柏拉图哲学之有系统。物质方面更不用说。关于这点,想诸君亦表
同情,西方文化既比我们好,我们为什么不全盘彻底的采纳?西洋文化,是不断的创新与发
展,而成为现代化,和世界化。日本的本身已自西化。澳洲也成为英国文化扩张的区域。对
着现代世界文化,虽欲不加以接受,亦会被迫着去接受;因为文化的趋势是不能逆倒的。美
洲的黑人和白人交处,自动的去接纳西洋文化,便得以继续繁衍。在 1865 年得了解放以后
更日进无已,可是该地土人,不肯接受,便日渐归于淘汰,现在反要受美国政府保护来生存。
即如广东的苗黎,跑入五指山,不肯和汉人来往,也便一样的渐趋沦亡。这是世界文化的趋
势。西洋的文化,较之我们的文化高。为什么见了他人高于我们的文化,而不去接纳?诸君,
请不要以为兄弟说得过火。我们若以为帝国主义是西洋文化的产物,我们若想打倒可恶的帝
国主义,决不能以王道来打倒它,却反过来要用帝国主义去打帝国主义。因为无论在理论上,
或是实际上,非此便无法为中国的文化找到一条出路。
  可是有些人说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亡,民族也必随之而亡。此说是不真确的!文化
是由人类所创造;过去的文化,只是前人努力得来的结果。现代和将来的文化,正要今日的
我们善继善承的不断地去发展与创造。文化的本身,是整个人类所共有共享的东西,而不是
任何一国家,任何一民族的专有或专利品。所以说文化亡,不见得民族也随之而亡。试看东
邻的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尽量的采纳西化,结果便一跃而跻于富强之域,他们不但种族因之而
兴盛,他们的祖宗所遗下的文化也因之而光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但有些人以为西洋
人也尝研究中国的文化,为什么我们要忽视我们的文化?可是我们该要知道西洋人之来研究
我们的历史,只不过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并不是为要求仿效我们的;正好像他们跑去非洲研
究该处的文化,而没有去想采纳该处的文化一样。更有些人以为我们若不去发展中国的文化,
便恐怕将来在历史上没有了位置。我则以为这是未免过于忧虑。因为中国文化,老早已成为
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现下若有人来写世界史,而不把中国史也放在里面,那人的知识便是不
大广博的。即使数千年后,中国的历史仍必有它相当的位置。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
我们委实不忧中国的文化将来会被人们忘掉了的。

                    四
  谁起来担负这个彻底全盘西化的责任?回答是在南方的青年学生身上。不单在政治上,
南方是个新文化的策源地,西洋文化的输入,从地理上看,多是在南方。在汉朝,广州已为
中外交通的孔道,而为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市廛。到了唐代,也为贸易的中心,直至明清,也
是交通的要道。其他如政治,教育,宗教的文化演进,亦多以广州为起点。即如西方宗教的
输入,最初到中国来宣教的利玛窦,也在广东住了十多年;又新教的传教士马礼逊,也是先
到广州来;而第一位中国宣道师梁发,也是这里的人。其次说到新教育,是以容闳、黄胜和
黄宽三位为最先的留学生。至 1872 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中广东人占了九十多位。再如新文
学的创始,也在这里受西洋文化不少的影响。文字革命(通俗文替代文言)很早便由梁任公和
严复两位先生在书信里有所讨论。对于五四运动,兄弟不如常人的感觉这么利害,而以为若
无梁启超的努力,把古文化变成通俗化了,或者不会得有今日之成功,成为简单化。同样,
黄公度在诗的解放上也有很大的功劳。经济方面,福建和广东的侨民,也影响南方的经济很
大。政治方面,如孙中山先生,也是这里的香山县人。再而说到城市运动,广州不但是开中
国新城市的纪元,并且是现在由中国人管理最西化的一个城,这是凡研究中国城市和市政的
人们所公认的。又如劳工运动,也是始于南方,好像多年前的海员大罢工,和现下机器工会
等的组织。至若中国十几年来的女权运动,也是盛于广州。女子教育在广东也十二分发达。
大学男女同学,也以广州南大为先。民九、十年,广东女子已实行参政运动,而在广东临时
议院已有女子议员。因此南方人的责任很大。思想最新的也可说是南方人,像容闳、严复等。
又梁启超创办新闻丛报,开发中国人的知识使明晓世界的大势。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根本上
也是西化的思想,他的理想中人是美国的华盛顿。西洋文化,是他的革命环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