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构筑高楼,然后士兵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顿时箭如雨发,射死射伤
不少吴军兵士。吴军将士都有些害怕,唯独甘宁有说有笑同往常一样,毫不紧张。他命
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箭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应战,顽强
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不久,周瑜派来救兵,配合甘宁击退曹军。周瑜为甘宁解围
后,亲自慰劳守城将士,并为甘宁记了一功。甘宁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谈笑自若,在
军中传为美谈。
机  形
  原文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
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
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译文
  大凡愚笨的人能够战胜聪明的人,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事件;聪明的人能够战胜愚笨
的人,是合乎常理的必然事情;而聪明的人在一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
战机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事机,二是势机,三是情机,当事情已经发生,有利于己而不
利于敌时,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不能算是聪明;当形势发生变化,有利于己而不利于
敌时,去不能拿出克敌制胜的办法,也不够贤者的资格;当整个态势已经很明确对己方
有利时,却不能断然采取行动,这也不能算是勇敢。所以,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一定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取得胜利,即因机立胜。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讲究一个“因机而立胜”,也就是顺应形势,把
握战机,从而克敌致胜。这是为将之人应有的战略素养。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指挥
全军的将领,如不能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及时用兵,后果可想而知。有勇无谋,只知
蛮干的将领是愚蠢的将领,没有不失败的。
  拓例
  败兵追敌胜在谋
  曹操征伐张绣,势在必得,可是一天突然率兵撤退。张绣大喜,亲自带兵追击曹操。
谋士贾诩对张绣说:“不要去追,追的话肯定要吃败仗。”张绣不听贾诩的意见,领兵
前进与曹操交战,结果大败而归。
  贾诩见张绣吃了败仗回来,马上对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再次交战必定能够取
得胜利。”张绣推托说:“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以至于到这种地步。如今已经失败,
怎么又要追呢?”贾诩说:“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张绣听从了贾
翊的意见,连忙聚集败兵前去追击,与曹军大战了一场,果然得胜而归。
  张绣虽然打了胜仗,却不得其解,他问贾诩:“我先用精兵追赶撤退的曹军,而您
说肯定要失败;我败退后用败兵去袭击刚打了胜仗的曹军,而您说必定取胜。事实完全
像您所预言的,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呢?”贾诩说:“这好理解,您虽然善于
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须亲自压阵;我们追兵虽然精锐,但
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我知道我军必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您的时候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却突然退兵了,肯定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曹操现已打败您的追兵,必然是轻装快速前
进,即使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那些将领出也不是您的对手,因此,您虽用败兵而
打起来必定得胜。”张绣听了表示十分信服。
重  刑
  原文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
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
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译文
  吴起说:“军队中敲击鼙鼓、金锋的目的,在于引起士卒在听觉方面的敏锐注意力,
听从指挥,挥舞旗帜,在于集中士卒在视觉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项法规、禁令及刑罚的
目的在于管理士卒,节制士卒的行动。”在军队中,用声音引起士卒的注意,要求士卒
听从指挥时,发声的器具必须音质清脆宏亮;用旗帜来指挥士兵作战时,旗帜的颜色要
鲜明、醒目;用刑罚、禁令来约束士卒的行动时,执法必须公正、严明。如果做不到上
述三点,军容就会紊乱,士卒就会涣散、懈怠。所以说,在指挥部队的问题上,应该达
到这样的程度:只要将帅的指挥旗帜挥舞摇动,部下就会英勇前进,只要将帅的命令一
下,所有的士卒就会同仇敌忾,拼死上前,报效国家。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严治军问题,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题目。但诸葛亮在这个普通
的题目中有他的独到之处,一开
  头就引用杰出的军事家吴起的话,提出“威耳、威目、威心”的见解,接着,从这
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由表及里从严治军的思想,这就不是人人都懂得的了。尤其对“威
耳”的论述,更表现了作者的高明;一支军队不但要求内在方面讲求军容严整,令行禁
止,赏罚分明;而且要讲求外在的“鼓鼙金锋”,军威雄壮,既振奋军心,又威镇敌胆。
这样的军队,
  当然就能做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了。诸葛亮所论,实
在是治军的精髓。
  拓例
  严明赏罚奏奇效
  春秋末期,鲁国国都北边的一个大柴荡着火,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快要危及
国都。国君鲁哀公亲自救火,但他旁边只有几名随从,许多人都去追赶被火逼出来的野
兽,却不去救火。鲁哀公很生气,把孔子召来,问他应该怎么办。孔子说:“那些追赶
野兽的人又快活又不受处罚,而救火的人又劳苦又没有奖赏,这就是救火的人少的原
因。”鲁哀公说:“你的意见很好,应该赏罚分明。”孔子说:“现在是危急时刻,来
不及去赏救火的人,再说,凡是救了火的人都要奖赏,国家的花费就很大,您只要用刑
罚就管事。”于是,鲁哀公下令说:“不救火的人,与战争中投降叛逃者同罪;追赶野
兽的,与擅入禁地的同罪。”这道命令颁布后,火很快就被扑灭了。
善  将
  原文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敌人知礼;重之以是非,
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径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
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
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译文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山,向部下讲明什么是
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士卒能知书达礼;告
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士卒不敢涣散,有信用,
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
就好象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末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
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
没有规制,一旦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抱头鼠窜;而下令进攻时,则没有节制,步
调不一,甚至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无度,
失信于士卒,上下不能一心,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这样的将领带
出的部队,一定会每战必败。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正反两方面详尽论述了带兵的原则。他把这些原则归结为四项:
禁、礼、劝、信”,并且把这些原则称之为治军的“大经”。“大经”者,也就是最重
要的规范准则了。接着,他又从反正论述,说明违背这四项原则的严重危害,把不按四
项原则治军的将领称作“庸将”,指出他们必败的下场。这样正反结合的论述,说得十
分透彻、突出,引人警觉。
  拓例
  李自成汝州决战
  1643年,孙传庭率明军主力部队进抵汝州,与李自成起义军进行决战。9月孙
传庭军队攻中宝丰,进抵郏县城下。李自成随机应变,他凭借郏县城下的深沟高垒,坚
守不战,把明军的主边部队拴在郏县,同时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一直向北,绕过嵩山,
从背后袭击离汝州仅几十里的白沙。由于白沙是从洛阳到汝州的必经之地,攻占白沙,
就断绝了明军的运输线,数万明军的粮食供应顿时成了大问题,军心动摇。汝州城下的
明军哗变。孙传庭见势不妙,决定自己先回洛阳筹运粮饷,而让总兵陈永福留下指挥大
军。本已军心不稳的明军,见主帅突然离去,更加混乱,许多士兵纷纷离去。农民军内
部又查获了向孙传庭暗送情报的奸细,清除了隐患。李自成抓住战机,集中兵力,积极
反攻,步兵与骑兵互相配合,使明军仓皇失措,不得不迅速撤退。
  这时,天下大雨,道路泥泞,明军携带的大量战车无法前行,士兵们又不愿推车。
数千辆战车停在路上,挡住了明军的退路,车倒马翻。农民起义军趁机追上明军,明军
大乱,毫无斗志,却又无处藏身,死者达数千人之多。明军总兵高杰见大势已去,急忙
带领明军向西逃窜。农民军紧紧追击,不给明军喘息的机会,一昼夜追击二百里,终于
在孟津将明军全部阻截住,并将其围歼。明军死亡4万余人,战车也损失殆尽。仍然留
在郏县来不及撤退的陈永福所部明军,也被农民军包围,大部被消灭。先期返回洛阳的
明军主帅孙传庭,眼看全部覆没,自杀未遂,被手下的残兵拥入潼关。
  汝州决战以后,明王朝用以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有生力量便几乎被全部消灭,再也无
力向农民军发起进攻。3个月后,李自成率军攻占陕西,随后进入山西、直隶(现河北
省)。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
朝的统治就此结束。
审  因
  原文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
矣。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译文
  如果能顺应百姓的心愿来征伐邪恶势力,就是黄帝也不能与这样的行为相比,如果
能借助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获得胜利,那么就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与这样的功劳相
比。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德威服人,则在下的各路英雄都会屈服这样的将帅之下,
四海之内,各方豪杰则也会甘心受到节制。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原则,提出出兵要“审因”和“威胜”。所谓“审因”,就是
要顺应时势,师出有名,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打正义的战争。师出有名,打正义战争,
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威胜”则要求为将之人,善于凭借这种群众拥护而形成的群众
力量的优势取胜。一员将领能达到“审因”和“威胜”的要求,就可以成为万夫莫当的
大将,征服四海的豪杰了。
  拓例
  姜子牙伐纣灭商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酷暴虐、荒淫无度的庸君。他肆意杀害宗
室大臣,毒刑整人。他以残害百姓为乐。有的忠君大臣多次强谏,纣王竟不悔悟,反而
恼羞成怒,杀的杀,赶的赶。有的大臣没办法只好弃官愤然出走。像纣王手下的名臣姜
子牙就是其中的一个。
  周武王决心发兵来灭商,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他先暗中派人到商,察看国情,了
解情况。不久,被派去的人捎信说:“商朝国势危殆,民心动乱。”武王认为伐商的时
机还未到。后来,武王又接到报告说:“商,现在是坏人当道,宗室离心离德,一场大
的暴动正在酝酿着。”武王还是按兵不动。最后,被派去的人又捎信说:“商朝的百姓
只是内心愤怒,闭口不敢说话,却咬牙切齿。”这时武王觉得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于
是他联合八方诸侯国,向商朝发起总攻。昏庸的纣王自以为自己兵多士众,派出17万
大军迎战。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两军相遇后,商朝前军的奴隶兵突然阵前暴动起义,倒
戈反击,杀得商兵全军溃败。纣王逃奔鹿台自焚。
兵  势
  原文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大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
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
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
则听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译文
  大凡将帅领兵出征要注意三种情势: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和条件。天时,就是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适中,寒暑不烈,不旱不荒,天象正常,没
有不祥的征兆,这是有利于我方的自然因素。地利,就是指我方城墙高垒于险峻的地势
之上,有深沟、大河做天然屏障,地形复杂,深不可测,还有唯一的羊肠小路还曲折迂
回。人和,就是君主圣明将帅贤达,三军上下守礼守法,整齐统一,士卒个个都能效命
沙场,粮饷充足,武器坚利。卓越超群的将帅如果能凭借天时,就地利,依人和,就可
以所向无敌,大获全胜。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出兵打仗的战术原则。文章指出,必须善于顺应天时,善于利用地
利,充分发挥人和。为将之人能做到这三点,就能“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了。
  拓例
  洛涧挫敌锐气
  公元四世纪,中国呈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政
权。在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建立了政权,史称16国。公元357年,前秦的苻坚自
立为帝。经过多次战争,苻坚统一北方,积极准备南下灭晋。
  公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