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就这样,孟获被捉住七次,第七次,诸葛亮还要放走他,他跪地哭道:“我真心诚
意地归附你们,不再反抗了。”诸葛亮对部将说:“靠武力往往压而不服,这样才是心
悦诚服。”后来,诸葛亮任命孟获为蜀汉官吏,不留汉官,让孟获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孟获以后忠于蜀汉,南方一带彻底安定了。
西  戎
  原文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
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
则可破矣。
  译文
  西部的少数民族,性情勇悍贪利,有的结城而住,有的分散居住野外,那里没有充
足的粮食,但金银财宝却很丰盈,这些人个个都勇猛善战,很难使他们屈服。他们住在
大漠以西,种族繁衍很快,有广阔、险峻的形势,他们习惯于逞强行凶,不愿臣服于中
原,所以只有等待时机,当他们外遇他族挑战,内朋混乱时,才可以向他们进兵,彻底
地击败他们。
  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好利”,并从其生活环境等条件,分析形成
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西域“地广形险”的地理特点,因而提出对
策:“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才能降服。
  拓例
  班超袭杀使者
  公元前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帮国鄯善,意在切断匈奴与鄯善的来往,巩固邻
邦关系。班超挑选了36人作为随从,来到鄯善国,国王对汉使礼数有加,关怀备至。
可是过了不几天,鄯善王对他们却忽然疏懈怠慢起来。班超判断,很可能是匈奴的使者
来临,鄯善怕得罪匈奴,才疏远汉使。为了证实这一猜想,班超将负责招待的鄯善侍役
召至房中,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来了好几天,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见班超道
出机密,以为汉使已知底细,只好和盘托出。班超得此情报,决定在夜间趁匈奴来使毫
无准备之机,包围其帐篷,一面放火,一面进攻。是夜,正好刮着大风,班超命令十人
拿着鼓埋伏在匈奴帐篷后面,二十人埋伏在帐篷前面守住门口,他自己领着其余六人顺
风放火,约定见火鸣鼓。当火起时,十人立即擂鼓呐喊,其余一齐杀入匈奴帐篷。匈奴
使者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结果三十余人被斩杀,一百多人被烧死。次日,班超召见
鄯善王,向他出示匈奴使者首级,告诫他不得再与匈奴来往。鄯善举国震惧,遂决计与
匈奴断绝关系,归附东汉,并遣其子入汉为质。
  鄯善国归附东汉,是班超除掉匈奴使者的结果。当时,东汉和匈奴都在争取鄯善,
东汉要实现与鄯善友好,必须拆散匈奴与鄯善的关系。班超斩杀匈奴使者,必定引起匈
奴对鄯善的不满,使鄯善只好选择东汉为友邻,真心实意与汉朝相好。
北  狄
  原文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立,饥则
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
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虎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
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
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
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悬,此不可战三也。
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
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疾而虏自宽矣。
  译文
  北方地区的游猎民族,没有固定的处所,哪里水草丰富,他们就到哪里去居住,遇
至有利的形势,他们就南下入侵中原,反之,如果他们没有充足的力量就逃避到更远的
北方。他们凭借险要的阴山和广阔的沙漠,有较强的自卫能力。饿的时候,他们就捕食
野兽,寒冷的时候,他们就用兽皮作成衣被,每日奔走射猎,以捕杀动物为每天必做的
事情,这样的民族,既不能被道德感化,也不会因战争所臣服。汉朝不对他们用兵,理
由有三点:一是汉朝的士兵一面耕作一面战斗,故十分疲惫胆怯,北方的民族以狩猎为
生,过的是游牧生活,安闲而勇敢,以汉军的疲力对抗北狄的安闲,以汉军的胆怯对抗
北狄的勇敢,是无法取胜的。二是汉军以步兵为主,每日只能行程百里,而北狄擅长骑
马,每日的行程数倍于汉军,汉朝士兵追击北狄蛙要携带所有的粮饷和铠甲,而北狄追
击汉军时用战马就运载了这些军需品,双方的运输形式不同,互相追击的速度也不相等。
三是汉朝士兵徒步作战,北狄以轻骑作战,双方争夺最好的地势,总是骑兵快于步兵,
速度悬殊很大。所以对付北狄,不能用战争的办法,最好的方式为守卫边疆。派遣将士
戍边,要选择贤能的人作将帅,训练精锐的士兵进行防御,大规模地运用种粮使仓库充
实,设置烽火台探望敌情,等到北狄内部虚弱时就乘机而入,乘其势力衰竭时一举打败
他。这样的话,不必动用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能使北狄自取灭亡,也不必兴师动众,因
北狄入侵边境出现的紧张局势就会松缓下来。
  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正确地分析了北方游牧民的特性,并比较了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
优劣,从而提出了守边之道:派良将戍边,训练精兵实行屯田策略,以逸待劳,待机破
敌。诸葛亮没有亲自对付过北狄,但后来历朝多实行诸葛亮提出的策略,证明这个策略
是正确的。
  拓例
  李靖西征吐谷浑
  吐谷浑是古代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唐朝初年渐趋强大,经常袭扰凉州、兰州、岷州、
鄯州、廓州一带,威胁河西走廊。唐贞观八年,李世民派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出击,击败
吐谷浑,迫使其西逃。唐军撤退后,吐谷浑又返回凉州,继续袭扰。为此,李世民决心
再次大举征讨。已经告老还乡的65岁老将李靖主动请缨,遂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
管,统率候君道、李道宗、李道彦、李大彦、高甑生等五路大军西征吐谷浑。
  贞观9年间4月,李靖率军抵达鄯州。吐谷浑可汗伏允闻讯,立即带兵西逃。李靖
命令唐军追击,十天后在库山追上吐谷浑军。伏允在库山据险固守,唐将李道宗派遣一
千名骑兵秘密迂回到山后攻击,吐谷浑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为阻止唐军追击,伏允
在逃入沙漠前下令放火烧尽野草。多数唐将认为,过多的草已被烧尽,而且战马消瘦,
士兵疲惫,不宜深入追击,不如撤兵休整,待待时机。唐将侯君集持有异议。他认为如
不乘胜追击,吐谷浑将来还会卷土重来。李靖同意侯君集的意见,为避免重蹈前几次唐
军出击吐谷浑留下后患的覆辙,决定兵分两路,深入追击。
  李靖亲率北路军势如破竹,接连击败吐谷浑军,追到伏候路,伏允弃城逃走。李靖
命将士继续追击。侯君道、李道宗率南路军,克服重重困难,穿越二千里无人烟的不毛
之地,在乌海追上伏允,将其击败。伏允带余部逃脱。
  随后,唐军打退了吐谷浑军的反击,翻越积石山,把伏允逼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唐将契芯何力带领千余骑兵,在薛万钧的策应下,进入沙漠,追上伏允,歼灭吐谷浑军
数千。伏允虽然再次逃走,但终因走投无路而自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